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绵”的名义再看园博园,让你更懂海绵城市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以水为灵魂,与水同行。独占太湖一大片水域的吴中,更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在太湖畔,有个海绵公园——园博园,地处太湖岸线,依托太湖,将江南水乡村落囊括其中,结合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全省村庄整治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在江南水网地区探索和实践海绵城市理念,苏州首个大型“海绵”公园几年前就在太湖畔诞生。
  2021年7月14日,省住建厅组织专家对吴中区实施的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进行现场考核评价,吴中区海绵办带领相关人员做好迎检工作。专家组一致认为园博园项目按照省级示范项目建设要求全面落实了申报方案建设内容,肯定了示范项目建设成效,同时,也提出接下来的苏苑公园、横泾健身步道、胥江河二期等公园绿地项目要以园博园为参考进行区全域推进。
  园博园2016年4月开园,时隔数年之后再看这个太湖畔的大公园,设计理念超前,系统化建设思路把控精准,集中、全面地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是当之无愧的苏州首个大型“海绵型郊野公园”。
  生态理念打底,系统化方案落實
  据了解,园博园项目从构思到落地全流程全系统采用生态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湿地和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园区及各城市展园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等雨水综合管理办法,通过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组合技术,在增加雨水滞留、释缓功能的同时,保证原有的景观功能不缺失、设计标准不降低、园林品质有新意。
  从水系布局上,根据“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自然地形的基础上优化道路与绿地关系的竖向设计,构建园路路面与绿地汇水、蓄水的关系,对场地现状条件较好的水系进行了全部保留,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原有水系进行了如水系平面形态等优化设计,增加了水系弯曲、蜿蜒、流畅的自然线势,增加岸线长度,提供更多的生境空间,同时增加了对场地雨水的调蓄能力,通过地形、水网和集中水体的构建使原有无序、杂乱的水生态区域更加系统和高效。
  从竖向优化上,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地形,深入了解基地条件与水文特征、防洪排涝要求,结合公园周边用地布局,整理地形,协调场地整体竖向关系,加强场地水系与周边场地水系的衔接,对局部区域进行微改造,在小区域范围内通过地形的起伏实现洼地和高地的结合。
  从技术选择上,根据具体地块,筛选适用的海绵技术,并创新形成最优的技术组合,全园海绵示范点位共59处,包含集雨型生态边沟、渗透铺装、集雨型绿地、小微湿地等十余种低影响开发技术,以取代传统的地下雨水排水管道,充分发挥场地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削减径流污染,有效利用场地雨水资源,恢复自然水文循环,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尊重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宜场地生长的植物品种,统筹全园植物景观营造,实现功能、生态和景观效果的有效统一。
  精细化施工,艺术化呈现“海绵”理念
  园博园作为首个在太湖岸线上建设,将江南水乡村落融入园区的博览公园,强调海绵型园林绿地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和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思想,突出海绵型园林绿地相关技术与景观的融合;强调雨水系统的专业统筹与系统设计,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作用,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方法来处理雨水;强调海绵型园林绿地建设目标和海绵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和科学性,在海绵技术进行系统实践的同时保证原有的景观功能不缺失、设计标准不降低、园林绿化品质有保证。
  因地制宜设计透水路面、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集雨型绿地、湿塘、小微湿地、集雨型生态边沟、雨水罐、植被缓冲带、滞留湾等设施。
  透水铺装,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补充地下水,在避免场地积水的同时,减少雨水检查井和雨水口的设置,提高经过效果和使用的舒适度。
  集雨型生态边沟利用重力流收集、输送雨水,并通过植被截留和土壤过滤处理雨水径流,将雨水输送至其他雨水排放系统。
  下沉式绿地通过填料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净化雨水,同时通过将雨水暂时存储而后慢慢渗入周围土壤来削减地表洪峰流量。
  滞留湾对上游断续来水滨水区进行生态修复、降解污染物质,兼具调蓄雨水的作用。
  集雨型绿地结合景观效果,在需要短期保持一定的水面的地方,采用短暂储水式填料结构,起蓄水和下渗的作用。
  植被缓冲带通过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
  湿塘、小微湿地结合前置塘、主塘,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的不同,利用景观手段进行水生植物搭配,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进行调蓄雨水、削减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
  成效显著,太湖园博园成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园博园系统化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我省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树立了典型的范本,也为研究水网发达地区人水和谐关系的构建和技术指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通过园内海绵技术实景展示和展馆内海绵技术科普,为海绵城市理念在社会上的普及和正确解读营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雨水调蓄方面,主展区水域调蓄容积约13.48万m3。根据计算公园除消纳自身雨水外,还可为周边城市建设用地提供雨水径流调蓄容积约2.69万m3。
