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字量、字种对比研究

来源 :现代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m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通过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10部古代蒙学识字教材对比分析,发现教材间存在异同。此外,古代传统蒙学识字教学经验如集中识字、韵文识字、字理字源识字、识写分流等,可为当前识字教学和教材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其他文献
课堂对话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手段。疫情期间,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在线课堂对话全面取代了常规的课堂对话,然而此种新型的对话模式由于受认知偏差、空间分离以及秩序忧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了偏离教育公平的现象。为使在线课堂对话走向公平,意识层面上,教师要审慎“用权”,构建平等的在线课堂对话关系;技术层面上,家校应合力共建在线公平对话新模式,努力实现对话空间融合;实践层面上,教师需协调运用各种对话形式,开展差异性对话。
文章阐述了我国五大国有控股银行发行绿色信贷余额的发展现状,认为商业银行发行绿色信贷有助于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提升绿色声誉,也会增加短期运营成本等影响,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商业银行增加绿色信贷投入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应的降低经营风险。根据分析结果,从银行加大绿色信贷投入规模,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政府和央行给与激励等方面对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提出建议。
为促进新文化运动下儿童国语课程的发展,1932年开明书店出版了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绘制插图的《开明国语课本》,书中插图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国语和艺术的魅力、教学的便捷性、趣味性以及以儿童为主体的核心教育观。以此观照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配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插图与文本的内容和意境不符;注重说教功能而忽略人文性的考量;缺乏儿童视角下的真实趣味性以及插图数量和位置上的失当。基于此,借鉴《开明国语课本》经验,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配置应遵循儿童视角和心理的特点,依据课文内涵和生活常识,适当渗透人文性的教育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实践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上有效融合,核心素养应成为制定的参考与指向;教学内容上要素整合,紧密围绕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学方法上精准适切,讲求多样化的同时追求成效化;教学评价上方法多元,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并静待其开花结果。
优质的乡村义务教育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公正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乡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通过对豫东M镇进行的实地调查发现,乡村义务教育中的参与主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城镇和乡村以及民办和公办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因此,需要引导各参与主体进行角色定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完善公办与民办学校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构建“家长—教师”双向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基于教育质量的财政投入机制,逐步突破乡村义务教育中的悖局。
当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多地寄托在课堂教学领域,而随着网络学习空间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无边界校园学习越来越得到认可,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创建与广泛应用,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探索深度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面临的一大课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可以通过空间主题学习研讨、空间资源供配、空间作业与空间学习展评四个途径来实现。
好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求、焕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有温度”的场域,它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滋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展现。“有温度”的课堂构建需要重塑教师的核心地位,营建充盈关怀与尊重、给予鼓励与支持的优良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以积极的生命姿态投入学习,在合作探究、深度思考、创新表达中学会学习,获得生命自信。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互动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型互动着力于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听懂和回应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学生的真实想法设计和开展课堂形成性评价。实现高质量的思维互动有以下教学策略:开放式的真实任务、形成性对话和思维碰撞;思维型互动的重要学习环境包括:进阶式的学习目标、形成性的课堂评价和创造型的思维环境。
幼小衔接关系着儿童潜能的发展,因此需要给予国家干预。2017年OECD发布《强势开端V》,其聚焦于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向基础教育转型这一阶段,总结成员国的幼小衔接实践,并为之提出政策指南。依据《强势开端V》,我国幼小衔接应重视教育立法、制定国家课程、建立监测体系、注重教师培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鼓励家校合作,以实现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顺利过渡。
在“乐器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乐器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素养;不仅要教会学生奏“音”,更要启发学生奏“乐”。在陶笛整班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陶笛演奏“有音无乐”“有乐无感”的现象,为此,教师应当从“难在哪”“怎样做”和“何意义”三个方面入手,运用“熏”“剖”“慢”“合”四字策略,提升陶笛班学生的“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