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于3月24~26日在北京举行。
年会上,与会嘉宾热议中国改革开放。一致认为,中国以务实和渐进的态度推进改革开放,获得成功,在诸如数字经济等领域已站在世界前列。
中国政府高层同全球商界、政界精英以及中外学者围绕“新时代的中国”这一主题,展开“迈向高质量发展”、“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制造”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数位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领先企业的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参加了此次年会,涵盖的行业包括能源矿产、金融保险、航空航天、信息通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咨询服务等。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中国中央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负责人也出席了此次年会。
《财会信报》记者撷取梳理了会议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议题一
中国将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新任财政部部长刘昆在讲话中指出,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们将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部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刘昆表示,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科学界定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形成中央与地方合理的财力格局,在充分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因素的基础上,将常住人口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控制在合理区间,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表述相比,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又有深化和拓展。将立足于已确立的预算制度主体框架,进一步提升预算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推进预算科学精准编制,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将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加强总体设计和配套实施,加快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框架。
着力完善直接税体系,建立综合与分類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税率结构,完善税前扣除,规范和强化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密切关注国际税改动态,审慎评估和研判国际税制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健全间接税体系,坚持税收中性原则,深入推进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健全抵扣链条,优化税率结构,完善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构建更加公平、简洁的税收制度。结合增值税改革进程,推进增值税立法,最终形成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结合实施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研究调整部分消费税品目征收环节和收入归属。积极稳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调整税制结构,培育地方税源,加强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新开征税种,一律由法律进行规范;将现行由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的税种上升为由法律规范,同时废止有关税收条例。
刘昆还表示,今年将按照三档并两档的方向,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根据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变化,合理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加快推进单行税法的立法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契税法、资源税法、消费税法、印花税法等草案的起草工作。
议题二
人工智能“抢饭碗”为时尚早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突飞猛进,有望成为引领新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论坛上,参会嘉宾就此展开深度讨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烈宏表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行业+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模式。
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刘烈宏指出,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一些关键性挑战。网络空间的安全对于人工智能和行业的叠加至关重要。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在数据共享时处理好隐私保护和权益合理分配也值得关注。
波士顿咨询全球董事长汉斯-保罗·博克纳表示,数字化会从根本上改变每个行业、每个公司以及每个人的生活。人工智能是向前迈出的又一步,使得这些变化成为可能。但他也同时指出,人工智能不是“魔法”,也不是“灵丹妙药”,关键在于人类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必须要考虑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情况,并且考虑在哪些环节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从现在就要开始试验。
对于此前人们颇为担忧的人工智能“抢饭碗”问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预测,2050年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反而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李稻葵表示,未来能驾驭这类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那时世界上将有两种人——“有用的人”和“无用的人”。
携程集团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经济学家们预测目前50%的工作会被取代,生产力也会提高一倍。但他认为,这个变化会在二十甚至三十年内才会完成,因此平均到每年来看,对就业带来的冲击并不会很大,只有3%~4%左右。
而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不平等问题,梁建章认为,教育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建议,政府不仅要提供教育机会,还需要提供更完善的社保网络,同时在收入分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在年会上提交了一份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议中国利用先进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制造业升级。 史毕福指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本正涌入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领域。渐趋复杂的算法、日益强大的计算机、激增的数据以及提升的数据存储性能,为该领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颠覆性技术主要还是集中于消费领域,要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重塑中国经济,这些前沿技术在工业领域及企业间的大规模应用则更为关键。
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的融合充满挑战,但潜在的收益无比巨大,能够帮助企业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应对积弊,创造价值。史毕福提出,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也会带来数据安全及伦理道德方面的挑战。在这个数据赋能的新时代,必须充分关注数据共享在创造便利和优势的同时所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将成为人工智能兼顾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
史毕福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真正实现转型还需要创造积极的发展环境,这还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
议题三
区块链核心在于创建多方信任机制
“区块链的核心,在于用技术创造一个多方的信任机制。它是一个全新的信任机制,解决的是数据、物、资产和人的可信问题。”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在年会上就“金融创新与区块链革命”话题讨论时表示。
