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对话”的展开、“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程序设计等问题,广大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而成就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
【关键词】师生 生生 自我对话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39-02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数学课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广大的数学教师立足于课堂搞教学改革,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课堂的达成受制于多种因素,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先进的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指向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对话途径,构建对话课堂,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对话中深入感悟,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对话”的展开、“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程序设计等问题,广大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而成就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那么,如何构建中学数学对话课堂来实现高效教学呢?
一、师生对话——构建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语境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师生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生生对话——构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那么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又是什么呢?“生生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问题展开的,问题的预设要时刻关注生生对话,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有话可说,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生对话意识的培养。问题的预设要适合学生年龄阶段思考的层面,要把握好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因素。教师设计的对话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要真正有利于生生对话的开展,因此对话预设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数学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
三、自我对话——构建和发挥学生思想模式的转变作用
中学数学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流于形式的丰富多彩,深层次在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些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上讲无懈可击,但内容比较空洞。反之,有些课堂形式可能单调枯燥,但是对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不无裨益。自我对话的教学形式就是这样一种朴实无华、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但它是学生正视自己、透视自己、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积极过程,是决定学习效能的根本动因。其实,自我对话并不神秘,并不是哲学家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常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是理性的思考,是思维的整理,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说法、推理、结论、情感、行为等多作自我否定或肯定的评价,多作正反两面的比较和对比。通过自我对话发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和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个性。所以,我们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可以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思考。通过自我关照的方式把情境指向内心,通过学生的思想斗争和反思来达到教学的效果。通过这个内省过程,引导学生的悟性从灰暗走向敞亮,让他们的仁爱、智慧从内心深处溢出。
综合上述, “对话”是教师、学生各方面交互作用、共同创生的过程。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意味着平等融洽;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意味着现实开放;对话课堂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在对话的课堂里,是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感情、兴趣、思维、个性、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和谐发展。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高效”已经成为理想数学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数学课堂焕发具时代气息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师生 生生 自我对话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39-02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数学课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广大的数学教师立足于课堂搞教学改革,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课堂的达成受制于多种因素,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先进的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指向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对话途径,构建对话课堂,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对话中深入感悟,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对话”的展开、“对话”的对象和“对话”的程序设计等问题,广大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已经作了多方面的研究,而成就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那么,如何构建中学数学对话课堂来实现高效教学呢?
一、师生对话——构建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语境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师生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生生对话——构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那么在生生对话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教师的角色又是什么呢?“生生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课堂教学是围绕教学问题展开的,问题的预设要时刻关注生生对话,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有话可说,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生对话意识的培养。问题的预设要适合学生年龄阶段思考的层面,要把握好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因素。教师设计的对话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具有弹性和灵活性,要真正有利于生生对话的开展,因此对话预设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数学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
三、自我对话——构建和发挥学生思想模式的转变作用
中学数学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流于形式的丰富多彩,深层次在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些课堂教学模式从形式上讲无懈可击,但内容比较空洞。反之,有些课堂形式可能单调枯燥,但是对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不无裨益。自我对话的教学形式就是这样一种朴实无华、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但它是学生正视自己、透视自己、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积极过程,是决定学习效能的根本动因。其实,自我对话并不神秘,并不是哲学家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常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是理性的思考,是思维的整理,数学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说法、推理、结论、情感、行为等多作自我否定或肯定的评价,多作正反两面的比较和对比。通过自我对话发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和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个性。所以,我们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可以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思考。通过自我关照的方式把情境指向内心,通过学生的思想斗争和反思来达到教学的效果。通过这个内省过程,引导学生的悟性从灰暗走向敞亮,让他们的仁爱、智慧从内心深处溢出。
综合上述, “对话”是教师、学生各方面交互作用、共同创生的过程。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沟通方式,意味着平等融洽;对话课堂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意味着现实开放;对话课堂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意味着动态生成。在对话的课堂里,是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感情、兴趣、思维、个性、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和谐发展。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高效”已经成为理想数学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数学课堂焕发具时代气息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