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护理干预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观察我科住院100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100例患者中92例出血停止好转出院,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转介入科行手术止血治疗,2例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止血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一般指几小时内出血量大于循环血容量20%或是超过1000ml[1]。因其发病一般较急,临床表现多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病人入院时往往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抢救,经常危及生命。虽然近些年以来出现了多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但是其死亡率还是高达10% 以上,故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我院为肝病专科医院,因此肝硬化患者较多,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也很多,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长期高压致使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护理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对其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住10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32例,年龄最小为31岁,最大为76岁,其中乙型肝炎70例,丙型肝炎10例,酒精性肝硬化20例。出血量500-1000ml者69例,大于1000ml者31例。現将护理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2 急救干预
  由于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发病较急,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多数患者从急诊转来时呈休克状态,护士接诊时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为了避免影响呼吸功能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患者如有呕吐时,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造成窒息,给予吸氧2--4L/ min。[2]采用留置针尽快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3]及时给予动态心电监护,观察其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补充血容量,及时采血,进行血型鉴定,配血和血常规等必要检查,检查完毕后及时输入足量全血,以恢复患者损失的血容量并且增加有效的循环血量。同时给予止血与抑制胃酸药物,不得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药物止血控制不佳时,协助医生迅速给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1.3 具体干预方法
  1.3.1休息与体位
  大出血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血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避免误吸[4]。少量出血者可协助取舒适体位,并定时变换体位,注意保暖,治疗和护理工作要有计划的集中进行,以保证病人的安静休息和睡眠。
  1.3. 2治疗护理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量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的依据。治疗中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大多数患者使用奥曲肽或是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滴速,勤巡视,输完及时更换。肝病病人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准备好急救用品、药物。患者禁食水,可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加入水中分次口服。
  1.3.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生命体征,出血病人一般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尤其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配合给予相应处理。(2)观察精神和意识状态,如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提示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而皮肤逐渐转暖、出汗停止则提示血液灌注好转。(3)观察周围循环状况,观察皮肤和甲床色泽,口唇颜色,周围静脉充盈情况。(4)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出血量的评估,大便隐血实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大于5毫升;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胃内积血量达250~300毫升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在400毫升以下时,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如超过1000毫升,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5]。(5)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应保持尿量大于30ml/h.。
  1.3. 4三腔两囊管的护理
  当出血量大,药物止血不能止住时,协助医生予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1)插管前仔细检查,确保食管引流管、胃管、胃囊管通畅,两气囊无漏气。(2)做好鼻腔的清洁润滑,插入后检查管端确实在胃内,[6]先向胃囊注气约150~200ml,并封闭管口,缓慢向外牵引管道,使胃囊压迫胃底部曲张静脉;向食管囊注气约100ml并封闭管口,使气囊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管外端连接0.5kg沙袋,经牵引架作持续牵引。(3)将食管引流管、胃管连接负压吸引器或定时抽吸,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经胃管用生理盐水冲洗胃腔,以清除积血,可减少氨在肠道的吸收,以免血氨增高而诱发肝性脑病。(4)出血停止后,放松牵引,放出囊内气体,保留管道继续观察24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5)留置三腔气囊管会给病人不适感,病人易出现恐惧焦虑感,故应多巡视,多陪伴,解释此操作的治疗目的,给予安慰和鼓励,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1.3. 5生活护理 (1)因患者长时间的输液,活动受限制,加上因大量出血,活动无耐力,自己无法完成日常生活需要,我们要协助患者洗漱,协助在床上排泄,做好口腔清洁,皮肤清洁,排便次数多的注意肛周皮肤清洁和保护。(2)及时更换床单被罩,并保持床单位平整,无渣屑,以防压迫皮肤。年老、体弱、消瘦者给予海绵垫或是气垫,并勤翻身。(3)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如有需要随时呼叫护士,以寻得帮助。(4)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是避免诱发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急性大出血伴有呕吐者应禁食水[7];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出血基本止住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食物;出血停止后逐渐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少食多餐。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胃底曲张静脉再次引起出血。   1.3. 6心理护理
