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发福并非全因新陈代谢变慢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了某个年纪似乎更容易长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年发福”。
  曾经的小蛮腰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游泳圈,而且还是去游泳池不敢露出来的那种。单位体检被喊上体重秤就好像上刑,因为实在是接受不了自己变胖的事实。
  多年来,人们一直将中年发福归因于新陈代谢变慢。不过,一项有关新陈代谢的新研究,可能要颠覆人们的认知。
  這项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的研究从29个国家的6421名年龄在8天到95岁之间的人身上收集了大量数据。计算出每个参与者的每日能量消耗数字。
  结果与之前普遍的观点大不相同。在生命的前12个月,能量需要旺盛。1岁孩子燃烧卡路里的速度比成年人快50%左右。即使控制体重快速增加,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能量的需求也一直“飙升”。在从婴儿成长为儿童时期,新陈代谢率会逐渐达到峰值。在青年时期,新陈代谢减慢了大约3%,直到20多岁才趋于平稳。在20多岁到50多岁时,新陈代谢率似乎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同的水平。
  当60多岁的时候,新陈代谢以每年0.7%的速度减缓。当到了90多岁时,平均每天所需的能量比中年人少26%,而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细胞分裂变慢。
  换言之,一个人的代谢率达到峰值要比想象中早,然后在中年时期他的代谢率是稳定的,到了老年才开始不可避免地下降。这也意味着,中年发福可能并非全部归因于代谢率缓慢。
  如果你觉得自己喝水都胖,那还是不要怪年纪了,你得先问下自己喝的真是白开水么?还是花式果汁、黑糖奶茶、芝士奶茶,抑或是快乐肥宅水?
  可能你需要的是精准计算一下自己的能量需求,重新规划饮食策略,这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吃得开心又不会长胖。
其他文献
在大自然中,动物粪便刚一落地,大量粪食性昆虫就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抢夺这宝贵的食物。从蜣螂到蚊蝇,粪便成了觅食、筑巢、繁殖的场所,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微型生态系统。理查德德德·琼斯用极富英式幽默的语言,“科学”而“文雅”地跟我们讲述了粪便的秘密……  人类适应性强,富于创新,还拥有大量可利用资源。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甚至自有史之前,这个星球上出现的几乎每一种天成之物,都已被我们拿来为己所用。既然如
期刊
如果说海底是一片没有阳光眷顾的荒漠,那么“鲸落”便是深海的绿洲。鲸落用其温柔而强大的力量,滋养着在黑暗中艰难维生的生物。于是便有了这句话:“一鲸落,万物生。”  何为鲸落?鲸落,是鲸鱼死亡之后沉入超过1000米的深海的过程,是鲸尸在深海形成的生态群落,也是海洋中无数生命的重要给养。  1987年,夏威夷大学海洋学家克雷格·史密斯领导的一队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鲸落生态系统。此后,随着探测深海的技术不
期刊
早有人做了比喻:扶老携幼的中年人,像极了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一方面,老小需要兼顾,考验着中年人的担当;另一方面,两头还需要平衡,中年人有勇更得有谋。  应对之道,同样,早有人给出答案:对老人,要顺,顺即是孝。可是,对子女的养育之道,不再众口一词。穷养、富养,慢养、放养,每个人都像捉到了一条至理真言,众说纷纭,扑朔迷离。  轮到自己也到了“哑铃之年”,这才发现,不论老幼,“顺”其实是通用的智慧。  
期刊
曾经有个女孩问我一个很可爱的问题,她问我:“人为什么在夜晚变得格外脆弱?”  那是因为夜晚太黑暗,太漫长了吧?当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夜晚不用上班。人并不是白天不脆弱,而是下班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了,终于可以尽情脆弱和哭泣。  三更半夜,无论是因为饥饿,还是因为寂寞或者高兴而在外面吃,各有各的难忘故事。夜晚的故事,离开了炽烈的阳光,也就变得格外温柔。  三口子的深夜食堂是我童年一段美好而温柔的回忆。那时
期刊
一位前同事很有意思。从前公司辞职后,我有件事想问他一下,打开微信发送消息,却惊愕地发现他把我的微信删除了。而那个时候,距我正式办理离职手续的时间还没超过一天。  我本以為自己在工作中可能对他有所得罪,后来跟几位离开公司的朋友聊天才发现,原来这位同事的确习惯如此。只要他知道谁辞职,就第一时间把对方从自己的通信录里删除。  最绝的是,连许多合作过一次的生意伙伴也遭此对待,他只要结束这单生意,就迅速将对
期刊
有一次,我參加亲戚的典礼,年轻的主持人竟然忘了词,说得断断续续,随后无奈掏出卡片,边看边念。台下的宾客起哄,让主持人重来。他涨红了脸说自己是新手,请大家多包涵。直到老板出面解围,才稳住场面。  就餐时,主持人跟我同桌,近距离才发现,原来他是我曾经的健身教练小欧。在健身行业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会跳槽到婚庆公司当主持人呢?  小欧说干了两年的健身教练,有点儿厌倦了。看到有朋友当婚礼主持,觉得既轻松又风光
期刊
话音刚落,张帆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原来,刘虎和徐副校长等人的脸被喷黑以后,大家觉得无脸见人,只能暂住在公寓里。这群黑脸人刚开始还觉得有趣,相互看见就笑,后来发现自己也是一张黑脸,而且显得恐怖、阴森,于是便一齐哀号起来。  刘虎说:“我们现在节节败退,网站被黑了,迎宾摩托车被不明液体固住了手柄,亲戚小孩被打了,我现在要布一个新的局。”  徐副校长说:“对呀,时间要快,我们再慢些出去,或者带着这副嘴
期刊
为了稳妥起见,哈德森提前赶到那儿。天色昏暗,下着毛毛雨。他从紧急楼梯爬到三楼,在楼梯上蹲下来。  他爬到窗户边,窗户没有锁,屋里黑乎乎的。公寓前门右边有一盏灯,昏暗的光线照了过来,这表明卧室的门是开着的,通向客厅的门也是开着的。  哈德森跪在湿漉漉的防火楼梯上,把消音器套在枪口上。十五分钟后,公寓的门会打开,芭比会出现在那里,借着走道的灯光,很容易击中她。  哈德森静静地等着,想起家中的妻子伊丽莎
期刊
最近我看到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悲催命运,就是始终在“得不到”和“不得不”之间反复徘徊。  想想也是,得不到,这封住了一个人行动的上限,不得不,又封住了一个人自由的底线,剩下来的空间就实在是太狭窄,太憋闷了。  那把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一个人如果想扩张自己的生存空间,无非就是要做两件事。  第一,经常审视那些自己还没有的东西。问自己能力和欲望之间的距离,以免陷入得不到的境地。  第二,经常审视那些自
期刊
小时候,我喜欢在家周围的树林里散步。妈妈担心我会迷路,多次警告我不要走得太遠,最远也要在能够看见家的地方。然而,作为一个男孩,我的探险欲望与生俱来,我很快发现自己走得越来越远,并不断地测试自己在不迷路的前提下到底能够走多远。有一次,在迷路两小时后,我决定下次探险时留下可以追溯的痕迹。  第二天,我开始了尝试。我走进树林,越走越深,直到看不见我家的房子。然后,我把一棵小树的树枝折断,以显示我路过了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