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节的前两天,我们一行人往大山的方向进发,祭拜先祖。要祭拜的先人连我们同行中最年长者都没见过,我们自然不认识。我们一行人神态怡然,步履轻松,仿佛这是一次踏春之游,或者是一次走亲访友。
客家人的风俗,过了春分日就开始为新坟旧墓铲除杂草,培上新土,并行祭拜礼俗。春分日一般祭拜去岁的新坟,第一次祭拜,称为“开新山”。亲人故去不久,坟上新土草色尚淡,心上伤口犹新,所以这日人们的情绪显得要低落些,春分日的爆竹声也是略带悲戚。旧墓的祭拜气氛轻松些,人们也显得活跃些,特别是孩子,放野山林,难得的高兴。毕竟他们还年幼,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甚少,坟墓里的旧日之人大多数是与他们无一面之缘的,故悲伤无由来之路。
或许是我们显得过于快乐了,不符合走在这样的节气里做这样的事情,老天也看不下去了,为了给我们酝酿祭拜的氛围,天上下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愁雨。进山扫墓遇上雨天,这真正是一场愁雨。雨伞、雨衣都不能把雨完全阻挡在身体之外,头发、裤腿湿了,鞋子也湿了,泥土粘上来了,草屑粘上来了,浑身像个落汤鸡一般,大雨把一路上的快乐扫荡得一干二净。再加上山路狭窄湿滑,祭拜车辆往来不断,拥堵之状很是令人懊恼。
我在朋友圈发句牢骚,一位朋友回帖道:“心中有春天,哪里都有阳光。”
受到这诗一般的语言感动,我放下埋怨,耐心在雨中“周旋”。墓地在半山之上,这座山不算什么高山,几十米的高度,左右两边都是山,中间一个洼地,平铺了几十亩田地,或长了庄稼,或长了草,雨蒙着,一律是深浅的绿色。雨本是无根之水,借了一草一叶、一尘一埃、一山一石,雨寻到了根的去处,在宇宙万物间便是有源之水了。水出有源,人出有处。人是有根之物,清明祭拜跟一滴雨无异,同是一场追根溯源之旅。祭拜的人仿佛一滴滴寻根的雨,逆流到荒山之上、村野之郊。可是人终究是没有草木山川潇洒,山水之美使我看到了人的狼狈不堪。人兀自立在大自然的咆哮中,必呆滞成一只木鸡,颓丧成一只落水狗。而草木则美成了一幅画。
阴雨既停,大家一边修葺坟头上疯狂了一年的野草,一边讲着相关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要讲讲关于躺在墓地里的人和往事。人只要永远离开了,很多事情便变得稀罕并使人愿意津津乐道。祭拜时刻是严肃的,由一位长者带领,祈求先人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心想事成,然后大家作揖跪拜。茶和酒也自有规矩,三碗茶五杯酒,茶酒过三巡便收。我以前一直无法理解我身边的长辈们何以这样热衷并虔诚地对着一堆旧土行最高的叩拜礼仪,并且热衷于把最热切的愿望寄托在一堆荒草乱土前。这些多是识字不多的农民,是一群最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是卑微渺小的人,可是他们的礼仪是最尊贵的。对此我渐渐感到敬畏,这种敬畏感是何时开始已经记不清楚了,看到他们脸上出现的那种虔诚和信任,我才发觉自己的可悲,我既无根可寻找,亦无愿望可寄托,灵魂无所凭依。我逐渐关心那一堆被土掩埋的故事、一群人的愿望、一杯酒的情義、一壶茶的虔诚。我逐渐明白,人在支离破碎的失望中总是想着能求助外界的力量。就像遭遇一场雨时,一把雨伞,一身雨衣,甚至一顶遮阳的帽子,都能使人从外界的力量中找到一种依靠、一种信任。追根溯源,祭拜何尝不是一个寻找依靠和信任的过程呢?不管愿望能否实现,即使跌至生活的谷底,他们依旧心怀希望。所谓绝处无路却处处是路,有什么比绝望更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呢!人最悲哀是活在无望之中,对世界再无信任,我自以为是的聪明往往是一场不明所以的狂妄。
天若有情天亦老。眼前的草木翠色在滴,雨水不是在悲伤,而是在寻根。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从一株草木到另一株草木,我们仿佛是一滴行走的雨,追根溯源,无论顺逆,宠辱不惊。
