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蜈蚣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谚道:“清明雷雨后,蜈蚣到处有;背风向阳坡,便是蜈蚣窝。”每年四五月,蜈蚣结束冬眠,开始向地面或地表浅层移动,活动比较迟缓,而且尚未进食或进食很少,易于捕捉,易于干燥,药用效果也最好,是捕捉加工的黄金时节。
  蜈蚣又名天龙、百足、百足虫等,属节肢动物,隶属于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的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蜈蚣体偏长,背面黑绿色或暗绿色,腹面和脚淡黄色,脚端黑色;头部背板略似心脏形,金黄色;有1对细长多节的触角,触角基部有4个单眼;口在头前方偏腹面的地方,外围有1对大颚和2对小颚;头部后方是胴部,胴部由21个体节组成,每个体节各有脚1对,脚的末端有爪,胴部第1对脚特别强大,形成镰形的毒颚,伸向头部下方的两侧,它的末端有毒腺口,用来毒杀小动物和作防御外敌的武器。蜈蚣一般体长11~14厘米,但也有特殊的品种,在拉丁美洲牙买加的热带丛林中,有一种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体长1米以上,有180对足,最长的足达26厘米。南美洲则有一种世界上最小的蜈蚣,通体黑色,体长仅4.8厘米,但毒性很大。外国曾有个专门调查小组,发现有一种蜈蚣共有260只脚,但未说明是何种蜈蚣。
  蜈蚣雌雄异体,卵生。雌体有孵卵育幼的习性。它生长到第三年秋季,多数个体已性成熟,第四年夏季即可产卵。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蜈蚣每年产卵1次,个别有2次。每条蜈蚣产卵数量不等,平均为40粒左右。雌体产卵后,将卵全部抱在腹部及步足之间,进行孵化,孵化期40天左右。据专家观察,雌性蜈蚣一般可以连续产卵3年,蜈蚣的寿命大约6~7年。
  蜈蚣性凶猛,攻击性强,有时还袭击比它大几十倍的动物,甚至还会团结起来向人“报仇”。曾有报道,1997年9月21日晚,家住上海市小南门的蔡先生睡至半夜,忽觉脸上有虫爬动,叫妻开灯一看,吓得夫妻俩汗毛倒竖:13平方米的居室里,水斗下、大厨底、门框边……都有蜈蚣奔来窜去。于是,夫妻俩手执硬底拖鞋开展歼灭战,共打死体长3~5厘米的蜈蚣13条。原来是,21日中午,蔡先生在水斗边踩死了一条八九厘米长的“蜈蚣妈妈”,这些小蜈蚣可能是为“妈妈”来“报仇”的。
  蜈蚣喜欢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和多石少土的低山区,栖息场所多为荒山的石隙、土穴、树洞及阴湿的灌木、草丛中,路边、沟坎、墙基、石块、腐木和落叶下也常见。蜈蚣一般昼伏夜出,白天隐匿,傍晚至凌晨三时外出觅食,尤以暴雨前闷热时活动最频繁。蜈蚣以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等为主要食物,也可攻噬蚯蚓、蜘蛛、雏鸟、雏鼠和蝙蝠等小型脊椎动物。在虫类较少的春季,蜈蚣也选食嫩叶芽或爬上树木以松粉作应急食物。蜈蚣活动与温度、湿度有关,每年惊蛰后,蜈蚣复苏,多在温暖、向阳的冬眠场所附近活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蜈蚣逐渐转移到凉爽的阴坡或较高的场所活动。晚秋季节,又迁至向阳山坡或较温暖处越冬。产区的人们根据蜈蚣这种习性,寻找其隐藏场所进行捕捉。
  蜈蚣主产于我国湖北、江苏、浙江、湖南、安徽、陕西、河南、四川和广西等省区,前四个省产量最大。捕捉蜈蚣一般在春末夏初,尤以“惊蛰”至“清明”前捕捉的质量较好,疗效最佳。立夏过后,多数雌体潜到隐蔽的地方产卵和蜕皮,较难以捕捉。立夏以后,雨水渐多,捕到的蜈蚣难以干燥,容易生虫腐烂,而且肉薄质差。
  捕捉蜈蚣,可根据其活动特点进行。方法是:1.蜈蚣是食肉性动物,在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3点钟为其索食时间。此时,可在它隐栖的场所,用电筒或避风油灯寻找,发现蜈蚣即用竹夹或镊子钳起,放入准备好的竹篓或布袋内。2.选择蜈蚣隐栖的场所,用尖嘴锄或钉耙翻挖土层,掀起石头、砖块,发现蜈蚣即用上述方法捕捉。3.挖窝诱捕。在蜈蚣经常活动的栖息地,于立春前后选择阴湿山野处,挖一个“十”字形长坑,坑长1~2米,宽0.5米,深15~20厘米,内放鸡毛、杂骨、马粪或鸡粪及一些腐败草类,上面覆盖树枝、土块或砖瓦片,引诱蜈蚣爬进缝隙,翌晨检查,若有蜈蚣入坑即可捕捉;也可在同样的地坑,覆以一层薄细土,上盖潮湿的草席,数天以后,鸡毛与杂骨等腐烂,发出一种特殊的腥气,蜈蚣嗅到后,就聚集而来取食、栖息、繁殖,每几天可翻开捕捉一次。捕捉到的活蜈蚣,先用沸水烫死,再把尾端剪去,挤出粪尿,后取长宽与蜈蚣相当的薄竹片,削尖两头,一端插入蜈蚣腭下,另一端插入尾部,借竹片的弹力将蜈蚣伸直,置阳光下晒干或烘干贮藏备用。
