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司马光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xtr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文献学家,他在历史文献的收集、
  整理、编制等方面上都体现出了较大的成就,对后世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司马迁历史文献学成就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在我国不仅是一位重要的史学家,更是一位重要的历史文献学家
  。他不仅在中国历史学上的贡献是伟大的,同时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资治通鉴
  》是他率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撮十七史之精要,兼采众说编撰的,是中国历史
  文献中最重要的编年体著作,共二百九十四卷, 包罗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他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
  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幾方面:
  一、 广泛收集资料。
  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面对1362 年的历史,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大量择取,其中他究竟
  引用了多少种史料, 至今我们已无法确切统计。在编修史书时司马光要求遵循"宁失于繁","毋失于略" 的
  原则。因此,他编修的《资治通鉴》所引用的的史料至少有正史、编年(含谱录)、别史、杂史、霸史、传
  记(含碑碣)、奏议(含别集)、地理、小说、诸子共十类 ,这些都是他写史的重要材料来源。例如在范祖
  禹负责编写唐纪部分时,他就要求除附《唐实录》以外,"请且将新、旧《唐书》纪、志、传及《统记》
  、《补录》, 并诸家传记、小说, 以至诸人文集, 稍干时事者, 皆须依年月注所出篇卷于逐事之下。""但
  稍与其事相涉者, 但与注其姓名于事目之下。"这些都表明司马光是广泛搜集并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得到
  的书籍资料来从事著述的。可见《资治通鉴》全书三百多万字, 多于前四史的总字数,内容丰富广泛(除
  政治史以外, 还有相关的历代军事、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礼、乐、文化等),这都是是司马光充分
  吸收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所有书籍的全部资料撰写而成的。《资治通鉴》的成功则是司马光善用文献的结果
  。
  撰著史书离不开史料, 史书撰著结合史料编纂,是治史的优良方法。但以往的这种结合还比较松散,多是前
  人纂辑史料, 后人修史, 他人纂辑史料, 本人修史。能够把二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把史料编纂直接纳
  入修书程序者首推司马光。
  二、 严谨取材,独创考异
  在整理这些丰富的史料时,司马光又本着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处理,凡是遇到弄不清楚的材料
  ,不武断,不曲解,进行鉴别, 加以选择,创立考异的编书方式,影响和推动了后世考证学的兴起和考异
  体史书的出现。
  所谓考异,就是在编书时, 由于所采用的史料有异同, 要进行鉴别, 加以选择。司马光选择史料的方法是
  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成为考异法。司马光对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
  传等史料,甚至是带有文字的器物,都非常重视,一事一物要穷根问底,他认为编修史书的人更要实事求
  是地对待史料, 根据史料本身的可靠性来选择, 但不要迷信史料的来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会通过书
  信形式与别人进行讨论,更有甚者,远在千里之外的刘恕等人也不得不长途跋涉来到洛阳与司马光互相研
  讨数月, 都是为了穷其根,对其进行考异。他说:"若彼此年月事迹有相为戾不同者,则请选择一证据分明
  、情理近于得实者,修入正文, 余者注于其下,仍未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 凡是对某一问题有不同
  记载的, 经反复考证、鉴别,选择比较可靠的收入《资治通鉴》。这样, 司马光首创"考异法"对浩如烟海
  的材料进行甄别取舍,保证了《通鉴》的权威和真实性。同时,司马光还规定了"考异"的具体格式:先注
  所舍者云,某书云云,某书云云,今案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
  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云今两存之。 卷六十三他将自己对史料取舍的原委, 逐条加以说明,保留了不
  同的史料, 为专门研究历史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可见,司马光建立考异法, 对历史文献学中是一个多
  么重要的贡献,后世考证学的兴起和考异体史书的出现,就是在他的影响之下猜发展起来的。
  三、首创编年体史书目录编制
  纪传体史书的目录始于西汉, 但编年体史书却从来就没有目录, 这是因为纪传体史有专篇, 篇有定名, 编
  制目录比较方便。而编年体按年纪事, 头绪繁多, 不便于编制目录。 《资治通鉴》书成时, 卷帙浩繁。
  读者难于寻检,司马光为方便读者,写有三十卷的《通鉴目录》,目录体裁仿年表旧例并加以发展, 分为三
  格, 上为纪年, 中为事目, 下为卷数, 年经事纬。略举事目, 并撮书中精要之语, 散于其间。其上著以岁
  名, 并载刘羲叟《长历》气朔闰月及各史天文志所记日月星辰之变。其下各标《资治通鉴》卷数, 便知其
  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实为今日之大事年表之先驱。合之, 则与《资治通鉴》为一体, 分之则不实为《
  资治通鉴》之节本, 这样,《通鉴目录》就相当于《资治通鉴》的索引,读者按目录查找就方便了许多
  。这种替读者着想,自撰著书目录的做法,也是很罕见的。同样的,《通鉴目录》对后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
  很大影响。
  四、多次进行校勘,形成佳作
  《资治通鉴》的编修程序大体分为三步: 先作丛目, 次作长编, 最后删削定稿成为《资治通鉴》正文。丛
  目和长编具体由助手完成, 删削定稿由司马光亲自动笔。丛目使史料的广泛得到收集和初步整理,长编是
  更高一级的史料鉴别、筛选和考证。众所周知,《资治通鉴》的编修集众人之手,语言、笔锋等方面各有   所异,因此,要保证了这部巨著的前后一致,司马光的定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文献校勘又是一种综
  合性较强的文献整理工作,他在《与宋次道书》中曾具体谈到删定工作: 某自到洛阳以来, 专以修《资治
  通鉴》为事。至今八年, 仅了得晋、宋、齐、梁、陈、隋六代以来奏御。唐文字尤多, 托范夢得将诸书依
  年月编次为草卷, 每四丈一卷, 自课三日删一卷, 有事故妨废, 则追补。自后卷数又须谙此, 共计不减六
  、七百卷, 须更三年, 方可粗成编, 又须细删, 所存不过十卷而已。 司马光考其异同, 删其繁冗, 修改
