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苏州,先从这里开始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ranqingiq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如书,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像一枚书签守候着一座城市的年轮,纯朴而厚重,为后世众人了解苏州这座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了解苏州独特而宝贵的历史文脉,读懂苏州2500年的历史,不妨从这里开始。
  作为城市博物馆,苏博新馆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目光。毕竟是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封刀之作”,“中而新、苏而新”,苏博从一个传统的博物馆一下子跨上了现代化博物馆的快车道,并在国家一级博物馆当中名列前茅,在地市级博物馆当中排名第一。
  挟带着吴地的风雅,席卷而来
  站在苏博新馆前,就能感受到迎面吹来的是时代的风,它挟带着吴地的风雅,席卷而来。苏博新馆一定是了解苏州最快最赏心悦目的方式。
  在姑苏区东北街204号,原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上苏博新馆诞生,没有氏族大家的那种华贵威严,却有着小家碧玉的可爱亲切。在名胜古迹“爆棚聚集”的姑苏区,苏州博物馆新馆含蓄克制,静静等待人们一探究竟。
  作为城市最具代表性地文化载体,苏州博物馆新馆与苏州古城区的粉墙黛瓦、一树一木交融在一起,加之其本身的魅力,让自己成为一道风景、一件艺术品。
  黑白色调的光影变化、白墙黑边灰色元素、被轮廓分隔的白色天空碎片、水中倒映着的灰色屋顶,甚至空间流动的透明光线,三角形延伸出的结构……粉墙灰瓦、飞檐翘角,无一不在提醒着观者,这是江南,这是水乡。
  苏州博物馆新馆就像是一首巴赫的音乐,一个基本主题,但卻变幻多姿,自然流畅。这绝对是作为一个苏州人应该一年逛十几次的地方。
  为未来而收藏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专栏作者写过一篇文章,并发表在《纽约时报》的头版上,名为“苏州博物馆会不会成为一个美丽的空壳?”文章指出,在150万的观众流量中,来看博物馆建筑建筑本身的占到了将近67%,关注到博物馆中内容展出的仅仅20%。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在接手苏博新馆时便深谙这其中的道理,做博物馆,特别是城市博物馆,决不能忽略的便是其中的内涵,“博物馆归根结底是一个给百姓了解大千世界的公共空间。苏博新馆要将‘苏州’这座城市展现给世人。” 为此,陈瑞近提出了“为未来而收藏”的概念。
  “我们不想把博物馆弄成一个充满陈旧气息的一个地方,它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从小到博物馆的孩子,长大了也会经常带自己的孩子去博物馆。博物馆保存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物,我们不但要收藏展览过去的东西,还要悉心甄选保留这个时代工艺大师们与苏州相关的所有代表性作品,我们不但是为现在收藏,更是为未来,为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们而收藏。”
  如今的苏博新馆有藏品四万余件,以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和古代工艺品为馆藏特色,包揽了众多“吴地遗珍”,是一座最能体现吴地文化的藏馆,其中基本陈列包括了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无门书法敌法板块,即有从史前迄元明的通史梳理,也有瓷器、玉器、文房、摆件、织绣的专题亮点,小巧却不失精致,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博物馆,一样需要生机勃勃
  现如今苏州提出进一步激发文旅创新和城市品牌能量时,苏博新馆亦顺势推出“博博生机?博物季”主题市集,6月6日至7月4日期间的每周五、周六15:30至21:00在东北街沿线推出主题展会,呈现丰富立体的创意国潮新风貌。
  这是苏博新馆的又一次创新尝试,通过市集形式将时空打通,让博物馆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市民相遇,增强了文创消费的仪式感和氛围感,让博物馆文化和传统知识的输出,变得更有仪式感、趣味性和大众化。
  “在未来苏博新馆将继续打造姑苏文化‘新国潮’,以生机勃勃的创意与号召力,点亮东北街,为苏州古城景区赋能,通过全方位集成、充分展现文化特色,提升苏州美誉度,也为繁荣发展夜间经济贡献动能。”陈瑞近表示。
其他文献
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间烟火又哪止大街小巷的叫卖声,穿梭往来的美食摊,苏州的烟火气,是从咿咿呀呀的曲调中散发出来的,有一种融入骨髓的文化气质。时光流转,那些过往的文人雅趣,早就浸透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苏州的城市文化休闲标配也从传统转向現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烟火气到都市味,都市人群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里得到了满足。在这个时尚与国际化并存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接地气的文化场馆与高品质的文化空
期刊
