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it在语篇衔接层面的误用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WECCL中的三年级学生议论文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对it的误用进行归类,将其分为名词回指型错误、延伸指称的错误和语篇指称的错误。并对此三类错误发生的情景加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it 语篇衔接 错误分析
  
  引言
  
  在英语写作的评价中,篇章的整体印象占有一定的比重。而篇章的衔接与连贯对于篇章的整体印象起着一定的作用。Jacobs和Hughey的写作质量量表(Jacobs et al,1981;Hughey et al,1983)中的内容和结构两项均与篇章的衔接与连贯有关。根据对语料的检索与观察发现,中国学生的写作中在较多情况下运用指称代词it指代。仅对中国学习者笔语语料库(WECCL)中的argumentation一个库中2361篇文章进行it*检索结果为12134次。然而,在这些it用法中有多处误用现象,因此,本文取WECCL中的三年级学生议论文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研究的错误分析理论基础
  错误分析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产生并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以认知理论为心理学基础,联系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分析和了解外语学习者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及熟练程度,发现外语学习中共有的难点,为补救性教学提供参考依据。Corder(1976)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并不意味着学习上的失败,而是进行假设和检验的过程,其语言体系也是发展变化的,逐渐向目的语的体系靠近。因此,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经过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学习者是如何建立和检验假设的,可以探索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寻找错误的来源,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转引自俞可音等,2002)
  根据Corder(1974)提出的偏误分析步骤:1.学习者语言样本的收集;2.学习者偏误的鉴别;3.学习者偏误的描写;4.学习者偏误的解释;5.学习者偏误的评价,本文针对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写作中it的用法语篇衔接层面的偏误进行的整理鉴别分类,并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进而期望对学生的写作中it的误用的纠错提供借鉴。
  1.2研究的语篇衔接理论基础
  根据Halliday & Hasan(1976)的观点,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手段来实现。常见的衔接手段有指称、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等等(参见Halliday & Hasan 1976,张德禄2001)。指称这种类型的衔接需要到别处去恢复信息的指示项目。在指称中,要恢复的意义是指称意义,即确认某一个或一类所指的特定事物,衔接就存在于指称的连续性中,即同一项目在语篇中第二次出现。it一词既可以指具体的人或事物,以及语言学上称之为“参与者”的实体,即名词或名词词组,还可以是语篇中任何可识别的部分。这实际包括了延伸指称和语篇指称。(Halliday & Hasan,1975)本文力求从学生写作样本中提取信息无法恢复的it的用法,对其进行分类分析。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议论文。本文研究选取中国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中三年级学生的议论文共64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it进行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2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利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WEECL),Antconc语料库检索软件。本文选取WECCL中三年级的议论文语料作为研究文本,因为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表达能力,从篇章布局上有一定的谋划能力,因此,对于衔接有相当程度的考虑,易于从语义方面进行观察。同时运用Gotagger0.7进行词性赋码。
  2.3数据分析过程
  1)用Antconc检索软件对所选择语料进行检索,全部语料共64篇,Type总数为2720,Token总数为20615,对it的检索结果为278次。
  2)通过对上述检索结果的阅读与筛选,得出it*错误项为121次,占总结果的43.5%。同时,对此结果进行词性赋码,再在赋码的结果中进行检索,其中对it*_PRP检索结果共87项,it*,_VB检索结果为3项,it*._JJ共14项。在检索结果中,我们发现it误用在作主语和宾语的情况下发生较多,这虽然与it出现在主语和宾语情况的几率有关,但也说明了it在这两种情况下容易发生难以恢复指称意义。
  3)鉴于上述结果,我们继续对检索出的错误进行阅读分类,得出以下结果。
  
  3.研究结果
  
  通过对检索结果的再阅读分类,同时,与初次检索的278项结果比较,我们发现:
  3.1在121项错误中,未发现一例it作为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错误,这说明,在具有一定英语表达能力的专业英语大三学生中,对于it作为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的表达方式掌握牢固。
  3.2在发生的错误中,it与所指称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的距离越远,发生的错误几率越高,越难发现其回指的对象。针对其回指对象的类型我们可将此类错误分为以下几种:
  3.2.1回指名词的错误
  回指名词的错误是指it在回指中所指名词难以确定,容易产生意义理解的分歧。例如下列句子中的it:The use of Internet influence people in every aspect of their daily life,so it will be indispensable to every one.
  这个句子中it既可以理解为指Internet又可理解为指use,这样就产生了歧义,因而影响了篇章的语义衔接,这种情况就可归为回指型错误。
  3.2.2延伸指称的错误
  延伸指称的错误发生在作者本意将it用于延伸指称,但却不能达到延伸指称目的的用法。根据Halliday & Hasan(1975),延伸指称指的不是狭义的参与者,而是指正在谈论的整个过程或复杂现象。如:The Internet at present remains to be improved in many ways,but generally speaking,Internet involves every ordinary person to be a part of it.在这个例子中,it既可以理解为指代Internet也可以理解为指代The Internet at present remains to be improved in many ways。
  3.2.3语篇指称的错误
  语篇指称不是指事物,而是指事实。在it未能完成语篇指称的时候所犯的错误我们可称之为语篇指称错误。在下面这个例子These people are all learning something in their life experience,whatever they are aware of it or not.中我们很难说,it指的是These people are all learning something in their life experience还是回指something,这种歧义可算作语篇指称的错误。
  