客家人的风俗,过了春分日就开始为新坟旧墓铲除杂草,培上新土,并行祭拜礼俗。春分日一般祭拜去岁的新坟,第一次祭拜,称为“开新山”。亲人故去不久,坟上新土草色尚淡,心上伤口犹新,所以这日人们的情绪显得要低落些,春分日的爆竹声也是略带悲戚。旧墓的祭拜气氛轻松些,人们也显得活跃些,特别是孩子,放野山林,难得的高兴。毕竟他们还年幼,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甚少,坟墓里的旧日之人大多数是与他们无一面之缘的,故悲伤无由来之路。
或许是我们显得过于快乐了,不符合走在这样的节气里做这样的事情,老天也看不下去了,为了给我们酝酿祭拜的氛围,天上下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愁雨。进山扫墓遇上雨天,这真正是一场愁雨。雨伞、雨衣都不能把雨完全阻挡在身体之外,头发、裤腿湿了,鞋子也湿了,泥土粘上来了,草屑粘上来了,浑身像个落汤鸡一般,大雨把一路上的快乐扫荡得一干二净。再加上山路狭窄湿滑,祭拜车辆往来不断,拥堵之状很是令人懊恼。
我在朋友圈发句牢骚,一位朋友回帖道:“心中有春天,哪里都有阳光。”
受到这诗一般的语言感动,我放下埋怨,耐心在雨中“周旋”。墓地在半山之上,这座山不算什么高山,几十米的高度,左右两边都是山,中间一个洼地,平铺了几十亩田地,或长了庄稼,或长了草,雨蒙着,一律是深浅的绿色。雨本是无根之水,借了一草一叶、一尘一埃、一山一石,雨寻到了根的去处,在宇宙万物间便是有源之水了。水出有源,人出有处。人是有根之物,清明祭拜跟一滴雨无异,同是一场追根溯源之旅。祭拜的人仿佛一滴滴寻根的雨,逆流到荒山之上、村野之郊。可是人终究是没有草木山川潇洒,山水之美使我看到了人的狼狈不堪。人兀自立在大自然的咆哮中,必呆滞成一只木鸡,颓丧成一只落水狗。而草木则美成了一幅画。
阴雨既停,大家一边修葺坟头上疯狂了一年的野草,一边讲着相关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要讲讲关于躺在墓地里的人和往事。人只要永远离开了,很多事情便变得稀罕并使人愿意津津乐道。祭拜时刻是严肃的,由一位长者带领,祈求先人保佑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心想事成,然后大家作揖跪拜。茶和酒也自有规矩,三碗茶五杯酒,茶酒过三巡便收。我以前一直无法理解我身边的长辈们何以这样热衷并虔诚地对着一堆旧土行最高的叩拜礼仪,并且热衷于把最热切的愿望寄托在一堆荒草乱土前。这些多是识字不多的农民,是一群最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是卑微渺小的人,可是他们的礼仪是最尊贵的。对此我渐渐感到敬畏,这种敬畏感是何时开始已经记不清楚了,看到他们脸上出现的那种虔诚和信任,我才发觉自己的可悲,我既无根可寻找,亦无愿望可寄托,灵魂无所凭依。我逐渐关心那一堆被土掩埋的故事、一群人的愿望、一杯酒的情義、一壶茶的虔诚。我逐渐明白,人在支离破碎的失望中总是想着能求助外界的力量。就像遭遇一场雨时,一把雨伞,一身雨衣,甚至一顶遮阳的帽子,都能使人从外界的力量中找到一种依靠、一种信任。追根溯源,祭拜何尝不是一个寻找依靠和信任的过程呢?不管愿望能否实现,即使跌至生活的谷底,他们依旧心怀希望。所谓绝处无路却处处是路,有什么比绝望更能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呢!人最悲哀是活在无望之中,对世界再无信任,我自以为是的聪明往往是一场不明所以的狂妄。
天若有情天亦老。眼前的草木翠色在滴,雨水不是在悲伤,而是在寻根。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从一株草木到另一株草木,我们仿佛是一滴行走的雨,追根溯源,无论顺逆,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