“想象一下,当我们的世界全部数字化以后,如何能够确保在数字化世界里参与的各方信任这些数字、物、资产的真实性问题,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井贤栋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块链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未来数字社会的一个信任的基石。同时,可以促进价值链各方的高效协作机制的形成,创造价值。
“区块链技术不是生产一件你想要得到的商品,但它可以加快和提供便捷,使你得到某一件你想要的商品。也就是说,它可以减少中间的交易成本,包括资源和时间成本,这就是区块链真正的要点。“摩根大通国际董事长雅各布·弗兰克尔表示。
在他看来,区块链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技术,不是中心化的,可以进行数据创造,并且储存起来,创造出可信任的、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
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索仁表示,区块链确实是新一代的技术,有很大的潜力,也有潜力来彻底改变一些非标准化的行业。比如降低金融方面的成本,建立起透明度和互信机制,可以点对点地进行支付,省去中间银行认证文件或信用的成本。我们现在还无法设想未来所有的潜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将加快交易速度,提升透明度。井贤栋表示,未来几年,对于区块链的炒作很可能迎来泡沫破灭,区块链真实的价值逐步浮现,其应用开始进入较大规模的爆发阶段。
但同时,区块链真正实现社会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面临几大挑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包括商业模式。井贤栋分析,第一是安全挑战。算法安全、系统安全都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在去中心化的结构下面,谁为最终责任来兜底?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二是信息保护。对于商业个体来讲,敏感信息和商业信息都有被保护的诉求,而这个链条上所有各方形成的共识,是需要信息透明、公开的,如何用技术解决这两方面的诉求就很关键。第三是交易性能。多方共识的交易效率必然会降低,特别是随着企业数目增加,非常明显。如果是跨境交易,还会涉及通讯时间滞后的问题,若海外和国内节点数量差异很大,还会产生一些其他问题。第四是激励机制。在多方协作、价值链有多方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有一个利益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价值链的高效协作。
议题四
房地产发展需找准新方位
年会上,与会嘉宾还就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仇保兴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两个比较显著的特征,一方面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住房市场火热,三四线城市冰冻期长。二是一线城市中出现了紧平衡的特殊现象,在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二手房跟新房价格的倒挂,但这种紧平衡状态其实是不可能持续的。基于此,仇保兴提出三点解决思路。一是多渠道供给,不仅要体现在供地上,也要体现在形式上。二是多形式疏导,除了租售并举之外,欧盟国家提倡的住房合作社也可作为参考。三是多工具联调。应把传统的集中调转换为分散调,从行政手段调转变为经济手段调,从中央政府调转变为地方调。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表示,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本源,需要引领理念的转变,调整相应政策,金融银行业需要更加主动作为。他认为,一方面,要继续严把信贷投放,调整信贷结构,遏制投機炒作,大力支持居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金融创新不应围着传统信贷转,要把着力点转向针对房地产需求失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借助金融力量激活市场要素,引导资源有效供给,解决社会痛点。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认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载体。从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增长再到民生,都无法离开房地产。房地产对于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发展来说,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房地产开发过程当中,确实要尊重社会规律,尊重社会需要。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高度重视产业开发和城市功能开发,以形成新的竞争力。
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提醒,当前一线城市建立可循环、再生的住房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在北京和上海大约有200万套城市中心区的老旧住宅,平均房龄40年,这些房子的流通率低,居住效能不足。建议通过更好的住房更新和再生体系,将这类住宅重新投入到市场中,产生更多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也已进入以大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要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房地产市场不仅仅是造房子,还要提供多元化的居住服务选择、更好的宜居环境、更完善的城市功能。
议题五
稳中求进 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年会上表示,当前金融方面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
易刚介绍,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上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保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在控制好总量的前提下,结构上将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支持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社会资本参与较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采取“精准滴灌”,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三农”、“双创”等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的支持,尤其向深度贫困地区作一些倾斜,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
易纲表示,金融业开放有三条规律要遵循,一是金融业作为竞争性服务业,应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须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金融业开放要与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
他强调,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就会不断将金融业开放推向前进。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二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提升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金融业的稳定方面,易纲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些潜在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上仍然存在高杠杆风险;部分领域和地区金融“三乱”问题仍然突出;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风险。对于这些风险,要提高警惕,但同时应当看到,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易纲表示,下一步,将依法合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稳住宏观杠杆;深化金融和其他关键领域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尽快补齐监管短板;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活动。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加强金融领域准入管理,清理整顿各类无照经营和超范圍经营金融业务,未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
此外,易刚还表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在有序开放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同时,努力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健全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我们整个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变。
