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6852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如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充分、角色分工不均、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以及教师评价不全面等现象,对此,笔者就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提高自身素质与合作学习能力以达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低效现象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16-5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creat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learning method advocated in the New Course Reform.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neffective phenomena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such as inactive student cooperation, lack of balance and superficiality. As such, students have not taken a suit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ometimes the teachers also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taking proper roles and making thorough evaluation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suggest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on how both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ies and their abiliti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make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ineffective phenomena,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1.引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如今,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合成、注重群策群力的大背景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并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组织、操作不当,使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而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且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但目前,这些现象并未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为此,笔者试就这些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策略。
  
  2.中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其原因
  
  笔者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目前许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都是低效的,它主要有以下六种现象:
  
  现象一:学生合作不主动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原因:出现上述“冷场”现象,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到位导致教学设计有偏差、合作学习的话题缺乏趣味性、指导不够得力、活动前没有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进行激活等都有可能抑制学生活动的热情。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中学生由于受其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不够等也会影响合作。另外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气氛等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现象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与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原因:优等生由于语言基础扎实、语言技能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强成了小组的全权代言人。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即使想参与活动却力不从心,为了掩饰其自卑心理,他们干脆置身事外,渐渐地对一切语言活动均漠不关心。还有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有能力说,有的甚至还是学习尖子,但他们不善于争取机会发表意见,即使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也不加辩驳,多数时候在合作中缄默不语。当然,小组之间的融洽程度,对话题感兴趣的程度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现象三: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学习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原因: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而课时又有限,因此教师大多是在无时间、无空间、无价值的“三无”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由于担心完不成任务,教师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
  
  现象四:角色分工不到位
  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着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天塌下来,有高个子撑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原因: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教师往往很少考虑每个组员的学习、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个体差异再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科学分组,组员的分工也很少采取轮换制。这样,学习好的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老师怕影响教学进度,也不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不能形成民主、平等、竞争、合作的价值观念。
  
  现象五: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
  据笔者观察,有的教师在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的教师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思考下一个环节的内容,也有的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等。
  原因: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使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权威—服从”关系向“指导—参与”关系转变,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亲自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以便了解学生的活动现状,捕捉学生的创新闪光点,为全班交流做准备;同时,发现学生有问题时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对学生的大胆质疑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永远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现象六:教师评价不全面
  有的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而忽视对个体的评价,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评价等。
  原因: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由于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认识的片面化,容易走向只重视对小组整体和合作成果的评价这一误区。
  
  3.解决策略
  
  对大部分英语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还是一种新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与自身素质的提高去解决这些问题。
  
  3.1 提高老师自身素质
  3.1.1 更新教育理念
  新英语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又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和内容。(郑士强,2003)
  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传统的方法或方式,没有体现探究性与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只是走过场。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3.1.2 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增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必须防止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简单化、片面化 :(1)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认识的片面化,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而忽视了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课前准备、科学分组、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终教师的全面评价等 ;(2)对合作学习应用范围认识的片面化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应用于对话型课文的教学,殊不知,在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中同样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取得优异成绩 ;(3)对合作学习组织形式认识的片面化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当然,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和角色扮演(role play)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也是重要的两种组织形式,但教师还可以采用问答游戏(answering games)、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合作发现(cooperative discovery)、调查研究(project survey)、讲故事、发表读后感等方式来组织合作学习 ;(4)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这种舶来品,一经课改风潮的推波助澜,教师们自然趋之若骛,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采用合作学习 ;(5)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 ;认为合作学习会导致“差的更差”,“优的更优”,会与“全面提高”背道而驰,所以不敢组织合作学习。
  
