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领乃引导、带领之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是整个学校的灵魂,他必须通过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带动和领导教育集体的全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育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既为我们当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三项重要的使命:第一,切实推进教育公平,以实现由重点发展为主向均衡发展转变,归根结底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第二,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实现由规模发展为主向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转变,归根结底是为了进步而推进教育创新;第三,要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以实现由规范发展为主向规范与特色协调发展转变。作为农村中学,学校以此为契机,着力转变落后教育价值观,确立“把握新起点、融入新理念、创设新机制、成就新业绩”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进程。
确立科学办学思想,融入先进办学理念
美国哲学家乔治·F·泰勒说过:“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惟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茫然无所适从。”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从宏观视野对学校发展所作的理论思考。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大讨论。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宗旨。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均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祖国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育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积极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集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为一体的知名学校。
以人为本,完善制度
随着时代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内部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因应时代要求,努力构筑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1.完善制度,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坚持和创新教师政治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各种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成功案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强化服务意识。学校还制定和完善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向全体师生公布所有领导的手机、办公室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通信联络方式,搭建起24小时通畅的交流平台,以便及时了解师生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迅速解决师生最现实、最直接和最关心的利益需求。
2.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学校改革
科学民主决策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对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积极发挥校务会、教代会、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制定重要决策时,学校都向每个教师分发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并经他们全体书面表决通过后,校务会才能执行。学校十分重视群团组织工作,积极引领他们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并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献计献策。
3.规范管理,构建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学校成立校务公开工作机构,制定校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进行校务公开,并做好过程管理和跟踪反馈,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运作,逐渐形成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工会、教代会督促检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按照文件要求,积极开展 “价格服务进校园”活动,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加强收费监督,杜绝乱摊派、乱收费现象。
4.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断提升师生的心智水平
心理咨询工作是价值观引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学校要努力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咨询室及其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咨询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农村高中生使用现代通信工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的市级课题实验研究,不断提升师生的心智水平。
5.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力促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学校要热情、主动、务实、高效地做好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积极参与城乡共建和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组织教师对全校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落实贫困生和“两免一补”学生名单,并及时发放生活补助。对于个别家庭贫困的学生,学校给予免除学杂费。学校还应积极配合红十字会等部门开展 “红十字博爱送千家”爱心活动,向灾区和经济困难的群体和个人捐款、捐物。
创建学习型组织,建构和谐团队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贯彻落实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学校要积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依托,引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教育价值观意识与水平,构建发展性学习机制和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教师自我超越。为造就高绩效组织,学校还应积极引导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设定目标和解决问题,并有意识地培育教职工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构建一支和谐奋进的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完善多元管理机制
理解组织的关键在于理解其人性维度和社会维度。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学校要积极创设新机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引领广大师生朝着学校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
1.完善机制、健全网络,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网络,积极引领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次,学校应建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和制定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定期开展活动,这使得教育有了更为健全的保障机制。最后,学校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法制、交通和消防辅导员到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举办“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爱的教育”和“学会感恩”等专场报告会,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各种生存技能,而且让广大师生和家长深受教育。
2.积极开发各种德育资源,深入开展各种思想道德教育
诸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将德育工作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三观”和“四德”水平。学校还积极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以学分制管理志愿服务活动,深化道德实践
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学校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学校大胆创新,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把学生志愿服务、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和学分制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爱心奉献促和谐”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同时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基地建设,使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积淀提炼办学经典,拓展提升校园文化
戴维·波谱诺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以及它们的物质形式。”学校要积极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环境育人,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校园生活品质,努力凝炼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核。
1.完善治安工作责任制度,构建“平安校园”
安全第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基石。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要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校园,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展工作,主要是进行各项安全教育、安全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处理,举行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定期对学校治安动态、报警监控器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大力加强“物防、技防、人防”等安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治安工作责任制度,从而构建“平安校园”。
2.人居和谐,环境育人
学校是师生的共同家园,直接影响师生的学习、工作、情绪和身体健康,甚至个性变化和世界观的形成。学校重视校园规划、美化、绿化,做好环境卫生和保护工作,如定期对花草树木进行修剪、整形、施肥、除草、防治虫害等等。这些使得校园四季如春、充满生机。由此,1999年学校就获得了厦门市“花园式单位”的荣誉称号。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2010年初三学生的《让水葫芦成为可持续产业资源的调查研究报告》,获得福建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环境育人的功能在师生的综合素养中得到不断的体现。
3.多元智能,激活校园
杜威说:我认为学校应当把活动呈现给儿童,并且以各种方式把他们再现出来,使儿童逐渐了解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其中起到自己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生观上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具体“用”的领域和性质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非常难得的课程资源。为此,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吉尼斯大赛、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活动等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校园生活品质和激发自身才能的平台与机会。这样,学生在学科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得到全面、自由和个性化的发展。精心雕琢校本课程,熔铸学校特色。使学校逐步形成艺术教育之特色。