  雨水资源化利用方面,园区绿地(含屋顶绿化)面积约14.6万㎡,根据苏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与蒸发量资料,结合园区用地类型,计算园区径流量、蒸发量,最终得出除满足园区绿化浇洒要求外,还可对外提供水资源39.4万m3/年;在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可产生经济效益276万元/年。
  径流污染控制方面,通过建设植被缓冲带、集雨型绿地、 湿塘、小微湿地等设施截留、削减雨水中的污染物,对削减园区径流污染起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以点带面,吴中高标准系统化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让雨季泛滥的水资源不再无处安放,不再担忧家门口“看海”,让流入河道的雨水清澈透明,更好地保护了这座城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提升了生活其间之人的生活品质,让城市与水与人的故事更好地得以延续。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吴中区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印发吴中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建立内嵌式管理模式;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管控环节提出总体要求,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内审流程,严格项目全流程管控;坚持示范引领,全区在重大工程建设、民生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东苑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环太湖路、两山一镇慢行绿道工程、太湖新城天鹅港等具有高显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成效初显。
  位于吴中太湖新城的“太湖新城核心区初期雨水治理”工程,五个雨水收集沉淀池,总容量为2000立方米。此项工程可缓解太湖新城核心区域雨水径流对天鹅港及苏州湾的污染,是保护太湖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太湖区域年降水量为1100至1150毫米。雨水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如果直接汇入天鹅港,会直接影响区域河流的水质情况及景观生态效果,间接影响东太湖区域水环境质量,而雨水收集沉淀池,能够收集初期雨水并进行沉淀、过滤等预处理后,让干净的雨水流入河道,最终排入东太湖的苏州湾。
  实际上,太湖新城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草地、湖泊、湿地,尽量保留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不仅如此,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也尽最大限度做到了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比如在吴郡绿岛区域东二东三路的建设过程中,太湖新城沿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设置下凹式绿地及生态渗渠,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和渗渠中的积存、渗透及自然净化作用,减少地表径流,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合理补充地下水。当降雨量较大时,渗渠内雨水还可通过透水管进入雨水收集池,进行收集利用,形成生态排水模式及可持续水循环系统。
  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海绵城市”让一座城市具有良好的“弹性”,新建项目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同时老新村也有改造的需求,也想要在降雨来袭时能够自由地“呼吸”。
  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苑新村,属于典型的动迁保留老旧小区,共11幢多层住宅408户居民。传统的老旧小区改造重点突出立面出新、排水管网造、道路改建等内容,而东苑新村综合改造项目将海绵城市建设、绿色人居环境理念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系统中,基于老旧小区问题导向,考虑人居需求及城市规划发展,遵循以人为本,体现“户外、自然”的元素,进行建筑、道路、排水、景观等专业综合改造,排水系统重点综合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技术思路,系统化梳理现状,在室外雨污分流改造的基礎上,采用建筑雨落管断接、支管截留、改良式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场等系统化技术手段,优化居住区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指数。
  东苑新村条件有限,施工时特意选取了易维护、效果好的技术措施,在主干道一侧采用改良型的线性雨水花园,在小区主干道两侧绿化带设置了70余平方米的雨水花园,收集主干道和部分屋顶雨水,并进行有组织的滞蓄,雨水通过开孔侧石进入雨水花园,一部分通过雨水花园过滤层净化后渗透至沟底的盲管排入雨水管道,大雨的时候雨水通过设置在雨水花园内的溢流井溢流至小区排水系统。在小区内部一处设置了全结构透水铺装的停车场,结构层采用EST钢渣透水混凝土,面层采用模框植草砖,雨水不进入排水管,而是直接下渗,保证透水的情况下又增添了绿意。
  据吴中区住建局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吴中区内已建、在建海绵城市项目有30余个,海绵设施部分计划总投资约6000万元,涵盖建筑、小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河道、水系等多个类别。此外,吴中区已初步建立完善海绵城市项目监管体系,将海绵城市相关指标作为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监督管理,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下一步吴中区住建局将在打造宜居城市、绿色城市、安全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同时,继续深入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严格审查方案系统性、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控、长效化落实运管机制,系统化全域推进全区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
  TIPS:我们为什么需要海绵城市?
  一下雨就被迫“看海”?
