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专业知识体系基本特征及其缺失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杭嘉湖等地上百家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调研,揭示现代企业用工需求标准映射出的高职课程体系基本特征。科学的高职课程体系基本特征是对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本质反映。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基本特征缺失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基本特征;缺失;对策
   高职课程体系与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着高职生对企业岗位职业技能适应的强弱。为揭示对应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高职课程体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研究于2018年下半年对浙江杭州、嘉兴、湖州、衢州等地承担高职毕业顶岗实习生或入职者的200多家中小企业作了用工需求标准的调研,并据所调研的结果研究高职课程体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而研究当前高职课程体系基本特征缺失状况及对策。
   一、基于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高职课程体系基本特征
   (一)企业用工需求标准
   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对人才需求有一定的标准。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生为例,调研发现,‘优秀的品格+较强的职业能力’是企业录用高职生的主要标准。其中:1. 优秀的品格,即基本素质,包括:爱岗敬业、办公自动化技能、创新思维、英语与计算机基础等;2. 较强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素质+(操作)能力素质,如编程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设备维护能力等。表1依据调研数据,提取出大部分企业对高职生认可的用工需求标准。
   (二)基于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高职课程体系基本特征
   1. 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课程体系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抓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培养模式。高职课程体系具体可分解成四個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训(实验)课、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表2,例举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对应企业用工的素质类别。
   2. 基于企业用工需求标准下科学的高职课程体系具有的基本特征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于企业用工需求标准,高职课程体系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基础课的必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企业用工要求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品格,具备语言文字表达及办公自动化技能,交流及协作能力等,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处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因此,作为基本素质培养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不可少的。
   (2)专业课的务实性,确保掌握企业岗位专业技术及未来潜在技术。企业关注学生具有多种程序设计与开发能力、简单算法和数据库设计与管理能力、中小型 Web应用程序及企业级多层架构Web应用系统开发等能力,亦即具备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系统熟练工作的能力。因此,专业理论课必须突出其务实性、包括技术的前瞻性。
   (3)实训课的有效性,赋予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代企业用工要求是,受聘的高职生具有真正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对于基本的网页设计与制作及平面图像处理操作要很熟练;能独立完成诸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数字媒体构建、嵌入式C语言程序设计、对症维护故障的智能模块、机械手臂等,这就要求实训课能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包括知识迁移能力。
   (4)课时配比的合理性,绸缪学生竞岗能力。高职培养目标应与企业用人标准相一致,这是国际所公认的。例如,加拿大的CBE (Competency Based?Education)教育模式,其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岗位针对性,即实践课时比重大于理论课时;又如德国ERFURT MULLER重型机械厂机械专业(四年制职业教育),总学习时间6800小时,理论学习1680小时(包括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其余5120小时均在企业实践、实习,即理论学习与实践课时之比约为1:3;又如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Further Education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培养模式,按培训包开发课程培养人才,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其中降低了理论课比重,增强了岗位技能操作培训。因此,依据现代企业用工需求标准,高职课程体系课时比例应倾向于提高实训课课时比例,降低理论课课时数,例如,理论课课时占总课时的30~35%较为合适。
   二、当前高职课程体系特征缺失及对策研究
   (一)当前高职课程体系特征缺失表现
   1. 基础课内容过泛,不符合必要性特征
   基础课的设置,从本质上来说,是培养高职生的品格,以及基本职业素质。然而现行的基础课,课时过多,内容偏泛,不少内容与中学时有重叠;又如,有些内容在校学习并非必要,却占有较大课时比重而对于创业创新、知识迁移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则缺少。所以,目前从高职基础课设置的情况看,一些内容有压缩或减掉的可行性,而一些知识纳入是必要的。
   2. 专业课针对性不强,务实性课程缺位
   目前使用的课程教材主要针对理论性教学,对于技能应用性和步骤介绍较为缺乏。尤其是,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没有经过大范围,大规模企业工作岗位的调研,造成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要求不能很好地对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关联度低,导致毕业生对企业岗位专业技能适应性较差;此外,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人工智能、VI技术、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技术越来越紧密联系,而现行的专业课程的内容提升受学校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使学生未及时掌握企业需要的务实性技术。
   3. 实训课形式化现象严重,有效性训练不足
   实训课形式化现象严重的根源:(1)学校自有实训师资欠缺。大多数高职学院教师源自于普通中职教育的教师或是刚毕业的学生,有专业的教学技巧,而缺乏专业技术内容,实践能力单一;(2)缺乏外聘实训教师长效管理机制,因对外聘企业工程师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无法保证有质量的实训课一以贯之;(3)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重教学理论,轻实训。不少高职学校将实训教学放在次要的位置,因而实训经费、材料设备、实训管理缺位,这此因素都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    4. 理论课与实训课课时比例不合理,影响竞岗上岗的操作能力
   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课时及内容占比较大,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时占总学时75.00%(‘基础课+专业课时’/‘基础课+专业课时+实训课+实习课时’×%);而实训课的课时占比仅8.25%(实训课时/‘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实习课时’),如图1所示。事实上,动手操作的实训课课时偏少是影响动手操作能力偏弱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高职课程体系特征的对策研究
   1. 体现基础课的必要性:精干基础课
   例如,将思政-基础,思政-概述,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精简成二门课,对相关内容尽可能以‘案例模块’或‘项目模块’呈现,以提高授课及听课的有效性、兴趣性;对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就高职生而言,可以作为一个讲座,并与‘创新、创业’等相关内容组合成一门课,对相关内容尽可能简化。
   2. 突出专业课程的务实性:以企业岗位需求标准为导向
   借鉴现代学徒制的特点,除了必要的专业理论课,可以减去不务实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增加新兴技术知识,让高职生出校有能力竞岗、上岗,能熟练操作本专业技能。从务实性出发,专业课程须遵循五个原则:(1)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原则;(2)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导,专业教师参与设置原则;(3)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导向,突出工为主、学为副原则;(4)课时比例:以实训课时为多、理论课时偏少为原则;(5)专业课程标准务实性、动态性、前瞻性原则。总之,专业课的特征应满足当前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3. 提高实训课的有效性:实训课必须有企业师傅带徒弟传授岗位技能的效果
