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8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712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S]选择住院治疗的112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地那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SS]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PAP)、肺循环阻力(PVR)、B型利钠肽、血尿酸以及动脉血气(血PO2)等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相比差异明显(P<0.0);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SS]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西地那非;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82-02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相对较高,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1]。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多种肺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增加肺循环阻力[2]。临床上针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法。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 12月到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诊断为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排除有严重的免疫类疾病、肿瘤类疾病、血液疾病以及严重肝肾不足等的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在4~68岁之间,平均年龄(6.7±8.2)岁。对照组患者4例,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在46~69岁之间,平均年龄(.9±7.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平喘、化痰、吸氧、抗感染、利尿、扩张支气管以及口服硝酸酯类药物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地那非(国药准字:ZL200903002,美国辉瑞制药公司),3次/天,每次2mg。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J20090006,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半支,2次/天。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喘息、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值范围。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各项生理指标改善,心功能提高大于1级小于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1级,临床症状未改善,各项生理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PAP)、肺循环阻力(PVR)、B型利钠肽、血尿酸以及动脉血气(血PO2)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由表1可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
  2.2 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生理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复杂,但有两种观点得到广泛认可。一种是缺氧导致肺动脉痉挛,长时间的低氧环境可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强肺血管的收缩及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肺动脉痉挛;另一种是反应性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4、]。由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是多种肺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并具有预后极差,病死率较高的特点,是临床治疗中的重点疾病对象[6]。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以及抗凝作用,皮下注射的利用度较高。低分子肝素的抗凝血酶活性低,抗凝血因子Xa活性高,可以通过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抑制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减弱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减轻肺动脉压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西地那非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药,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循环阻力,与低分子肝素在降低肺动脉压力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我院采取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PAP)、肺循环阻力(PVR)、B型利钠肽、血尿酸以及动脉血气(血PO2)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钱雪锋,王泽宇,陈丽丽.低分子肝素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切除术后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3,11(6):32-33.
  [2]冯再能.低分子肝素钙对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23-24.
  [3]黄国盛,廖燕,毕雷,等.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12-6128.
  [4]黄玲莉,韦红.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 (1):46-49.
  陈玲,张炼,李文斌.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疗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2):210-213.
  [6]李红.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69-1271.
  (收稿日期:201.0.28)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建立复方龙血竭胶囊中三七皂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的线性方程为Y=232.76X- 7.4267,在0.0276~0.27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人参皂苷Rg1的线性方程为Y=1039X-34.406,在0.112~1.118
期刊
【摘 要】 目的:测定参芪健胃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为参芪健胃颗粒的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相液相色谱(PLC)法测定参芪健胃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使用CAPCELL PAK C18(4.6 mm×20mm,μm)色谱柱;以乙腈-0.08%磷酸(17∶83)为流动相,流量1.0 ml/min。结果:建立了PLC法测定参芪健胃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阿魏酸进样量在0.0134~0.2708μg( r=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93.0%,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
期刊
【摘 要】 通过查阅古今典籍,并结合现代研究对湘莲的源流、名称、品质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湘莲品种来源清晰,品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为发展和利用湘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湘莲;源流考证;名称考证;品质考证  【中图分类号】R28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13-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reading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均处于不断变革和探索阶段,作者结合药学教学实践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就高校的药学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药学;教育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5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学专业要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越重,药学具有的综合
期刊
【摘 要】 目的:[SS]观察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SS]选取70例功能部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刃厚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复合皮移植修复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S]对照组功能部位烧伤创面恢复优良率为4.28%;观察组功能部位烧伤创面恢复优良率为97.1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
期刊
【摘 要】 形成性评价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和及时反馈,这种评价形式能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为观察形成性评价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随堂测试、中期考核、实验测评、情景模拟训练等方式构成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30%。结果显示,将形成性评价引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值得推广及改进。  【关
期刊
【摘 要】 目的[SS]:对乙肝宁颗粒中主要活性成分2,3,,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含量进行测定。方法[SS]:采用PLC法,色谱条件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KG-*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进样量10μl。结果[SS]:二苯乙烯苷在~000μg/ml浓度范围内峰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SS]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SS]选取四肢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SS]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观察组优良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
期刊
【摘 要】 目的:[SS]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SS]选取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结果:[SS]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观察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止痛、胃肠减压、抗生素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