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个学校乃至一方的教育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独有的精彩。有幸于2018年11月23日受邀和工作室的其他老师一起,参加农五师90团中学陈春燕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兵地联合教学研讨活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
这次活动安排了两节课,陈春燕老师授课《周亚夫军细柳》和我们工作室的苏金慧老师授课《诫子书》。两位老师同体异构,都选择了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百年来,语文教材第七次改编,初中段古文的篇目增加至124篇,占教材篇目的51.7%,是文言文占比最高的一次。两位老师不约而同选择这一课型,能看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结合陈春燕和苏金慧老师的课,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 以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创作年代离我们很遥遠,要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就有必要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人论世,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苏金慧老师以汉字寻根的方式导入课文学习,从题目《诫子书》的“诫”字入手,幻灯展示“诫”字的演变,在学生猜测而不得的时候教师解释“诫”的含义:是诫的篆文,言字旁是舌动,为说的意思;是双手紧握武器,时刻保持警惕的意思。在文章题目中“诫”的意思应该是用语言使人警醒。我们都知道文言文和汉字六书一样,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音形义的结合体,苏金慧老师通过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产生探究文言文的兴趣。
二、 以诵读品味美文
诵读是体会文言文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意愿,就会比较容易把学生代入到文言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韵味。但是我们发现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大部分老师不敢读,怕读不好,怕没有学生读得好,可以说还有部分老师不会读,没有读的方法,更没有指导学生读好的方法。
陈春燕老师的课堂利用齐读、测读、译读、理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总结司马迁的写作手法,从古到今、从课内到课外、从文言文到现代文、从阅读到写作,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并付之于训练,让学生形成能力;苏金慧老师的课堂有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放声自由读、指名个别学生读、学生毛遂自荐读,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从最初的不理解模仿老师读到理解后有感情自发地读,这是一个很大地跨度,可以看到老师语言的渲染及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 抓好字词教学
文言字词地积累很重要,积累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以举一反三,顺利地过渡到课外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怎么抓,抓什么,中考就是导向。我们仅从2018年新疆语文中考试卷为例,古诗默写8分、赏析6分,文言文阅读解释4个字4分、翻译两个句子4分,课外文言划分句读2分、人物分析2分,古诗文阅读占分总计26分。试卷基础知识部分2016、2017年中考占25分,2018年占22分,古诗文阅读所占分值高于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可以触摸到的,只要抓好字词教学就可以拿稳这部分分数。
苏金慧老师在课堂中,总是能在合适的教学契机中穿插对汉字的溯源,用富有渲染力和激情的语言、用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如诫、静、夫等重点字词地教学。如“多不接世”一句,学生在结合注解解释句子后,发现“接”字没有对应可以解释的词,这时候苏老师就切入了“接”字的篆文,字的左边是提手旁(手,招纳),表示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接,表示古代封建社会男子纳妾,已经经过了正妻的同意,在本文中可以引申为接收、接纳。这样的形式有趣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 切入生活感悟
我们教学文言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评价古代文学作品,领会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古人的智慧为我们所用,遇到难以理解之处,作为老师应该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在精神上与古代先贤进行交流,形成共鸣,获得现实的经验,滋养心灵并使之丰润。
陈春燕老师在授课《周亚夫军细柳》中避免了传统文言文教学地套路:读、译、背、测,而是独辟蹊径,从《史记》中发掘我们今天的学生可以用得上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课堂创作并进行交流,古为今用,这正体现了我们教学文言文的目的。
苏金慧老师教学《诫子书》,这篇文章体现了一位父亲诸葛亮的谆谆教子之心,如何让学生体会情感就是一个难点,苏老师切入一个问题:你妈妈让你学习时怎么说?从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回答问题来看,学生可以理解诸葛亮作为普通的一位父亲渴望孩子成才、又怕孩子涉世未深走错路的矛盾心理,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怎样修身做人、怎样成才成事。
五、 强化审美教育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情、想象文中景、领悟文中道、感受文中雅,让学生体会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而走进作品,和文中人物同喜同悲、共乐共怒,产生共鸣、产生向往。
陈春燕老师通过《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司马迁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用精练的语言对人物生动的刻画。
苏金慧老师《诫子书》的教学将传统文化与教材的整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一场寻根之旅,给人以享受和美感。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完美,让我们两个工作室成为一个共同体,潜心教学、互通有无,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语文课,上好我们喜欢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李景鸿.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才智,2017.
