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下的监察机制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演雅典民主,监察,分析题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7-0070-03
  2014年高考福建省文科综合试卷第18题是这样设计的: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查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本题以雅典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受到督察监视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陪审法庭具有司法功能,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B项错误;古代雅典城邦各机构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制约平衡,但材料信息中并未体现,C项错误;公职人员行使职权要经常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督察监视,表明其目的是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故选D项。
  关于古代雅典城邦的监察机制,教科书中言语寥寥。本题中指出,雅典城邦的公职人员在决定政务大事上要受到来自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督查监视。公民大会及其附属机构五百人会议究竟如何承担对城邦公职人员的监察功能?除此之外,公职人员是否还会受到来自其他机构或制度的监察,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究。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自然形成的。雅典实行民主制的目的是为了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为了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是在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通过三次改革来完成的。这三次改革不断推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黄金时代”。伴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出现,相应的监察机制也应运而生。有效的监察不仅可以保证权力的合理配置,使城邦政治发挥最佳的运作潜能,同时也是城邦民主政治的保障。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对雅典政制实行了改革,废除了旧贵族专横统治的局面,按照财富多寡划分等级,使新兴手工业者和普通民众拥有了更多的政治权力。公民大会成为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由议事会负责召集定期召开,讨论、解决城邦的重大问题,公职人员的选举就在公民大会上举行。每个公民在大会上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任何提拔,担任公职”。①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治理,“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①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可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听众用叫喊、嘲笑、跺脚等方式‘投票’”,②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实行公职津贴制。
  公民大会在防止专制、监察公职人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雅典的执政官或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级官员都要接受来自公民大会的审核和考察。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中记载:“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问题进行表决。这意味着一个公职人员在其一年任期内,要经过10次群众性的资格审查。”这种频繁的审查不仅有助于敦促公职人员以公仆的身份为城邦服务,同时也为潜在的腐化敲响了警钟。如审查不合格,公职人员就要离职,如有犯罪,则会被提交陪审法庭进行审判。“这是雅典民主制控制公职人员的最主要机制”。③实际上在当时的雅典,对公职人员的审查和监督远远超过了其在职的范围。
  在不断走向民主的雅典,公职人员成为了公民的“公仆”,当“公仆”违背公民意志对城邦政治形成威胁时,“人民认为他们有权处理他们的领袖”。④“公民大会包揽了邦内一切政事”,⑤经常会受理一些涉及重要人物或高级公职人员的案件以及司法行政官提起的公诉。诸如行政、军事、财务和宗教事务等是公民大会经常要讨论和处理的问题。在为公民个人申诉而开的大会上,任何人只要将一根羊毛包扎的橄榄枝放到大会主席台前的祭坛上,便可以对大会提出任何涉及个人或集体利益的议案,包括向公职人员的指控。另外,公民大会还会宣读没收财产的目录、决定那些被控恶意告发者是否要处理、决定是否要对曾向人民提出诺言而没有实现的案件起诉等。这些都决定了公民大会对公职人员有实实在在的监督和处理能力。“公职人员要对他们所作所为负责,而对于他们的评价取决于人民大众”。⑥因各种原因,“实际上所有公元前5世纪的著名政治家都受过公民大会的责罚”,⑦就连伯利克里亦不例外。
  议事会是雅典城邦民主政制的核心,掌握着城邦的行政权,同样承担着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功能。“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两次公民大会的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这样,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议事会便承担起监督各部门日常工作的职能。实际上,经选举产生的雅典城邦的各级公职人员的日常工作是十分繁杂的。如作为雅典的执政官,要负责接见外国使臣、接受外交公文、核查公共账目、落实兵制和备战情况等。而作为其他公职人员,要经常参加诸如承包、拍卖、市场监督、港口监督、公共基金管理、公共租金收取、监督胜利神像的铸造、对贫困公民的福利补贴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城邦的民主建设无疑都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议事会成员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审查也成为一种例行行为,这就使得经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时时都处于人民的监视之下。一旦有失职守,则无论其功勋威望多高,皆依法惩处,从罢官、放逐直至处死。由此可见,“这是一套令人惊异的、极端制度化的、成熟的确保民主公正的会议操作和控制机制”,⑧它可以避免在公民大会闭幕期间公职人员在履行大会决议或日常行政行为时出现的偏差,把由于个人行为给城邦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除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承担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功能之外,另一个重要机构——陪审法庭在公职人员监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一样,“是城邦最高权力所寄托的地方”,①它们是雅典民主制的两大基石。伯利克里改革后,雅典民主发展到了“黄金时代”,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人教版必修一)。陪审法庭作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梭伦改革后,“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岳麓版必修一)。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法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岳麓版必修一)。在一定程度上,陪审法庭代表的是公民的意志。因此,雅典的司法执政官负有代表公民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察责任。