  3.1.3 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技能
  3.1.3.1 优化分组,明确分工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理分组是关键。以班为单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分组方式:
  ①按座位就近组合(自然组合)。按班级的正常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这种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位,操作比较简便,也是教师普遍使用的分组方法。但由于自然组合较少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堂上难度不太大的合作学习,如合作学单词、练对话等。
  ②学生自由组合。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而自由组合成的小组。由于小组成员彼此了解,有较牢固的感情基础,可以为小组成员提供一种宽松的氛围,容易克服紧张、焦虑等心理,畅所欲言,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自由组合由于分组方式“自由”,很受学生欢迎。但由于成员间私交甚好容易聊些与任务无关的话题,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比较适用于课外合作学习,如调查研究、办英语墙报、读英语故事发表读后感、完成课后作业等。
  ③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性格特点组合。根据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来说,可以把合作小组分为:同类组合(homogeneous grouping)即同等生合作和异质组合(heterogeneous grouping)即交叉组合。
  同等生合作是尽量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同一组内按统一的进度和方法教学。通过较为精确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能。强强联合,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相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意见,从而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同等生合作容易导致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因此需要教师予以正确引导。
  交叉合作是指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个小组中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以增强合作学习的互补性,组与组间差别不大,以增强合作学习的竞争性。交叉合作能够充分调动优等生的学习兴趣,但容易忽视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合作小组的建立是学生英语能力资源的一种整合,而并非是学生英语水平等级的划分。一个小组中应包含各种能力的学生,在操练简单句型时采用优秀学生、困难学生搭配的方式,表演有难度的对话、故事等。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成绩水平、不同性别等组合小组,每个成员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灵活分组,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以发挥,并获得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可以看出以上几种分组方法各有利弊。合作小组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分组方式,这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采用分组方法,发挥其教学优势,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例如分为:组长、记录员、建议员、问题发现者、汇报员等,由各组员轮流担任。合作小组明确分工,并定期轮换,一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并认真完成,避免无所事事;二是保证学生独立完成,为合作打下了基础 ;三是避免少数优生独霸“合作论坛”或少数差生“缄默不语”、“巍然不动”。
  
  3.1.3.2 确定内容,精心设计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合作学习与教学内容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凡是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学习、掌握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合作学习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
  ①难度严把关。内容的选择、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如果过难会出现合作不主动、冷场现象。反之,过于简单,对个体学习都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则无疑是浪费时间,既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还会损害同学们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中内容的选择、任务的设置应具有生活化、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同时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能摘下果子”。
  ②情趣多思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与愿望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设计以下几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矛盾型问题。即问题应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进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第二、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发散型问题。即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3.1.3.3 教师角色,适当转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总的来说,教师实现角色转变,主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协调”——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多位学生,教师必须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创设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等。
  ②“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由启发到自主发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由教师来引导完成,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交往的需要、言语求知的需要等。
  ③ “合作”——教学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授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它更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因此,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④“监控”——在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言语活动,这个言语活动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当学生的言语活动出现严重错误时,英语教师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指出并予以更正。
  ⑤“评价”——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对合作过程和个人的评价。
  
  3.1.3.4 课堂实施,两相结合
  ①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以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疑难。但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之后,才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现有问题做出分析、澄清,形成比较成熟的、个性化的见解。这样小组成员交流时,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针锋相对,产生知识的冲突。经过进一步的讨论,不充足的推论会得以暴露,最终会产生高质量的理解。否则,个别反应较慢的学生可能就会因为缺乏思考,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言堂”、“避风港”现象。
  ②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较少,大部分要将班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灵活掌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动态。
  
