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进藏北无人区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北部,有片辽阔的地域,藏语称羌塘,意为“北方的平原”。由于这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气候恶劣、空气稀薄,是人类的生命禁区,因而人们称这地方为无人区。1999年我曾两次进入藏北无人区,去感受和寻找生命的力量。
  5月是我第一次踏进这离天最近的地方。内地已是春风送暖,鲜花盛开,而此时的藏北大地依旧是北风呼啸,一片凄凉。为了此行,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帐篷、睡袋、羽绒服2手电筒及食品等,还特意借了一件军用皮大衣,本以为这套行装足够了。但在出发前我却被告之行囊还需作补充,只好又借了一套被褥和毡垫。那曲林业公安分局派出11名全副武装的干警陪同我们,一方面为我们带路并保证安全,同时也对无人区进行一次野生动物保护巡逻检查。
  无人区粗犷苍凉的大自然原貌,处处充满悲壮之美。这里有湖泊、河流和草原,它使荒芜的高原有了生命。这里成为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种类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域之一。特别是藏羚羊、野牦牛和藏野驴成为这片荒原中生命的主体。其实从地理位置上看,藏北无人区与可可西里无人区是连成一片的一个整体。只是在行政区划上前者属西藏,后者归青海。与可可西里相比,藏北无人区是幸运的,它的生态环境还未受到人类明显的破坏。
  出发的第二天,天气突变,北风夹着飞雪迎面袭来,不一会儿,大地白茫茫。与此同时麻烦也来了,三辆汽车中的两辆被陷入沼泽中,好在人多力大连推带挖使小车冲出沼泽。没想到,几分钟后大车被陷,尽管事先准备充足,防车陷用的铁皮枕木、铁锹、钢丝绳、千斤顶等工具一应俱全,可十几个人冒着风雪喘着粗气在泥泞中硬是忙了七个小时,才将车拖了出来。
  


  寻找藏羚羊
  
  说实在话,进入无人区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偌大的西藏几乎快走遍了,若是没去过这雪域高原最艰难最粗犷也是最壮美的地方,那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此行的目的是寻找藏羚羊,我更是兴奋。据长年生活在藏北草原的牧民说,每年五月至六月,藏羚羊成群结队向北迁徙去繁殖地,这时是寻找藏羚羊最好的时期。
  藏羚羊,学名藏羚,藏语称“最”,俗称长角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角可入药,皮可制革,重要的是藏羚羊绒是高级御寒原料,据说,1两上乘藏羚羊绒在国际市场上可卖得十万元人民币,真可称得上是软黄金了。在这种暴利的驱使下,盗猎者们不顾国家三令五申,不断猎杀藏羚羊。
  藏羚羊冬季在羌塘南部交配,夏季来临则迁徙羌塘北部繁殖,根据藏羚羊的这一生活规律,我们才北进无人区寻找它们北迁的路线。离开那曲后的第五天,在经历了风雪严寒的袭击和不断陷车的磨难后,我们又经双湖向西北越过了江爱藏布,终于闯进了无人区。
  在双湖和尼玛县绒玛乡以北,是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玛依岗日核心区。一天,我们终于发现了大批藏羚羊,用望远镜远远望去,它们如同一队队整齐操练的兵士,无声无息地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向北移动。每队少则几十只,多则数百只。由于藏羚羊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所以我们不能说话,也不能咳嗽,汽车更不能靠近。我们在距藏羚羊一公里处就下车了,带路的人说要时刻注意风向。我们只能走藏羚羊所处位置的下风。距藏羚羊不远了,我们开始匍匐前进。说实话,在这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平静地坐着还觉得气不够喘呢,更何况抱着相机在地上爬行。我始终张着大嘴急促地呼吸,不知为什么,越急喘越想咳嗽。这是千万要不得的,万一出声,这群成百上千的藏羚羊就会在顷刻间跑得无影无踪。据说它们每小时速度可达60-80公里。特别是怀崽的藏羚羊绝对不可以追赶,否则就有胎死腹中的危险。我忍住咳嗽,爬一会儿喘一会儿,实在忍不住时,就用胳臂紧紧堵住嘴,有几次还真把自己憋得够呛。


