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环节 促进学生参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人人都有,只是未必有合适的“土壤”使之萌芽,教学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活泼的教学局面,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现结合“吨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简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
  思维源于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例如,教学“吨的认识”一课的课前,我带领学生到码头实地观察地秤,了解其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生活背景。课上,我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质量单位,触及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给学生提供温习反思的机会,回忆自己的体重,并结合投影,提问学生:“大象的体重能用磅秤称吗?”这样顺利地引入课题——“吨的认识”,有效地唤起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二、拓展思维空间,鼓励大胆猜想
  教师出示多媒体动画:秋天到了,稻子丰收了,张大伯将一袋袋大米运进了仓库。袋子上的数字显示:1袋大米重100千克。学生自主进行数数统计,100千克、200千克……一共1000干克。教师说明:1000千克就是1吨,真是大丰收啊!这时,多媒体动画显示一只调皮的小猴:“我来考考你。”(l)想一想:同学们家中每天约吃1千克大米,1吨大米够吃多少天?(2)100块砖约重250千克,400块砖约重( )千克,是( )吨。教师通过创设现实性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享受思考的乐趣。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猜想:“同学们平均体重25千克,四人小组的体重和约是多少千克?这样的几组体重和约是1吨?”教师和学生一起验证猜想结果,四人小组一组一组地起立,学生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数出10组,体重和是1000千克,就是1吨。教师予以评价,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了强大的内部动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尝试、辨析、理解,重视思维表达
  1.放手让学生自主做题
  学生知道了吨是比千克还要大的质量单位,1吨等于1000千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尝试题,如3吨=( )千克、5000千克=( )吨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2.强化吨与千克的联系,深化对1吨的理解
  教师分别出示4幅投影片,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深入理解“1吨”,并引导学生规范完整地说出类似这样的语言:“一头奶牛重500千克,这样的2头奶牛重1吨。”这样教学既重视了学生的思维表达,又促进了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强化巩固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学生对于“吨的认识”是否真正掌握并能运用,需要适量的练习来检验和巩固。下面是一组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题:(1)教材第28页第2题。5吨=( )千克, 2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8000克=( )千克。(2)教材第28页第3题。在○里填“>”“<”或“=”。 3吨○ 2000千克,200千克○1吨, 6000千克○6吨,9吨○9000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愉悦。这样设计教学,学生互相纠正错误,担当“小老师”角色,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不仅使知识的巩固得以落实,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课末小结延伸,寓德育于趣味之中
  教师引导学生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为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我认识了新的质量单位——吨。
  生2:我知道了吨是比千克要大得多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生3:我知道了称大象、货物等超重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地秤。
  师:大家都学得不错,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我给大家读一篇日记。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睛
  今天清晨6点钟,我就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了,用了3小时刷牙、洗脸。然后,我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背起了2克重的书包上学去。路上,我碰到了体重80克的叔叔,坐上叔叔载重3千克的卡车来到了学校。进了教室,我向身高160米的李老师问声好。(学生听完,哈哈大笑起来)
  课末小结简洁清晰,延伸内容别具一格、妙趣横生,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德育、智育双效并举,收到了预期效果。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绿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面对生活中的“绿色”,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可以剔除“生物激素”、“化肥农药”等急功近利的因素,返璞归真,重返天然,提倡“绿色教学”。所谓语文“绿色教学”,就是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顺着学生的天然的个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语文“绿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目前课堂教学的种种现状,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正逐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被主体”。  现状一:被自学——在为数众多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环节。但因教师要求布置不明,过程不予督查,使得学生自学的效果甚微,最终流于形式。  解决策略:  1.自学前必须做到“三个
现在,给学生“减负”的呼声依旧响亮,可学生的书包依旧沉重,作业负担也依旧繁重。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凸显,越来越紧迫。那种靠题海战术,或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做法成为减负的“绊脚石”。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做的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爱”上数学  赞可夫曾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有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和认识上的局限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用单一的维度、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代替多元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手段,使测试等同于评价。《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
今天听了海盐实验小学顾老师的《圆的周长》的创新教法,心中颇有感触,现介绍与同行们共享。    片断一:  师:你发觉一大一小的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有直径、半径。都有周长  师: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别的什么吗?  生:它们有一样的圆周率。  师:那你知道什么是圆周率吗?  生:圆周率表示的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  师:那你知道这个倍数是多少吗?  生:3.141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词汇,对于学生理解语言或是语言表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语法不好,或许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什么也不能表达,并且词汇量的大小还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词汇量是制约外语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词汇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单调的教学方式,很
教学荟萃·思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义为“三维一体”(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然而现实中,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被人为孤立、分割的课例却屡见不鲜。很多教师对涉及品德课地理题材的内容时会感到头痛,对课程目标的落实更是茫然,只是把其中的“地理”当做知识来教:教师一相情愿地侃侃讲授,学生被迫无奈地听课接受,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其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提炼和概括,对形成学生正直、诚实,不轻率盲从的道德品质,形成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都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脱离数学科的特点进行空泛的说教,也会大大地影响教学实效。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将教书和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寓思想教育于智育之中,教学必定会取得事半功
课堂评价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教师上完一节课之后,大家对这节课的评价;二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我今天要探讨的是后者,尤其是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方式及结果。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来对待小学生,轻者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重者还会让他们轻生。那么,怎样的评价才是正确的呢?我认为只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就是恰当的评价。  1.激励性的评价  我认识一位非常正
有的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考不到理想的分数,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丧失了学好英语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快速、牢固、大量地记忆单词呢?这就要进行单词记忆的心理分析,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提高记忆的效果,从而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现状调查  心理学研究表明,7~8岁的儿童的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到了9~10岁,则有意记忆超过无意记忆。同时,这两种记忆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