  蜈蚣味辛,性温,有小毒,人肝经。具有祛风,镇痉,息风,解毒等功效。临床表明,蜈蚣不仅可以治疗小儿惊痫,中风口噤,破伤风,抽搐,痉挛,疔挛,疔疮,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秃疮,传染性肝炎,阳痿,慢性骨髓炎等症,而且在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子宫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医书介绍,蜈蚣的常用方剂如下:
  治结核性胸膜炎、肋膜炎、肺结核:蜈蚣去头足,烘干研末内服,每次量约为3~5条,每日2次,两周后见效。
  治瘰疬(颈淋巴结核):蜈蚣1条,烘干,去头脚,研末,用植物油20毫升拌匀,外敷肿大的淋巴结处,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或用蜈蚣5条,焙干,去头脚,研末,用120克生桐油,共浸泡5~7天,用棉签或毛笔蘸油液外涂患处,每天2次,连用7~10天为1个疗程。局部溃破的,也可使用。
  治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蜈蚣1条,双钩藤、僵蚕各9克,全蝎3克,地龙6克,水煎服。
  治癫痫:蜈蚣、全蝎各等份,共研末,每天2次,每次1.5克,开水送服,连服2个月。痰多者加川贝母,火盛者加黄连。
  治中耳瓷、疖肿、下肢慢性溃疡、外伤感染、烧烫伤、蜂蛰伤:鲜蜈蚣数条,浸花生油或茶油中(油浸过蜈蚣为度),7天后可用(久浸更好),外涂患处,每天3~4次。
  活蛇头疮(指头疮):1.用蜈蚣2条(焙干),雄黄6克,共研末,用香油调匀,涂患处;2.蜈蚣1条(焙干),雄黄3克,樟脑3克,冰片1.5克,共研末,取鸡蛋1个,钻一个孔,将药末放人蛋内,把患指伸入蛋中。
  治痈疮(无名肿毒。疮疖初起):鲜蜈蚣数条,浸于茶油中,15天后将油液涂患处,每日1-2次。
  治慢性骨髓炎:蜈蚣焙干研末,每10条分为7个等份,装入胶囊,每天服1份。
  治鸡眼:鲜蜈蚣5条,生南星30克,共研末,用醋调匀,再用鲜芭蕉叶包好,放在炭火上烤至药粉有黏性时,敷仕鸡眼上(先用热水浸洗,再用刀削去鸡眼外层),用胶布固定,早晚各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其他文献
运动后别吃浑人在体育锻炼后会感到疲乏,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被大量分解,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此时若单纯食用富含酸性物质的肉、鱼等,会使体液更加酸性化,不利于疲劳的解除,但食用蔬菜、甘薯、苹果之类的碱性食物就能尽快解除疲劳。打喷嚏别捂嘴打喷嚏是受凉感冒、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应。打喷嚏时捂嘴是有害的。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当上呼
寒夜,古稀之年的张大爷突然失去知觉,家人将他送往医院途中离开了人世。后经医院解剖确认,导致死亡的元凶为“低体温”。    应重视老人的“低体温”    有关医学专家调查指出,一些老人在寒冷冬天突然死亡,个中原因虽然很多,而“低体温”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统计资料显示:在气候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气候正常冬季的死亡率高60%。由于目前使用的体温表只能测出35℃~42℃范围内的体温,故低体温(35℃以下)很
虫茶,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一种很奇特的制法,即利用生物法制成的一种速溶饮料。虫茶就是用虫屎泡成的茶,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就出产虫茶。人们把采摘来的化香树叶或某些野生苦茶叶经开水烫一下,再晒至六七成千,然后把叶子逐层放进大竹篓或大木桶里,每层叶子厚约四五寸,每隔一层浇上适量的淘米水,盖上盖子让其自然发酵。一个多星期后打开盖子,发酵的叶子便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气味。这时把大竹篓或大木桶放到敞开窗户