[2]阎苹,张正君.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马冬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新疆博乐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
这次活动安排了两节课,陈春燕老师授课《周亚夫军细柳》和我们工作室的苏金慧老师授课《诫子书》。两位老师同体异构,都选择了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百年来,语文教材第七次改编,初中段古文的篇目增加至124篇,占教材篇目的51.7%,是文言文占比最高的一次。两位老师不约而同选择这一课型,能看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结合陈春燕和苏金慧老师的课,谈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 以导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创作年代离我们很遥遠,要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就有必要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人论世,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苏金慧老师以汉字寻根的方式导入课文学习,从题目《诫子书》的“诫”字入手,幻灯展示“诫”字的演变,在学生猜测而不得的时候教师解释“诫”的含义:是诫的篆文,言字旁是舌动,为说的意思;是双手紧握武器,时刻保持警惕的意思。在文章题目中“诫”的意思应该是用语言使人警醒。我们都知道文言文和汉字六书一样,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音形义的结合体,苏金慧老师通过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使学生产生探究文言文的兴趣。
二、 以诵读品味美文
诵读是体会文言文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意愿,就会比较容易把学生代入到文言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韵味。但是我们发现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大部分老师不敢读,怕读不好,怕没有学生读得好,可以说还有部分老师不会读,没有读的方法,更没有指导学生读好的方法。
陈春燕老师的课堂利用齐读、测读、译读、理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总结司马迁的写作手法,从古到今、从课内到课外、从文言文到现代文、从阅读到写作,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并付之于训练,让学生形成能力;苏金慧老师的课堂有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放声自由读、指名个别学生读、学生毛遂自荐读,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从最初的不理解模仿老师读到理解后有感情自发地读,这是一个很大地跨度,可以看到老师语言的渲染及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 抓好字词教学
文言字词地积累很重要,积累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以举一反三,顺利地过渡到课外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怎么抓,抓什么,中考就是导向。我们仅从2018年新疆语文中考试卷为例,古诗默写8分、赏析6分,文言文阅读解释4个字4分、翻译两个句子4分,课外文言划分句读2分、人物分析2分,古诗文阅读占分总计26分。试卷基础知识部分2016、2017年中考占25分,2018年占22分,古诗文阅读所占分值高于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可以触摸到的,只要抓好字词教学就可以拿稳这部分分数。
苏金慧老师在课堂中,总是能在合适的教学契机中穿插对汉字的溯源,用富有渲染力和激情的语言、用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如诫、静、夫等重点字词地教学。如“多不接世”一句,学生在结合注解解释句子后,发现“接”字没有对应可以解释的词,这时候苏老师就切入了“接”字的篆文,字的左边是提手旁(手,招纳),表示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接,表示古代封建社会男子纳妾,已经经过了正妻的同意,在本文中可以引申为接收、接纳。这样的形式有趣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 切入生活感悟
我们教学文言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评价古代文学作品,领会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古人的智慧为我们所用,遇到难以理解之处,作为老师应该创设合适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在精神上与古代先贤进行交流,形成共鸣,获得现实的经验,滋养心灵并使之丰润。
陈春燕老师在授课《周亚夫军细柳》中避免了传统文言文教学地套路:读、译、背、测,而是独辟蹊径,从《史记》中发掘我们今天的学生可以用得上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课堂创作并进行交流,古为今用,这正体现了我们教学文言文的目的。
苏金慧老师教学《诫子书》,这篇文章体现了一位父亲诸葛亮的谆谆教子之心,如何让学生体会情感就是一个难点,苏老师切入一个问题:你妈妈让你学习时怎么说?从学生结合生活情景回答问题来看,学生可以理解诸葛亮作为普通的一位父亲渴望孩子成才、又怕孩子涉世未深走错路的矛盾心理,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怎样修身做人、怎样成才成事。
五、 强化审美教育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情、想象文中景、领悟文中道、感受文中雅,让学生体会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而走进作品,和文中人物同喜同悲、共乐共怒,产生共鸣、产生向往。
陈春燕老师通过《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司马迁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用精练的语言对人物生动的刻画。
苏金慧老师《诫子书》的教学将传统文化与教材的整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一场寻根之旅,给人以享受和美感。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完美,让我们两个工作室成为一个共同体,潜心教学、互通有无,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语文课,上好我们喜欢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李景鸿.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才智,2017.
[2]阎苹,张正君.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马冬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新疆博乐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