坚定推进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有所增强,市场的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使得汇率发挥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年会上,与会嘉宾热议中国改革开放。一致认为,中国以务实和渐进的态度推进改革开放,获得成功,在诸如数字经济等领域已站在世界前列。
中国政府高层同全球商界、政界精英以及中外学者围绕“新时代的中国”这一主题,展开“迈向高质量发展”、“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制造”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数位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领先企业的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参加了此次年会,涵盖的行业包括能源矿产、金融保险、航空航天、信息通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咨询服务等。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中国中央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负责人也出席了此次年会。
《财会信报》记者撷取梳理了会议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议题一
中国将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新任财政部部长刘昆在讲话中指出,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们将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部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刘昆表示,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科学界定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形成中央与地方合理的财力格局,在充分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因素的基础上,将常住人口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控制在合理区间,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表述相比,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又有深化和拓展。将立足于已确立的预算制度主体框架,进一步提升预算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推进预算科学精准编制,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将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加强总体设计和配套实施,加快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框架。
着力完善直接税体系,建立综合与分類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税率结构,完善税前扣除,规范和强化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密切关注国际税改动态,审慎评估和研判国际税制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健全间接税体系,坚持税收中性原则,深入推进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健全抵扣链条,优化税率结构,完善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构建更加公平、简洁的税收制度。结合增值税改革进程,推进增值税立法,最终形成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结合实施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研究调整部分消费税品目征收环节和收入归属。积极稳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调整税制结构,培育地方税源,加强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新开征税种,一律由法律进行规范;将现行由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的税种上升为由法律规范,同时废止有关税收条例。
刘昆还表示,今年将按照三档并两档的方向,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根据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变化,合理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加快推进单行税法的立法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契税法、资源税法、消费税法、印花税法等草案的起草工作。
议题二
人工智能“抢饭碗”为时尚早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突飞猛进,有望成为引领新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论坛上,参会嘉宾就此展开深度讨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烈宏表示,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行业+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模式。
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刘烈宏指出,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一些关键性挑战。网络空间的安全对于人工智能和行业的叠加至关重要。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在数据共享时处理好隐私保护和权益合理分配也值得关注。
波士顿咨询全球董事长汉斯-保罗·博克纳表示,数字化会从根本上改变每个行业、每个公司以及每个人的生活。人工智能是向前迈出的又一步,使得这些变化成为可能。但他也同时指出,人工智能不是“魔法”,也不是“灵丹妙药”,关键在于人类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必须要考虑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情况,并且考虑在哪些环节可以使用人工智能,从现在就要开始试验。
对于此前人们颇为担忧的人工智能“抢饭碗”问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预测,2050年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反而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李稻葵表示,未来能驾驭这类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那时世界上将有两种人——“有用的人”和“无用的人”。
携程集团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经济学家们预测目前50%的工作会被取代,生产力也会提高一倍。但他认为,这个变化会在二十甚至三十年内才会完成,因此平均到每年来看,对就业带来的冲击并不会很大,只有3%~4%左右。
而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不平等问题,梁建章认为,教育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建议,政府不仅要提供教育机会,还需要提供更完善的社保网络,同时在收入分配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在年会上提交了一份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建议中国利用先进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制造业升级。 史毕福指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本正涌入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领域。渐趋复杂的算法、日益强大的计算机、激增的数据以及提升的数据存储性能,为该领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颠覆性技术主要还是集中于消费领域,要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重塑中国经济,这些前沿技术在工业领域及企业间的大规模应用则更为关键。
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的融合充满挑战,但潜在的收益无比巨大,能够帮助企业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应对积弊,创造价值。史毕福提出,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也会带来数据安全及伦理道德方面的挑战。在这个数据赋能的新时代,必须充分关注数据共享在创造便利和优势的同时所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将成为人工智能兼顾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
史毕福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真正实现转型还需要创造积极的发展环境,这还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
议题三
区块链核心在于创建多方信任机制
“区块链的核心,在于用技术创造一个多方的信任机制。它是一个全新的信任机制,解决的是数据、物、资产和人的可信问题。”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在年会上就“金融创新与区块链革命”话题讨论时表示。
