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从2003年开始,我国女网开始尝试职业化改革,从“以女子为重点,以女双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到“以双打为重点,以单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改变,再到国家网球管理中心实行的“单飞”模式改革。面对职业化改革取得的成效及中国竞技网球的未来发展,我们只有传承竞技网球改革留下的宝贵财富,认识和科学把握网球项目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完善竞技网球职业化改革策略,才能为推进中国竞技网球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做出贡献。
关键词 网球 职业化 现状 障碍
一、中国网球职业化的背景与起因
中国网球从2002年兵败釜山之后开始进行职业化的探索。从对职业化完全陌生到初步了解和逐步深入,中国网球已经初尝了成功的滋味,但也正遭遇许多困惑和曲折。2009年初,中国女网“四朵金花”彭帅、李娜、郑洁、晏紫各自“单飞(即自己聘请教练、自己决定参赛行程、自己分配奖金),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网球在职业化道路上又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李娜获得澳网冠军后,标志着中国网球职业化的新的里程碑。
二、中国网球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化的本质认识、理解不够
我国部分体育部门领导和部分运动员对网球职业化的本质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成立职业网球俱乐部,并且组织一些俱乐部之间的联赛就可以很好的发展职业网球了,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各职业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差;职业联赛的运作不成熟,缺乏权威的职业联盟予以引导。我国网球职业化实质上是一种供给式的职业化,与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化相比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完整的职业化。
(二)男、女网球发展水平不均衡
中国网球和中国的很多其他项目一样都走了先女子后男子的发展道路,当中国女子选手已经开始在女子网坛有了一块自己的领地之后,男子选手们还在男子职业网坛外徘徊。相比而言,男子网球的发展落后太多。如果只看成绩,十几年来男子网球几乎在走下坡路,潘兵和夏嘉平的鼎盛时期中国的男子选手在亚洲当数一流。而今天在韩国、泰国、日本人的包围中,中国男子网球已经向二流滑落。在当时女网大跨步走上职业化时,男网要比女网距世界先进水平更远,原本底子就要比女网薄很多,也没有像女网那样出现一些技术水平都很突出的,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加之国家在网球这一方面资金有限,只能将重点放到出成绩更容易一点的女子项目上。所以走职业化的捷径就是先发展更有希望的女网,“以点带面”一步步逐渐实现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
(三)市场培育不够,职业化运作模式不成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体育文化娱乐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昔日被视为贵族运动的网球,以其固有的价值和魅力得到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的青睐。然而,尽管我国网球运动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现状却不容乐:国内大部分网球赛事,观众席上除了教练、队员及有关人士外,真正意义上的观众寥寥无几,广告自然也少得可怜,没有广告就没有丰裕的资金; 没有观众,说明没有群众基础。这样的网球运动生命力如何持久、强大,网球事业又怎能蓬勃发展。
(四)国内竞赛体系难与国际职业赛制接轨
网球赛事的经营,是网球经济活动的焦点。国际职业网球赛制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赛事,是因为国际网球职业赛有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模式:赞助商试探性地赞助比赛——奖金提高——吸引参赛选手竞相角逐——提高整体水平——媒体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赞助商的付出得到回报——吸引更多的赞助商赞助。即吸引媒体的广泛参与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基于媒体的介入与推广。
从职业网球赛事的国际性和个体性特点可知,要想成为世界排名50位以内的球员,全年必须不停地奔走于世界各地参加国际赛事,几乎没有时间参加国内的比赛。加之与国际职业网球竞赛体系比较,目前国内竞赛在比赛数量、级别及时间安排上还不够科学合理,特别在市场开发还不够成熟,尚不能很好的运用竞赛的市场效应来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开展。
三、对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和对策
我国网球推行职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网球适应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我国女子网球在国际职业网坛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并不表明中国网球职业化已经真正走入正轨,与网球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行运动员培养方式、竞赛体制、投资体制等是我国推行网球职业化、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障碍。为此,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投入与回报机制,努力拓宽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借鉴女网、从“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实现男网突破,进行竞赛体制改革、促进网球产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进而才可能实现我国网球的整体职业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晋芳.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努力实现中国网球更大突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1-7.
[2] 陈一曦.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我国女子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29-380.
[3] 梁高亮.我国女网单飞模式与举国体制辩证关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54-57.
[4] 孙晋芳.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5.
