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做好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其重要地位是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引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1】。做好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其重要地位是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下面,根据几年来对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经验体会,简单谈谈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
一、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目前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现状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上达到学科要求: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型过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通用技术教育与培训;(2)新开设课程可借鉴或参考的经验少,可利用的资源不足;(3)学校、家长、学生对高考指挥棒的过度追逐。所有这些都导致通用技术的教学落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不知不觉又按原有的传统套路开展教学。众所周知,通用技术十分强调丰富学生学习的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呢?针对不同课程类型选择相应的特定的教学方法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通用技术教学
几年来的通用技术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 和设计与技术2,涵盖了物理、化学、美学、工艺学等很多学科的内容;现在还有不少学校开课不正常,课时减之又减,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多媒体辅助通用技术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很多的,用多媒体可以减少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能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可以把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用图形、动画等表现出来使其变得直观易懂,可以补充和拓展教材的教学内容,比如教材可能就几张图,借助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图变为视频,增加知识量,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更好的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的了解先进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的模拟书本和实物呈现不了的内容,例如,汽车的碰撞试验、勇气号登陆火星模拟过程、抽水马桶的控制过程等等,还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等。
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能课件一放到底,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该用多媒体时要考虑怎么用好,不该用时要坚决不用,更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实物,心里始终要明白,使用多媒体辅助通用技术教学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
三、完善教学过程设计
好的过程是理想结果的保证。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组织好课堂,设计好问题,布置好任务,引导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过程,然后好的学习结果就会水到渠成。
例如,在《设计》的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生产厂家的饮料瓶,同学们通过自己阅读、回答提问、分析实物、总结成果、教师补充几个环节,全方面掌握饮料瓶的设计理念和实用意图。
又如,在学习《结构和稳定性》章节时,教师利用“乐高”机器人产品,让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行组装一辆四轮小车。教师对制作的小车在外观、实用性上没有做具体要求,但在结构和稳定性上做了要求,并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是:准备一块长1.5米、宽60厘米的长木板,与地面成30度倾斜放置,同学们做好的小汽车从木板的最高处放行,在无人力推动的情况下,测试小汽车的滑行距离和直线行进状态,从而确定小汽车的结构和稳定性。在测试过程中,同学们组装的小汽车不同程度出现滑行距离不长、汽车偏离直线轨迹,甚至滑行过程中散架等情况。同学们在多次试验和改进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保证小汽车结构和稳定的基本要素,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有趣竞争,同学们真正在享受探究的过程中,做到体验与快乐的充分融合【2】。教学生会学,也就是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知识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学会了方法,就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新的知识,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就不会束手无策。
四、结语
21世纪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很多学校都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科学素养,有技术素养,有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而通用技术正是一门培养这方面素养的經典课程,随着课改的推进,随着人们育人观念的转变,这门学科是有真正的用武之地的。虽然这门学科目前在很多地方发展状况不佳,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个关注、从事通用技术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动起手来,去钻研,去总结,去实践,那么通用技术课程是一定会发展好的。
参考文献:
[1] 吴爱林.运用多元教学法打造高中通用技术有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4(32):83-83.
[2] 赵站玲.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初探[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6):65-65.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引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1】。做好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其重要地位是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下面,根据几年来对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经验体会,简单谈谈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
一、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目前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方法现状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结构上达到学科要求: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型过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通用技术教育与培训;(2)新开设课程可借鉴或参考的经验少,可利用的资源不足;(3)学校、家长、学生对高考指挥棒的过度追逐。所有这些都导致通用技术的教学落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不知不觉又按原有的传统套路开展教学。众所周知,通用技术十分强调丰富学生学习的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呢?针对不同课程类型选择相应的特定的教学方法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通用技术教学
几年来的通用技术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 和设计与技术2,涵盖了物理、化学、美学、工艺学等很多学科的内容;现在还有不少学校开课不正常,课时减之又减,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多媒体辅助通用技术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很多的,用多媒体可以减少教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能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可以把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用图形、动画等表现出来使其变得直观易懂,可以补充和拓展教材的教学内容,比如教材可能就几张图,借助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把图变为视频,增加知识量,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更好的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的了解先进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的模拟书本和实物呈现不了的内容,例如,汽车的碰撞试验、勇气号登陆火星模拟过程、抽水马桶的控制过程等等,还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等。
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能课件一放到底,教师要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该用多媒体时要考虑怎么用好,不该用时要坚决不用,更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实物,心里始终要明白,使用多媒体辅助通用技术教学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
三、完善教学过程设计
好的过程是理想结果的保证。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组织好课堂,设计好问题,布置好任务,引导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过程,然后好的学习结果就会水到渠成。
例如,在《设计》的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生产厂家的饮料瓶,同学们通过自己阅读、回答提问、分析实物、总结成果、教师补充几个环节,全方面掌握饮料瓶的设计理念和实用意图。
又如,在学习《结构和稳定性》章节时,教师利用“乐高”机器人产品,让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行组装一辆四轮小车。教师对制作的小车在外观、实用性上没有做具体要求,但在结构和稳定性上做了要求,并进行测试。具体测试方法是:准备一块长1.5米、宽60厘米的长木板,与地面成30度倾斜放置,同学们做好的小汽车从木板的最高处放行,在无人力推动的情况下,测试小汽车的滑行距离和直线行进状态,从而确定小汽车的结构和稳定性。在测试过程中,同学们组装的小汽车不同程度出现滑行距离不长、汽车偏离直线轨迹,甚至滑行过程中散架等情况。同学们在多次试验和改进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保证小汽车结构和稳定的基本要素,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有趣竞争,同学们真正在享受探究的过程中,做到体验与快乐的充分融合【2】。教学生会学,也就是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知识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学会了方法,就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新的知识,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就不会束手无策。
四、结语
21世纪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很多学校都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科学素养,有技术素养,有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而通用技术正是一门培养这方面素养的經典课程,随着课改的推进,随着人们育人观念的转变,这门学科是有真正的用武之地的。虽然这门学科目前在很多地方发展状况不佳,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个关注、从事通用技术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动起手来,去钻研,去总结,去实践,那么通用技术课程是一定会发展好的。
参考文献:
[1] 吴爱林.运用多元教学法打造高中通用技术有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4(32):83-83.
[2] 赵站玲.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初探[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6):65-65.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