每一座城市都需要并拥有文化标配。作为城市文化标配中最為城市居民所熟悉的代表,文化场馆这种类型的城市文化标配不仅接地气,还具有诸多指标意义,比如在建筑、功能、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等方面。  苏州的城市文化标配有哪些?城市文化标配如何满足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需求?苏州的城市文化标配具有什么样的特色?这些城市文化标配对于苏州城市历史文化、江南文脉、精神、气质有什么样的价值与意义?  曾经,苏州的文化标配少,
期刊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在相城揭牌  近日,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揭牌仪式在相城区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致辞,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黄卫视频致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副省长惠建林共同为示范区揭牌。  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批成为全国6个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之一,范围覆盖相城全域,38.5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已启动建设,构建“一核两翼”
期刊
几年前,与友支硎山访古,访到两方民国摩崖时期石刻。一方为:“南来彻大师,讳读彻,字苍雪,云南呈贡人,复兴中峰寺者也。著《南来堂集》,钱谦益为撰塔铭。”落款:“民国十五年四月,乡后学李根源书志。”另一方为:“苍公遗蜕”,上款“民国丙寅秋”,下款“吴荫培题刊”。在两方摩崖的下方不远处,有一个盗挖过的古墓,视线所到之处,狼藉又荒芜:六角形地宫打开着,里面空空如也,五级塔刹及部分石构件散落一地,环形罗城算
期刊
2007年10月,蘇州城东,金鸡湖畔,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前身)正式对外营业,开启苏州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一举成为苏州当时的文化新地标。  转眼已过13个春秋,这里对苏州人而言,早已不只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更是滋养人们心灵与精神的载体。十余年,涵盖了大剧院、演艺厅、苏艺影城、培训基地等多种业态的苏艺承接了苏州文化传统中“精致”的一面,致力于将国内外顶尖的文化艺术产品带到苏州,让苏
期刊
以往,对苏州西部,人们的印象大多是:有山有水,休闲度假胜地。2016年,作为苏州市“十大文化工程”重点项目的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正式对外启用,由此开启了“一座城市的生活美学”。  高新区文体中心作为高新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也是苏州西部唯一一个文化、体育、教育、旅游综合体,对于服务城西居民,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的树立,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高新区文体中心的发展离不开高
期刊
此次专题采访,见到的第一位90后是刘铁桥。如果按照以往,惯常用词大概是“少年老成”。但他工作10年,创立的培养模式已为苏州轨道交通先后培训了1900多人次,牵头搭建的技能培训平台成为轨交司机的培育基地,忽然之间你会真正意识到,90后真的是在“挑大梁”了,一线冲锋全靠他们了。  三十而立,果不其然。从2020年开始,第一批90后就已陆续跨过30岁的门槛。曾经的“后浪”们到了社会中坚的年纪,成长为社会
期刊
夏日,万物在热烈的阳光都显得分外浓烈,走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岸边,一排排樟树带着明艳的绿色,“之”字形栈道向远处延伸,江水的清波与航船相映衬,构成了一幅唯美的夏季画卷。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一流的港口、“千亿”的体量而知名,同时在发展中也始终不渝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同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港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之际,发展中的“含绿量”清晰可见。  国
期刊
两千五百年的姑苏记忆,闻丝竹过耳,望黛瓦砖墙,苏州城南的吴江更以文化著称,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文化经久不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一代一代吴江人依旧辛勤探索不断创新,今天,吴江正以一个新的文化标地的姿态冉冉升起,绚丽多彩。  长三角融合发展文艺地标  在年底即将启用的苏州湾文化中心,在今年“中国剧院建筑面积排行榜”中,排行第三,这个在临水而建的文化新坐标远看就
期刊
体育是民生、是文化,更是力量。一座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可以看看这座城市的体育中心。  1999年,位于三香路的苏州市体育中心开建,历经三年,2001年正式亮相,一度惊艳了整个苏州城。转眼近20年过去了,承办了无数赛事、演唱会、展览的苏州市体育中心,一直是苏州人的骄傲。尽管座椅砖墙在风雨中略有褪色,但青春回忆依旧,承载的苏州人关于体育、关于运动的梦想依旧。  每一个苏州人,都会有的邂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