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国内众多文献中,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状况的研究报告很少,且是与普通高中生调查分析混合在一起的。笔者认为,只有深入调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才能切实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状况调查
  
  (一)目的与意义
  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是解决这个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之拥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充分发挥潜能,充满朝气地学习;正确应对挫折,正视由于生理、心理变化引发的种种思想困惑,平安度过“青春发育期”,最终成为国家建设所需的“一专多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中职生的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人格第二再造期”,错综交织的心理矛盾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大学生和普通高中生的显著特点。如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处于过渡时期,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少儿的特点,明显区别于大学生;而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却又较早地接触了职场风云,提前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象与方法
  笔者使用的调查方法称“SCL-90量表”,又名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 90,南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是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量表,适用于心理和心身疾病的患者,也可以用于心理健康的检验。SCL 90共有90个项目,由被试进行自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评定时要求被试者对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评定,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刻画自觉症状准确等特点。笔者使用“SCL-90量表”随机抽样测查了本校2006级至2008级3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使用其中的10个检测因子——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g)、身体机能(F10)进行检测,当某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2时,即能判定被检测学生存在着该项心理问题;如因子总分大于或等于2时,即能判定被检测学生在总体上存在着心理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SCL-90量表的要求,笔者对检测学生的各检测因子进行了严格的统计和分析,列出以下几个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分析结果。
  1.检出率
  运用SCL-90量表统计得知,一个或几个因子分值大于、等于2的学生数为120人,即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40%。其中,总分大于等于2的有21人,占学生总数的7%,表明有部分中职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小于2,但是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大于等于2的学生有65名,占学生总数的1.6%,表明部分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年级差异
  为了调查受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笔者对本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SCL-90量表中各因子的抽样检验,结果发现:2008级学生与2006级学生的各因子数值均较为接近,但与2007级相比,2008级学生的躯体化(F1)和抑郁(F4)两个因子数值明显偏高,而2006级学生有强迫症状(F2)的人数多于2007级学生,差异明显。
  因此可见,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人数按年级呈“马鞍形”,即两头(2006级、2008级)高中间(2007级)低,这些特征应引起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对症下药,取得实效。
  3.性别差异
  在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120人中,男生有52人,占男生总数的72.2%;女生有68人,占女生总数的29.8%,差异明显。但是在各检测因子上,除“恐怖”(F7)这一因子的分值女生高于男生,其余因子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总体上男女生的检测因子的差异不明显。
  4.主要问题
  笔者对各个年级调查后的SCL--90量表进行了归纳,结果发现:2006级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抑郁(F4)、焦虑(F5)、敌对(F6)上,而人际关系敏感(F3)状况良好;2007级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躯体化(F1)、敌对(F6)上,且人际关系敏感(F3)状况也良好。而2008级学生除了躯体化(F1)较好,其他9个因子分值均偏高,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综上检测结果,笔者认为,2006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典型,具有代表性,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抑郁(F4)、焦虑(F5)和敌对(F6)等5个方面。
  
  (四)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并结合中职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把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归结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毫无疑问,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的最初因素甚至第一因素是家庭,其中构成主要是父母关系和父母期望。
  (1)父母关系。心理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孩子心理创伤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心理创伤会让孩子的性格蒙上明显的消极色彩。因此,父母关系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如因父母关系不和导致的冲突、分居或离婚易使中职生得到反面经验,致使他们本就不高的学习兴趣更加低下,悲观情绪加剧,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友好的关系,从而阻碍了自己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2)父母期望。当前社会中普通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对中职生电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压力。据调查,社会上有95%的家长期望子女的学业至少要达到大学毕业的水平。然而,家长这种期望与中职生的学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父母的过高期望,对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极为不利,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挫折、压抑和敌视等心理问题。当然,过低的期望也容易使中职生因自我评价过低、要求过低而产生自暴自弃、自我放纵等不良心理。
  2.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会对中职生的正确行为培养、有益个性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其中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有教师素质、人际关系、学校氛围等。
  (1)教师素质。在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情绪情感、个性特点和意志品质等素质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的道理就在于此。
  (2)人际关系。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一个有着良 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则必然会产生敌对、自卑、恐惧等情绪,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学校风气。目前,部分中职学生缺乏理想、厌倦学习、情绪不稳、自控力低,经常脏话不离口,一言不和就动手;对集体、同学漠不关心,不能友好相处,老师说不得,同学讲不得;遇事不冷静、爱冲动、情绪化,遇事一意孤行、不计后果。这一类学生聚集在一起,容易形成一种不良的学校风气,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对中职生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表明社会因素已日益成为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对策
  
