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活的误区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诗人亚历山大·蒲柏说:“快乐是我们生存的终极目标”。可是,随着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还是不快乐,心里充满不安。我们有太多的欲望,整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有了汽车想飞机,到了月球想火星。同时我们还面临一大堆问题:水污染了,能喝的水越来越少;大气污染了,天空不再蔚蓝;食物污染了,绿色食品难觅踪影;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了,朋友正离我们远去……真的,生命中可以没有电视冰箱洗衣机,可不能没有纯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和均衡的膳食。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正一点点坍塌,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听不到百鸟争鸣,看不到百花齐放,地球上除了人还是人,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那么,生活真的变得不可救药了吗?快乐真的无处可寻了吗?不!不是的,停下匆忙的步履,闭上迷茫的双眼,换一种思维,变一个角度,静静地思考,我们将会发现,快乐,其实就在身边,伸手可及。它不需要太多的财富、权势、地位来获得,但它需要一些理性、品位和割舍来追求。
  欲望要适可而止。人们常以为,快乐与财富、盛名、好运有关。的确,贫困会带来痛苦,运气差会使人心烦,可是看看我们周围,拥有财富的人也不一定快乐,特别是当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收入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成为反比。高处不胜寒,有些人其实很孤独,很苦恼。难怪人们说:“失眠的皇帝最羡慕酣睡的乞丐”。
  快乐还与欲望有关。当一个人财富增加或名誉地位提高的速度慢于欲望的增加时,快乐就下降,痛苦就增加。叔本华说:欲望永无止境,人生就充满痛苦。这也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实际上,欲望是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由于有欲望的指引,人生才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只是人的欲望不能太高,太高的欲望就成了恶念,恶念不仅与快乐无缘,而且还会造成财富分配不均,战火连年不断,资源消耗迅速。因此,福可以顺受,不可以贪求;可以浅尝,不可以大用。当财富已经满足了日常需要,人类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后,就应该及时矫正贫穷时代出现的贪婪、自私和占有欲心理。把人生修炼到更高的境界。不再以量取胜,不再以增加财富为唯一目标。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要总是把“征服、改造”等字眼挂在嘴边,不要只关心国民生产总值是否增加,不要总是陶醉在人类暂时的胜利里。
  精神文明不可忽略。吉米·卡特说:“迷失其它生活目标而一心赚钱的人,可能已经放弃了进入天堂的机会”。确实,热衷于物质财富的追逐而忽略精神文明的修养,本身就放弃了获得幸福快乐的权利。健康的人类生活对物质财富的要求是不高的。“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如果过分追求物质占有,只会给自已帮倒忙。所以,不要浪费生命而去积累那些最终只会灰飞烟灭的东西,追求物质不如花更多的精力追求理想,因为理想本身能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把爱赋于房子就是家庭;把正直溶入城市就是社区。同时也不要被现实中的不足所迷惑,面对世间俗事一笑了之,任凭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明月,我们便会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生活是多彩的,找点时间,找点空间,把手机电脑暂时关闭。打打球,散散步,听听音乐,或置身于田野,寄情于山水,将会有别样的感受。生活是世界上最难的一道题,复杂得永远解不清。可是,生活又可以简单得像一颗透明的水滴。一首诗、一支歌、一个会心的眼神、一句真诚的祝福便会使我们激情荡漾,回到快乐的童年。史蒂生就曾说过:快乐并不总是财富、幸运的结果,它常常是一种德行,一种英勇的德行。
  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放弃。“一粥一饭须知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是我们教育后人的口头禅,可是近年来这一优秀的传统却被人们抛之于门外。用高档食物,穿名牌服饰,造华屋,买名车,出入宾馆洒吧,踏遍名山大川,是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刺激奢侈,鼓励消费,亦成了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盲目攀比的消费方式将豪华代替了舒适,刻意代替了自然,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人们举手投足之间,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变成了垃圾,成了人类生活的累赘。城市周围那堆积如山的垃圾,就是人类高消费的杰作。其实,高消费并非真正生活所必须,而常常只是人们比财富、赶时髦、满足虚荣心的需要,并没有给人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相反,由于重娱乐、轻保健,高消费的结果是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出钱买罪受”,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人多,不管是土地、矿藏、水还是生物资源,都是很贫乏的,并不像以前宣传的那样地大物博,所以,盲目乐观、超前消费更是没有道理的。
