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常见肿瘤高危人群的现状及管理方法。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为时限,采取基线调查某社区>18岁居民,采取癌症风险评估调查40-69岁居民,采取随机抽样法对高危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收回2044份癌症风险评估问卷,其中筛出972人为高危人群,446人完成临床检查,其中2人确诊为肺癌。某社区死因主要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死因前三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占总死亡数的70.13%;肿瘤致死率排前三的分别为肝癌、肺癌及结肠癌,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分别为占3.9%、5.2%、10.4%。女性结直肠癌、肺癌占比最高,分别为22.22%、55.56%;男性结直肠癌、肝癌、肺癌占比最高,分别为18.18%、27.3%、27.3%。结论:对高危人群的抽查发现人们对肿瘤的意识不强,应加强健康教育,让居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高危人群做到强化疾病检查及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关键词】肿瘤高危人群;预防干预;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2-103-03
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临床上疾病谱的变化巨大,且在威胁居民健康的相关因素中,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成为了主要危险因素[1]。而在致死病因中,恶性肿瘤发展至了首位,这就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2]。有调查表明,癌症具有可预防性,且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可治愈30%左右的癌症患者[3]。因此本文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为时限,采取基线调查某社区>18岁居民,采取癌症风险评估调查40-69岁居民,即分析了社区常见肿瘤高危人群的现状及管理方法,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和方法
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为时限,采取基线调查某社区>18岁居民,采取癌症风险评估调查40-69岁居民,所有对象均为本辖区内过去12个月居住累计≥6个月者。调查单位为家庭。评估癌症风险为常住户籍人口,筛查对象选择社区为单位,年龄40-69岁,无单一职业人群,采取集中调查、主动调查等方式,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查整群的方法完成抽样,内容涉及体格测量、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生活方式,控烟状况、慢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居民基础情况,同时涉及癌症风险评估问卷。统一回收、审核所有问卷。
1.2数据处理
由统计人员处理所得文中数据,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
”,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2.1肿瘤筛查情况
表1中,本次共收回2044份癌症风险评估问卷,其中筛出972人为高危人群,446人完成临床检查,其中2人确诊为肺癌。
2.2肿瘤死因情况
表2中,某社区死因主要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死因前三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占总死亡数的70.13%;肿瘤致死率排前三的分别为肝癌、肺癌及结肠癌,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分别为占3.9%、5.2%、10.4%。女性结直肠癌、肺癌占比最高,分别为22.22%、55.56%;男性结直肠癌、肝癌、肺癌占比最高,分别为18.18%、27.3%、27.3%。
3.讨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临床肿瘤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在社区死亡病例中,恶性肿瘤占据首位,其中尤以肺癌占比最高,为75%左右[4]。本文的结果显示,本次共收回2044份癌症风险评估问卷,其中筛出972人为高危人群,446人完成临床检查,其中2人确诊为肺癌。肿瘤致死率排前三的分别为肝癌、肺癌及结肠癌。该结果表明,目前社区肿瘤高危人群占据一定比例,且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同时其死亡率也相对靠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其饮食出现了较大变化,而癌症的发生又与高脂饮食、精细饮食等 关系密切,加之社区居民老年人占比较高,其自身健康技能掌握水平不高,健康意识薄弱,加之对常见肿瘤筛查缺乏足够认识,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则可导致肿瘤患病率大大增加,进一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5]。而通过早期及时筛查常见肿瘤高危人群,并及早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则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肿瘤,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对高危人群的抽查发现人们对肿瘤的意识不强,应加强健康教育,让居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高危人群做到强化疾病检查及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春怡,张杰,李瑾鑫.浅谈社区常见肿瘤高危人群现状分析及管理[J].特别健康,2017,(14):249,240.
[2]黄健,耿建祥.社区宫颈癌筛查整合方案及异常人群管理的思路探索[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0,33(3):230-233.
