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艺人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精心设计了不计其数、造型各异的陶瓷器皿,从而孕育出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本文以紫砂“陶刻西施壶”为例,探析《诗经》在紫砂壶上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 陶刻西施壶;紫砂;寓意
  陶刻艺术随人类文明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陶刻纹样也不断地发展演化,紫砂壶作为一部形象的中国陶刻史,其陶刻以极大的时空跨度和极尽丰富的形象,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古代历史、典故、神话的纹样大多陶刻在紫砂壶器上。尽管人们审美心理在不断改变,陶刻的纹样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传统文化依旧渗透到紫砂陶刻艺术当中。现试从“陶刻西施壶”的陶刻内容,窥探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见图1)。
  1 “陶刻西施壶”的造型
  “陶刻西施壶”精选原矿泥料制成,呈色喜庆而娇艳。壶型极其简练、古朴,圆形钮压顶,与壶身形态相应和。此壶造型小巧好似西施,但略有不同,其小巧的壶身就如同一个有着丰满诱人体态的少女,圆润优雅;壶钮以一粒圆珠饰之,但又如同菩提莲子,精细巧制;短小直流壶嘴似樱桃小口,微启欲说;典雅的倒把宛若女子的发髻,使此壶显得更加成熟与雅致,更是惹人喜爱。
  2 “陶刻西施壶”的创作理念
  “陶刻西施壶”以西施为题材创作,令人遐想联翩。“陶刻西施壶”的壶腹刻有小鹿,取材于《诗经·小雅·鹿鸣》。鹿在原野上悠闲地吃着草,偶尔发出呦呦的鸣叫声,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从鹿的生物特性来说,它是食草动物,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其它动物,群居,有稳定的配偶。它温柔的性情、居有定偶的生活习性都符合人们理想中的女子形象,所以,鹿便成为美好女性的象征。“陶刻西施壶”以陶刻小鹿为装饰,使人想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所隐喻的美好爱情。
  3 结 语
  宜兴紫砂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门类、精湛的技艺、独特的神韵蜚声海内外。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宜兴就已经出现以细泥制成的红衣陶钵,从而奠定了今日宜兴陶瓷的基础。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经历代艺人的辛勤努力,已发展出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雕刻和陈设陶工艺品等诸多种类。欣赏一件陶刻作品,人们不仅强调其刀功,更在意它的文化内涵,就像这款“陶刻西施壶”,它以西施造型和陶刻展现了紫砂壶的艺术美,加之“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的美好爱情寓意温暖人心,是一款赏用兼备的佳作。
  参 考 文 献
  [1]赵博雅.浅谈如意纹装饰图案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J].消费导刊,2010(6):220
  [2]周云兰.从紫砂“清趣壶”窥见幽趣的意境美[J].江苏陶瓷,2014(4):50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对直、曲线的的分析和运用,营造出浑四方“传龙壶”的新颖外观,并以象外之象的意境演绎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龙精神,正直且刚毅。  关键词 传龙壶;抽象结构;方圆互寓的线条艺术;象外之象的意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不仅是一种形象符号,还代表了一种源远流长的共同情感。中华民族先民自古就骄傲地把自己看作龙的传人,龙的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性形象与内心世界高度统一是其创作理念的特点。理念作为最大的真实,在心理上表现为美的形象,而社会又将这种形象印在人们的内心,进而在丰富多彩的欣赏和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审美理念与形式。  关键词 紫砂;未央壶;创作理念  美就其本质而言,是理念的感性呈现。美的成因可以归结为理念的萌发,即通过某种感性的形式去效法及改造自然,从而使精神与物质间的无间契合成为可能。由此,认识了
期刊
紫砂艺术至今已闻名世界,独秀于陶瓷之林。它的丰富造型、人文内涵、优良材质、制作语言使其它陶瓷门类难以与之比肩,令世界瞩目。以壶为主体的紫砂陶的兴起与发展同茶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联。茶文化带动了紫砂壶不断发展,进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深层次研究。可以说客观上紫砂壶顺应了茶文化的发展潮流,但也显现了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既依赖又游离于茶的美妙特性,展现出紫砂壶美观与实用并存的艺术境界。提梁壶的出现及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以其优良的材质、精巧的工艺、卓绝的名匠长期备受欢迎。紫砂壶之所以能登大雅之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所蕴涵的传统精神。本文以“四方竹鼎壶”的“厚德载物”陶刻为例,探索壶器的君子之风。  关键词 四方竹鼎壶;紫砂;陶刻  紫砂壶艺术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终归离不开文人的思想背景、生活追求和审美需要。紫砂壶从形制上来讲,符合中国的线性审美传统,另外,文人对诗书画的喜好也在紫砂壶上得到巧
期刊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三类:几何形态、自然形态以及筋纹器。几何形态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追求线条的流畅感与节奏感。自然形态则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将其蕴于紫砂艺术中,彰显悠然的气韵。而筋纹器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中,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纹理清晰、制作精工。无论是哪种造型,其所流露出的情感气质都向人们诉说着专属于它们的故事。现就“莲悦壶”(见图1)的造型探析其古朴优雅的气
期刊
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为紫砂壶的三种主流造型。其中光素器以“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经典论述尤为著名。无论是北宋大文豪钟爱的“东坡提梁壶”,还是出土的明代 “吴经提梁壶”;无论是“供春壶”重现天日的传说、还是时大彬改大壶为小壶的变革,都呈现出紫砂古朴、润泽、素心素面的经典之美。笔者在多年紫砂壶艺的创作中,传承了顾景舟大师一生钟情于紫砂的艺术精神,持之以恒地秉承 “工匠精神”。紫砂壶传统光素器的造型简
期刊
摘 要 宫廷茶文化即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通过茶文化的浸染和传播,表现出君臣之间的融洽,缓和了党阀之间的对立,更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雄浑和博大。本篇文章以“唐韵提梁壶”为例,探析唐代宫廷茶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 唐韵提梁壶;紫砂;宫廷茶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具从被人们第一次制作出来,再到后来的不断改进,经历了一次次文化上的洗礼,并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了人们精神上的依托。现
期刊
曾有人如此评价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由此可见,好的紫砂壶各有神韵,如同人一样,每把壶都有不同的故事,而故事又铸就了每把壶不同的气质,形神兼备是评价一把好壶的标准。紫砂壶造型以泥为肉、形为骨,骨骼清奇、外形俊美才能谈及神韵。  此壶名为"澄心壶"(见图1),又名莲花塔,顾名思义,是以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传统吉祥理念在作品上的反映尤为突出。这些吉祥理念在壶艺作品中,一般不是对自然形象的直接摹写,而更强调抽象写意的造型,具有特定的寓意和象征,而紫砂壶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这一点。  关键词 紫砂;合欢壶套组;创作理念  传统吉祥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未来的美好希望、祝福及祈盼。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已有几千年,每当人们遭遇无法抵挡的自然灾难时,寄希望于天地神灵保佑,祈求风调
期刊
摘 要 中国人的本性是尚诗的,中国文化始终是充满诗意的文化。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诗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诗性智慧。本篇以紫砂“云·水瑶壶”为例,谈谈中国文人诗意栖居的理想。  关键词 云·水瑶壶;紫砂;生活理想  紫砂壶之妙不仅在于器型美,也在于岁月的沧桑感,那是一个工匠无法独力营造的人文气象。历史成就了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蒋蓉等巨匠,他们无所谓职称,却将壶做得如此富有文化气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