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文明的复兴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美丽的金秋季节,以“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召开了,我要向各位热心于研究“中国学”的朋友们表示敬意。我想建议各位朋友,研究当代“中国学”,应当紧紧围绕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持续28年之久的快速发展,乃是一种和平的发展;13亿至15亿中国人民所追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复兴;今后中国还将长期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推动世界和谐。
  
  下面我想围绕这个主题,谈三点认识。
  
  一、当代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全世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当人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一再讨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当今世界是威胁还是机遇的时候,中国政府以鲜明的语言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我们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研究当代“中国学”,首先应当研究“中国路”,就是中国通过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们说,中国所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所从未提出过、更没有实践过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这是在研究借鉴世界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国家发展道路和对内对外战略所作出的正确的选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要求的。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包含着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点:
  第一,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是泛指需要由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完成的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要走的道路,更是特指以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为开端,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由不发达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性飞跃为标志的,这样一个带有和平崛起鲜明特征的发展阶段中所要走的根本道路。
  第二,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目标,乃是要解决在这总共70年时间内13亿到15亿中国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的问题。就是要致力于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发展我们自己。这就够我们几代中国人很忙很忙的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决不需要去威胁任何国家、任何人。当然,在这以后中国发展起来了,仍然要始终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这也是列入100年不动摇范畴的。
  第三,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特点,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在同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所谓独立自主,就是把中国发展的基点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包括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依靠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依靠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民间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第四,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对内方针与对外方针相统一,对内和谐与对外和平相统一。就是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外交,也是内政;既是对外宣示与承诺,也是自我约束与规范。
  第五,中国这条道路的最深刻的根本内涵,就是要在21世纪上半叶,在同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相交汇中,在不断弘扬自主创新精神中,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这第五点也就是我下面要讲到的,今天讲演的第二个问题。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复兴
  
  对于这一点,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去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圆桌会议上说过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给任何国家造成威胁,而是要用其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民族文化,去点燃人类文明之光”,这可以说是十分清醒地理解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最深刻的根本内涵。而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认清这一点,就有必要在当代“中国学”的研究中,致力于研究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的13亿到15亿中国人的“中国梦”。
  去年11月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中国的和平发展所做的只是基于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梦”,而绝不是别的什么梦。比如在能源消耗上,我们就做不起人均年消费石油25桶的“美国梦”,中国在人均年消费石油不到1.5桶的情况下,还在强调“十一五”期间即到2010年要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降低20%。又比如,在人口流动上,我们也不会做那种在近代以来历史上曾经以6000多万人口向海外移民、到处建立殖民地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欧洲梦”,我们只是脚踏实地地在自己的国土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身庞大的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又比如,在增强综合国力上,我们也决不做“苏联梦”,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一股劲地搞军备竞赛、对外“输出革命”,而我们只输出电脑,不输出革命。
  13亿到15亿中国人的这种“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是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直接相关的。我们深知强权之可恶,和平之可贵。所以一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要用和平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这两大历史性追求就成为一个半世纪以来几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的最深层动力和最崇高目标。这样的“中国梦”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乃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手段、文明的形象去实现文明的复兴。
  所谓文明的理念,就是毛泽东主席在20世纪50年代说过的“中国会变成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所强调的“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就是说,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以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乃是基于这种文明的理念、文明的目的。这是可以昭告于天下的。
  所谓文明的方式,就是当代中国要以符合于现代文明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众多难题和应对种种挑战。我们多次说过,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始终面临三大挑战,这就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归根到底,要求我们 全民族文明素质的大大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以文明的方式去正确应对挑战,构建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谓文明的手段,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环境中,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通过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这一文明的手段,去获得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资源、能源和人才,而绝不学那种通过发动大战去掠夺别国资源的野蛮行径;就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绝不走那种大量消耗人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旧式工业化道路。
  所谓文明的形象,就是在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坚持不懈地教育我们的干部、群众包括青年学生,要坚决防止随着国力提升而出现的心态膨胀,要不断强化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同中国和平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新安全观、新荣辱观和新文明观,在全世界树立起“和平中国”的形象和“文明中国”的形象。
  说到这里,我想做一个归结,21世纪上半叶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最深刻的根本内涵,就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自己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有益成果,在自主创新中实现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复兴。这个新文明的载体,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新文明的实质,就是以高度的自觉推进13亿至15亿中国人的国民素质的自我改造,推进中国社会生活的自我改造,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的改造。这三项改造,是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合起来,也可以叫作新的“一化三改造”。
  
