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病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第2大病种,全球约有5000万患者.癫痫导致的不可预期的死亡率几乎达到一般人群的24倍[1],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神经心理、耻辱、歧视、教育、工作以及婚姻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观察糖尿病合并脑缺血时脑组织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空间分布和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的表达变化特点,探讨糖尿病合并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对62例MS、NMO患者及21例对照者进行研究,患者组复发期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MRI检查及寡克隆带测定,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及脑脊液BDNF、GDNF浓度.结果 MS、NMO患者复发期血清及脑脊液BDNF(μg
背景和目的:先前使用降纤酶安克洛酶(ancrod)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是连续几天给药,不同研究得出结果相互矛盾,但是都提示短期给药可能有效和安全.安克洛酶脑卒中研究计划是国际1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台湾联合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6 h内开始给药或安慰剂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入组标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6 h内接受治疗者,年龄≥18岁,无高血压
期刊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
目的 研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皮质脑电图中发作期异常放电(ID)起源皮质与发作间期异常放电(IED)皮质之间病理学改变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进而探讨FCD的致癎机制.方法 自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以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收治的22例术前采用长程颅内电极埋置,术后病理证实为FC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根据长程脑电图监测结果,对22例患者皮质上IED集中处与ID处分别给予切除.对2组病理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术会议暨规范化研讨会于2010年5月21-23日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上10位国内外教授进行了专题讲座,共有24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内容涉及肌电图、神经传导、诱发电位、术中监护、脑电图与脑磁图等多个领域,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汤晓芙、沈定国、孙相如和吴丽娟等
期刊
神经性肌强直是一种钾离子通道病,大多是由抗电压门控的钾离子通道(VGKC)抗体[1]所介导的,可能与遗传、肿瘤、自身免疫、中毒等有关.VGKC功能异常,可引起钾离子外流受阻,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导致周围神经过度兴奋,出现肌纤维颤搐、感觉异常、多汗等临床症状.肌电图检查静息时可出现二联律、三联律、多联律等电位发放[2-3].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物疗效显著[4].但因本病少见,伴有感觉异常的更罕见,且尚无
期刊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1884年Eugène Devic报道1例45岁法国妇女,呈亚急性发病的视力障碍和双下肢瘫痪、尿潴留,后经尸检证实为累及视神经和胸腰段脊髓的严重脱髓鞘和坏死,称之为NMO,后人又称为Devic病。
期刊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7岁,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7 d,发热23 d"于2008年3月25日人院.患者27 d前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当地MPd示左侧脑桥急性梗死,予抗血小板及改善脑循环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