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的措施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煤矿的开采作业中,每年都会有安全事故发生,以至于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介于此,笔者首先简要分析了煤矿安全事故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事故的防范措施及安全管理的策略。希望此项研究可以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相关帮助。
  关键词:采矿;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近1960×108吨,据测算,总储量可能高至4.2×1012吨。如果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资源储量可望维持数百年的供应。同时,我国也是煤矿的开采大国。煤矿开采为我国带来了经济效益,然而,由其带来的安全事故,也带来了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状况。因此,在煤矿开采中,积极做好事故防范工作非常重要。
  一、煤矿采矿过程中安全事故的成因
  进行煤矿开采时,矿工往往在矿井下工作。井下温度高、粉尘多、湿度大、空气少、光线暗,而且随时可能受到火灾、煤尘、突水、瓦斯、矿压等种种灾害的威胁。如果没有积极做好事故防范工作,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遇到安全事故发生,轻则会使采矿作业的进度受到影响,重则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近几年各地关于采矿安全事故的相关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部、东北和东南地区,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发生数量逐年上升。每年中部地区的各类安全事故最多。其中,常见如井下火灾、水灾、冒顶事故、瓦斯突出及爆炸事故等。引发煤矿生产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 复杂多变的井下作业环境。如今,我国的煤矿产量日益增长,许多煤矿渐渐向纵深方向采掘,开采的区域深入到较深处。由于地面和地下的环境差别较大,而且开采区域的光线很暗、空气较稀薄、土层稳定性较差,这些都为煤矿生产带来了阻碍。在这样的环境开采,只要有细微的失误、差错出现,就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 开采设备陈旧。在国内,20世纪兴建的煤矿占大多数。井下的种种设备,在运行了很长时间后,很容易出现问题。由于采矿设备的购入价格很高,若对设备进行更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许多煤矿生产企业,设备更新都不及时,设备陈旧现象明显。同时,受采矿作业的制约,设备的维修、维护也很难做到位,这使设备更容易老化。部分设备,已经出现种种问题,却仍然带病运转,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三) 人员安全意识缺乏。采矿作业主要涉及的人员如下:设备检验人员、采矿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这些人的安全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状况及事故的发生率。分析了国内的很多采矿事故后发现,许多意外事故由种种人为因素引发,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已经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一大重要原因。
  (四) 煤矿安全管理未落实到位。很多煤矿,生产时单纯追求利润,忽视了安全管理。这导致煤矿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煤矿的安全负责人没有进入到矿井内进行安全检查,只做表面功夫。
  二、 采矿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首先,要积极完善相关安全制度。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得以落实,可将其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要构建并完善煤矿安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与此同时,要大力惩处违章、违规作业情况,以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其次,增加安全建设上的资金投入。煤矿企业,要在安全生产方面加大投入,及时更换老化、陈旧的设备,避免设备陈旧引发事故。还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如煤矿安全信息系统等,用来预防生产事故。最后,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煤矿类企业,要积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及安全教育,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三、 采矿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一) 防火措施。其一,在回采作业面上,可在其通向风道的位置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并设定报警范围为0.0024%的浓度。使用此设备,可以提前对作业面上的一氧化碳浓度有所了解,便于尽快发现着火点、高温处,从而及时防火、灭火。其二,在采掘作业面上负责检查的工作人员,要携带测定一氧化碳的相关装置,积极排查作业面内各处的一氧化碳浓度,一旦有问题出现,及时汇报、处理。其三,走向溜子道上,可以安设消防工具箱,同时要确保工具箱内消防器材性能完好、设施齐全。此外,井下用的布头、棉纱、润滑油等,要放在密封严实的铁桶内,不得乱放。
  (二) 防水措施。首先,在准备阶段、回采阶段,采掘作业面上的测量工作者要及时核实采迹和旧巷,并且将作业面和采迹、旧巷等的位置关系通过联系单交待给施工部门。有的煤矿开采企业为了做好防水工作,专门设立了防水机构,并配备了相关技术人员。机构内配备了4台探水钻设备,并且组建了专门的队伍进行老空水的探放。该队伍定期对周围废弃的老窑及周边矿区进行调查、收集并核对资料,及时标注老煤窑的积水情况及开采年限等。充足的准备为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然后,在作业面与旧巷相距15米时,要使用套钎向采迹及旧巷方向打下3个以上的探眼,并且让检测人员检测巷道内气体的变化状况,如有隐患,要采取积极措施处理,排除隐患确认安全以后再进行开采作业。如果探眼中有水、有一氧化碳、有瓦斯、有温度,一定要立刻停止开采作业,让施工人员及时撤离现场,并将情况汇报到调度部门。对其进行处理并确保安全后,施工作业方可继续。