摘 要 从2003年开始,我国女网开始尝试职业化改革,从“以女子为重点,以女双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到“以双打为重点,以单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改变,再到国家网球管理中心实行的“单飞”模式改革。面对职业化改革取得的成效及中国竞技网球的未来发展,我们只有传承竞技网球改革留下的宝贵财富,认识和科学把握网球项目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完善竞技网球职业化改革策略,才能为推进中国竞技网球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做出贡献。
关键词 网球 职业化 现状 障碍
一、中国网球职业化的背景与起因
中国网球从2002年兵败釜山之后开始进行职业化的探索。从对职业化完全陌生到初步了解和逐步深入,中国网球已经初尝了成功的滋味,但也正遭遇许多困惑和曲折。2009年初,中国女网“四朵金花”彭帅、李娜、郑洁、晏紫各自“单飞(即自己聘请教练、自己决定参赛行程、自己分配奖金),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网球在职业化道路上又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李娜获得澳网冠军后,标志着中国网球职业化的新的里程碑。
二、中国网球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化的本质认识、理解不够
我国部分体育部门领导和部分运动员对网球职业化的本质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成立职业网球俱乐部,并且组织一些俱乐部之间的联赛就可以很好的发展职业网球了,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各职业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差;职业联赛的运作不成熟,缺乏权威的职业联盟予以引导。我国网球职业化实质上是一种供给式的职业化,与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化相比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完整的职业化。
(二)男、女网球发展水平不均衡
中国网球和中国的很多其他项目一样都走了先女子后男子的发展道路,当中国女子选手已经开始在女子网坛有了一块自己的领地之后,男子选手们还在男子职业网坛外徘徊。相比而言,男子网球的发展落后太多。如果只看成绩,十几年来男子网球几乎在走下坡路,潘兵和夏嘉平的鼎盛时期中国的男子选手在亚洲当数一流。而今天在韩国、泰国、日本人的包围中,中国男子网球已经向二流滑落。在当时女网大跨步走上职业化时,男网要比女网距世界先进水平更远,原本底子就要比女网薄很多,也没有像女网那样出现一些技术水平都很突出的,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加之国家在网球这一方面资金有限,只能将重点放到出成绩更容易一点的女子项目上。所以走职业化的捷径就是先发展更有希望的女网,“以点带面”一步步逐渐实现我国网球运动的职业化。
(三)市场培育不够,职业化运作模式不成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体育文化娱乐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昔日被视为贵族运动的网球,以其固有的价值和魅力得到越来越多体育爱好者的青睐。然而,尽管我国网球运动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现状却不容乐:国内大部分网球赛事,观众席上除了教练、队员及有关人士外,真正意义上的观众寥寥无几,广告自然也少得可怜,没有广告就没有丰裕的资金; 没有观众,说明没有群众基础。这样的网球运动生命力如何持久、强大,网球事业又怎能蓬勃发展。
(四)国内竞赛体系难与国际职业赛制接轨
网球赛事的经营,是网球经济活动的焦点。国际职业网球赛制之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赛事,是因为国际网球职业赛有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模式:赞助商试探性地赞助比赛——奖金提高——吸引参赛选手竞相角逐——提高整体水平——媒体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赞助商的付出得到回报——吸引更多的赞助商赞助。即吸引媒体的广泛参与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基于媒体的介入与推广。
从职业网球赛事的国际性和个体性特点可知,要想成为世界排名50位以内的球员,全年必须不停地奔走于世界各地参加国际赛事,几乎没有时间参加国内的比赛。加之与国际职业网球竞赛体系比较,目前国内竞赛在比赛数量、级别及时间安排上还不够科学合理,特别在市场开发还不够成熟,尚不能很好的运用竞赛的市场效应来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开展。
三、对中国网球职业化进程的演变过程的分析和对策
我国网球推行职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网球适应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的必然选择。尽管目前我国女子网球在国际职业网坛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并不表明中国网球职业化已经真正走入正轨,与网球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行运动员培养方式、竞赛体制、投资体制等是我国推行网球职业化、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障碍。为此,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投入与回报机制,努力拓宽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借鉴女网、从“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实现男网突破,进行竞赛体制改革、促进网球产业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进而才可能实现我国网球的整体职业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晋芳.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努力实现中国网球更大突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1-7.
[2] 陈一曦.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我国女子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29-380.
[3] 梁高亮.我国女网单飞模式与举国体制辩证关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54-57.
[4] 孙晋芳.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