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解放才是终极自由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解放了自己的身体,却没有解放心灵。其实,不管是否有处女情结,都是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在这个倡导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包容和接纳不伤害他人的“选择文化”,而这就是心灵的自由。
  性自由的发展史
  关于处女情结的争议,只有在真正了解性观念的历史发展之后,才能更客观地去看待。
  作家沈万九说:“记得在三国争霸时期,曹操每攻占一座城池,就会专门把当地的寡妇找来,来一场战后余生的鱼水之欢,而他从来不会找处女。他的儿子曹丕,更是娶了别人的老婆为妻,生下的儿子曹睿,正是魏国的第二任皇帝。”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处女情结盛行的话,这堂堂一个太子,能娶这么一个二婚熟女吗?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代,就没什么处女观念。按《周礼·地宫·媒氏》记载,仲春二月是男女狂欢的节日,未婚男女只要对上了眼,就会因爱而性。对此,在《诗经》中,也有大量这样的男欢女爱的描写,对男女之间的纵情狂欢,可谓是毫不避讳。”
  “其实,开放的性观念,一直持续到了隋唐,直到宋代才开始发生本质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程朱理学的发展,各种诸如‘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男女授受不亲’的奇葩口号都是理学提出来的。贞操观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尤其在元朝。”
  “等到了明代,‘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变得更为盛行,也正式确定了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并一路畸形地发展到了清代,对女子贞操观的重视和禁锢可谓是达到了极端状态。”
  而从古至今,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男性的性自由是得到了一定保障的,被压抑的主要是女性的性自由。南京大学教授胡翼青在著作《中国体验》中说:“在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男性实行的是一种‘有限的性自由’:只要不破坏婚姻家庭的性关系就被允许;凡是有可能破坏婚姻家庭的性关系,就必定被谴责与禁止。”
  比如在家庭以外,男人不能与任何女性通奸,也不能拥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情人”或者“第三者”,但可以与妻妾、婢女,以及妓女发生性关系。反观女性,她们的性自由却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不管是发妻还是小老婆,都必须在性问题上,绝对忠诚于丈夫。
  所以,所谓的处女情结,其实跟古代缠小脚和欧洲束细腰一样,都属于历史阶段的产物。
  处女与否,都可以被包容
  从历史的角度看,从非处女观念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再到现代社会的性观念开放、追求男女平等,在父系男权社会中,女人用了五千年,才迎来各种选择的自由。
  如果今天,我们再次陷入一个极端—非处才值得追捧,是唯一正确的价值观,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退步。


  在今天,性的公开谈论被视为社会常态化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衡量自由和宽容的指标。
  还记得《奇葩说》在讨论开放式婚姻时,辩手邦妮说:“让开放的人去找开放的人,保守的人去找保守的人。尘归尘,土归土,吃素的人去吃素,吃荤的人去吃荤,让所有思想淫荡身体解放的人搞到一起去,大灰狼去找大灰狼,小白兔去找小白兔。”
  多元的社会,就应该具备更多的包容性。对于处女观念的讨论也是一样的,在这个多元的社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包容处女情结或非处女情结?
  时至今日,当有人还一定要从处女或非处女的角度出发,去鼓吹处女贞洁非处女淫荡,或非处女前卫处女迂腐时,那说明我们振臂高喊的性自由是假自由,甚至是对心灵的禁锢。
  在这个呼吁包容的时代,我们能接纳LGBT、老少恋,怎么一个处女情结就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一个有处女/ 处男情结的男人/女人,自己本身也“守身如玉”,想要选择一个处女/处男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是Ta的自由;一个有处女/处男情结的男人/女人,自己没有“守身如玉”,想要选择一个处女/处男作为自己的終身伴侣,也是Ta的自由—只要另一半能够接受,何尝不可?
  作家斑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奇奇怪怪的择偶标准,有人想要胸大的女朋友,有人想要活好的男朋友,有人好SM这一口,还有人想要个带膜的。按照李银河‘自愿、成年、私密’的三原则,轮不着别人说三道四。”
  在越来越文明的社会中,平等、自由、开放才是社会的关键词。只要你不犯法,你出于自尊、自爱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别人都无权干涉。
  放下对性自由的偏见,才能获得内心平静
  当下是个新旧观念冲突交替的年代,新时代的女性在各方面都不弱于男人,有主见,也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已经不再需要依附于男人,因此有了更多自由的选择。
  而是否要做处女,是性自由的选择。性自由绝不是性泛滥,它是“两个成年人出于自愿而不危害别人的一种自由行为”。如果你当小三、做情人,就和性自由没关系。性自由的前提是自尊、自重、自爱。
  而当我们在谈论性自由时,我们在谈什么?我们谈的不是身体的自由,而是心灵的自由。
  在《欢乐颂2》中,邱莹莹因为自己不是处女,而被应勤嫌弃并提出分手时,她便看低自己,认为自己“很脏”—身体的自由对她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她的心灵受到了禁锢。
