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画我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情绪 美术作品 评价 立德树人
  2020年10月12日,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学生坠楼身亡。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
  当这样的新闻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不禁思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痛心的事件?学生在成长中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在教育的整个链条中通过什么方式体现?教师该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观测和介入?
  美术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美术在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建设上起到的作用显然是与众不同的。如果有人认为美术课仅仅是简单的写写画画、剪剪贴贴,那么显然是把美术教育简单化和概念化了。多年的教学让笔者深刻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美术教育更是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了发展性的提高。美术教育从对自然的模拟,到对自身创造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美术教育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很多敏感羞怯且不善表达的学生不会选择常规渠道,比如和家人、朋友等亲近的人进行倾诉,而是会通过网络等非常规的渠道来舒缓自己的情绪。这样的非常规渠道,也包括了绘画等艺术形式。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多留意这些,让学生多一個表达的渠道,相信会帮助更多的学生走出自己的阴霾,得到更多的认可和理解。
  下面从一个简单的课例来谈谈如何让教学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发展到内在的自省。课例来自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童眼看世界》,传统教学中眼睛是画框,学生在画框中画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在具体的学习中,笔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除了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象的世界、思考的世界,还可以把自己生活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感触众多的部分表现出来,这样的表现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矛盾的,还可以是悲伤的,能促使学生从自己内心发掘绘画题材来进行更多的表现,且表现的是相对真实的生活环境和想法。
  最后的作业呈现结果是,学生通过画面表达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敏感的、积极的、乐观的、脆弱的、黑暗的等。笔者把学生的作业大致分成三种,一种是表现甜美和愉悦的;一种是表现生活和反思的;一种是表现内在世界的外在表现。学生用作品来对内心进行挖掘,让我们能得以从艺术角度对学生的内在世界做一定的了解。第一种是孩子天性使然,而后两种,笔者认为有一定思想在里面。下面笔者着重找出几个表现反思和内心世界的作品进行分析。
  一、生活与反思类
  作品一(如图1):因为城市工厂众多,很难看到美丽的星空了。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其他同学,她在云南看到的星空和回深圳看到的星空有什么区别,通过具体的事例对环保做出自己的解释。眼睛里的世界清澈透明,我们能通过画面了解到学生的切身体验,这比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其他科目的文字表达更加深刻。
  作品二(如图2):无论到哪里,家长们总是拿着手机,一天到晚看个不停,好像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
  画面中的场景是一片大草原,两个剪影在帐篷里玩手机,而孩子一个人坐在帐篷外面,对着整片星空。表现手法非常的艺术,而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的绘画素材让我们大多数人都深有同感,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
  作品三(如图3):人生,就是一个个选择,也是一张写不完的试卷……但,总会有结果。
  学生通过两条方向不同的路,一边是作业,一边是球场,眼睫毛分别表现了不同走向上的发展,来表达选择和结果的因果关系。学生的表现力让笔者十分惊讶,这个学生在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但不代表他是没有思考的,相反,这个作品代表他平时一定是有关注而且思考过类似问题的,不过平时缺乏合适的渠道,和父母以及教师的交流是单方面的,而和好朋友的交流又缺乏一定的理性支撑。
  作品四(如图4):
  一次班级的绘画比赛中,自己的努力在最后关头因为人性中某些阴暗面造成了结果的不理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过早看到他们认知之外的东西,既然这些东西在他们的人生中无法避免,在学生时代能提前了解并有适当的渠道来让压力释放,对他们未来的心理成长显然是有一定好处的。学生特意把眼眶画成黑色,整个画面用黑白来处理,外面用大片的文字把整个事件过程描述出来,让我们透过画面就能体会她当时的愤慨和委屈,在课堂上该学生边哭边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在此期间,全班同学都是若有所思的表情。相信这样的事情大家在学生时代多少都会碰到,很多人会一直压抑到成年,适当的宣泄可以让这样的压力得到舒缓,经过这个过程,该同学的压抑的情绪能得到一定的释放,对于她未来的成长应该是一次特殊的体验。
  二、内在世界的外在表现
  作品一(如图5):一直都是爸爸带我去看海,我想爸爸妈妈一起带我去。
  简单的画面表达了学生内心最深刻的愿望,他的眼中的世界是美丽的,但也有小小的遗憾,而学生并没有刻意回避,而是大胆表现出来,情绪的释放在这里得以呈现。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介入父母过往的问题当中,但不代表他们对自己父母的未来没有想象。如果把这个作品给学生的父母看会是什么结果呢?相信他们一定会对家庭关系的建立有更深刻的想法。
  作品二(如图6):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十全十美,而自己家的孩子都是最坏的人。
  这个作品在班上的展出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反响,当这个作品进行展示的时候,全班一下就沸腾了。
  尽管语言上有点过激,但这幅画把大多数学生的心声表达出来了,他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家庭的影子。在课堂上学生能以这样的方式得到支援,从而取得共鸣,知道自己不孤单是最大的慰藉,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学生的表现方式也很特别,把家长眼中的双重标准以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也许这也是学生心里的一根刺。
  作品三(如图7):在孤独的沙漠中,一株嫩芽冒了出来,带给人们希望。
  诗意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思考是积极而乐观的,这个学生一定有一个聪慧而理智的灵魂,有失望而不缺乏希望,而且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切正是他传递的信息,而笔者很高兴能接收到,同时给学生以正面的反馈,感谢他对老师的信任。
