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与延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文学的书写中,死亡是不可回避的重要描写内容。当前评论界对薛涛的批评重点主要停留在其幻想体儿童文学的创作,而相对忽略了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的“诗意化”处理方面的贡献。本论文以其主要作品入手,着重探讨薛涛以转化与延宕为特质的独特的死亡处理方式。薛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新秀,对其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儿童文学;薛涛;死亡书写;诗意化;延宕
  作者简介:张梦茹(1987-),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4
  成人文学中,对于死亡的描绘绝对不是孤立的,在文本中的呈现经常与暴力,性等诸多“有意味的形式”纠缠在一起。事实上,儿童文学中的死亡描绘同样也绝对不是孤立的,只不过在文本中的呈现更多地与生命、爱与美缠绕在一起。这其实也正是儿童文学对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提出的特殊要求——对于死亡的“诗意化”处理。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正是这样,能够有效通过对诸如爱、生命等正面力量的强调从而来冲淡死亡本应该具有的恐怖与惨烈,让儿童的焦虑得以缓解,从而不至于过度沉沦于悲哀与痛苦之中。
  薛涛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主要儿童文学创作基本上从9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步入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新时代,这继往开来、欣欣向荣的国内环境打造了薛涛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死亡的独特的“诗意化”处理方式,既不同于安徒生——承担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也不同于王尔德——充满了“纯粹的愿望,动人的忧郁和高贵的绝望。”[1]长期以来,薛涛立足于中国本土,以其独特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对死亡进行了全新的阐释。薛涛对儿童文学创作中死亡的诗意化处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杰出的骄傲。
  一、直面接受这份沉甸甸的忧伤——死亡
  尽管格雷厄姆在编选儿童诗集时曾刻意地将有关死亡的诗歌排除在外,然而艾梓碧塔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的任何不幸、任何苦难从来不曾放过孩子们。孩子们无法远离病痛、穷困以及避免遭受抛弃之苦,更无法逃避罪恶、性侵犯以及死亡。”[2]既然无法避免,接受与直面或者正是最本真最正确的选择。事实上,1922年横空出世的《稻草人》就是一部敢于直面死亡的儿童文学作品。叶圣陶借稻草人之眼几乎目睹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切不幸——贫瘠的稻田又遇虫灾,孱弱的孩童更被病魔缠身,绝望自杀的渔家女与老妇人……。尽管整部作品弥漫着低沉阴郁、哀伤凄婉的生之绝望,然而它仍然沉淀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究其根本原因,或者正是敢于让儿童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真诚之心。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薛涛也是这样。
  死亡来临的时候,即使成人也会潸然泪下。既然如此,当然不能不允许孩子们哭泣。《稻场笛声》中,小桃子一开始是试图希望通过带领孩子们以看月亮的方式压抑住因小黑子的死亡产生的悲伤的,然而这种尝试终究是徒劳的:“女孩小桃子先开始抽泣。于是打谷场不再安静。”[3]如果小黑子的死是个体死亡的代表,那么《海爸爸 蓝房子》可谓爸爸们一种群体性的死亡。妈妈们响起一片哭声的时候,孩子们正在筹划寻找父亲的一场出海冒险。哭泣发生在船行很久之后:“摩丁开始一声大一声小地哭,摩丁一哭我们都垮下来。”[4]无论是个体死亡,还是群体死亡,我们都惊奇地发现,在薛涛笔下,孩子们的哭泣是具有明显滞后性的。或者薛涛正是从儿童哭泣的滞后性里,看到了潜伏其下的自我治愈因子?
  死亡发生之后,成年人往往要着手处理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葬礼。葬礼的本质其实是对故人举行的一场告别仪式。既然如此,我们同样不能不考虑孩子们的“仪式”。 “高个男孩泪流满面,他站在那块广告板前,展开手向那只‘大猫’抹去……抹去了那只大猫,高个男孩又拾起一块白灰,在那只小老鼠旁一心一意地画上两只大些的老鼠。”[5]“一心一意”足可見孩子们对告别仪式的重视。如果说《矮个男孩和高个男孩》还是个体行为的告别,那么在《庚子红巾》中,这种个体告别已然演化为一场集体告别:“我轻轻地走过去,把我的红巾盖在掌柜身上,接着一条又一条红巾盖在掌柜身上……”[6]无论是个体行为的告别,还是群体行为的告别,我们同样惊奇的发现,在薛涛笔下,这种告别的仪式化行为都具有一种先天的自发性。
  面对死亡,纵然可以放声哭泣,纵然可以以仪式化的行为举行告别,然而真正对于死亡的接受还是源于内心深处。《学狗叫的孩子》是这样结尾的:“他懂得了什么叫想念。想念就是想哭——又哭不出来。”[7]《远亲要来的冬天》的结尾:“那个寒冷的冬天又变得格外寒冷,我也变得懂事……我的心中仍能升起一团希望和温暖,熄灭了,升起,再熄灭了,再升起。而当海面上海是灰茫茫一片的时候,我也学会了如何感觉童年的第一缕空虚和无着无落。”[8]如果说前者中孩童对于死亡的认知还停留在“懂得了什么叫想念。”那么显然后者对于死亡的解读则更复杂与深刻了许多。首先,懂事本就是成长的一个同义词;其次,对于一位孩童来说,心中能够常驻一份温暖与希望,这是多么不易之事;第三,“我”同时学会了一种甚至成人有时也无法能够做到的本事——如何与寂寞化敌为友。
  纵然对于儿童文学来说,选择直面死亡的创作方式,可谓剑走偏锋,险之又险,然而通过薛涛的作品,我们还是看到了面对沉甸甸的忧伤——死亡的一种顺利过渡方式:滞后性的哭泣(直面死亡)——仪式化的告别仪式——沉潜之后获得某种启示(接受死亡)。严格意识上说,或者这种原始与真实的死亡书写方式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然而我更愿意将它归于“诗意化”处理的书写方式之中。《庄子··渔夫》云:“不精不成,不能动人。”如果没有儿童文学前辈们敢于触碰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死亡禁忌”,那么儿童文学的内容就不能足够丰富完善并且日益走向完整充实,那么对于死亡书写的“诗意化”处理更是一纸悬文,无可谈起。
