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辩证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7年版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我以为,针对当前困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如果尝试着从对立统一的辩证角度去思考,也许会找到一条从当前教学困境中突围的哲学之路.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而对立统一就是语文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必然规律.语文教学内部各要素、各环节既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面,又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其实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语文教学走向崭新境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从点与面、动与静、多与少、取与舍、深与浅、内与外几组辩证关系谈谈对立统一规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其他文献
中小学沂蒙精神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知行分离,二是情感缺失。针对上述问题,临沂市中小学经过情感陶冶、行为认同、理论提升三个阶段的探索,通过沂蒙精神的特色育人路径解决了两大问题。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写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1]
期刊
凌宗伟:郑老师好,久仰!我知道您是因为参与《十位名师教》一书的编写.在那堂课上我看到了您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理解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艺,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也就是说您是十分看重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是否可以具体谈谈您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的理解?
期刊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提问的目的是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问题的引领下读中悟情、读中悟法、读中悟道,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期刊
《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创作于1921年,同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考证,我国最早于1923年将《故乡》选入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秦同培编的《中学国语文读本》第一册中,而日本在1953年首次将竹内好翻译的《故乡》选入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国语教科书中.[1]之后,《故乡》便成了中日语文的“定番教材”,但两国初中语文教材在《故乡》一文的编选上仍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初中统编版《语文》和光村图书版《国语》为例,就两本教材中《故乡》课后习题
期刊
通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整合”一词共出现了20次,结合其出现的不同语境,“整合”可以指学习方法、实践活动,可以指向教学目标、课程资源、评价方式,当然更核心的是体现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诚如新课标所指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因此,落实新课标,处理新教材,组织新课堂,都必须注重“整合”.那么,怎样“整合”才能收获最优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整合”
期刊
现代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很强的艺术性,不论对于哪一学段的语文教师而言,选择教学点,确定教学内容,都是比较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恐怕还是对现代诗歌的品析鉴赏能力层次不高.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现代诗歌——穆旦《我看》为例,从语言、意象、音韵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文本解读,由“这一篇”到“这一类”,为现代诗歌的阅读与教学提供抓手.
期刊
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及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但议论文写得好不好的关键,在于说理论证是否精当,说理思维是否严谨.rn在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中,多强调论点的提炼与确立、论据的选取与表达,对论证说理,则更多在举例、对比、类比、比喻、因果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上作指导,至于论证说理是否到位,思维表达是否严谨,则缺少较好的梳理与诊断,导致论证说理常存在“夹生”现象.
期刊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非常著名的议论性散文,在统编新教材必修上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出现.第六单元所有文章都紧紧围绕“学习”展开,《师说》涉及到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从师学习”,在话题上与第六单元吻合.而《师说》作为一篇典范的议论性散文,在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中也尤其具有指导意义.故此,本文试对《师说》的逻辑进行解读和释疑,以期对高中阶段议论文教学有所帮助.
期刊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中国当代新闻名篇,其新颖的选材,独特的视角,蕴藉的情感让它在众多新闻稿件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回望百余年,屈辱尽得洗,在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时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倍感激动与自豪,而此时的香港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客观而恰切地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的情感,这极大地考验着记者的智慧与驾驭语言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