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的理性思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在充满勇气和热情投身于新课改洪流的同时,也应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必要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力求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尽量避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关键词]课改 理性 观念 思考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的洪流、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学生们成长,这样,实行新课改是显得非常必要。
  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对这场改革充满了期待,以满腔地热情投身进去。同时,更应清醒地意识到,新课改作为新事物,它的成长仍需一个长期、艰巨的发展过程。对新课改的实践,我们很有必要对它进行理性思考,以确保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首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上课是汲取知识的主要生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盲目地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认为只有“讨论”才叫课改,只有“合作”才叫转变观念,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其实,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实效性。我们要更新如“死记硬背”,“分数高就是素质高”等这些传统过时的观念。“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经过千百年实践仍有较强的使用力,只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仍可继续发挥作用。“教无定法”,政治教学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更丰富新颖。
  其次,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
  再次,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政治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事实上,从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关系看,知识是最基础的,方法是一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被内化的知识,能力则是在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质变的产品。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新课改不是不要“双基”,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审视“双基”。在新课改实施中如何纠正不重视“双基”和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这正是我们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中需正视和探索的问题。
  最后,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改革要点。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设计、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帮助叙述、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但我们也要明确多媒体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教师的讲授、点拨、质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练习不见了。多媒体喧宾夺主,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了“主教”,双基教学不扎实,思维训练不到位,教育功能不体现,那么教学的实效又如何体现呢?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新课改的评价方案还未最后确定,新课改的实施也处于探索过程中,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充满勇气和热情的同时,又应不失理性地投身于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进行更多辨证、科学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理念》李春生
  [2]《要处理好课改中的若干关系》郭永福
  [3]《传统与改革 继承与创新》宋蔚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白水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怎样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新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活动 应用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它被广泛的应用,教育成了它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就更大。那么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对图形、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声音、音乐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
期刊
[摘要]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和个性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自主学习的优势、方式、策略及注意事项与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有机结合作了本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 能力 学生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
期刊
[摘要]示波器测量技术在彩色电视机以 IC LA76931为主线路的波形测量教学实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彩电维修技能中级考证 双踪示波器 测量技术    本文仅讨论示波器测量技术在彩色电视机以IC LA76931为主线路的波形测量教学实习中的应用。  常用双踪示波器它使用220VAC电源,测量频率范围40MHz以内,测量电压范围160V,若配套探头衰减×10还有可测量输入最大幅值为1600V。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
期刊
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学生在语文应试中的阅读成了得分的弱项。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并且同仁们都在积极探讨和钻研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笔者在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的责任心的驱动下也深入思考了这个问题,认为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只寻求特效阅读方法的做法是舍本求末的途径。因为要论及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在语文阅读中的根本性,我认为阅读技能是本,阅读方法是末。我们不能舍本求末,更不能本末倒置。下面我仅
期刊
[摘要]建议高校资产评估的培养目标增加一个要求,“能够独立从事单元住宅、中小型的在建工程项目和中小型企业的资产评估应用型专门的中级人才。”  克服课程体系的随意性,努力培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规范性。  在已有的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视野,着力构建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手段的更新,是形式上的更新,最主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在教学手段上大规模的更新阶段已经基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徘徊在教学中的应试教育严重的影响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质量呢?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认为采取作文层次教法为主,輔以其他作文技巧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在众多教学方法中独树一帜,它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践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从事民族地区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青睐。  [关键词
期刊
最先进、真实客观的教学评估理论;足不出户,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了如指掌!    一直以来,我在想如果能有一套真正能科学客观的评估教学的理论,对教师的教学公正公平、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这就是对老师最好鼓励和评价了。通过几年的构思和努力,终于达成我的心愿  一、设计思路  1.把不同满分的试题所得的分数都转换成100分制下的分数;  2.把不同难度系数的试题的得分(含阅卷的松紧度在内),能通过补偿方程计算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的角色以及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人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含义、原则和模式三方面深有体会,以供大家分享。  [关键词]课程整合 地理学科 教学实践 含义、原则和模式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或课程)的整合成为
期刊
[摘要]加强院校教材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是院校当前和今后建设发展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理论先行、科学为基、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等新理念,以及充实新内容,选用新方法等重要问题,对更好地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院校教材体系改革与发展,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院校全面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院校教育 教材体系 创新理念 内容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