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d986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胜任力理论角度,就如何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从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技巧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谭卓婧(1969-),女,湖南祁东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助理工程师,农业推广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邱向英(1982-),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助理经济师,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湖南 衡阳 42100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中接触学生的第一线力量,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有效缓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途径,又是辅导员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都向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不论是从个人特质方面,还是从知识结构方面,都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胜任力理论角度,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我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已占30%左右,主要症状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强迫症、精神病、抑郁症、情绪危机等。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自残、自杀、甚至杀人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第一原因。笔者所在的系共有学生580名,有8位学生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其中女生3人,男生5人,他们或因感情纠纷、或因家庭原因、或因就业压力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而选择退学或休学。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教育界面临的一项紧急任务。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中接触学生的第一线力量,肩负着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养成健康的人格。任课教师虽是他们得到知识的源泉,但不是给他们最大影响的老师,真正陪伴大学生成长的是辅导员。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辅导员始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督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辅导员就像大学生的亲人、导师和朋友,对大学生的成长不仅起着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而且起着榜样模范作用。因此,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及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辅导员对大学生而言,扮演着三种重要的角色:一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鞭策和监督大学生,使其思想端正、遵纪守法;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从做人、做事、做学问各个方面教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帮助大学生排忧解难。一个合格的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教师,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有爱心、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总结、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能够得到这样的教师悉心关爱、谆谆教导,无疑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大有裨益。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党、团、班级建设,对学生的学业、心理、就业、交友等进行咨询指导,做好宿舍管理、帮困助学、安全稳定等多方面的工作。辅导员的每一项工作都是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而细致地进行的,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可以说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贴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不断地去实施、完成这些工作的时候,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已经在无形中大大地减少、减轻,甚至得到治愈。
  综上可知,在动态地把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方面,辅导员的作用是专业咨询人员无法相比的,大学生也更愿意亲近辅导员而非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教师,对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胜任力理论及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胜任力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自我概念、价值观和个人特质。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与任务指导紧密联系,具有动态性。即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岗位特征的影响。第二,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或者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第三,能够区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也就是说,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胜任力上会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组织可以将胜任力指标作为员工招聘、考评以及提升的主要依据之一。胜任力理论被广泛地运用在人员的选聘中,通过以绩效优秀的人所具有胜任特征为标准的模型的建立,对人才获取上评价的标准精确性和适应性更强。目前国内学者经过研究,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划分为16个维度: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关爱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职业忠诚感、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心理辅导能力、反省认知能力、人格魅力、理解和尊重学生、原则性和参与能力。其中,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关爱学生、观察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反省认知能力、人格魅力、理解和尊重学生、参与能力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辅导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以及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从胜任力理论出发,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可以看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作为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技巧,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学校育人工作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工作职责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在这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必要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对专业知识认识不深刻,知识面不够广博,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智能品质不完善,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弱,缺乏对学生思想问题的洞察力,对学生中的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难以准确抓住问题的实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1.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能力
  在实践中,当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常常遭遇“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专业知识不熟悉、采取措施不当或教师道德水准不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十分必要。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学生工作对其个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其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还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知识培训,首先应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知识点,如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等,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也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理论),因为气质类型不同(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汗质和抑郁质),其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对事物作出反应的速度、强度以及灵活性上也就有差别。这样,辅导员就能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的学生,做到工作中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搞“一刀切”,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力。
  2.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技巧,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质量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可以多种多样,辅导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要注意掌握各种方法与技巧的综合运用,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1)加强心理投入和心理沟通。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专业为单位,分年级或班级配备辅导员。年级和班级是一个“小社会”,是由生活阅历不等、环境影响不同、性格特征各异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能否激发他们对集体建设目标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的心理投入。心理投入是心理沟通的基础前提,是集体内每个成员(教师和学生)出于对集体的关心,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实现集体目标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心理状态。因此,辅导员要加强集体目标建设和集体日常管理的心理投入,从而产生师生间的心理相容、认识一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依附感以及对教师的崇敬感和亲切感。
  (2)注意心理换位。我们需要用青年学生的眼光和思维去看世界,去欣赏他们的游戏,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去体验他们的感情,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青年在人际交流方面,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作为辅导员,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在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问题上,其具体的做法就是“心理换位”,学会用对方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通过心理换位,学生就会认识到自身的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3)开展人格辅导。人格辅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人格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人的外显和内隐的行为,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其认知模式、情感特征、态度倾向、行为方式、行为习惯便怎样,也就是荣格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辅导员对学生的人格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两类。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辅导员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学会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等。
  (4)促进师生心理相容。所谓心理相容,即要求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要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实现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受教育者只有在心理上承认、赞同、愿意接受教育者,才能认同、相信、信服教育内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易产生误解,因误解而心生芥蒂,离心离德,人心涣散,那么教化功能便无从谈起。只有集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上的满足、达到情感上的满足、达到道德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
  3.举办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化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教育效果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各种活动为依托,才能得到实效性发展。辅导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开展全面、深入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性强的“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两大主题活动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术报告、新生心理普查及建档、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素质训练营、心理沙龙、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电影赏析、趣味心理运动会、校园心理剧大赛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心理辅导员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而且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有效发挥,将会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也将会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胜任力,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获得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张圣霞.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教论谈,2008,(10).
  [4]沈彬.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教育家,2007,(12).
  [5]李亚云.班主任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文教资料,2007,(31).
  [6]张雷.胜任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7).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摘要:“工程流体力学”作为环境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在本科生整个培养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将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有效地协调一直是该学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深入剖析了这个问题,以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建设和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环境工程原理;应用流体力学基础;环境工程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及目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吕怀婉(196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焦健(197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开发。(
期刊
摘要:多媒体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被高校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中,多媒体课堂教学既有很大优势,亦存在着不足。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研究对象,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着重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优化设计及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依据,为已有的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提供事实依据,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现状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借鉴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商学院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商学院“统计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学;双语教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王述珍(1977-),女,山东章丘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北京 100025)宫文霞(1975-),女,山东潍坊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期刊
摘要: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源头,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已成为当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了充分反映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满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笔者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现状,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及评价是我国许多高校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应用多级物元分析模型对辅导员绩效问题进行考评,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为辅导员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从实验教学角度出发,文章提出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的思路, 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外能力;教学平台;考核标准  作者简介:张虎(1962-),男,安徽天长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环境、建筑设备节能的研究;鲁祥友(1973-)
期刊
摘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本文以“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为例,论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工作过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罗海波(1973-),男,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工程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广西 柳州 545006)谢柳华(1977-),女,广西柳州人,柳州
期刊
摘要:法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发达、层次分明、种类众多,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然而,其高等职业教育曾经也有诸如地位低下、生源不足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法国政府作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极大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法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倾斜;启示  作者简介:杨志秋(1987-),女,满族,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
期刊
摘要:远程高等教育自评估机制具有独特的体系特征、运行方式以及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自评估机制的构建和常态化运行成为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如何在自评估机制的建立上凸现自觉主动、客观真实、强调个性和保持长效,使自评估机制构建呈多样化和系统化,强化远程高等教育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使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自觉行动,这对远程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远程高等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