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人叙事要精 思路文脉当清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背影”是个让人颇有感触的词语,它无处不在,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以至于我们只能在文字里寻找。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蹒跚的模样让人唏嘘;如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让人感叹;如汪国真的《热爱生命》,他说“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话令人感奋。
   阅读上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背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就医作文】
  父亲的背影
  我走在晕黄的灯光下,看着父亲远行的背影,渐渐淡去……①
   一个积雪初融的傍晚,父親去接我放学。行走在半路时,凛冽的风折断了我脆弱的雨伞,寒风吹得我不停地打着哆嗦。父亲蹲下身,微笑地看着我,摸摸我的头,将衣服脱下,披在我的身上,自己却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线衣,然后为我撑起雨伞。父亲的背影在朦胧的路灯下是那么高大、强壮,为我遮风挡雨,为我撑起一片天空。②
   长大些,我上了小学,父亲也被调离原岗位,我和他渐渐疏远了。③新年后的第二天晚上,父开始收拾东西,我知道,他又要出差了。晚上,朦胧的灯光下,他的背影变得很瘦小,不再像以前那样高大了。
   上中学后,父亲被公司辞退,母亲的胃病又犯了,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只好在家照顾母亲和弟弟,可一个月的开销根本不够,不曾想,父亲竟一夜白了头。④为此,父亲决定打两份工——早上去食堂干活,晚上摆小摊做点小炒给客人们当夜宵。那时,父亲的小炒摊靠近学校,我每天晚自习结束后,打开宿舍的灯,能看到父亲的摊还亮着朦胧的光。我站在阳台上,望着父亲吃饭的背影,不禁泪流满面。那时,他的背影弯曲了,不再挺拔了……
   半年后,又是一个下雪天。父亲打电话问我:“你生日快到了,想要什么?”父亲的声音沙哑了许多,还带着几声咳嗽。我不知怎么的,开口便是:“爸,您能再给我做一次蛋炒饭吗?”父亲咳嗽了几声说:“好,好,生日那天给你送到学校门口。”话语间,能听出他略有些高兴。
   傍晚,自习课下了后,我发现父亲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了,我跑过去搀他,他慢慢地从厚厚的羽绒服里拿出一盒热腾腾的炒饭递给我。“快进去吧,别冻着。”说罢,父亲走了,我站在原地望着他。他回过头,抹着眼泪,挥了挥手示意让我回去。⑤朦胧的灯光下,父亲的背影苍老了许多,也瘦小了许多,曾经的高大,强壮早已不见了踪影……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瞬间,父亲的背影不再强壮,却仍背负着那浓浓的父爱。
  ①“走”着“看”父亲的背影,这样的情境明显不合理。
   ②“积雪初融的傍晚”看到父亲为你撑伞,又怎会看到父亲的背影呢?语言不合逻辑。
   ③前文已经讲到父亲接“我”放学的事,此处却又说“上了小学”,思路不清晰。
   ④“一夜白了头”,叙述夸大。
   ⑤这里的哭太直接,显得不真实。
   ⑥此处的背影与上一段重合,前后文脉应保持一致。
  病情分析
  细读习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父亲无言却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透露着小作者对父亲的依恋,情感真挚动人。习作中,小作者选取父亲的背影作为切入点,描写父亲的背影从高大强壮变得瘦小苍老,这一变化,既体现出父亲默默付出的品质,又体现了小作者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情感含蓄而浓烈。
   但遗憾的是,习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路不够清晰,三段材料间的顺序没有理清;二是部分细节不够真实;三是部分字词的表意不是特别清晰。
   修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体构思,突出文脉。看到作文题目,相信大家会有很多想法。这时,千万别急于落笔,而是应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作文的结构框架,并以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
   2.抓住细节,凸显主题。细节贵在精不在多,一定要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来写。
   3.锤炼语言,简洁明了。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要想写出简洁明了的习作,就应该不断地修改、锤炼语言,做到简洁明了,从而进一步明晰思路。
  【化蝶之作】
  朦胧灯光里的背影
  胡昕悦
  父亲的背影在昏黄的灯光中渐渐淡去,又在我心里慢慢清晰起来。(开篇点题,自然引出对父亲的回忆。)
   在那个冬雪覆盖城市的傍晚,寒冷使昏黄的灯光在空气中直打哆嗦。冷风吹来,我和我的小伞都在风中荡漾。父亲低头看看我,脱下自己的棉袄帮我穿上,转过身,双手一抬将我背在他的背上。父亲的背又宽又厚,隔着厚厚的棉袄,我依旧能感受到他的温度。(父亲宽厚的背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用心感触到的;与之前相比,这样安排更符合小时候父亲对“我”的照顾。)
   长大后,父亲到外地工作,我和他之间便渐渐疏远了。(单独成段,留下悬念。)
   后来,我去了寄宿制学校读书,与父亲的接触就更少了。那年,父亲突然没了工作,母亲胃病又犯了,他只好在家中照顾母亲和弟弟,一天下来,开销实在太大了。于是,父亲决定打两份工——早上去食堂干活,晚上在学校宿舍附近摆小摊做点小炒。每天晚自习结束,我打开宿舍的灯,就看到父亲的小摊还发着朦胧的光。我站在阳台上,远远地看着,父亲的背影似乎因为距离的原因悄悄地缩小了。(时光流逝中,父亲的背影在悄悄变化,父女间的关系似乎也发生了变化。)
   又是一个下雪天,父亲熟悉又陌生的声音透过电话机传来——“你生日快到了,想要什么?”我愣了好半天,没想到他还记得我的生日,“爸,再给我做一次蛋炒饭吧!”“好,好,生日那天给你送到学校门口。”难得的,我从父亲的声音中听到了些许的欢欣。(父女间简短的对话,看似普通平常,实则真情涌动。)