  消化道出血病人往往对病情不了解,拥有恐惧和焦虑的心理[8],消除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得到病人的配合是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1)向患者讲解病情,告知本病的一些知识,让其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解释各种治疗、检查、护理操作的方法和目的,仔细听取并解答病人和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2)給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并适当的调节光线的亮度,抢救工作应迅速而不忙乱,不慌张,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3)病人呕血或黑便后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病房可适当使用空气清新剂,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让病人感觉舒服,以缓解紧张的心情。(4)把病人当成朋友,并从病人的角度看问题,及时消除其焦虑心情,让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
  1.3.7安全护理 (1)急性出血病人需绝对卧床,所有日常生活活动均要在床上进行,以防下床跌倒摔伤,必要时给予床档防护[9]。(2)轻症病人可适当活动,可入厕大小便,但要有人陪伴搀扶,蹲坐、站起时动作要缓慢,以防头晕。如出现头晕、心慌、出汗时立即卧床休息,并告知护士。(3)活动时注意各管路,勿牵拉以防脱出,护士勤观察各管路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8出院指导 (1)出院后一定注意休息,活动要循序渐进,勿剧烈活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2) 注意饮食卫生,勿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以清淡、营养丰富食物为主,勿食坚硬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2]。(3)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要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对生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4)应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要按时服药,勿自行停药。(6)定期门诊随访。
  2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护士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规范化优质的护理[10],可以减少出血,争取宝贵的时间进行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作叶,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8): 第4036页.
  [2]苏爱军, 2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07): 第833-834页.
  [3]王静, 循证护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35): 第209-210页.
  [4]赵丽,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护理研究. .[J] 河北医药, 2014(04): 第630-631页.
  [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_韦社勤.[J].中国医药指南,20129(10)第307-308页
  [6]冯辉与马建敏,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护理. .[J] 职业与健康, 2006(08): 第637页.
  [7]吴海涛等, 4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20): 第82页.
  [8]吴雅婵,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14): 第2141-2142页.
  [9]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_朱文英.[J].护理园地2013(8)第477-478页
  [10]张致英, 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护理体会. .[J] 医药与保健, 2014(01): 第120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并发对比剂肾病(CIN)的簡要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16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情况。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162例对比剂肾病患者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充分评估,并提前护理干预可降低CIN的发生率,加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以利于发现腹腔镜联合胸腔镜治疗不孕的最佳护理方法。结果:该治疗模式治疗后输卵管复通率90.34%,术后6-12个月受孕率55.43%,宫内妊娠率50.86%,输卵管妊娠率4.65%,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在当今各类医院中,老年人都是该科室的主要患者人群,从实际的临床案例来看,呼吸系统疾病又是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本文针对我市某院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50例60岁以上患者常见的护理实例进行总体分析,具体的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实例基础上,针对出现的实际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点以及在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10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在围手术期使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在围手术期使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手段进行护理,在两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主要病理系股骨头血运受阻,遭受破坏而引起的头部骨质缺血,故多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是骨外科疑难症之一,病程较长,致残率高[1]。大多因风湿病、血液病、潜水病、烧伤等疾患引起,先破坏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研究环节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呼吸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老年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环节式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7例符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标准的骨科手术病例,按术前规范准备及体温护理措施。结果 23例无需输血,4例大量失血需要输血,但最大输血量仅800ml。结论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技术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但在具体实施方面应注意心肺负荷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 要】中风病是一种对患者危害较大的疾病,出现此种疾病的患者会发生交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由于此种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的高,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临床上,通过中医治疗可以很好地治疗中风,本文就结合笔者临床实践,重点探讨从中医角度如果对中风患者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科于2010年3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病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心理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为80.6%,观察组为1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 探究改造和完善急救护理流程的路径,以及它对于抢救重症患者的有益影响。方法 把40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00例)和再造组(200例)。对于常规组的急危重症患者运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于再造组的重症患者则采用经过完善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经过试验,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