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解决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问题,同时要解决学生的智能培养与思想教育的问题,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学习活动与过程、人生价值与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帮助每个学生去获得他自己的成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切实提高整体素质能力。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如何通过历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受传统的封建宗法制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师道尊严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制约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中一直奉行着“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的信条。“非视勿视,非视勿言,非视勿动”一直限制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了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忠实奴仆,根本谈不上学生潜能的发掘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主要内容是:
  教师必须具有人性化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人,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发展中的快乐。人性化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体和积极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正如叶澜教授说的那样:“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
  教师必须要有平等的学生观。西方存在主义观点指出:人是具体的人,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完整的、独特的、充满创造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发展的个体。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潜藏着勃勃生机和澎湃的激情,而对于这样的生命个体,教师应倾情关注,要蹲下来看他们,既了解他们的过去,注重他们的现在,更要关注他们的未来,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视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从而达到师生情感交融,让师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雅斯贝尔斯说得好:“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师生间的平等,才有师生间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要学、会学、能学的愿景下,最大限度地释发潜能和提高素质能力。
  二、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变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将自己由主演变成导演,由装着知识走向学生变引导学生走向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创新的态度、信任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积极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起学生去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无进。“成败在课堂”,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心地位。我们应牢记:课堂上出问题不是错误,天使都会原谅,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带着各种问题的教学,才能促进教育的成功,才能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才。
  三、借助各种史料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探究问题的能力
  清朝诗人张维屏说:“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在历史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的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助史料知识,则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是因为:
  史料的构成更复杂,照片、电影、漫画、人物观点、地图、述评等都属史料的范围,它不局限于教科书文本,更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有的史料是历史史实的真实反映,有的则不等同于历史真实,甚至是与真实的史实相背的,如晚唐诗人胡曾写的《胡曾·汴水》一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还/。这首诗把隋亡之因归结为开凿大运河方便了隋炀帝南游,未认识到隋亡的根本原因在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教师借助这些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史料不能等同于客观历史真实,史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史料制造者”的某种观点与立场,同时,史料所隐含的信息又联系着当时的历史背景,作为学生在分析史料时,应以客观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史料,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请你谈谈开发这些土地的利弊得失?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吸取什么的经验教训?”这样一道史料分析题,既要求学生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况来分析,又要求以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为学生从心底里激发起对祖国、民族、乃至人类和自然的使命感、责任感。“读史使人明智”。这样的史料题,可让学生求索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培养他们的探索历史、创新未来的能力。真正起到借鉴历史,服务未来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知识,“学”也不是一种单纯地接受知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的未来与终身发展着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人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等方面,而且体现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并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悟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已经开始逐步受到软件企业的关注.软件企业如果想要改善其竞争地位,就必须制定合适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人才的
[摘 要]训练想象能力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选入教材的极大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并充实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内蕴。  [关键词]想象能力 续想 联想  在语文读写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因为想象,是构成思维能
风雨浪潮中,哪些茶馆将继续坚挺?经济新常态下,谁将成为茶馆界标杆?近两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茶馆业也及时调整方向,积极应对挑战,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产生高效益的必要保证。而教师又在这中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具体谈谈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听的习惯  学习英语从"听"开始。"听"是"说 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相当重要的。小学生爱模仿,善模仿,还好表现。课堂上,常有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就急于开口模仿或轻声跟讲,
目前中国建筑业、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其管理水平却相对落后,产业化水平低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软件产业在全世界得
以产品结构化方法和产品配置方法为线索,对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模式下的产品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综述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设计技术(Design for Mass Customization,DFMC)的理论基础,在探讨产品结构化方法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创成式BOM方法为MC模式下产品族结构的描述方法;然后分析了产品配置的原理及配置器的推理方法,在产品模型与
[摘 要]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  [关键词]主体性 课堂教学 民主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
在当前知识和创新型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升知识的创造与转化效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呼声愈发强烈,由企业层面到产业层面探讨技术的选择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主要从现状分
[摘 要]学生应该是教育的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才应是教学中的主体,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都应从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这一角度出发。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理解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
[摘 要]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强大的交互能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只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的使用它,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