  传统城市建设中由于大量采用灰色基础设施,导致城市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而失去了渗水蓄水功能。有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20个省市因为洪涝导致2000多万人受灾,暴雨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53亿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改善“小雨积水,大雨内涝”的现状,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宗旨的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量“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建海绵城市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其他文献
别以为火龙果只能到市场上去买,你还可以亲自去现场采摘,就在我们苏州本地!  在苏州的众多地产水果中,火龙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红彤彤的热情又可爱!它不是出身江南的本地水果,这种中美洲传来的热带水果,在江南这块亚热带地区生活得还蛮惬意,仿佛打破了“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魔咒,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个“火龙果采摘基地”。时下,水果大量上市的时候,也正是采摘火龙果的好时节。一时间火龙果采摘成了水
期刊
经历了磨人磨事的春雨和梅雨,苏州进入持续炙烤的三伏,大儒巷和丁香巷的修缮改造,轮廓毕现,愈发引人期待。  作为2021年姑苏区古保委启动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巷”打造项目,两条巷子均位于平江历史街区内,一东一西,一条生活化,一条商业化。不久前,来苏参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专家研讨会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表示,在城市复兴、城市更新、城市织补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推动古城有机更新,让居民既能体验传统
期刊
“我是这样地爱这个世界,我孤零零地来到人世上,但走的时候,却与万千的心连接在一起……”近日,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百年风华正青春 子城先锋谱新章”沉浸式主题党课中,首次公演的舞台话剧《丁香花开》直击人心的台词,让党员干部们热泪盈眶。  近年来,双塔街道文艺创作“好戏连台”,以本土红色革命故事为题材的原创性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打造了以烈士白丁香为原型的原创话剧《丁香花开》,还与爱之声合唱团联合编排
期刊
一个创办了8年的读书会,人均年龄在70岁以上,每次活动几乎全员出席,这样的读书会,你见过吗?更有意思的是,读书会的每个成员心态都很年轻,他们不仅悉数经典文化历史,对苏州民俗如数家珍,还会紧跟时事热点,并且微信社交一个不落下……这样的读书会,实在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充电”40年的读书带头人  说起沧浪街道玉兰社区的“书香玉兰读书会”,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读书会的带头人张香生。生于1940年的张香生,
期刊
“大美虎丘 锦绣山塘”,是虎丘人为之熟悉、为之努力的目标,而“海棠芳菲19580”组织矩阵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骨架。这个夏天,人们发现虎丘山下又多了一处党建阵地。7月5日,虎丘街道举行了“海棠芳菲大美虎丘 提质创优锦绣山塘”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暨“两中心一所”启用仪式。  “两中心一所”,即全面打造的虎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里还是妇女儿童之家、社区教育中心、
期刊
今年“八一”前夕,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姑苏区虎丘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乔迁新址、正式开放,联合打造的“红★驿站”和“民兵之家”等特色载体同步挂牌启用,这既是虎丘街道持续优化退役军人服务的新品牌新举措,也标志着该街道双拥工作体系迈入精准对接、提档升级的新阶段新征程。  处处精彩,以站为家,集成资源聚合力  7月15日,在虎丘路西侧的姑苏区虎丘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新址,一场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精彩上演。装
期刊
作为苏州市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丰富的城区街道,姑苏区双塔街道有着纵横交错的街巷,千年的历史文脉。徜徉在街巷里弄,听一篇前世今生的法治故事,忆一段法润民生的如歌岁月……近年来,双塔街道司法所紧扣“文化+法治”“趣味+普法”,通过文化搭台、法治唱戏、花式普法,推动依法治理与江南文化、姑苏风情、小巷烟火相融合,让法治融入群众生活,极大调动了居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  艺术搭台,昆曲遇上民法典  “
期刊
“这张是介绍祖国的地大物博;这张是实寄封,那年6月30日从香港寄出,象征着7月1日香港回归;这张是圆明园邮寄片;这张是共产党宣言,是年代久远的邮票,我找了好长时间;这是解放南京,而苏州是1949年4月27日解放,我特地放了两张邮票,一张是解放军从枫桥铁铃关进入苏州城,一张是苏州市第一任军管会主任韦国清……”来到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一社区老党员王毓明的家里,老人向记者娓娓道来他的集邮人生。  这一枚枚邮
期刊
维也纳夏令时间8月2日晚(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跨越六小时时差,一则佳讯从奥地利传到中国:经奥地利音乐剧院奖评委提名、主席团全员投票一致通过,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荣获2021年奥地利音乐剧院“国际交响乐团奖”,著名指挥家、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荣获2021年奥地利音乐剧院“国际音乐文化成就奖”。  一个成立才3年多的年轻乐团,总计演出已近500场,以其蓬勃的朝气,实现着艺术飞跃,被
期刊
在健身房“撸铁”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要锻炼身体只能去公园“撞树”?真是这样吗?  苏州紧紧围绕“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这个目标,每年将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列入政府便民实事工程。全民健身为全民,不只是嘴上功夫,是真正地为群众办了实事。据悉,截至2020年底,苏州常住人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75平方米,累计建成健身步道2800公里、社会足球场325片、体育公园100余个,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