  类似的作品还很多,而且这仅仅是一堂美术课上学生的作业,学生的绘画技巧不同,呈现出差距:有的比较稚嫩,有的相对成熟,但在思想的呈现上,笔者觉得他们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技巧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学生愿意去想,愿意去表现,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呈现出来,那种信任让笔者感动,那种多样性让笔者喜悦。
  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模仿,甚至变本加厉。社会学有个名词叫“破窗效应”: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那么可能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频频发生的学生坠楼自杀事件,一方面需调查、反思导致学生走向极端的原因,另一方面则需要警惕此类事件的“破窗效应”。作为教育者,无法改变学生生长的大环境,但能利用疏导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能抒发出来,然后多部门联动处理。
  艺术的评价特别是美术的评价,技术、技能、技法应该仅仅是一个层面上的,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作品向内发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变成更好的自己,让作品成为思想的载体,通过作品来达到情绪上的表达和宣泄,也通过作品让学生的人格得到更好的成长。人的需求层次也从理论上支持了这样的理念,人的价值的认识和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无论教育的方式如何变革,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是从来都没有改变的,归根到底,教育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的过程。学校的美术教学也应该从单纯的技术技巧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个性心理成长的方向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个复杂的结构性命题,而美术教育能从多方面人手,逐渐抽丝剥茧地接近学生敏感而复杂的内心,那么,就让美术成为一扇打开学生内心的窗,让我们都能从这扇窗中细听到学生内心的歌声。
其他文献
无意中登录《中国教师报》主编李炳亭的博客,李先生认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课堂的主旋律是“学”,最终目的是“生”即“生长”。当课堂拥有儿童的视角,从儿童出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自我生长”,课堂才会成为舒展生命灵性的舞台,成为生命活力充分体现的场所,才会涌现“悦活”的姿态。  李先生认为:利用学生是一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面对当下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学生主动学习不足的“重教轻学”现状,我们在思考,小学数学不应把学生当作“工业产品”。按照既定的标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标准化生产”,这怎么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追求激发学生潜在经验和动力的“农业生长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像苗木那样主动吸收阳光和水分。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终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梅艳争春迎贵客,骏马奔腾谱乐章”,阳春三月,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上海,共绘畜牧业的蓝图美景。首先我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2014规模化养猪实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是为适应养猪业发展的需求、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而举办的一次新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特邀请了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
【摘要】幾何直观是新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增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对新版教材的观察比较,本人认为图形直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有:线段图、条形图、方块图、个性化图示等。如何将图形直观更好地运用于教学,我认为主阵地在课堂。本文试着从建构新知、突破难点、辨析错误、解决问题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图形直观 课堂教学 策略
人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是大脑,组成人脑的神经细胞数量上千亿,与银河系星体总数相当,而正是这宛若银河系繁星的细胞构成的神经环路和网络,使人类得以产生感觉、形成意识,拥有思维、记忆和认知能力,也让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利霞对这一领域研究向往、迷恋。  那如何对大脑进行探究呢?实验动物便是其研究入手的主要途径。在高利霞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在人类的起源中,非人灵
[案例背景]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学校的教育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成了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校覆盖面较大,既有地处城关镇的中心校本部,又有辐射在周边地区的村级
【摘要】在统编版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课后习题来提领教学过程设计,是统编版语文教材语文要素落实课堂的保底做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保底做法等同于将课后练习纳入教学设计中,呈现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样态。这样的教学,既忽视了文本承载的人文主题,又使得语文要素目标落实不到位,甚至是走过场。笔者认为,对于统编版语文阅读课文后面用以辅助教学的思考题,应该通过理性分析,使之成为语文要素落实的主线设置,通过“分
【摘 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中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交流“知识准备”,唤醒经验;构建新知,完善认识;延展学习,深化认识,让学生经历完善的认知过程,构建分数的意义。  【关键词】 经历 数学活动 构建概念 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
【关键词】书香校园 阅读工程 小组合作 有效阅读  一、“阅读”是什么  阅读到底是什么?查找资料:基本解释一看书或读书,观览文件图书;详细解释——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新教育的倡导人朱永新说:“阅读是什么?阅读,是孩子情感发育的沃土。”阅读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一个没有浓郁阅读气息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时间:45分钟  一、“望月”  最近,我们学习了三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还阅读了文化小说《两根弦的小提琴》和诗集《跟在李白身后》。今天,我们继续“望月”。  同是“望月”,感觉并不相同。我们试着通过朗读表现这些不同的感觉。  (出示三篇课文中的相关语段与词串,学生诵读)  《二泉映月》  (1)月亮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