一些女性到了老年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膀胱颈梗阻 由于膀胱周围的腺体和邻近膀胱颈部的组织发生纤维增生,造成膀胱颈部与毗邻的尿道口联结处梗阻。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排尿困难,早期为排尿迟缓、尿线无力、排尿费力;后期出现残余尿,甚至尿潴留。  药源牲 服用某些影响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功能的药物,引起功能紊乱、调节障碍,可诱发排尿困难。常见药物包括:阿托品、异丙嗪、扑尔敏、氨茶碱、多虑
目前,关于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表明,通过饮食所引起的癌症,约占全部癌症的50%以上,甚至达到70%。人们开始进行许多研究,企图证明食物中有哪些致癌因素。  一些研究者指出,食物中的3,4苯并芘、亚硝酸盐、某些食品。添加剂等,都是强烈的致癌因素。于是,在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防癌食谱”出现了,告诉人们不要吃。哪些东西,要多吃哪些东西。“防癌食谱”的种类之多,内容之详尽,简直令人眼花
太极拳——太极文化,是最代表中华文化精气神的智慧了。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参照系中,没有种植太极文化的种子,所以,对其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对中华文化里这样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因为,太极文化关乎我们人生之路的质量和份量,关乎我们身心健康的纯度和深度;关乎生命优化的宽度和长度。  既然是文化,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意味在里边。用什么来教化,主要用传统文化中的圣贤思想、修身理
清明是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作
火龙果,又名红龙果,外表肉质鳞片好似蛟龙外鳞,其光洁而巨大的花朵绽放时飘香四溢,使人有吉祥之感,故也有“吉祥果”的美称。火龙果起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地区,后传入我国广东等沿海地区种植。火龙果与宗教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如在美洲玛雅人、印加入的金字塔附近和亚洲的越南人寺庙旁都种有火龙果,他们每逢祭祀及重大宗教活动时会将火龙果供奉在祭坛上,将其视为圣果,并且人们总是将火龙果与中华龙文化联系在一起。中医
《抱朴子》为“好神仙导养之法”(《晋书·葛洪传》)的东晋葛洪所撰,分《内篇》、《外篇》。两者的主要区别,如《外篇自序》谓:“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有关气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内篇》,在该书明代刻版的《内篇》后,另附《别旨》一篇,专论气功。该书在养生方面崇尚外丹,认为服食丹药是成为“神仙”的必由之路,而将导引、药物等视为养生之“小术”。即
春回大地,淑气宜人,可是医院诊病例数呈直线上升,却成为“多病之秋”,原因何在?  按中医病因学分析:内因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引发内伤杂病的。外因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引发外感传染的。中医重视气候对疾病的影响性,气候不仅通过神经、内分泌腺的活动影响到人的情绪和代谢,更能影响自然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周易》有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春天的氤氲天气,促使千千万万生物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