[3]郭鹏,邹志东.北京社区乳腺癌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J].河北中医,2017,39(6):839-843.
[4]方红,何丹丹,黄俊,等.基于社区肿瘤早发现监测网络的建立和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84-1487.
[5]陈金洋.社区开展肿瘤Ⅱ级预防工作的主要做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12(02):488-489.
【作者简介】张苗苗(1990.8),女,汉族,安徽宿州,公卫医师,本科,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键词】肿瘤高危人群;预防干预;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2-103-03
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临床上疾病谱的变化巨大,且在威胁居民健康的相关因素中,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成为了主要危险因素[1]。而在致死病因中,恶性肿瘤发展至了首位,这就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2]。有调查表明,癌症具有可预防性,且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可治愈30%左右的癌症患者[3]。因此本文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为时限,采取基线调查某社区>18岁居民,采取癌症风险评估调查40-69岁居民,即分析了社区常见肿瘤高危人群的现状及管理方法,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和方法
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为时限,采取基线调查某社区>18岁居民,采取癌症风险评估调查40-69岁居民,所有对象均为本辖区内过去12个月居住累计≥6个月者。调查单位为家庭。评估癌症风险为常住户籍人口,筛查对象选择社区为单位,年龄40-69岁,无单一职业人群,采取集中调查、主动调查等方式,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查整群的方法完成抽样,内容涉及体格测量、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生活方式,控烟状况、慢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居民基础情况,同时涉及癌症风险评估问卷。统一回收、审核所有问卷。
1.2数据处理
由统计人员处理所得文中数据,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
”,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2.1肿瘤筛查情况
表1中,本次共收回2044份癌症风险评估问卷,其中筛出972人为高危人群,446人完成临床检查,其中2人确诊为肺癌。
2.2肿瘤死因情况
表2中,某社区死因主要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死因前三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占总死亡数的70.13%;肿瘤致死率排前三的分别为肝癌、肺癌及结肠癌,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分别为占3.9%、5.2%、10.4%。女性结直肠癌、肺癌占比最高,分别为22.22%、55.56%;男性结直肠癌、肝癌、肺癌占比最高,分别为18.18%、27.3%、27.3%。
3.讨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临床肿瘤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在社区死亡病例中,恶性肿瘤占据首位,其中尤以肺癌占比最高,为75%左右[4]。本文的结果显示,本次共收回2044份癌症风险评估问卷,其中筛出972人为高危人群,446人完成临床检查,其中2人确诊为肺癌。肿瘤致死率排前三的分别为肝癌、肺癌及结肠癌。该结果表明,目前社区肿瘤高危人群占据一定比例,且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同时其死亡率也相对靠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其饮食出现了较大变化,而癌症的发生又与高脂饮食、精细饮食等 关系密切,加之社区居民老年人占比较高,其自身健康技能掌握水平不高,健康意识薄弱,加之对常见肿瘤筛查缺乏足够认识,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则可导致肿瘤患病率大大增加,进一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5]。而通过早期及时筛查常见肿瘤高危人群,并及早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则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肿瘤,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对高危人群的抽查发现人们对肿瘤的意识不强,应加强健康教育,让居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高危人群做到强化疾病检查及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春怡,张杰,李瑾鑫.浅谈社区常见肿瘤高危人群现状分析及管理[J].特别健康,2017,(14):249,240.
[2]黄健,耿建祥.社区宫颈癌筛查整合方案及异常人群管理的思路探索[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0,33(3):230-233.
[3]郭鹏,邹志东.北京社区乳腺癌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J].河北中医,2017,39(6):839-843.
[4]方红,何丹丹,黄俊,等.基于社区肿瘤早发现监测网络的建立和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84-1487.
[5]陈金洋.社区开展肿瘤Ⅱ级预防工作的主要做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12(02):488-489.
【作者简介】张苗苗(1990.8),女,汉族,安徽宿州,公卫医师,本科,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