  成群结队的母羚羊此时的皮毛呈黄色,几乎与冬秋草原上的枯草颜色一样,在远处很难识别。距离只有数十米了,我被暗示不能再前进了,于是,我端起装有长焦距镜头的相机,待心跳稍平静些后,开始拍摄。由于藏羚羊一只挨一只排成长长一队,而每按动一次快门画面上最多也只能装进几十只,拍拍停停,几次我想冲上前去,但最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
  两个月后,为再次寻找产羔后的藏羚羊,我们第二次进入无人区。在双湖牧民的引导下,我们径直赶赴藏羚羊产羔地,这是一块地势平坦而又避风的河滩谷地,也是一块气候温暖、水草丰足之地。当向导让我们下车朝着他指的地面看去时,我惊呆了:密密麻麻的蹄印布满了沙石滩。听说藏羚羊产崽只需很短的时间,随生随走不会停留。在随后的十几天中,我们几乎转遍了无人区,仍不见藏羚羊的踪影,它们为什么选择了一个沙石滩为产羔地?在产羔期间靠什么来维系生命?我请教西藏林业厅的野生动物专家,他们说可能是这里的水质或土质或地气中含有某些藏羚羊需要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等原因。
  终于有一天,在一个山坡上,我们发现了数公里外一大片犹如蚂蚁般的小白点,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并立即朝目标奔去。现实告诉我们,这就是十几天来我们久违了的藏羚羊群落。好家伙,从坡地到山谷,布满了藏羚羊,真是让人又惊又喜,就连陪同我们的野生动物专家都惊讶不已,从未见到过这么多的藏羚羊。为了不惊动它们,我们远远地就下了车,我将迷彩服蒙在头顶,走了不下5公里的山路,才来到一个便于隐蔽的山坡下,趴在地上看好了地势,又开始了匍匐前进。这次,身上只穿了薄薄的外衣和迷彩裤,锋利的碎石和坚硬的草根将衣服扎透划破,只觉得胳臂和大腿火辣辣地疼痛,但顾不得这些了。我使出了平生的力气,咬紧牙关,一点点向藏羚羊靠近。在离藏羚羊不到八十米处我停了下来,迅速调整好相机程序按动了快门……眼前的场景太壮观了,漫山遍野都是藏羚羊,其中小藏羚羊约占一半。只可惜我的相机镜头不够长,只可惜我没有摄像机,不能将它们全部摄下来。据羌塘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专家说,这批藏羚羊可能是近些年来发现的数量最大的一批,约有数万只。就在我们撤离途中,又发现了一群有数万只左右的藏羚羊,西藏最有权威的野生动物专家断言:这一数量的发现定会在野生动物研究界引起轰动。
  


  截获盗猎者
  
  那曲林业公安分局负责人向我披露,近几年虽然加大了保护野生动物和打击非法盗猎者的力度,但这里每年仍有约5000只藏羚羊死于盗猎者的枪口。就在我们赴无人区寻找藏羚羊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盗猎分子为捕杀藏羚羊而设下的十几公里长的陷井的遗迹,如此大规模布阵绝不是一两个盗猎者所为。一天,一辆挂有拉萨牌照的东风牌卡车在距双湖约二十多公里处被拦截检查,富有经验的林业公安干警持枪登车,他们没有理睬满脸堆笑的运货人,硬是将满满一车货物掀开,在车厢的最底层查获了藏羚羊羊皮和头角。狡猾的盗猎分子顿时傻了眼。公安干警立即将这4人扣押(见图)。
  
