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高校学生社团进行调研分析,以学生社团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提出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一、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重要性及问题研究必要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是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学生社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鼓励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代下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通知》(中青联发〔2017〕4号)中都明确指出: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把好学生社团活动的政治关,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规范日常活动,促进有序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巨大、影响深远。
二、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数量增速快、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活动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尽管学生社团整体发展趋于良好,但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体系上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
1. 社团成员流动大,稳定性较差
学生社团是由因兴趣爱好相同而集结在一起的学生团体。由于社团纳新效果存在差异,成员分布在学校各个年级、学院、专业和班级,上课时间和开展活动时间不确定,学生社团对成员的约束力相对较弱,容易造成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
2. 社团定位不准确,功能性较弱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在成立学生社团时把关不严、定位不准,多数是由于几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一时兴起成立的,对社团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没有深入思考。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社团都能做到建章立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
3. 开展活动经费少,活跃度较低
经过调研发现,导致社团出现“一年兴,两年旺,三年衰”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经费短缺。没有经费作为支撑,学生社团很难开展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也比较有限,直接影响着学生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社团活动的活跃程度。
4. 社团指导教师少,专业性较弱
通常情况下,学生社团一般都在学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但由于团委老师日常工作繁杂,数量和专业技能有限,很难有时间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和管理。社团兼职教师平时忙于教学和科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参与的也较少,很难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5. 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影响力较差
现在的学生社团以娱乐类居多,学术科技类和思想文化类较少,活动缺乏文化内涵。加之大多数高校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不够、专业指导教师配备不充足,活动内容层次较低、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的影响力和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三、 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为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能力,通过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社团总结归纳出“六个一”管理模式。
1. 设立一套管理体系
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保障。管理制度应该包括:章程、社团管理办法、社团考核办法、社团奖惩办法等。高校需要明确学生社团发展思路和方向,严把社团负责人的选举关和社团活动政治方向。正确处理与学校各党政部门的关系,构建对学生社团科学、有序、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
2. 打造一支学干队伍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工作职责,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好、肯吃苦、讲奉献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社团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加以纠正,才能规避各种错误倾向的发生,对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意义巨大。
3. 树立一项品牌活动
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之初,就要有长远规划,要充分考虑活动的持续性。與此同时,活动开展还要考虑创新性、多样性、广泛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社团由原来的只看中活动数量向提高活动质量转变。学生社团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色,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打造社团精品活动,提高社团整体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4. 确定一名指导老师
一名好的社团指导教师对社团健康、有序、持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调研论证,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工作量纳入教师教学科研统计范畴,是破解社团指导教师名存实亡的兼职制度,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有利抓手和重要条件。学校应健全和完善指导老师的聘任、考评、奖惩机制,发挥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社团向高层次发展的指导需求。
5. 争取一个赞助单位
学生社团活动的资金大多来自学校团委的校园文化专项资金,数额有限,难免捉襟见肘,这就需要学生社团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对接和联系,通过冠名、宣讲、宣传等方式赢取赞助单位的信任,为活动开展提供足额资金。支持条件成熟的学生社团与社会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双向盈利,力争使其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习基地。
6. 建立一个活动场地
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活动中进行历练,而限制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因素除了资金、指导教师外就是活动场地。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拥有固定场所,但经过多校走访调研发现,能够为每个学生社团都配备固定活动场所的高校几乎没有。经过商讨,建议学校合理规划学生教室、户外广场、校园角落,定时定点为学生社团开放,鼓励“三走”活动落地落实,营造良好的校园社团氛围。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教党〔2017〕62号.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通知[Z].中青联发〔2017〕4号.
作者简介:
王超,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一、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重要性及问题研究必要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是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对学生社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鼓励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代下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通知》(中青联发〔2017〕4号)中都明确指出: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把好学生社团活动的政治关,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规范日常活动,促进有序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巨大、影响深远。
二、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数量增速快、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活动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尽管学生社团整体发展趋于良好,但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体系上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
1. 社团成员流动大,稳定性较差
学生社团是由因兴趣爱好相同而集结在一起的学生团体。由于社团纳新效果存在差异,成员分布在学校各个年级、学院、专业和班级,上课时间和开展活动时间不确定,学生社团对成员的约束力相对较弱,容易造成社团成员的流动性大。
2. 社团定位不准确,功能性较弱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在成立学生社团时把关不严、定位不准,多数是由于几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一时兴起成立的,对社团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没有深入思考。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社团都能做到建章立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
3. 开展活动经费少,活跃度较低
经过调研发现,导致社团出现“一年兴,两年旺,三年衰”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经费短缺。没有经费作为支撑,学生社团很难开展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也比较有限,直接影响着学生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社团活动的活跃程度。
4. 社团指导教师少,专业性较弱
通常情况下,学生社团一般都在学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但由于团委老师日常工作繁杂,数量和专业技能有限,很难有时间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和管理。社团兼职教师平时忙于教学和科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参与的也较少,很难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5. 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影响力较差
现在的学生社团以娱乐类居多,学术科技类和思想文化类较少,活动缺乏文化内涵。加之大多数高校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视不够、专业指导教师配备不充足,活动内容层次较低、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的影响力和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三、 构建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为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能力,通过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社团总结归纳出“六个一”管理模式。
1. 设立一套管理体系
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保障。管理制度应该包括:章程、社团管理办法、社团考核办法、社团奖惩办法等。高校需要明确学生社团发展思路和方向,严把社团负责人的选举关和社团活动政治方向。正确处理与学校各党政部门的关系,构建对学生社团科学、有序、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
2. 打造一支学干队伍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工作职责,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好、肯吃苦、讲奉献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社团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加以纠正,才能规避各种错误倾向的发生,对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意义巨大。
3. 树立一项品牌活动
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之初,就要有长远规划,要充分考虑活动的持续性。與此同时,活动开展还要考虑创新性、多样性、广泛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社团由原来的只看中活动数量向提高活动质量转变。学生社团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色,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打造社团精品活动,提高社团整体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4. 确定一名指导老师
一名好的社团指导教师对社团健康、有序、持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调研论证,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工作量纳入教师教学科研统计范畴,是破解社团指导教师名存实亡的兼职制度,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有利抓手和重要条件。学校应健全和完善指导老师的聘任、考评、奖惩机制,发挥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社团向高层次发展的指导需求。
5. 争取一个赞助单位
学生社团活动的资金大多来自学校团委的校园文化专项资金,数额有限,难免捉襟见肘,这就需要学生社团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对接和联系,通过冠名、宣讲、宣传等方式赢取赞助单位的信任,为活动开展提供足额资金。支持条件成熟的学生社团与社会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双向盈利,力争使其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习基地。
6. 建立一个活动场地
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活动中进行历练,而限制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因素除了资金、指导教师外就是活动场地。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拥有固定场所,但经过多校走访调研发现,能够为每个学生社团都配备固定活动场所的高校几乎没有。经过商讨,建议学校合理规划学生教室、户外广场、校园角落,定时定点为学生社团开放,鼓励“三走”活动落地落实,营造良好的校园社团氛围。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教党〔2017〕62号.
[2]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的通知[Z].中青联发〔2017〕4号.
作者简介:
王超,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