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炼字』艺术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下面就古诗的“炼字”艺术作一点简要介绍。
  一字传情
  即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普遍,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化静为动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美感。
  以动写静
  如“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以实显虚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以乐衬哀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一语显旨
  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诗句表现出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炼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我们鉴赏时要根据诗意仔细琢磨,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其他文献
以对联揭露科考舞弊,这绝对是中国特色。  清代,凡是未考中秀才的人,不管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雍正年间, 有一位老童生颇有才华,但由于没有后台,加上性情耿直,不肯送礼给考官,因而连考十二次都落第。他仍不灰心,继续应考。考官看到他的名字很不高兴,随手将他的考卷丢在一边,还吟了半联来讽刺:“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语气尖酸刻薄,老童生知道后感慨盈怀。他想,自己之所以“考到老”,
期刊
时光之河是无形的湖水,流年里蕩漾着你的身影,拨动着我心里那根柔软的弦。  又是一年之春,鸟鸣成韵,花开成簇。我们相识相知虽不过半年,却一路形影不离。四月的春季运动会,心血来潮的你报了一千五百米的长跑。本欲劝阻的我,望见你眉梢轻扬,眼睛里流光溢彩,难掩一分自豪,也只好作罢。  到了比赛那一天,太阳火热地照耀着喧闹的校园。操场上一片喧嚣,你目光如刀,昂头横扫四周,马尾辫甩得高高的,元气十足的模样就像一
期刊
俄国诗人叶塞宁曾在诗歌《花朵》中写过这样一句诗:或许你会想起我,就像想起一朵永不重开的花朵。而世上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花,永无重开之日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海拔4000米人迹罕至的南美安第斯高原,存在着一种巨大的草本植物,它的名字叫作普雅·雷蒙达,也叫作普雅花。普雅花的生长岁月足足有一个世纪那么长,但在这一百年里,它却只开一次花,花期仅仅只有两个月。至于我们是如何得知这一事实的,还要从一位旅行家
期刊
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黄河入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是沉痛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是感伤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可以是愤怒,“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可以是夸张的,“孤臣霜发三千丈,每歲烟花一万重”;可
期刊
①故乡的土地是一片肥沃而丰饶的土地。这片土地不仅沉积了一个民族太多的历史和辉煌,同时,也沉积了黄河两岸百姓太多的苦难与辛酸。  ②中国的古都,有一半矗立在故乡的土地上。古城的兴衰,实际上也代表着文明的兴衰。黄河这条可歌可泣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哺育了依偎在身边的炎黄儿女。  ③故乡的土地啊,上面生长着的是养活人类的粮食,而土地下面,埋藏着多少人间城郭呢?  ④我们无意中挖掘出土一批文物,才知道了仰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这是一篇有材料的比喻象征式命题作文,命题彰
期刊
是雨露,就纯洁无瑕,晶莹剔透;是小草,就生机盎然,萌发绿意;是阳光,就洋溢温暖,灿烂耀眼;是月亮,就细腻柔软,轻盈诱人……恰似生活中的角色,各具风韵,你又扮演着几个角色呢?  请以“我不只是一个角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思维点拨】  人们的社会角色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我们还可能扮演许多其他的社会角色,我们当然不只是一个角色……  的确,我不只是一个
期刊
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3年后,他成为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后来,由于当地政府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客商,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纯正无比。就在村上的人为
期刊
渡汉江①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思考练习】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山行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
期刊
“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题记  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或许会荆棘密布,但为了那片海,纵使前方风雨飘摇,我也要走得坚定从容。  初相遇,她一袭白裙婀娜多姿。没有彩排,句句话都是现场直播。她齿如编贝,妙语连珠。从此,那个能说会道的身影就常在我心头浮现,让我的内心荡起了层层的涟漪。“将来,我也要当像她那样的主持人。”我心里暗下决心。这,就成为了我心中的那片海。  不久,学校迎来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