  3.1.3.5 评价机制,合理健全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但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往往只重视对学习结果和集体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某个小组目标。但学习小组的成功又不仅仅在于达到某个小组目标,而关键在于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使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组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同时,灵活结合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对组员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3.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2.1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如评选“好伙伴”、“小专家”,赠送“友情树”贴画等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必须在一定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来提高语言能力,而不是孤军奋战可以成功的;让学生发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3.2.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现阶段,我国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①搜集资料的能力。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教师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有价值的资料的能力。
  ②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就是指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时,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各自见解,讨论问题的能力。这包含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听”、“说”、“辩”、“支持”、“建议”、“表达异议”等实践能力。同时也涉及“团结互助”、“互相理解”、“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等诸多优良品质。
  ③竞争合作能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个人能力,而且还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3.2.3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消极、自私、依赖、缺乏责任心等不良心理都会影响学习的实效性。相反,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的心理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合作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将成为英语教师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广大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以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
  “疯狂英语编辑部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Daivies, E & Pearse, 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2002.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Numan, D.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施盛华. 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与根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8).
  王坦. 合作学习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郑士强.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反思与解决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4).
  张舒畅. 任务活动中的合作学习[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5).
  郑保和.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J]. 教育评论,200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识教育理念倍受重视。通识教育理念体现在大学英语教育的教学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大学英语教育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和融合通识教育理念,教育改革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教育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08-0010-4    Abstract
期刊
上学年我负责高二年段一个A班英语的教学。在开学第一节课的自我介绍中,我发现了一位名叫邹志的男生,他上课能大胆质疑,不断举手抢答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第一次年级测试中他居然考个55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有关邹志同学的信息,在第二天的试卷分析课后,我尝试着通过观察和访谈加深对他的了解。  邹志同学乐观、自信,兴趣广泛,社交能力强 ;但做事情不能持之以
期刊
1. agony aunt 知心大姐  在中文的报纸杂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个叫“知心姐姐信箱“之类的专栏,专门就读者提出的一些生活当中的问题提供建议。这种栏目在英文里通常用的是agony aunt。请看例句:  A: What are you reading there?  B: Oh I't reading the agony aunt section in the newspaper—I
期刊
摘要:领会监控策略一般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作者尝试运用该策略来指导英语听说教学,根据该理论预先设置领会目标的要求,从课堂听力教学、课堂会话教学、指导学生课外泛听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 :领会监控策略 ;听力 ;会话 ;泛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13-3    Abstract: Compr
期刊
我从1979年以来在大学教非英语专业的文理工科学生的英语课(过去称“公共英语”,现在称“大学英语”),其间在国内外七所大学读过外语教育研修班,参加过英国、美国、欧洲和香港举办的教师培训或国内由外国专家主持的教师培训,应邀到过30多个省市近百所大学讲学;主持过几十场大中型教师培训;受众达上万人次。可以说,教学、研学、受训和培训,成了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就是我对这段教师生涯的总结和写照
期刊
摘要: 英语习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撷取包含数字表达的习语,探求它们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习语是英美文化积累和储存的宝库。我们可以用习语来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借文化桥梁来学习语言,也是掌握习语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习语 ;数字习语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25-3   
期刊
摘 要:“和谐说”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和谐观念为基础,并结合系统论、对话理论和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文学翻译是审美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追求译作的整体的“和谐”美。本文结合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通过比较《名利场》两种译本对文学翻译中的和谐美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文学翻译;《名利场》;整体性;和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
期刊
摘要:Halliday指出小句与小句之间可能呈现各种功能语义关系,概括起来有两种:相互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投射”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它存在于小句复合体和嵌入等结构中。逻辑—语义关系在小句复合体中表现得较明显和典型,但嵌入结构在实际语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嵌入式“投射”句的功能语义特征。  关键词 :投射;嵌入;事实  [中图分类号]I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分析Coleridge的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吟》)中关于描写古舟疾行一诗节的汉译入手,试图探讨诗歌翻译中英诗的头韵修辞格可以和汉诗的联边格和叠字词互为边译这一范式。  关键词:诗歌翻译 ;规范 ;头韵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8-0034-4    Abstrac
期刊
摘要:外语学习者话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课堂话语互动是习得话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国外话语研究领域的理论及外语教学的成果和国内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进行课堂话语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课堂话语互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最后,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尝试提出协商式的课堂话语互动模式。  关键词:课堂话语 ;话语能力 ;互动 ;协商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