  对于心灵自由的女人来说,不管自己的性观念是怎样的,选择因爱而性也好,选择婚前守贞也好,她都不会在乎别人的态度,更不会随意否认自己的选择:
  遇到嫌弃自己不是处女的男人,她会尊重对方的选择,微笑着转身,不纠结、不留恋,只留给对方一个远去的背影;面对别人议论自己不是处女,她不会慌忙解释或是改变自己的观念,只默默坚守与等待懂自己的人。
  千万不要被那一层在成人之后已经失去意义的薄膜困住,也千万不要受到别人的蛊惑,任意、随便、盲目、鲁莽,不珍爱自己的身体。
  因为,需要得到自由的,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的心灵。只有放下对性自由的偏见,你才能收获内心的平静。
  当然,要放下偏见,要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女人首先要做的,还是要先强大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刚从上海移民到美国,我着实胸闷了一阵子。当初那个对着合同头头是道、指点江山的知识女性,一到美国,就沦落到整天和锅碗瓢盆、孩子的屎尿哭闹打交道的家庭主妇。  从高级白领到家庭主妇,这心理落差还不算。后来我才明白,自己在国内仅有的那点生存技能完全派不上用场。想做好美式家庭主妇?一切都得回炉重造。  想上班?不现实!  和身边的美国主妇们相比,我的生存能力实在令人汗颜。  在我眼里,美国妈妈们个个身强体
期刊
新年穿新衣,传统又喜气的中国风服饰格外受到人们追捧,然而如何让孩子们也爱上中国风里的美?从那些传统的配饰下功夫,每道中国风里的美都有故事可追寻。    长命锁元素  长命锁也叫“寄名锁”,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装饰物,代表辟灾去邪,“锁”住生命。  美美搭  宝贝也穿上了红色的服饰,但用绿色陶瓷红绳款的改良长命锁搭配。红与绿都是中国民间最善用的对比色,很有传统意义,而用铃铛作吊坠符合宝贝的年龄。
期刊
每到天凉,那个段子都会卷土重来:小明穿得比别人都要厚一圈,沮丧地坐在那里,同学关心地问他,你冷么?小明回答,我妈妈觉得我冷。这是场父母与孩子之间没完没了的较量,亘古不变。  我和母亲也争斗过。那些年月,因为经济窘迫和物流不畅,鲜有好看时髦的衣物,尤其是冬天。而那时候的我已经萌生了想被男生关注的虚荣心,谁不想看起来纤细又动人呢?可那个年纪的我还没褪下少女的丰润,尤其是两条腿肉嘟嘟的,大腿尤其滚圆,都
期刊
很多女性认为冬季手脚冰冷是天气冷的原因,没引起重视,甚至当夏季也出现手脚冰冷时还自诩为“冰肌玉骨”。等到身体出现不适,便将手脚冰冷的原因全部归罪于身体虚。殊不知,手脚冰冷,不只是“虚”这么简单。    冷手冷脚是疾病信号  手脚冰冷很可能是某些疾病释放出的危险信号,提醒你对身体进行自检,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心肺功能不佳  心肺功能不佳的女性,心脏的血液输出量会减少,以致排血量无法满足于身体器官
期刊
既然鸭子嘴硬的女人最吃亏,不如做个漂亮性感、狡猾聪明、  能收放自如的狐狸精吧!    蜜月还没结束,我就绕进芝麻小事的迷宫里。  三个月中,陈家四个穷亲戚来城里看病,约定好的“他工资上交”变成空话。  让我痛下决心离婚的,是发现小陈私藏“前女友艳照”。虽说前女友已是两个娃的母亲了,但一想到同床共枕的男人脑子里龌龊的初恋记忆,我就如鲠在喉,死活要他认罪。  小陈在单位算是个中层领导,非常好面子,他
期刊
找工作也要看眼缘  莫小莫相信第六感觉。  她站在三位主考官面前,咽了咽口水,希望能咽下那颗怦怦乱跳的心。可当对面的女考官扫过她一眼,第六感就爆棚了。这个手里正拿着简历的主考官眼神好像很友善啊!果然,她对莫小莫提了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个职位?”  就这么道简直是白送的加分题,莫小莫忽然一身轻松,不服输的劲头压住了种种不适,五分钟的侃侃而谈让她感觉好极了。  报到第一天,莫小
期刊
短暂又肆意的幸福  我算是七零后中的奇葩,1971年出生,居然是独生子。  六岁以前,家里穷得没有任何希望。因此爹娘商量好了:就生我一个。再多生大家连带受苦。文革结束后,穷怕了的父母很珍惜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于是娘结扎,领了独生子女证,我欢欢喜喜做我的独生子。  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刚开始时的城市独生子,确实很幸福。  娘在五金交电化公司工作,公司每年夏季会给员工发放大量的防暑水果,尤其
期刊
有人说,  如果一个女人,或哭或笑都会令我们心疼,  毫无疑问,那就是舒淇。  性感与天真,世故与无辜,文艺与商业,  原本矛盾的特质都能在她身上握手言和。    在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健忘村》中,舒淇颠覆了自己的女神形象,演了个衣着俗气的“村花”。演戏多年以来,她从不介意扮丑,这次更以“村姑”造型登上了某杂志的封面:脚踩雨靴,手拿西兰花,身旁是一台拖拉机。  她喜欢演戏,喜欢扮演不同的角色,体味
期刊
关于社会实践,我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唉,今年真不知道可以让孩子做什么了。”  在父母们的印象中,让孩子们早早接触社会实践,一则可以练胆,二则可以了解社会和生活,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他们能帮孩子选的项目又着实不多:摆摊卖东西,去养老院福利院慰问,或者在家做家务。简单,易操作,又让父母放心。  但这些在我看来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    9岁的孩子也能操盘一个大项目  逢年过节慰问孤寡
期刊
我可爱的小侄女贝贝已经5岁,她经常将自己最喜欢的贴纸留给我,这样的分享行为让我非常感动。看着她长大的我,清楚地记得她两三岁时是大家眼中的“小气鬼”——如果我们剥一个柚子,她会自己守着整个柚子,等她自己吃饱了,才愿意拿出一小块给我们。不过短短几年,是什么让贝贝变得慷慨大方了呢?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吉恩·迪赛提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这个变化的原因。迪赛提说:“幼儿从天性上来说是自私的。”但为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