  三、在积极构建和谐中国的同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各位研究“中国学”的朋友们,要正确认识、判断和预测当代中国,特别是要科学地把握21世纪中国的根本走向,除了致力于研究“中国路”、“中国梦”之外,还要研究和把握“中国心”。13亿至15亿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这就是:在积极构建和谐中国的同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我们认为,推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既是关系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关系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大问题。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和谐的对外关系和稳定的外部环境,只有在相对安宁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才能实现和平发展。
  我们还认为,和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不但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
  
  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我们在政治上始终致力于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在经济上始终致力于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在文化上始终致力于同各国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取长补短;在安全上始终致力于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不对外输出革命,输出意识形态,也不输出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现在国际上除了所谓中国“经济威胁论”和“军事威胁论”之外,又冒出来一个所谓“模式威胁论”,说是由于中国发展快,中国模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吸引力,所以这又构成了所谓“威胁”。对此,我愿意告诉各位研究“中国学”的朋友们,我们历来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适合中国国情。比如,邓小平先生就多次奉劝过一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要搞也只能搞本国特色的。对于中国的发展模式我们持同样的态度。我们致力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中国特色,相信自己在各方面所创造的中国特色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同时,我们又坚信和尊重人类发展的差异性和文明的多样性。我们既然一再强调走自己的路,就决不会以任何名义要求别人照搬、照套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这也叫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复兴,我们在积极构建和谐中国的同时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就是我要向各位研究“中国学”的朋友们郑重介绍的“中国路”、“中国梦”、“中国心”。希望得到各位专门从事“中国学”研究的朋友们的指教。
  (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中国学”论坛上的讲演稿)
其他文献
对120只白来杭鸡于7日龄时用新城疫(ND)弱毒疫苗接种,8周龄时将鸡随机分成3组,用中等毒力的活疫苗(RDVK)免疫,第1组用加落花生油佐剂(含98.29%落花生油、1.43%Span-80、0.28%Tween-80)的RDVK(其中87.5份为佐剂 One hundred and twenty White
党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各类普通高等学院校的体育课,作为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途径,受到很大的重视,被列为必修课程之一。为了促使学生认真
【内容摘要】这是一节区级公开课,开课老师做了认真的准备,并且上课流程的安排也基本上按照课本新教材的编排顺序,从学生板演的情况看,教学效果也不错。但笔者听完本节课后有以下几点思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对数 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中的2.3.1 对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关系;  2.理解对数的
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在乡村地区的实践,不仅包含国家权力渗透的维度,也包含国家公共责任提升的维度。对于乡村社会较高质量的福利供给既是现代国家公共责任提升的重要体现,又以
马大猷教授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近60年,他的治学育人口碑甚佳。《群言》编辑部来函,想把这位声学界一代宗师的治学思想,育人经验介绍给读者,以便在普及科学,发展教育和实现现
患者女,31岁.因恶心、呕吐6个月,头痛伴多饮、多尿、月经紊乱3个月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定向力、理解力、记忆力正常;右侧嗅觉丧失;双侧视力、视野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光反射(++),右侧角膜反射(+),眼底见双侧视乳头边界模糊,动、静脉比(A∶V)为1∶3;右耳听力减退;右额部触觉减退;颈阻抗试验(-);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双侧指鼻试验
杨坚白施泰杨坚白(1911-),中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杨坚白是辽宁省本溪县人,1911年4月出生。在高等师范读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为救亡图存,毅然缀学参加革命,不久被捕入狱,在满
转移支付是一种主要的区域补偿性财政手段,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因此,转移支付政策常常被用于促进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区域
目前,在制作厚度较小的金刚石砂轮时,普遍采用如下三种方法:①在金属芯板上镀镍后再团结磨粒的方法;②以热硬化树脂结合剂固结磨粒的方法;③将铜粉与磨粒混合,压制成型后烧
我校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知书达礼自塑形象”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建设思想通过组织开展教师“知书·达礼”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