  野牦牛拍摄记
  
  野牦牛是无人区野生动物中第二大家族。它们个大体重,性情凶猛,较家牦牛腿短毛长,雄性尤为健壮。野牦牛分布于西藏阿里和那曲地区的西北部,同时还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及四川与西藏交界处。栖息地一般为海拔4000米-6000米的高寒地带。野牦牛耐寒,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二进无人区,多次路遇零散或数头为伍的野牦牛。为了安全,每次与野牦牛相遇,公安干警们总是提醒我不要靠近,以免遭受攻击。于是,我也总是小心翼翼。但慢慢地我发现,其实不是人怕野牦牛,而是野牦牛怕人。一天,在玛依核心区一带,向导用望远镜发现了一大群野牦牛,约130头,我们兴奋得不得了,因为上百头的野牦牛群在无人区也是不多见的。它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则卧地休息,小牦牛蹦蹦跳跳地追逐嬉戏。正当我要起身上前拍摄时,忽然天色变暗,大片的乌云飘上了头顶,不一会儿,西北风夹杂着冰雹和雪花迎面扑来,能见度骤然下降,我只好把头缩进羽绒服里原地蹲下,只见刚才分散于草地上的一百多头野牦牛快速靠拢起来,它们扎成一堆,好似形成一个巨大的保护伞,小牦牛钻在了“保护伞”下。野性生灵如此亲情,真让我们在场的人为之感动。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天色逐渐放晴。我开始慢慢向野牦牛靠近以便拍摄,其间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模仿动物的动作或姿势可以减少对动物的惊扰。当野牦牛抬头向我张望时,我一动不动或摆出个牛的姿势跪在地上佯装某种动物相视几秒钟、十几秒钟,最多几分钟,野牦牛就不再理我了。借机我再向前移动,边移边拍,在距野牦牛群六十多米时,我终于被它们发现了。此时我的心情还真有点紧张并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谁知,它们不但没有向我发起攻击,反而被我吓得吼叫着集结在一起迅速向远处的山坡跑去。
  在尼玛县西北部的行程中,我们还意外发现了花野牦牛,野牦牛一般都是黑色的,前几年的在阿里与藏北交界处曾发现金色野牦牛,从而使西藏野牦牛在物种上又增添了新的成员,这一发现又使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与藏野驴赛跑
  