“想象一下,当我们的世界全部数字化以后,如何能够确保在数字化世界里参与的各方信任这些数字、物、资产的真实性问题,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井贤栋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块链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是未来数字社会的一个信任的基石。同时,可以促进价值链各方的高效协作机制的形成,创造价值。
“区块链技术不是生产一件你想要得到的商品,但它可以加快和提供便捷,使你得到某一件你想要的商品。也就是说,它可以减少中间的交易成本,包括资源和时间成本,这就是区块链真正的要点。“摩根大通国际董事长雅各布·弗兰克尔表示。
在他看来,区块链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发展。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技术,不是中心化的,可以进行数据创造,并且储存起来,创造出可信任的、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
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施索仁表示,区块链确实是新一代的技术,有很大的潜力,也有潜力来彻底改变一些非标准化的行业。比如降低金融方面的成本,建立起透明度和互信机制,可以点对点地进行支付,省去中间银行认证文件或信用的成本。我们现在还无法设想未来所有的潜力,但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将加快交易速度,提升透明度。井贤栋表示,未来几年,对于区块链的炒作很可能迎来泡沫破灭,区块链真实的价值逐步浮现,其应用开始进入较大规模的爆发阶段。
但同时,区块链真正实现社会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面临几大挑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还包括商业模式。井贤栋分析,第一是安全挑战。算法安全、系统安全都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在去中心化的结构下面,谁为最终责任来兜底?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二是信息保护。对于商业个体来讲,敏感信息和商业信息都有被保护的诉求,而这个链条上所有各方形成的共识,是需要信息透明、公开的,如何用技术解决这两方面的诉求就很关键。第三是交易性能。多方共识的交易效率必然会降低,特别是随着企业数目增加,非常明显。如果是跨境交易,还会涉及通讯时间滞后的问题,若海外和国内节点数量差异很大,还会产生一些其他问题。第四是激励机制。在多方协作、价值链有多方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有一个利益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价值链的高效协作。
议题四
房地产发展需找准新方位
年会上,与会嘉宾还就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仇保兴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两个比较显著的特征,一方面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住房市场火热,三四线城市冰冻期长。二是一线城市中出现了紧平衡的特殊现象,在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二手房跟新房价格的倒挂,但这种紧平衡状态其实是不可能持续的。基于此,仇保兴提出三点解决思路。一是多渠道供给,不仅要体现在供地上,也要体现在形式上。二是多形式疏导,除了租售并举之外,欧盟国家提倡的住房合作社也可作为参考。三是多工具联调。应把传统的集中调转换为分散调,从行政手段调转变为经济手段调,从中央政府调转变为地方调。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表示,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本源,需要引领理念的转变,调整相应政策,金融银行业需要更加主动作为。他认为,一方面,要继续严把信贷投放,调整信贷结构,遏制投機炒作,大力支持居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金融创新不应围着传统信贷转,要把着力点转向针对房地产需求失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借助金融力量激活市场要素,引导资源有效供给,解决社会痛点。
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玉良认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载体。从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增长再到民生,都无法离开房地产。房地产对于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发展来说,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房地产开发过程当中,确实要尊重社会规律,尊重社会需要。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高度重视产业开发和城市功能开发,以形成新的竞争力。
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提醒,当前一线城市建立可循环、再生的住房体系变得尤为重要。在北京和上海大约有200万套城市中心区的老旧住宅,平均房龄40年,这些房子的流通率低,居住效能不足。建议通过更好的住房更新和再生体系,将这类住宅重新投入到市场中,产生更多活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也已进入以大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要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房地产市场不仅仅是造房子,还要提供多元化的居住服务选择、更好的宜居环境、更完善的城市功能。
议题五
稳中求进 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年会上表示,当前金融方面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持金融业整体稳定。
易刚介绍,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总量上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保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在控制好总量的前提下,结构上将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支持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社会资本参与较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适度采取“精准滴灌”,加大对扶贫、小微企业、“三农”、“双创”等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的支持,尤其向深度贫困地区作一些倾斜,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
易纲表示,金融业开放有三条规律要遵循,一是金融业作为竞争性服务业,应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须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金融业开放要与防范金融风险并重,金融开放程度要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
他强调,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就会不断将金融业开放推向前进。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二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提升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金融业的稳定方面,易纲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些潜在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上仍然存在高杠杆风险;部分领域和地区金融“三乱”问题仍然突出;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风险。对于这些风险,要提高警惕,但同时应当看到,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易纲表示,下一步,将依法合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稳住宏观杠杆;深化金融和其他关键领域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尽快补齐监管短板;坚决取缔非法金融活动。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加强金融领域准入管理,清理整顿各类无照经营和超范圍经营金融业务,未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业务。
此外,易刚还表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在有序开放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同时,努力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健全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和传导机制,推动我们整个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变。
坚定推进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有所增强,市场的供求决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使得汇率发挥宏观经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