  雅典官吏在任职前,必须首先要通过陪审法庭的审查。这种审查包括:体格是否健全、有无不良记录、有无纳税能力、能否虔诚祭祖、是否尊敬父母、是否服兵役等。在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卖官的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公民法庭终审”。②在城邦中先后有9名执政官先经议事会审查,而后经陪审法庭审查。其他官员则必须要经过陪审法庭的审查。如果某一候选人不是一个适合担任公职的人,就可以提起诉讼并由陪审法庭取消他的任职资格。官员在任职期间也要受到审查,如:执政官和将军在每一主席团中都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如果这种投票反对任何一个官员,他便要到陪审法庭受审。“如有罪,则决定他的刑罚或罚金;但是如果无罪,他即复职”。③官员任期届满时,还要受到陪审法庭的审计,对其在任职期间的政绩做出综合评估,“如有贪污或者受贿,即送交法院判决,通常对其课以非法所得的十倍罚金”。④
  克里斯提尼改革后,对那些滥用权力、危害城邦利益或威胁到城邦民主的人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将被逐出国门10年。这实际上是对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一项必要补充和完善。关于陶片放逐法实施的过程,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中有这样的记述:“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一张选票。如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便被逐出国门十年。”在陶片放逐法制定后所实施的近100年中,有12人先后被放逐。陶片放逐法对威胁民主的人具有巨大的震慑作用,“这一措施有利于强化平民对当权者的监督”,⑤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恣意妄为,成为维护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雅典城邦实行民主制度并创立了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这不得不说是雅典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公民对公职人员实行监督,是民主制得以实现的保证”。⑥尽管在当时的雅典对于公职人员的监察缺乏独立的专门监察机构和专职监察官,但它使公职人员不敢滥用权利,这对于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刘忠奎,男,1984年生,河北沧州人,中学二级教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与课程论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摘 要]李清凌教授《秦亭与秦文化》一书认为,人类族源和来源地是两个概念,族源是世系渊源。该书通过大量考辨后指出,秦嬴的得姓之祖是伯翳,远祖是少昊,族源是远古炎黄集团的黄帝一支。秦人在农耕、水利、手工业、文学与文化诸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书中还强调指出,在史料运用方面不能过度相信出土文献,在没有考古资料直接证明的情况下,自古以来的传说与纸上文献所载史料,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关键词]
[关键词]演中学历史,选修课,活动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7-0029-04  执教《明治维新》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想法:在第3课时安排一个互动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学习所得,说说本课的“学习印象”。一是想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印象”有什么差异,二是想看看这些“印象”在本课的知识分布,三是想分析一下这些“印象”的表现特征,以便于今
摘 要 “疍”为族群名称,经历了诞→蜑→蛋→疍多次演变和俗化的过程,从形声字角度去解读它是欠妥的。宋代以前的诞、蜑,指称长江中上游流域的少数民族。蜑在宋代被用来指称岭南水上族群,是今天水上居民意义上称呼的源头。其中,“诞”变“蜑”是大汉族观念的体现,“蜑”变“蛋”是省体的结果,“蜑(蛋)”改“疍”体现了现代民主平等思想在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头脑中扎根。文字的更改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变化,疍民的解放有赖于
2012年高考文综天津卷以近代城市化进程为主题,设计了一道考查天津“地方史”内容的综合题,赋分高达19分,不论从题量、篇幅,还是考查内容、目标上看,均为历年地方史试题之最,引发了人们对“地方史”教学和考试的思考。现结合试题就其特点和考查目标试做简要分析。  一、精选天津史料 创设试题情境  按照现代考试测量理论,“任何试题要求考生完成的思维任务或操作活动,都是置于一定的背景材料之中的”[1]。注重
2012年5月11—14日,适值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之际,“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在太原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史学会、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省历史学会主办,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海内外的学者120余人参会,提交论文97篇。大会在开闭幕式的主题发言环节中,特邀田居俭、宋德金等20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历史课堂的学习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历史常态课的学习方式。但由于探究性学习课堂中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这样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好课,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标准,黄牧航老师说:“对于一节课无论是运用哪种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有三个问题是授课者所绕不过去的。第一是教什么?第二是怎样教?第三是持什么样的观念去教?……以新的课程观来理解教学,教师是课程
关键词 借题发挥,史事,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07—0010—03  2009年高考广东历史卷第4题:  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答案:A  这是一道不错的试题。新课程教材打破通
?眼关键词?演历史思维,历史素养,探究要素  ?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4)11-0061-05  当前的美国中学历史课堂,正在着力应对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和开展有意义学习的挑战,广大历史科或社会科教师、历史学家和教育专家们,为教好每堂课也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做历史”(Doing History)可能是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流行的、时髦的
[关键词]历史课堂,巧妙,五四运动,问题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l(2016)05-0061-04  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已经为广大历史教师重视并付诸实施。课堂设问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历史教师课堂提问技艺的高低,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因此,课堂设问既是教学技巧,也是教学艺术。技术贵在
列强的中立及对革命军交战团体身份的默认,是中华民国寻求列强承认的前奏。就国际惯例而言,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时,清政府仍然是合法政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清帝逊位,属于过渡时期,不能简单视此一时期的拒绝承认为刁难与要挟。日本虽然主导了列强对中华民国的延迟承认,但在清帝逊位前日本并未就承认问题提出预案,是在英、俄等国的建议下,日本才开始认真关注承认问题,并先后两次提出倡议书。面对承认问题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