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药物在廖濬泉儿科医案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整理廖濬泉先生所著《廖濬泉儿科医案》中使用温阳扶阳方药的50例医案,整理分析温阳药物在廖老儿科医案中的运用。廖老使用温阳扶阳之法主要涉及阳虚阴盛、脏腑虚寒、寒邪直中等证,常用代表性的温阳药物有附子(附片、小白附子)、姜(干姜、炮姜、生姜)、桂(桂枝、肉桂)、丁香、肉蔻(肉豆蔻、肉蔻霜)、川椒、细辛等。廖老强调通过扶阳温阳来扶持小儿机体正气,祛除阴寒邪气,从而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
  【关键词】 廖濬泉;中医儿科;温阳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4-0061-02
  Abstract:By collating 50 cases of using Warming yang-strengthening yang Prescription in Liao Junquan's “Liao Junquan's Pediatric Medicine Case”, Liao Lao used the Wenyang-Fuyang Method which mainly involved the Yang Deficiency, Yin Excess, Yin Excess and Yang Deficiency.The typical medicine for warming Yang in common use is Aconite(Aconite、small white Aconite), Ginger( dried ginger、baked ginger、ginger ),Cassia(cassia twig、cinnamon) ,cloves ,Netmeg(netmeg,、nutmeg cream), Sichuan Pepper, Asarum, etc.Liaolao emphasized that to support the body of children positive qi,dispel Yin cold pathogenic factors, to achiev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of the body.
  Keywords:Liao Junquan; Pediatr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rming Yang
  廖濬泉先生是云南著名儿科医家,师从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儿科名家康诚之先生。廖老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患病后稚阳易伤,稚阴易损,临证擅用温阳扶阳方药,使小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之常态。在其所留下的儿科医案中,使用温阳扶阳方药的医案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本研究通过整理《廖濬泉儿科医案》中使用附子(附片、小白附子)、姜(干姜、炮姜、生姜)、桂(桂枝、肉桂)、丁香、肉蔻(肉豆蔻、肉蔻霜)、川椒、细辛等温阳药物的医案,对其在儿科临证诊疗中使用温阳方药的经验进行分析,以期对拓展扶阳治则治法的临证运用,推动儿科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帮助。现就相关内容统计整理分析如下。
  1 医案的病例来源分析
  《廖濬泉儿科医案》[1]中记载医案共100则,其中使用温阳药的医案共计50则。主要涉及新生儿胎黄、婴儿发热、痰厥惊搐,细菌性痢疾证属寒湿下痢、疳证下痢、虚寒痢、寒邪直中,中毒性消化不良证属慢脾风,小儿泄泻属虚寒证、脾肾两虚证,脾虚久泻之脏厥重证、疳证之脾阳不运、阳微阴竭等,阳虚阴盛、阳气不化之水肿、鼓胀,肺脾气虚、痰饮内停之哮喘,心阳不振之痹证等。廖老对以上50例病案的辨证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寒、脾阳不足、阴盛格阳、阴寒内盛等,充分证明了扶阳温阳治法在儿科临证诊疗中的运用是有适应证的,且良好的疗效是准确辨证、精准用药的证明。
  2 温阳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在廖老所用的温阳方剂中,使用附子(小白附子、附片、川附片)的医案总计40例,含122首方剂;使用姜类(干姜、炮姜、生姜)的医案总计49例,含156首方剂;使用桂类(桂枝、上肉桂)的医案总计33例,含61首方剂;使用丁香的医案总计24例,含41首方剂;使用肉蔻(肉蔻、肉蔻霜)的醫案总计14例,含21首方剂;使用细辛的医案总计16例,含18首方剂;使用川椒的医案总计10例,含12首方剂。其中尤以附子、姜、桂为廖老善用之温阳药的代表。