  过去在各种媒体上,人们最常见的西藏野生动物就是藏野驴了。
  藏野驴一般栖息在海拔3800-5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常活动于河谷沙滩及开阔草原地带。
  拍摄藏野驴可比拍藏羚羊和野牦牛轻松多了。它们少则几头多则上百头,经常出没在山间、沟谷和草原上,它们是高原长跑健将。两次无人区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藏野驴与汽车赛跑。
  这些可爱的生灵好象有意与人类接近,当汽车远远驶来时,它们非但不躲开,反而向汽车前进的方向奔驰,以至最后同汽车平行。汽车若加大油门,它也加快速度,四蹄腾空,头部高昂,飞奔起来的节奏感是那么的强烈。藏野驴不怕惊吓,速度快,耐力强,四蹄刚健有力,线条流畅优美,是绝好的高原奔跑健将。
  数十天无人区生活之艰苦,是不言而喻的。渴了喝雪水,饿了吃糌粑或方便面,胸闷气短睡不着觉,风里、雨里、雪里或烈日下,我们体验着生存的不易。可当看到在这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存着的众多的野生动物时,心情是格外地兴奋。
  就在我们要离开无人区时,我注意到戈壁深处有两处探油井架和正在运钻机设备的汽车,听说这里发现了油田。不知为什么,这使我心中感到极大的不安。看来寂静的无人区就要被钻机的轰响打破了,那些无人区的野生动物,它们还会有什么地方可去?它们的生存前景将会如何?
  走进无人区是人生难得的机会。这里给人一种在其它环境中无法体验和得到的东西——生命的顽强和生存的力量。
其他文献
尼康公司作为实力雄厚的传统相机厂商,其生产的数码相机也颇受数字摄影者的青睐。这与尼康公司从很早就重视数码相机领域,把诸如“5区多重自动对焦”、“256区矩阵测光系统”等传统相机的高端技术应用于数码相机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凭借其光学方面的优势,尼康公司为自己的数码相机(主要是COOLPIX系列)配备了一套以镜头为主体的专用配件。这套配件可兼容尼康COOLPIX系列所有型号的相机,即
期刊
摄影人的梦在远方。  2000年7月,由《大众摄影》编辑部组织的“康巴摄影创作团”会体团员们终于带着梦想出发了。  绵延数十里的帐篷城在绿色的草原上铺展开,就如同天上的云朵落到了地上。无数匹骏马徜徉在帐篷旁,就象天上的神驹在白云中穿行;高大威猛的康巴汉子与藏族女子,都为参加赛马大会盛装出行;更有绝美的雪山在云中隐现。  如果不用手中的相机将康巴风情留下,也许,真的以为是做了一个美丽的梦。  康巴的
期刊
期刊
富士的FinePix 4700Zoom数码相机因为首次采用富士的“Super CCD”而在当时备受瞩目,现在又富士推出了它的后继机型,即:FinePix6800Zoom    结构与功能    FinePix6800Zoom的外观设计由设计保时捷911汽车的F.A.Porsche小组完成(镜头盖上标有“DESIGN BY F.A.PROSCHE”的字样),与富士的FinePix 4700Zoom在
期刊
爱普生PERFECTION 1640SU扫描仪是一款面向专业领域和办公领域的平板扫描仪,具备1600*3200dpi的高分辨率和42pit的色彩深度。与以往的爱普生扫描仪产品相比,这款扫描仪有着更高的性能但操作却相对更为简单了。  一按即扫的操作  爱曾生公司为这台扫描仪提供了一个挺有特色的名为EPSON SMART PANEL的智能扫描平台这个平台提供了六种快捷功能,可完成扫描到电子邮件
期刊
今年北京六月热得出奇,月初已是35度以上高温,看天气预报,南方气温倒低了许多,人们都在议论气候不正常。  互联网里,六月却是“寒潮”阵阵,最具影响力的几大门户网站纷纷传出震荡的信息,令人心中发紧发凉。从去年底,随着泡沫开始破碎,互联网在热闹一番之后开始冷静,开始收缩。但与此同时图片网站却逆势而动,这一期间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  有人说图片是网络最后一批泡沫,也有人说图片最符合网上阅览、网上传输、网
期刊
2000年7月,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在新疆召开,李学亮的风光摄影作品挂进了会场,众人一看惊奇:什么时候美丽的新疆又冒出一个耀眼的“新星”?  2001年4月,以倡导多元、举荐新人为主旨的《大众影廊》,推出了李学亮新疆风光摄影作品展览。这位不善言辞的西北汉子在北京讲述了自己的摄影故事;朋友们三言两语的补充,也勾画着他的为人与个性。    李学亮喜欢摄影,那得追溯到70年代。当时,15岁的他在新疆歌
期刊
伊恩·沃尔迪于1970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纳米堡。在大学学习应用摄影期间,作为见习生,为当地的一家报纸拍摄地区新闻。1989年,伊恩·沃尔迪正式成为“布里斯班快报”摄影记者,1993年伊恩先作为一名自由摄影记者为路透社工作,并于1996年正式加入路透社,以伦敦为基地报道以英国为主的欧洲新闻。由于出色工作,伊恩·沃尔迪获得过多次国际摄影奖,例如尼康英国新闻摄影奖年度摄影家、英国图片编辑奖年度摄影家和苏
期刊
1999年和2000年,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两个怀旧年,各种怀旧文字影像铺天盖地。这种怀旧风潮被出版商推向高潮,最终在老照片上形成一个亮点。  其实,怀旧风在摄影界早已存在,只是现在彰显而已。尤其纪实摄影,怀旧比其他摄影门类出现得更早,迷恋得更深。相对,纪实摄影更应该做的,如纪录现发事件,反映时代潮流,却为摄影人所忽视。  纪实摄影,顾名思义,应该是纪存在之实。世上实存的东西具有很多形态,有的延续时
期刊
2001年的5月22日,我被邀请参加荷兰那登国际摄影节。(那登是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一个小城堡)。这个摄影节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一个主题。所谓主题并不是摄影门类上的区别,而是指国家或是地区。2001年的主题是“中国”,所以有9位中国摄影师被邀请参加这个开幕式。本人添为其中的一分子,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象我这样的“以题材取胜”,据说对“照片的感悟还很不够”的一个以摄影和文字混饭吃,且是生长在体制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