   生日那天,我一下课就赶紧往校门口飞奔,父亲像一棵古树静静地立在那儿。一看见我,他赶紧从厚厚的羽绒服里掏出一盒热腾腾的炒饭,又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握了握我的手,微微一笑道:“进去吧,别冻着。”(父亲的话依然很少。)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已经转身离开了,留下我呆呆地注视着他的背影,在那朦胧的灯光中再次渐渐变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的背影已不再高大,但那浓浓的父爱却始终萦绕在我身边,伴我长大。(结尾点题,前呼后应,小作者开始理解父亲,并且感悟到了父亲的爱。)
  (安徽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
  案例总结
  升格后的作文有以下几个亮点:
   1.思路更清晰。以时间为序安排事件,父女间的关系由亲密转向疏远,再到最终的理解,情感作为暗线牵连,文脉清楚。
   2.重点更突出。删去与主题无关的情节,注意语言的简明得体,叙事详略得当。
   3.情感更真挚。原文中,小作者几次“哭”的细节转化为对父亲的观察和对父爱的体悟,灯光中的一点一滴让小作者感受并领悟到了父亲的爱,含蓄且深沉。
其他文献
遇见,是一个美妙的词汇。然而,那一次邂逅,却让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题记   清晨六点半,薄雾还未退尽,我眼前一片朦胧。我朝着小公园的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走去,耳边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的二胡声。是谁,来与我共赴这场与夏天的无约之约?悠扬的琴声,听似凄凉,像是在和谁轻轻地诉说着什么?却又让人感觉到对生活的向往与期望。只可惜,我不知道弹奏者是何许人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于是,我沿着曲
期刊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一种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精神尺度。它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   今天,我们谈家风,并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早已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命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片段示例】  一   “吃饭啦!
期刊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先生的这首《再别康桥》让我对剑桥大学产生了深深的向往……②。。。。。。。。。  。。我们从伦敦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剑桥镇。漫步在骄阳下,道路两旁充满欧洲风情的建筑令我陶醉。居民住宅、街边小店、教堂古堡,为整个剑桥镇平添了一份独特而典雅的魅力。步行半晌儿,剑桥大学的身影渐渐清晰起来……③。。。。。。。。。。。  。。一路款款前行,一泓碧水映入我
期刊
【左读名家经典】  一  果然,此时从花瓣格子窗的圆洞伸出来的那个怪相,巧夺天工,举世无双。狂欢激发了民众的各种想象力,什么才算是最理想的怪诞面相,他们心目中都有个谱,但是至今从窗洞钻出来的那些五角形、六角形、不规则形状的面相,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要求,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奇妙无比的丑相,把全场观众看得眼花缭乱。我们不想在这里向看官描述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
期刊
古往今来,人们寄予了明月以无限的情思。  明月是失意学子的一声轻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身处他乡的游子的一句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两地离人的点点愁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今夜,我漫步于曲折小道,抬头望见一轮明月高悬空中。月光淡淡,如流水般静静泻下。路旁的池水像是被牛乳洗过般,异常柔美。望着这月下美景,我不由得忆起了遥远的故乡。  记得小时候,我和爸爸
期刊
小时候,倘若穿一件新衣服,坐哪里前总会不自觉地擦拭一下。  走一条新路时,心中总会充满期待,想象着自己未来会有什么奇遇。  这,就是新的魅力。“新”,总会引发很多遐想,平添很多情趣,激发很多憧憬。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告别童年、推开初中的大门时,当你们坐在新座位上时,当你们打开飘着墨香的崭新的课本时,一定要暗暗告诫自己:这是一场新的征途,继续努力吧,因为你流过的汗从来不会辜负走过的路!  【老师
期刊
【课内选段】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
期刊
。。我很早就想为我的家乡写点什么,却始终没能写出一个字来。偶然间,我读到了贾平凹先生的《秦腔》,这才发现,我对家乡的情感与秦腔是密不可分的。①。。。。  。。打小,我就是个秦腔迷,或许是受到了爷爷的影响吧,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曲折的故事,装饰了我童年的梦。和爷爷一起看《王宝钏》,我对“寒窑”兴趣顿生,便央求爷爷带着我去探访王宝钏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听爷爷讲《法门寺》,我又萌生了去扶风县的想法
期刊
【作家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
期刊
童年如画,定格着无数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跳跃着无数欢快的音符;童年如河,翻腾着无忧无虑的欢乐浪花……那无数的幻想和傻傻的童稚拼凑成一件又一件趣事,想起来总会笑破肚皮……  【阅读训练一】  挂在墙上的蒲扇  逛街,偶见一地摊,摆在护城河畔,卖些杂七杂八的什物,有针头线脑、鞋垫淘米篮子啥的。在地摊一角,竟横七竖八地摆了些蒲扇卖,扇面上烫了画,小巧盈手,更像工艺品。   这是走了样的蒲扇,但到底是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