   具体方法:(1)根据实训计划,有计划的安排实训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鼓励教师获取各种资格和技能等级,成为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2)聘用企业工程师或专家任职。相应的,建立外聘教师长效管理机制;此外,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1月);(3)实训教学管理。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无论从实训经费保障、实训(实验)场地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等都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制度并有对应的督查措施。
   4. 确保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配比的合理性:理论课与实践课时比例约1:3
   图1显示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论课占比较多的课程体系,即理论课占比约75%,而实践课时仅25%;图2为相应专业合理的课程体系,理论课占总课时的35%,实践课占65%(比较:德国职业教育的‘理论’课时占总课时约30%,‘实践’课占70%;澳大利亚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配比亦然)。
   三、结语
   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对企业用工需求标准的本质反映。从科学角度讲,企业用工需求标准支配着课程体系的构成状态。企业用工需求标准发生变化,课程体系的内容也将适当调整,但其基本特征是不会缺失的。
   参考文献:
   [1]林波.基于创新理论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职教论坛,2018(01).
   [2]庞倩茹,蔡小春.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8(04).
   [3]张访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界,2017(36).
   [4]刘霞,周春平.英、美、德、澳四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啟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0).
   基金项目:嘉职院2019年校立科研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专业课程适应度预测及更新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zyz201902)。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实现控制目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并通过制定制度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以此来减少舞弊和腐败的发生。但在具体实践和施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阻碍内部控制发展的问题。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透彻的剖析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
期刊
当前,世界进入了万向开源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大潮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生产生活,催生了许多新的业态。手工业生产企业和手工艺人也概莫能外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本文结合吉林省互联网与手工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对互联网条件下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现状做了分析。  一、互联网与手工艺生产融合正在深入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这种工具和手段,正以强劲的生产力因素渗透到各行各业,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
期刊
摘要: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调研以“探寻垃圾分类,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文献调查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形式对济南市济阳区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情况实地调研。立足于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居民三个角度,从现阶段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入手,提出有区域特色的、可复
期刊
摘要:立足社区治理的大背景,以自上而下型、平行型、自下而上型的居民参与类型模型为基础,着重分析社区如何符合居民参与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政府明确职能定位、完善社区结构、建立健全制度建设这三方面提出提高居民参与水平、促进社区治理的对策,以求提高居民参与的质量和社区治理的水平。   关键词: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影响因素   一、引言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程度影响着基层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质量,当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零售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变。受新零售浪潮的冲击,苏宁2009年提出“营销变革”战略。作为改革的先行者,苏宁在转型变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企业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以哈佛分析框架为主线,全面分析苏宁的盈利模式,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其他零售企业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零售;哈佛分析框架;苏宁   对于“盈利模式”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准确
期刊
摘要:创新是组织发展与变革的动力源泉,组织创新离不开员工的创新,而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作自主性、差错学习、心理授权三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结论如下:差错管理氛围通过工作自主性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差错管理氛围通过差错学习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并在工作自主性与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氛围通过心理授权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是实现精准资助、公平资助的基础。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不仅仅是关乎到学生个人利益,更涉及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层面。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认定现状,发现问题,并根据新时期认定工作特点,提出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解决路径,着力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精准性、公平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认定;盐城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竞争的加剧,价格战成为现代企业竞争中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部分电商利用价格战过分争夺市场份额,严重违背了市场竞争原则。文章从博弈论视角,应用纳什均衡和博弈论经典命题等博弈知识,围绕电商企业的价格竞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论证如何发挥价格战 “优胜劣汰”的机制作用以及如何避免电商采用价格战等恶性竞争方式抢夺市场份额,使电商市场快速稳定发展。   关
期刊
美国与欧盟分别于2012年和2013提出专利密集型产业概念并测度产业经济与就业贡献度,将专利制度对经济和科技贡献的视角聚焦于中观产业层面,具有划时代意义。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表专题文件强调需要培育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2016年国家专利局印发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指出专利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经济拉动能力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整体创新活力较强。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专
期刊
摘要: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建立是号召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辽宁省通过建设发展自贸试验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自贸区快速、健康建设离不开优惠的税收政策。通过对我国目前已经建设并发展的自贸试验区的税收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分析,简要分析辽宁省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意义,并借鉴我国已有自贸区所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予辽宁省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税收体系相关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自贸区税收;“一带一路”;离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