  2.1 附子使用情况分析 在具体药物使用方面,廖老按照病情缓急、年龄大小、正气强弱,临证相机使用,以现在标准来看,有些剂量是偏大的。如在治疗一个7个月乳儿慢脾风一案中,根据患儿吐泻完谷不化,面色青白,昏睡目光呆滞及唇淡脉迟等,廖老诊断为脾虚中寒、阳亡阴竭之慢脾风,法宗《福幼编》中慢脾风“实因脾胃虚寒,孤阳外越,元气无根,阴寒至极,风之所由动也。治宜先用辛热,再加温补”与张景岳“附子温中回阳,为慢惊圣药,如元气未脱,用之无不有效”,方用逐寒荡惊汤温阳救逆及白通加猪胆汁汤通阳救逆,所用附片最大剂量为30g[1]。又如治疗一个15个月乳儿,因其痧后脾虚久泻所致脏厥重证,廖老辨证为久泻伤津、脾阳衰败、且有厥阴病象,用大剂量附子行扶正温阳、温补脾肾治法,所用附子24~30g。其余单剂运用附子达30g之多的病案有:1岁患儿久热8月导致阳微阴厥证;7岁男童证属脾肾两虚之阴水水肿;6岁男童所患“中虚寒伏、虚阳外越、无根之火内动”之虚寒阴癍之证,用大剂量附子以温中止痛、健脾摄血。在廖老所治小儿阳虚阴盛证中,使用附子一般为15~30g,多取附子辛温扶阳、回阳救逆、温阳健脾之功。强调其关键在于煎法,为防中毒,附片宜与干姜、甘草用开水先煮两小时左右,先尝少许不麻口为度,再纳入诸药同煎,以后每次皆开水煮即可,小儿虚寒证用之,效如桴鼓[1]。
  2.2 姜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廖老在姜的使用上更为灵活,主要包括干姜、炮姜、生姜。干姜性温热而偏燥,守而能走,廖老多在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用其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一般用量在6g,但7月患儿也有用至10g。炮姜功于温中散寒、止泻,虽其温阳之力稍逊于附子,但其作用持久缓和,廖老多用于小儿脾胃虚寒之腹痛泄泻,其用量一般在6~8g。生姜在医案中多用于辛温解表,温肺散寒,医案中用量多在10g以下。   2.3 桂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廖老对桂类的使用分别为桂枝及上肉桂,在其医案中对桂枝的使用主要取其固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尤其喜用于小儿发病因于脾胃损伤、中气不足致营卫失守之表里同病。在小儿泄泻证属虚寒证治中,廖老认为此为脾肾阳虚、卫阳不固,应用桂枝“消息和解其外”与温中回阳并重。又如脾肾两虚的阴水水肿中,廖老用桂枝温运其衰微之阳气,化气以行水,一般用量在5~10g,两月以下患儿用量可达6g左右。上肉桂温中健脾、补火助阳,在医案中主要用于温脾阳及回阳,廖老借上肉桂辛甘大热治小儿虚寒吐利,为防其煎煮后因油脂挥发而减药力,特强调此一味应去皮研细,开水冲服[1]。一岁以下一般用3g左右,六岁以下用量在6g左右。
  2.4 其他温阳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廖老在医案中常用的扶阳温阳药物还有公丁香、肉蔻、川椒、细辛等。廖老常取丁香温中和胃、降逆止吐之功,治疗小儿呕吐属脾胃虚寒证,用量多在3g左右。肉蔻能温中止瀉,补脾涩肠,医案中常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寒之泄泻、久痢等,2岁以下小儿用量多在3g左右,治一岁小儿虚寒痢也用到6g。细辛温阳散寒、温化痰饮、除湿止痛,在医案中常用于治疗小儿阳虚感寒喘嗽、阳虚水肿,也取其温脏安蛔之功治疗小儿蚘厥。用量多在1.5~3g。川椒在医案中常取化湿利水之功用来治疗阳虚肿胀、水肿,温脏安蛔之功可用来治疗蚘厥,也常在乌梅丸中与它药配伍而平调寒热,用量多在3~5g。
  3 体会与思考
  在《廖濬泉儿科医案》中,运用温阳扶阳法诊治小儿疾病的案例占据相当的比重,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源,早在群经之首《周易》中就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等重阳论述,意在表明阳气是一切万物肇始之源;《素问·生气通天论》[2]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张景岳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万物之生由乎阳…阳来则生,阳去则死”[3],特别强调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温阳扶阳的重要性。廖老推崇张景岳、陈文中等人运用温阳法诊治小儿疾病的思想,强调在小儿生理上应重视阳为主导,阴为基础根本概念;病理上小儿为柔嫩之体,气血未坚,脏腑甚娇,略受伤残,则萎谢极易。且若元气素虚或因寒凉克伐,阳气受损,尤其吐泻汗出伤阳,病入少阴者,最易出现元阳虚衰。
  通过研习廖濬泉先生留下的儿科医案,可以发现其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是通过扶阳、温阳之法来扶持小儿机体正气,从而祛除阴寒邪气,来达到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然而并不能片面地说廖老的思想是单纯擅用温热之药,他强调既应重视元阳,也应重视元阴,病理上也应考虑到阴之不足。扶阳不离滋阴、滋阴不离扶阳,虽有重点,但不应偏弊。
  参考文献
  [1]廖濬泉.廖濬泉儿科医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9.
