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儒家人心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在中国儒家哲学里一直是研究的中心。儒家的传统思想目的在于修身,以心为人生命的中心,心显出人性,又统制情感。孟子正式提出修身,以养心作正心。心的本体就是仁义礼智,发扬仁义礼智便是正心。孟子开始了儒家的心学。荀子是儒家心的理论者,说明了心的本质,心,虚而灵,能知,能主宰。
  关键词: 儒家;心 ;虚灵 ;能知
  一、通论心
  《书经》多次说到“心”,如“黜乃心”、“迂乃心”。《周易》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礼记》有“善恶皆在此心”。古诗书论心的词句只表达一时思想,非正式论心。宋明理学家继承了孟荀的思想,外面表现是继承孟子的心学,讲养心克欲,实际上继承了荀子的思想,讲心虚能知,能主宰。理学家受佛教心学的影响,重心的知。理学家的心学,乃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不讲寡欲以修德,乃讲寡欲以明明德。明德为人心所固有,能为欲情所蔽,所以不显,克除欲情,人心乃明,明德显出,人心便诚。人心诚,便是自见自己的性,见到天理。
  二、心虚灵
  荀子讲人心的本质,人心虚而灵,虚是没有物质,可以接受无数的知识。灵,是无形无相的动,能知能主宰。“心者,形之君,而神明之主也”。董仲舒说:“心,气之君也。”(《春秋繁露》)张载说:“心统性情者也,合性与知有心之名”(《正蒙》)程颢说:“;理与心一,而人不能会之于一,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人之理,即天地之理。”(《二程遗书》)程颐以性有形为心,主于身为心。朱熹以心统性情,为神明之舍,一身之主宰,乃精爽之气,虚灵不昧,能应万事。陆象山以心即理,心即宇宙。王阳明以心为良知。王船山以心与性不得分为二。以上的引文可知:“心”在儒家思想里的意义,不外荀子所讲的虚而灵,能知,能主宰。
  三、心能知
  荀子讲心能知,知是对事物,人以心去知道事物,事物必在心以外。荀子讲知,不是心知道自己。理学家讲心能知,则是讲格物致知,知是知天理。天理在人性,人性在心内,理学家讲心知,乃是心知道自己,是“明心见性”。朱熹则是以天理一而殊,在人心在万物,心知须格物以致知。陆象山说:“不能无蒙蔽。蒙蔽之未澈,则日以陷溺。”(《象山先生文集》)朱熹以性为理,陆象山以心为理,两人的相同之处在于以心虚灵,心灵有知。朱以性为理,性在心内,性理由心而显。陆以心为理,心自然显理。理学家都以心本体虚明,心灵乃能毕露天理。显灵全部天理,心乃直接见到天理,称为体,心体万物而不遗。
  理学家所注意到的“心”,是明。心不能被蒙蔽,否则天理不显露。蒙蔽心的物是欲,克欲乃是养心最好办法。明,是明明德,由心而明。宇宙万物由阴阳相合而化生,整个宇宙万物由气而相连。阴阳两气的运行和结合,有运行结合之道。阴阳之气和连合之气都来自天;人为万物之一,受天地之气、天地之道而生;气成形质,道成性,人之性为全部生生之理,人之气为清而秀,气清而秀成人的心,人心虚而灵,全部生生之理由心而显。心的生命,乃是人生生之理的全部呈现,心的全部生生之理,为明德,为仁义礼智,这样心的明,成为儒家思想的关键。
  王船山以性为德,性在气内,气成心,“虚而无欲,灵而通理”,性之德“有恒而不昧”,称为明德。明不是德之明,是心之明;明德是心内的德,使心不受物蔽,所以要明明德。明明德为大学之道,也就是儒家的修身之道。王船山讲正心,在心定于理,心定在于“先于善恶可知之理力致其辨,而无一理之不明。”因此要在意将动的前一刻,即“动意有为之几”,知道意动的善与不善,这种知,就是明。儒家修身必要正心,正心必要明,明在于知,知是见自性之理,分辨是非。这种分辨就是物来心应,一件事物到来,心自然知道应付之道。修身之道在于心的知。理学家所以说“知之切,便是行。”
  四、心与情的关系
  《中庸》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作人生之大道;《中庸》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率性和中和,有何关系?性由心而显,率性即是心显明性理;中和和心有什么关系?理学家对通过心与情的关系以说明。喜怒哀乐为情,情由气而成,儒家学者都有这样的共识。周敦颐《太极图说》:“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程颐说:“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不善。若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二程全书》)朱熹说:“心如水,情是动处,爱即流向处。”(《朱子语类》)王船山说:“惟性生情,情以显性。故人心原以资道心之用,道心之中有人心,非人心之中有道心也。则喜怒哀乐固人心,而其未发者固有四情之根,而实为道心也。”(《读四书大全说》)
  据以上所引各家文据可以看出:其一,情的理是出于性,因此理学家说性生情,人的生活常在情中表现,尤其每个人的个性,更是由情所显出不同。但是情是由气而成,程朱便是以情属于气质之性。其二,情为动,理学家都一致主张;但是情动是性之动或心之动,则有不同意见,大致上都以情为性之动。其三,情为气。性是善,因性是理,理无有不善,恶来自情。善恶的理由在于性的善能否由心显明。显明,就行善,不显明,就作恶。显明不显明,在于心是否被蒙蔽,蒙蔽心的物,是浊气。气分清浊,乃气的本性,清气浊气无所谓善恶,只在于对心的作用上,蒙蔽心便是恶,因此恶,归于情。心坏,即是心遭浊气蒙蔽。浊气成的情和欲,乃是恶的根源。
  参考文献:
  [1]陈永革.人心向善与人性本善——孟子心性论的伦理诠释[J].中国哲学史,1996(04).