  涧色, 由"长编"到"定稿"删削达到三分之二,可见其工作之艰巨。但是后来我们看到的《资治通鉴》如出
  一人之手,他在书中的文字朴质优美,叙事翔实生动,使《通鉴》对许多历史事件,特别是对于某些战争
  过程的描写,成为历来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超越了所有其他史书的记载。显然,这正是司马光多次进行
  精心加工和校勘的结果。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力是支撑司马光等成就这部巨著的精神力,这也是值
  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总之,司马迁无论是在收集史料方面,还是在择取史料、处理史料方面,都体现出了他不同的历史文献学
  思想,在主编《通鉴》及其它相关论著过程中,他要求既要做到史料全面细致,又要做到史料的真实性,
  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因此,他对我国的历史文献学贡献是极其突出的,具有很
  高的历史文献学成就,他的成就和思想对后世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和研究起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司马光无愧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历史文献学家。
  参考文献
  [1] 张须,《通鉴学》,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第27页
  [2]曹喜琛.档案文献编纂学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3]传家集》卷六十三《答范梦得》
  [4]司马光,《资治通鉴》(上)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许凛,《司马光文献编纂学考》,河南图书馆学刊,第28 卷第4 期,2008 年8 月
  [6]赵子夫,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对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年第1 期总
  第143 期
  [7]王秀彦,《资治通鉴》成就的原因浅析[J ]1 邢台学院学报,2005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改变当前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对农  村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促使农村历史教育更快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农村历史教师的一件大事。本文拟  从分析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出发,并提出一些粗浅的改革办法,旨在引起历史教育工作者的  重视。让大家共同研究、改革农村历史教学,从而培养农村孩子的历史与社会能力,提高农村历史与社会  教育水平。  【
为了在体内证实体外实验的结果给临床防治DR奠定基础,该研究采用(糠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φ1576)组、糖尿病+肌醇组和糖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戰,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  教学实践中努力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即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改革  之际,我们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精巧设问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有效教学即是教师在达成教学
概述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分型及相对应的细胞起源、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以及其他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从分子病理学角度,介绍浸润性乳腺癌基于分子表达模式的治疗概
【摘要】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第二课堂活动成果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有助于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有  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第二课堂活动是把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活动纳入计划之中,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开展一系列教育活  动,使其成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为此第二课堂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结合,形式多种
期刊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  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  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现在的高考
期刊
初中历史新教材在素质教育的紧锣密鼓下出版了。历史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型增多了,新增了阅读课和活动课。  2、课文的写法上有一些改动,留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3、删繁就简,突出了阶段特征,多角度展示历史信息。这主要表现在标题和课题提示,突出阶段特征,  概括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而正文内容,小字内容,原始图片,原始资料,课下注释则提供了丰富的历史  资料信息。  4、强化
期刊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  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但是,在一些教师或学生印象中,  学习历史知识只需死记硬背就行了。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认识不足,引不起充分重视  ,无法顺利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改革历史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期刊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涉及《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等多门先修课程。在课程实验中构建仿真实验环节,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