  [2]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3]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收稿日期:2018-12-03 编辑:杨 希)
其他文献
【摘 要】 卢云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良好。本文浅析卢云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CAG的临床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一则,以期对临床有所启迪。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健脾活血  【中图分类号】R53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6-0057-02  Abstract:Professor Lu Yun uses the metho
期刊
【摘 要】 目的:考察太子参均一多糖对大鼠小肠α-糖苷酶活性影响,探讨其降血糖途径。方法:由大鼠分离小肠α-糖苷酶,以对硝基酚-α-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将其分解成pNP及葡萄糖,而pNP在碱性条件下显色的原理测定酶活力,以考察太子参均一多糖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太子参均一多糖HP0.5MSC-F和HPH-1-2,浓度为400μmol/L时对大鼠小肠α-糖苷酶活性抑制率分别
期刊
【摘 要】 目的:测定紫金龙药材中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为建立紫金龙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附录Ⅸ H中水分测定法中的第一法、附录Ⅸ K灰分测定法和附录Ⅹ A浸出物测定法进行测定。结果:紫金龙药材水分含量在11.09%~14.29%之间;药材总灰分含量1.883%~5.937%之间;药材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131%~0.9064%之间;药材
期刊
【摘 要】 毛德西教授精研中医经典,博采众家之长,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则,结合其50余年的临证经验,提出小而精的三味方。其中芳香三味饮为芳香化湿增食欲的代表方。方中藿香、佩兰、砂仁三味为健脾化湿的主药,用于治疗中焦湿浊不化之胃脘痞闷、不思饮食、口淡黏腻或有秽浊之气、肢体困倦、苔白腻等症。附验案两则以佐证。  【关键词】 藿香;健脾化湿;中焦;临证经验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腧穴热敏灸在临床尤其在各类药物难治性疾病的应用中疗效明显。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治疗较为棘手,常以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为主,但收效欠佳。王万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腧穴热敏灸运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腧穴热敏灸;病案  【中图分类号】R69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测定灯盏细辛药材中焦袂康酸限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查方法。方法:采用JADE-PAK ODS(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水(5∶9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30℃。结果:焦袂康酸在0.2028~4.0560m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6%, RSD为0.8%。结论: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完善银朱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硫氰酸铵滴定法对其硫化汞(HgS)的含量进行测定,按《中国药典》检查法对可溶性汞盐限度。结果:硫化汞回归方程为y= 191.63x+0.4264,r=0.9998,表明硫化汞的取样量在0.1~0.5g范围内,与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的消耗体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硫化汞平均回收率为98.85%(n=9)(RSD=1
期刊
【摘 要】 采用DET-B3LYP/6-31+G方法优化了葛根素与水的二聚体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二聚体的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及转移,结合能和热力学性质。探讨葛根素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及能量变化,旨在密度泛函理论上寻找其最稳定结构。结果显示,与单体相比,各二聚体在接触点上的氧原子,氢原子及附近的氧原子变化明显,两子体系间的电荷转移较多。二聚体(Ⅰ~Ⅵ)中的接触点(O-H…O)距离最小为0.1
期刊
【摘 要】 目的:根据精-血-髓相关理论,观察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雄性,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2g/kg)、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组(4g/kg)、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8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连续9周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造模前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天山雪莲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中绿原酸和芦丁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 (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0.4%磷酸(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27nm、257nm,柱温35℃。采用超滤法分离天山雪莲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与游离药物测定包封率。结果:绿原酸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