  [2]陈林.荀子“以礼化心”工夫论初探[J].西安社会科学,2009(03).
  [3]谢晓东.朱子哲学中道心人心论与天理人欲论之内在逻辑关系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02).
  [4](宋)张载.张子正蒙[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陈来.宋明理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张 元(1987.6-),女,河北省邢台市人,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长春市农村文化具有极其深厚的底蕴,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农村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带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必须对文化加以保护,制定合理政策和机制,大力开发和利用,使其变为对农村发展有利的产业资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马克思理论;农村文化  一、目前长春市文化发展现状  现阶
期刊
积翠园里的书画在捐赠之前,大部分已请北京的装裱高手裱褙过,十几年间,由于气候、展览、保存等多方面原因,部分书画难免有破损、霉污,而且,年代越久远的作品,受损程度会越重。一般来讲,经过装裱之后,又出现损伤的书画,必须除去其原有的装饰材料,揭去背纸及托纸,并进行洗涤去污、修补残缺,再按要求装成适宜的品式。而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细致的工艺过程,是书画装裱工艺中难度最大的工作。在揭裱的过程中,要保证修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历史的沉淀,是民间传统的精髓,也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证那段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将民族传统传递下来,将民族精神发扬下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丽水市如火如荼地开展,2008年8月,丽水市各县(市、区)基本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已不陌生,我们也能随口说出几个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期刊
摘要:中国历史上造佛教大像浪潮始于唐而止于清末。当时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都幻想把佛塑造得越大越灵验,因此出现了举世瞩目的或金,或铜,或泥塑,或木制等的大佛。而在众多大佛中,千手千眼观世音大像最受欢迎。  关键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铸;木雕  在中国历史上造佛教大像浪潮始于唐而止于清末。当时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都幻想把佛塑造得越大越灵验。因此出现了举世瞩目的或金,或铜,或
期刊
如果没有痴迷地爱过,就不会有刻骨的渴望。如果没有大自然的亲吻,就不会醉倒在南山中。  南山之美、之艳、之奇特,不禁让人感叹于天地造化之灵秀。翠山秀水逶迤蜿蜒,古树松林遮山蔽日。它既是一幅天然的画卷,又是一处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宗教圣地,还是一处种类繁杂的动物园。对于它,我的心中时时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在湟源县城西南,沿白水河来到和平乡马场台村,远方一座大山一字排开,在晴朗的天空下,清明亮丽,像一幅
期刊
推进“文化名省”建设,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是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重要元素。在文化名省建设的新征程中,利用青海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禀赋,如何打造青海文化品牌,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文化名省,作为一种战略予以实践,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名省发展模式不同,文化名省更加强调文化活动、文化经济、文化形象策划以
期刊
摘要:本论文按照两区域两部门经济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进行规范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中国28省市面板数据为依据,得出了影响中国四大区域之间(东、中、西和东北)实际工资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旨在缩小我国四大区域工资收入差异,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资本;产业集聚;空间工资方程  一、 实证分析  (一)基本假设  本文假设,劳动力与
期刊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日本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借鉴了我国中原文化的著作,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著作。《源氏物语》完成于日本平安朝早期(约为公元十一世纪左右),相当于中国的宋朝初年,在这个时期里,日本政局动荡,朝政为两大政治豪族把持,相互争夺不下,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复杂有趣的宫廷政变生活,该小说就是以为创造背景。日本女性地位一直是笔者想探讨
期刊
摘要:以当代日本小说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战后初期日本小说中的战争历史元素及其语境、新时期日本小说中的历史书写、日本历史小说等进行了考察。其中不乏表现历史题材或因素的作品存在,尤其是战后更是涌现出大量控诉、反思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灾难的作品,但从作品数量以及思想内容来看,能够进行全面深刻进行战争反思的作品尚不多见。  关键词:当代日本小说;历史;书写  日本当代文学与历代文学相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态势。比如
期刊
摘要:针对中国农村文化生活的匮乏、文化设施薄弱的现状,以天镇县鲍家屯村为例,较为系统地从文化层面上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了加强文化宣传、强化政府投入、创新文化活动等方面来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方案,对促进农村文化的科学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问题逐步得到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