其他文献
摘 要:堪舆术在古代受到王侯将相甚至是一般的普通百姓选择地基也需要请教堪舆师来作为指导。本文就古代堪舆术的作用来谈论。  关键词:堪舆术;方法;作用  作者简介:胡良(1993-),男,江西南昌人,主要从事北方考古研究。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堪舆术和风水学一样,只不过堪舆学名字雅称。所谓堪舆,就需要分开解释。
摘 要:图式理论强调过去知识或经验对当前认识行为的影响,语言图示作为该理论的一部分,着重语言层面的影响。翻译作为一种行为活动,其译者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先前语言即译语知识的影响。本文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例,运用语言图示理论来分析林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期从新的视角探析林纾如何解读源语言,如何组织译本语言。  关键词:语言图示;译文语言;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吴舒娟(1
摘 要:《伪君子》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经典作品,莫里哀以他醇熟的古典主义创作手法和对社会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伪君子形象——答尔丢夫。戏剧讲述了答尔丢夫和奥尔恭一家人的矛盾冲突,并有各个不同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这部喜剧极度讽刺了教会僧侣,揭露和鞭挞了教会的虚伪与丑恶。成为世界喜剧史上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答尔丢夫;情节发展;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维多利亚时代不仅是英国社会最为鼎盛的阶段,也是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随后爱德华时代的儿童文学虽然继承并发展着光辉岁月所遗留的儿童文学传统,却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困境。本文通过梳理爱德华时期著名的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伊迪丝·内斯比特,肯尼斯·格雷厄姆及其经典作品对英国当时社会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进行还原,旨在归纳总结出英国爱德华时期的儿童文学形象特点,发掘其对
摘 要:巴金说:“有你在,灯亮着。”一个世纪以来,冰心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温暖着所有靠近过她和她的作品的人。她就像是寒冷的冬夜里那盏昏黄的油灯一样,让所有看到的人感受到希望和温暖,坚定地踏上前面那未知的旅途。我们可以从她的为人和作品中清晰地感觉到她说过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温暖人心的独特人格魅力也主要体现在她的一生心中都充满着爱。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母亲的爱、对儿童的爱
2013年的12月7号是农历的冬月初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大雪”,是我三十岁生日,之前我与爱人商量,根据工作安排,我生日當天估计在新疆出差,也不可能赶回去过生日,而且当地风俗也有“男不过三,女不过四”的老理,我们一致认为这次生日简化,还像往年一样家人聚餐一下就算给我过生日了,我们把想法告知父母时,父母坚决不同意,一定要给我办生日宴,说邀请亲朋好友,订餐设宴都由他们操办,我和爱人怎么说也不行,只能同
作者简介:西门达人,男、今年四十有余,现居四川成都西门、目前于西藏从事水电开发工作。喜欢旅游拍摄、尤喜山水,爱好文学诗歌、崇尚仓央嘉措式的人物。  丁酉年春节在木里工地值班,工作之余陪爱人、同事一起游玩了附近的一山(雄鹰谷)、一水(泸沽湖)、一寺庙(木里大寺)。节后闲暇之时写作了一篇《转山、转水、转寺庙》系列日记,聊以自娱。  转寺庙篇  丁酉年大年初一早上九点,西门达人陪同家人开车前往曾经名闻遐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分析等方法,以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3》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模式为例对全媒体背景下国内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进行究。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播讯息的方式变得格外便捷。加上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画面和声音传播的综合、聚拢等特征,使传统媒体在传播优势方面受到极大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应该如何生存和发展?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提供内容,而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
摘 要:余秀华成为热门,让人们再次关注诗歌,平民诗人的头衔也再度进入人们眼帘,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的三个方面,一是思维的碎片化,二是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三是感受的储备与提取,对诗人平民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解释。  关键词:语言学;诗歌;平民化;余秀华  作者简介:柳玄涯,女,浙江省嘉兴市人,西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被称为其的经典之作。同《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剧中主角,在现实与理想中痛苦徘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关键词: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郭小雨(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