总之,我们要用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引领教育实践,并在教育实践中强化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价值观的有效转变,既是学校不断发展前行的目标,也是一个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价值观是一面旗帜、一盏心灯,让我们用不懈的追求,去感受人性的本真和体验教育的快乐。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既为我们当前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三项重要的使命:第一,切实推进教育公平,以实现由重点发展为主向均衡发展转变,归根结底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第二,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实现由规模发展为主向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转变,归根结底是为了进步而推进教育创新;第三,要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以实现由规范发展为主向规范与特色协调发展转变。作为农村中学,学校以此为契机,着力转变落后教育价值观,确立“把握新起点、融入新理念、创设新机制、成就新业绩”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进程。
确立科学办学思想,融入先进办学理念
美国哲学家乔治·F·泰勒说过:“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惟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茫然无所适从。”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是从宏观视野对学校发展所作的理论思考。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大讨论。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的办学宗旨。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均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成为祖国栋梁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育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积极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努力把学校办成集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为一体的知名学校。
以人为本,完善制度
随着时代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内部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因应时代要求,努力构筑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1.完善制度,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各部门岗位职责,坚持和创新教师政治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各种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成功案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强化服务意识。学校还制定和完善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向全体师生公布所有领导的手机、办公室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通信联络方式,搭建起24小时通畅的交流平台,以便及时了解师生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迅速解决师生最现实、最直接和最关心的利益需求。
2.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学校改革
科学民主决策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对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积极发挥校务会、教代会、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在制定重要决策时,学校都向每个教师分发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并经他们全体书面表决通过后,校务会才能执行。学校十分重视群团组织工作,积极引领他们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并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献计献策。
3.规范管理,构建阳光教育
阳光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体现。学校成立校务公开工作机构,制定校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进行校务公开,并做好过程管理和跟踪反馈,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运作,逐渐形成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工会、教代会督促检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按照文件要求,积极开展 “价格服务进校园”活动,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加强收费监督,杜绝乱摊派、乱收费现象。
4.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不断提升师生的心智水平
心理咨询工作是价值观引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障。学校要努力加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咨询室及其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咨询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我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农村高中生使用现代通信工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的市级课题实验研究,不断提升师生的心智水平。
5.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力促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学校要热情、主动、务实、高效地做好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积极参与城乡共建和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组织教师对全校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落实贫困生和“两免一补”学生名单,并及时发放生活补助。对于个别家庭贫困的学生,学校给予免除学杂费。学校还应积极配合红十字会等部门开展 “红十字博爱送千家”爱心活动,向灾区和经济困难的群体和个人捐款、捐物。
创建学习型组织,建构和谐团队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贯彻落实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学校要积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依托,引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各种理念转化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教育价值观意识与水平,构建发展性学习机制和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教师自我超越。为造就高绩效组织,学校还应积极引导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设定目标和解决问题,并有意识地培育教职工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构建一支和谐奋进的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完善多元管理机制
理解组织的关键在于理解其人性维度和社会维度。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学校要积极创设新机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引领广大师生朝着学校共同愿景而努力奋斗。
1.完善机制、健全网络,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网络,积极引领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次,学校应建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和制定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定期开展活动,这使得教育有了更为健全的保障机制。最后,学校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法制、交通和消防辅导员到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举办“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爱的教育”和“学会感恩”等专场报告会,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各种生存技能,而且让广大师生和家长深受教育。
2.积极开发各种德育资源,深入开展各种思想道德教育
诸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将德育工作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三观”和“四德”水平。学校还积极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以学分制管理志愿服务活动,深化道德实践
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是学校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学校大胆创新,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把学生志愿服务、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和学分制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爱心奉献促和谐”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同时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基地建设,使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积淀提炼办学经典,拓展提升校园文化
戴维·波谱诺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以及它们的物质形式。”学校要积极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环境育人,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的校园生活品质,努力凝炼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核。
1.完善治安工作责任制度,构建“平安校园”
安全第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基石。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要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校园,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展工作,主要是进行各项安全教育、安全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处理,举行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定期对学校治安动态、报警监控器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大力加强“物防、技防、人防”等安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治安工作责任制度,从而构建“平安校园”。
2.人居和谐,环境育人
学校是师生的共同家园,直接影响师生的学习、工作、情绪和身体健康,甚至个性变化和世界观的形成。学校重视校园规划、美化、绿化,做好环境卫生和保护工作,如定期对花草树木进行修剪、整形、施肥、除草、防治虫害等等。这些使得校园四季如春、充满生机。由此,1999年学校就获得了厦门市“花园式单位”的荣誉称号。绿色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2010年初三学生的《让水葫芦成为可持续产业资源的调查研究报告》,获得福建省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环境育人的功能在师生的综合素养中得到不断的体现。
3.多元智能,激活校园
杜威说:我认为学校应当把活动呈现给儿童,并且以各种方式把他们再现出来,使儿童逐渐了解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其中起到自己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生观上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具体“用”的领域和性质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非常难得的课程资源。为此,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吉尼斯大赛、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活动等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校园生活品质和激发自身才能的平台与机会。这样,学生在学科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得到全面、自由和个性化的发展。精心雕琢校本课程,熔铸学校特色。使学校逐步形成艺术教育之特色。
总之,我们要用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引领教育实践,并在教育实践中强化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价值观的有效转变,既是学校不断发展前行的目标,也是一个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价值观是一面旗帜、一盏心灯,让我们用不懈的追求,去感受人性的本真和体验教育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