  4.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归类,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在写作课堂上向学生讲授与衔接相关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语篇衔接概念。
  (2)在写作前强化语法知识,尤其是it的用法,加强对学生it用法的正面输入。
  (3)在写作课中,将it用法的错误进行归类,与学生共同谈论其错误的形式,同时,提出修正的办法。
  (4)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it用法的观察,形成潜意识的正确运用的习惯。
  上述论述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将it的用法进行了归类讨论,以其对今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Gillian Brown & 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Halliday & Hasan.英语的衔接(中译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胡美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错误分析与纠正[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2.
  [4]李素玲.简述二语习得中语言数据的分析方法[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5]俞可因等.运用错误分析理论探讨大学英语写作错误归因[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这个网络发达、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对client/server结构体系新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这个环境下,C/S技术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现代C/S的飞速发展,也相应地带动了三层应用程序的发展。三层体系结构是现代C/S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三层体系结构能够在 Visual FoxPro 中实现吗?我们需要怎样去做呢?那么相对于三层的一层和两层又是指的什么呢?本文讨论了这些问题。
期刊
一、误区     误区一:语音室成摆设。  现在一般的英语课都是教师在当“主角”,一节课下来学生自己却说不了几句。这样学习语言,怎么能学好?因为有语言环境,我们汉语说得很不错。但是学生学习英语并没有很理想的语言环境,人能人为创造,语音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工环境”。可惜现在很多学校的语音室都成了摆设。  误区二:学习语言的练习不足。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是一门技能的掌握。想提高自己的英语
期刊
摘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数学学习方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但存在的问题很多,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几个案例分析,从教学内容、小组健全和小组互动来论述。  关键词:中职数学 合作学习 再认识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数学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推广
期刊
摘 要: 法语与英语在许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avoir”和“have”是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同义动词之一,本文将其应用中的异同对比、归纳、总结,以期帮助法语学习者发挥英语对法语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关键词:法语“avoir”英语“have” 异同对比    引言:    罗曼语种的法语和日耳曼语种的英语同属印欧语系,语言发展历史和地域的缘由,越来越多词汇的相互借用,使得这两种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MTV不再是以前默默的欣赏,而是实实在在的操作了。几乎每个人都想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想法的MTV短片。本文就是介绍利用“Fraps”工具录像视频,再利用Windows Media编码器进行压缩,最后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制作出精美的MTV短片的方法。  关键词: MTV短片 “Fraps”工具 Windows Media编码器 会声会影  
期刊
摘要: 《害怕爱情》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马克希·万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文章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了作品的内容,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作了多层面的剖析,最后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对作品主题进行了挖掘。  关键词:马克希·万德 害怕爱情 东德文学 女性文学    马克希·万德 (Maxie Wander) 1933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8年移居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77年卒于波茨坦。她一生从事过
期刊
摘要: 日语长句出现的频率很高,翻译日语比较长的句子时,很难用一个句子一气呵成表达完整,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一个句子按照表达的意思和构造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翻译出来。由于长句的构造相对复杂,很难用一种翻译方法贯彻始终,往往是“倒译”、“加译”、“减译”、“分译”、“合译”、“反译”等各种手段交替使用。在翻译一个长句时基本上要应用到多种翻译方法,我们要根据句子的实际构造和表达意思恰当地使用这些翻译
期刊
摘要: “2+1”模式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开设数学选修课等。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数学建模 数学选修课    “2+1”模式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缩短。高等数学作为高职理论基础课,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什么是“2+1”模式
期刊
摘要: 当前的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师生过分沉浸在课外辅导读物题海中而冷落了教材,学生疲于应付各种大量的练习题,生硬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一到考试时总感到答题非常困难,无从下手。鉴于诸多师生对教材重视不足,笔者从大量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让学生重视、熟悉教材的一些做法,旨在抛砖引玉,撑起素质教育的一片晴天。  关键词: 教材 教学 核心    笔者曾尝试进行如下方式的对照教学:即把学生随机分成实验
期刊
摘要: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课标指导下的高考,注重时代性与实践性,注重对生物科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考复习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标、考纲的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备考复习,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教材是对新课标透彻的理解与分析,是备考的首要资源。在备考的过程中,立足课本,可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教师在备考过程,还可根据自身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设计适合学生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