  要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只有三方协同努力,才能达成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引导家长垂范,促进中职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每个中职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每个心理健康问题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的教育观念、方式及其为人处世都直接影响着中职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学校要引导家长率先垂范,克服依赖学校的思想,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积极配合并参与学校对中职生的教育,力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一致,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在2009至2010学年开学之初,笔者特地请来了几位教育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并把他们的经验归纳成下列几个要点,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1.尊重与信任
  家长得到孩子的尊重是家庭教育质量的保证,而尊重孩子,又是家长得到孩子尊重的前提。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帮助孩子制定个人计划以及完成计划的方法;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允许孩子参与规划家庭事务和外出旅行等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部分“任务”,不以结果论成败。
  2.交流与激励
  家长要得到孩子的尊重,交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主动交流感情,从感情上积极评价孩子的可爱之处;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绝不表露嫌弃情绪,更不能用打骂等手段惩治孩子,而是给予及时的帮助,如向孩子提供有关书籍,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或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加强师生辅导,推进中职生心理的健康教育
  全方位推进中职生心理的健康教育,需要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从教人员的素质。
  为此,本校在向全体学生及班主任发放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指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如在今年3月中旬召开的班会上,2009级计算机外设与维护专业1班结合相关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比赛,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恩之心,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为解决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活动中,班主任先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父母的生日和爱好。20分钟后,只有5位学生写出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只有13位学生写出了自己父母的爱好。“为什么会这样?”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存在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与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欠缺有关。于是,该班的班主任从培养学生具备感恩之心人手,解决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该班有一位男生,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跟父母接触很少,对父母没有什么感情,在班上也不喜欢与其他同学接触,但他很聪明。于是,班主任鼓励该男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字录入比赛,荣获二等奖。班主任趁热打铁,鼓励他怀感激之心主动与父母沟通,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在纸上,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心事。一段时间以后,该男生与父母的关系明显得到了改善,性格开朗了很多,学习上取得了不小进步。
  
  (三)社会共同努力,净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要使中职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美好社会环境,以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对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两大因素——非法经营的网吧和出版物,我市曾动员了社会各界的力量,集中开展市场有效监管、清理网络环境、净化荧屏内容、整顿出版物市场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五大专项行动,措施有力,工作扎实,为我市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在加大整治和管理力度的同时,我市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绿色”文化食粮,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净化了中职生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社会保障。
  总之,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课题,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作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深入研究,进一步有效地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切实保障中职生心理健康,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实操能力的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可以这么说,学生要学到的写作知识都可以从教材中获得。因此,从教材中获取写作知识与方法,再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是许多教师的共识;发掘范文宝库,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以读促写,已经是广大语文教师的通俗教法。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课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做好对文章的“学”和习作
一是严格执行基本条件。在本学校(单位)工作或评优评先未满三年的教职工不予调动。确保全区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二是严格控制骨干教师从农村调往城区,做到教师调动指标化。研究制
在现代制造领域,钢结构产品的制造由传统手工制造向全面焊接自动化转变,通过对焊接机器人全面解读,分析焊接机器人在现代机车制造领域的运用,焊接机器人的使用有利的保证产品
有人说:“宽容无错,但学生出现错误时不批评一定有错;批评无错,但批评时粗暴和缺乏真诚一定有错。”我们只有读懂了这句话,才能说真正懂得了批评的艺术。如果说赞扬是抚慰心灵的阳
膜下滴灌施肥技术,不仅可节约该区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可使原来一些采用常规灌水施肥方法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如荒地、甚至沙漠种植变为现实。但是,在膜下滴灌栽培管理问题中值得指出
本文从"高考移民"与"异地高考"的区别切入,确定治理政策的基本点,基于对各省市的高考移民治理政策的整理和分析,从宪法平等原则的角度对其进行考量,认定现行的以分类和差别对待为
补课的本义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牺牲师生的休息时间,由授课教师无偿把耽误的课业内容补上。正常的补课,作为一种完善教学环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应该是得到社会充分肯定和鼓励的。但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考竞争、就业压力的加剧,先是少数教师暗地收费补课提高收入,逐渐转为学校纷纷公开组织补课以提高竞争力,正常的补课行为逐渐演变成非正常的补课行为。本文所指的学校非正常补课行为是指由学校组织
资优生的培养与竞赛辅导活动的开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育个性化的具体体现。一所学校的数学竞赛成绩如何,已经成为反映这所学校数学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学科师资实力的一种象征。如何做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一、数学竞赛与竞赛辅导的意义    (一)早期发现,长期培养  在数学竞赛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批思维敏捷、智力出众的学生,这会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并加以重点
由于近年来大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加,英语教师人数相对短缺,因此增加了英语教师的课时量。每周十多节课时,且每个班都有三、四十名同学,有时甚至是大合班,在这样一种现实的条件下,教师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着重强调:改变"忽视人文基础等状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说,人文素质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