鄂伦春族的民族身份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

来源 :世纪桥·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鄂伦春族》突破“他者”文化研究视角,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方法,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及现代文化展开系统的、创新的研究,阐述了鄂伦春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本书内容翔实、架构清晰、语言叙述有条理,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情感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
  关键词:鄂伦春族;文化认同;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
  文化全球化视域中,种族和性别成为身份建构更为显著的支撑,由此,个人的民族身份与文化认同得到了强调,尤其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语境中,这是明确民族身份,解决民族问题,使少数民族成为权力主体,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力的先决条件。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到当下的本民族学者全面参与本民族文化研究活动,彰显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的概念、范畴和框架从过分狭窄与自律的领域辐射到人类广泛的文化实践中,并在文化实践中得以确认民族身份,达成跨文化的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由一个民族的成员所具有的一系列共同特性所构成,这些特性的本质源自这个民族彰显出来的独特之处。一个民族可被认作为一个人类群体,该人类群体旨在建立一个团体,他们能够享有共同文化,热爱国家领土,享有共同的历史,共同对未来进行规划,同时他们也在争取自主的权力。”[1](P.497)
  关小云与王再祥编著的《中国鄂伦春族》就是结合鄂伦春族身份,从政治、历史、文化、心理及地域层面探讨本民族的文化、贡献及传承问题。在关小云与王再祥编著《中国鄂伦春族》一书之前,民族学者写过诸多鄂伦春历史文化论著,他们大都以跨文化的他者民族身份,只是在各鄂伦春族居住点做短暂的田野调查,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加上收集到的二手资料,加工整理成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根本没有可能真正深入到鄂伦春族的精神实质中。关小云与王再祥的《中国鄂伦春族》弥补了民族学界、人类学界和民俗学界关于鄂伦春族文化内涵与形式片面研究的缺陷,阐释了鄂伦春族精神。同时也开创了民族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的本民族身份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交叉研究的先河,为民族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夯实了基础。
  由关小云与王再祥编著,宁夏人民海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中国鄂伦春族》,是一本民族特色鲜明、见解独到、图文并茂的好书。《中国鄂伦春族》一书共分十二章,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涵盖了鄂伦春族文化研究;第二部分包括第六章至第十二章,内容涉及鄂伦春族的民族精神、文化传承与对祖国的贡献。
  第一章是鄂伦春族概况。主要阐述了鄂伦春族的族称与族源、人口状况、历史沿革、生态环境与资源、语言文字及民族区域自治等,探讨了鄂伦春族生态文明产生与存在的历史与地域根源。第二章至第五章是鄂伦春族文化研究,这也是本书的研究重点。作者从鄂伦春族的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与信仰文化层面开始阐述。首先,以鄂伦春族言传身教的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为突破口,以民间文艺为纲,统计了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其次,以传统社会组织为纲,探讨了鄂伦春族的交往礼仪与亲属称谓及生活习俗;最后,以宗教信仰仪式为纲,阐释了鄂伦春族的宗教活动与哲学思想,分析了萨满的文化职能与作用,列举了鄂伦春族的文化符号。此部分深入研究了鄂伦春族历史与文化,关小云身为鄂伦春族刺绣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系统地探讨了鄂伦春族的民间文化,分别研究了教育、科技、医药、体育、游戏、民间文学、民间工艺、造型艺术与歌舞艺术,汇总了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刺绣一节,书中展示的刺绣作品皆是关小云亲手制作的艺术品,体现出的不仅有鄂伦春族的审美意识,而且还有鄂伦春人的审美情感。
  本书的第六章阐述了鄂伦春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这一章从积极促进民族团结与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两个层面,概括了鄂伦春族在“漠河金矿”创立、打击土匪势力、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民族文化研究等方面,为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而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七章主要讲的是作者对鄂伦春族精神的分析与总结,这正是鄂伦春族文化的灵魂之所在,是鄂伦春人文化认同的承载,也是本书的研究亮点。鄂伦春族精神体现在崇尚自然的淳朴天性、注重教育的坚定信念、不畏严寒的执著性格、坦诚大方的率真气质、淳朴善良、胸怀大局等方面。作者以鄂伦春人的文化情怀出发,结合日常生活的亲身经历,总结并讨论了本民族的高尚精神,充分表达了对本民族精神的厚爱,赞美了“勤劳勇敢、崇尚自然、自强不息、豁达开放”[2](P.255)的鄂伦春族。在第八章中,作者按照民族教育、文学创作、社团活动与文化价值领域的划分,从古到今地对鄂伦春族的文化传承认真的分析和讨论,作者就本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说明了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鄂伦春人的生存能力,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分别探讨了鄂伦春族的族际交往、文化发展前景、民族文化人物及重要著作和文献,作者详细介绍了在鄂伦春族文化传承与传播中有重要影响的41个人。另外,在附录中的历史大事记中,作者也考虑周全,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互为例证。
  然而,书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第五章第六节“族微、标志、吉祥物”这一部分归入在本章“鄂伦春族的信仰文化”之中不太适合,应在第三章民间文化中论述,因为即使族徽、文化标志与吉祥物是当代设计,但并不属于宗教信仰范畴,其创意均取材于鄂伦春族民间文化。显然如此分类有点迁强。还有第五章第二节“宗教活动”罗列了九种祭祀活动,却没有涉猎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刻都存在着的火神祭,“鄂伦春人对保卫火种的女神非常崇敬。每次饮食前,都要向篝火里扔进一些食物,或倾倒一杯酒,表示供奉。” [3](P.8)当读者读到这儿的时候,难免心生疑问,为什么火神祭祀活动能够传承至今,演变为古伦木沓节?作者如此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我想作者在此有必要作一个解释,向读者说明他们这样写的依据。此外,第五章“鄂伦春族的信仰文化”相对于前四章而言,论述得极不充分,关于哲学思想与萨满的文化身份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结合自身的民族身份与全球化时代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而这正应是本书的创新点。在第十一章“鄂伦春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中,人物排序没有统一的、明确的标准,作者既没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没有按照不同地域或贡献分类,只是用标注序号的形式加以注明,显得过于随意化与简单化。再有,此书采用的图片并没有全部标注摄影者与出版处。   总而言之,《中国鄂伦春族》一书,以本民族身份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的研究视角对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者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即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在全球化视域中,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在一个复杂的、多元文化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经历的地域流动性的增加,已经导致了身份得以构建和维持的坚实基础的消亡。” [1](P.608)但是,在东方,世代游猎在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却以鲜明的地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构着鄂伦春族的民族身份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中国鄂伦春族》正是作者在“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4]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与跨文化的民族认同问题思考的整理和总结,对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向前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划时代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此后,2012年6月8日,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联合主办“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研究”学术研讨会,探讨了萨满神话承载的生态审美意蕴与文化认同功能,此观点为民间文学、民族文学、地域文学、生态美学与审美文化学视域的结合。2012年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在阿里河召开十五届“三少民族文学笔会”即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文学笔会,在作家自由讨论阶段,“三少民族”的文学编辑、作家深入探讨了作家身份与民族身份的认同问题,推动了“东北三少民族文学发展”,诸多以东北三少民族为核心的文化研究活动,以及越来越多的本民族学者的著述问世,汇集中国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方向,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平等对话搭建了平台。