  (三) 防尘措施。首先,在开采作业面上,安排专人负责维护防尘管路。为保证作业面内有充足的水源,管路接到的位置要力求作业面与管道的距离不超过15米。然后,对作业面,要安排专人做好洒水灭尘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矿井内煤尘的堆积、飞扬等现象。与此同时,要先洒水、灭尘,再放炮。最后,在作业面的排、入道上,与作业面相距25米以内要安设防尘水幕设备,并且进行喷雾除尘。
  (四) 防瓦斯措施。首先,在采掘作业面上,至少要配备一位专职人员进行瓦斯检测,由其负责检查回风道、作业面及可能有瓦斯隐患存在的地点。每班检查要在三次以上。同时,测风员每天都要测定作业面的风量,如有问题出现,要积极调整,避免风速过低导致瓦斯积存。接着,要积极完善采矿区的通风系统,保证分区通风的实现。在每个采区,都要设置回风巷。
  然后,在采掘作业面的回风巷内要安设瓦斯传感器,数量以两个左右为宜。维修人员要积极检查、维护装置,间隔10天左右,要对传感器装置进行充气、校正,保证装置的高灵敏度。有的煤矿生产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在检测系统的中心站,安设了两套主机设备,使用一套,备用一套。这样有效保证了每天24小时系统不间断运行。系统内,馈电、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的安装及调校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样的检测系统,对细小问题能够及时监测,保证了矿井的安全。最后,对气压的变化,力求及时预报。一旦出现气压下降状况,要积极检查瓦斯,出现瓦斯积聚、超限等状况,一定要及时汇报,采取相关措施处理。
  四、结语
  对于各大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对事故防范及安全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策略以确保矿工井下作业的安全。重视煤矿生产安全,不仅能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能减少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对煤矿类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作者单位:白山市浑江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参考文献:
  [1]李伟山.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河南科技,2012
  [2]刁怀斌.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策略与事故防范措施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5
  [3]蒋贵永,刘晓菊.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5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纳,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律师法律帮助权对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还不成熟,远不
今年第5期《上海企业》杂志刊发上海铁路红厦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刘宝根的企业管理文章《求真务实创新企业工会工作》,读了颇有教益,油然想到新时期企业工会主席的必备素质
“区县开放型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声势浩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日前,市外经委在总结去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时下了这样的评语.建设开放高地正成为区县发展的主
最近两三年,民生问题再次突显,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何看待民生问题?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认真考量.
一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校教育的关系1、党校教育兼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环节的共同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
摘要:地方高校服务于农村城镇化建设是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武陵山片区是我国第一个批复、第一个启动的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的一所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湖南医药学院以为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输送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层应用型高级医疗卫生人才为己任。本文在分析湖南医药学院服务武陵片区医疗均等化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湖南医药学院服务武陵片区医疗均等化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
[摘要]目前,流动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因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有政府政策支持,通过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广泛筹措和运用科技开发推广资金,努力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信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加强立法等保障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To验n,y在质量和经营改善领域有10年工作经他将分享在VUCA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他对供应链改善的心得与体会.rnVUCA时代,供应链管理挑战不断rn对于大部分供应链从
期刊
毛泽东在简报上大笔一挥,“要抢救”陈景润 陈景润的命运是与“哥德巴赫猜想”神奇地紧紧相连的。 1973年4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工作简报》第7期发表了《数学基础理论研究
(數据来源:海关总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