  痛定思痛,还是找回勤俭节约的法宝吧。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高尚行为。保护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滴水,挎个篮子去买菜,提个布包去购物。省去商品那精美而毫无用处的层层包装,找回可以利用的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品。请粗茶淡饭进入菜谱,让骑车步行自成风尚。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其实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当步子变得轻盈,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山河重新焕发青春时,幸福也就相伴我们左右了。
其他文献
一千两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相当于唐、宋时期(公元738-1253年)白族在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南诏、大理两个古国,绵延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堪称距今立国千年的古国。如今在大理的苍山,洱海之间随处还可见众多的古城,古遗址,古村落,古塔,古城楼等。一千多年以来白族先民留下的遗迹,矗立在大理南城门外的文献楼就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代的历史见证之一。  由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袭破
期刊
五月  东方地平线上  我们的城市气宇轩昂    所有的店门打开了  心灵之窗敞开了  天空展现无边的蔚蓝  随着苦闷 迷惘  从街道巷口一一散尽  我们的城市  在往来旅人的眼中  已举起广厦之笔  挥毫欢愉的情愫    让贫穷落后  远离我们的城市  阳光下思想  不再彳亍徘徊  当文明与和谐的圣水  浇入我们的内心  城市于是奏响了  许多美妙动听的曲调  连同未来和希望    五月  东方
期刊
2002年10月30日21时,是我们全家一个悲痛万分的日子。母亲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3岁的母亲,走过了一个农村女性不平凡的一生……  在母亲很小的时候,我的段氏祖母就去世了。祖父领着她和父亲一起开始了艰难的生活。母亲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母亲就陪伴着祖父一路从艰难困苦中走来。也许是命运多舛,母亲一辈子都过得异常艰辛。  母亲那个年代的人,结婚早,儿女多,负担重
期刊
1997年11月30日凌晨3时4分,这个时刻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于沉睡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毫无记忆可言。然而,这个时刻,对于我来说,就是创世纪,就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个时刻,我的女儿,以她清亮的哭啼声撕破了浓酽酽的夜幕,让我的天宇缀满璀璨的星子。这声音,带着只属于天界的清纯,任情任性,全然不顾地闯入了过于成人化的世界。它带着新生命的乳香,温暖了我的冬夜。  我几乎虔诚地站在
期刊
风  下关风,下关风,  清风徐徐报春浓。  春风化雨润五谷,  夏风拂面添喜容。  秋风送爽人寿年丰,  冬风卷云一碧苍穹。  人在风中抖精神,  鸟在风中击长空。  风爱百花催新蕾,  情满山川万木荣。  年年吹不断啊,  风城四季风。    下关风,下关风,  狂风浩荡腾蛟龙。  掀开洱海千层波,  望夫云和石骡来相逢。  荡平世上不平事,  悲欢离合相与共。  风有良知遂人愿,   喜怒哀
期刊
前些年我住漾濞,有很多时间都闲着没事,于是就仰着脸去看苍山,通常我是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杯清茶赏一道风景,整个身心就被美美地滋润起来。院子里的牵牛花开得正红,照耀着花朵的阳光早已是暖暖的了,而那苍山却仍顶着白雪。从雪线那儿吹来的风像孩子的唇,被它们轻轻柔柔地亲过,心里便有了浓浓的醉意。  我长久地望着苍山,其实并没怎么在意山腰上的葱绿,主要是在看那山顶上的银白。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贫穷之中我们
期刊
一、历史文化背景    大理历史上重教尊儒,勤学上进之风非常突出,《西云书院序》中说“迤西文教之盛,往昔甲于滇省”。大理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底蕴十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经与中原地区有了联系。从楚国庄蹻开滇,到汉武帝元封年间司马相如持节开越巂,直到后来的张叔传经,杜光庭讲学,郑回教授南诏宗室弟子,南诏王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大量派遣大理学子到成都等地学习汉文经典。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一    雨,整整下了一夜,在接近天亮的时候,虽然稍小了些,但还没有想停的意思,淅淅沥沥的雨声和青蛙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奏出一曲和谐动听的音乐,使这静谧的僻静山村显得愈加宁静。  淡白的天光水似的浸进纸糊的窗棂,但它微弱的力量,仍然驱散不尽屋子里带着潮湿味和尿臊味的暗影,母亲那瘦削的身躯像一尊轮廓不甚分明的雕像,凝固在床上,已经很久了。她正在犹豫着。往常的这个时候,她差不多已经割满了一背篓猪草。但这
期刊
一个春日黄昏,我在嘈杂的市声中停下,转入一条窄窄的小巷。光线暗了下去,县医院高大的住院大楼,把小巷很少的一点阳光挡住了,心情也暗了下来。废弃物、污血、苍蝇、蚊子还有老鼠……所有与医院有关的让人恶心的词,都涌了上来。尽管小巷很干净并款款地透着凉爽,然而,在住院大楼黑黝黝的阴影下,心情却怎么都爽不起来。  猛地一声鸟鸣,突兀地从一户人家门前高大浓密的树阴里透了出来。接着,成千上万的鸟鸣声,密匝匝地撞蹭
期刊
在风光绮丽的洱海源头,在茈碧湖与海西海之间,三营坝子在蓝天下舒展开平坦的躯体,滇藏公路214国道纵贯南北、连接着州府下关、省会昆明,向西北,可抵鹤庆、剑川,直达丽江、香格里拉、西藏。这里是各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地,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沧桑。  三营镇海拔2050-2700米,平均气温13.9℃,距县城17公里。全镇土地面积258平方公里,辖三营等10个村委会、85个自然村、152个村民小组,有汉、白、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