  参考文献
  [1]罗兰·罗伯逊,扬·阿特·肖尔特.全球化百科全书[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关小云,王再祥.中国鄂伦春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 版社社,2012.
  [3]辒肌埏.火神的传说[A].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4]《人民日报》评论员.一手抓改革发展 一手抓团结稳 定——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干部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之一[N].人民日报,2009-08-29.
  [责任编辑:刘 强]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关系紧密的物业服务公司也在迅速发展。物业服务公司在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管理纠纷也开始呈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颁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次对安全保障义务做出了规定,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也对此做出了规定。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法律和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此都规定过于模糊。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为物业服务公司对业主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性质、责任性质及责任范围等。本文以案例为线索,通过对案
摘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增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重视案例教学、分角色扮演、选取经典视频资料和邀请名人来演讲、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五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用型和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因而很多开设市场营
期刊
诉讼欺诈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而近十年来类似危害行为大有蔓延攀升之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观点争议、刑法规定不明致打击不力,使诉讼欺诈违法成本低,与之相反的如若不法企图得以实现则其收入将相当可观。于是,在立法不明,执法不一,理论争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大批冒险家,掘金者,他们妄图钻法律的空子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极大地扰乱了法律秩序和损害了守法公民的合法利益,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现在对诉讼欺诈的定性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伪造证据罪;妨碍作证罪;抢劫罪;不构成犯罪等。概言之,现在对于诉讼欺诈之定性
摘要: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外语院校的非语言专业课程教学需突破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外语元素与专业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是一种适用于外语院校非语言专业发展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由于缺乏教材、师资不足、教学研讨机制欠缺等因素制约了该教学模式的推进。该模式的教学需处理好专业、专业外语、公共英语等相关课程之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辅导以及考核方式等阶段要将“专业+外语”教学模式贯
期刊
摘要:下沉、服务、融合、为民、提升,是每个基层干部工作必备的五个方面,只有坚持这五个方面,一切立足于现实,我们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党的政策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群众才能真正的得到实惠,党群关系才能真正血浓于水,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关键词:下沉;服务;融合;为民;提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为高校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教学质量、效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关键作用。目前高校《概论》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总体效果良好,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怎样使这门课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仍然还需深入研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模拟“新闻发布会”,增强了课程的生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开
期刊
摘要:优化创新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将从可迁移能力中的人的技能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让学生在社团中具有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让学生社团更加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可迁移能力;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创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何为可迁移能力,可迁移能力是一个人通过人生中的工作经历、教育经历、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等几乎所有活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以湖南省某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研究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试图对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院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截止至2012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共有3
期刊
摘要:乔治·爱略特(1819-188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百余年来,爱略特以及她的作品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文学评论界虽然从伦理学、文化研究、女性批评等诸多视角对乔治·爱略特的众多小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小说所体现出的帝国意识主题却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她的作品中白人和有色人种、男权与边缘化的女性、文明和野蛮等二元对立比比皆是,帝国意识贯穿于爱略特的
期刊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一个月后,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翟志刚:航天英雄再问苍穹  2008年9月27日,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翟志刚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13年后,翟志刚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征战太空。  有人问他:“你已经功成名就,又过了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