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来了怎么办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ge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读者在来信中问我,当公司遭遇危机时,我是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惊恐过度,又是如何做到冷静地后退并走出逆境的。
  我在整个职业生涯里面对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简单说几个一下子能想起来的例子吧:我曾经被逮捕,曾经差点儿一夜之间就丢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司,也曾经和巨头对簿公堂。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事情听起来简直糟糕透了,但我已经学会了去接受这一类挑战。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不会退缩—它让我觉得自己还活着,而且我会意志坚定,因为这能促使我继续前进。
  学会这些技能并不容易。
  我小时候非常内向,以至于母亲担心我长大以后会因为害羞而经不起风雨。为了把我从自己的壳里拽出来,她持续不断地为我设置各种挑战。她鼓励我在参加晚宴的客人们面前表演幽默小品,还送我去参加了各种需要自己不停问路的探险活动。
  在她的指引下,我习惯了在自己的舒适区以外生活。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害怕,但因为我反复经历过害怕突然来临的时刻,所以我学会了掌握当下发生的事情的办法,并且懂得了该如何有效应对。
  以前的各种探索还给我的人生上了非常棒的一课:人学会走靠的不是听从指导,而是靠迈开双脚—尽管这意味着有时候你会摔跤跌倒。
  我自己并不是什么特例—大多数人都需要练习如何处理危机,这样当严重的或者是可能改变人生的时刻到来时,我们才能更有准备。
  和任何其他能力一样,这也是一种技能。它对于企业家来说尤其重要,而对于一些企业家来说,当公司开始经历严重困境时,他们才第一次体会到害怕。如果你不推动自己和你的公司去应对挑战,你和你的员工最后就会变得自满,而你的公司则会在竞争中变得容易受 挫。
  你需要在公司里创造出一种被挑战激发出能量的企业文化。如果你暂时没有遇到任何挑战,那么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可能需要改变心态。
  你可以通过让员工面对不同寻常的环境来避免自满情绪:也许有一类新的潜在客户需要他们去见一见、认识认识;可能有一部分员工需要用几周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尝试压根不用这类产品,看他们能想出什么替代方案;或者可以考虑重新设计一下公司的产品,并且让公司面貌也焕然一新。一切的重点就在于让你的员工走出舒适区—这时候你们就会发现,这才是创新的源头。
  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你不应该对害怕和紧迫感感到陌生,而且你应该时时刻刻都居安思危。有两个办法曾经帮助过我:随身带一个记事本,然后让自己身处各种牛人之中。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带一个记事本来捕捉我的各种思想。通过把想法、担忧和必须做的行动事项写下来,我可以更快地让头脑清晰起来。我还努力让自己时刻牢记:没有人可以样样精通。当你遇到一个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一部分工作分配给那些有相应才干、而且和你拥有同样价值观和热情的人。
  总而言之,要想在危机中保持冷静,就必须专注在自己有热情的事情上。通往成功的道路经常充满坎坷和许多弯路。
  我目睹过一笔又一笔失败的生意,但我不会因为袭来的压力而分神。我发现,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为什么要实现一个目标的想法上时,会更容易冷静下来。就像比利·欧生(Billy Ocean)的歌所唱的那样:“当前路变得难走的时候,坚韧的心才刚刚启航。”(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 get going.)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时刻按照计划发生,创业路上的挑战更是不可避免。所以,请拥抱挑战吧。当你拥抱它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变得轻快起来。
其他文献
5月12日,苹果从自己20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中取出了10亿美元,投资一家创业公司—滴滴出行。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兰卡尼克看到这条消息后,很快发了一条调侃意味的推文说:“我女朋友持有苹果的股票,她成了滴滴的投资人了……”他还为这条推文加上了“#摇头”“#乘车大战”“#大本营问题”和“#多谢你嘿Tim(指苹果CEO蒂姆·库克)”的标签。  这之所以让人吃惊,是因为苹果以往作风一向高冷,投资
期刊
4月19日,纽约曼哈顿中城,相隔不过几条街的两栋建筑—特朗普大厦(Trump Tower)和喜来登酒店的门口,塞满了各个电视台的转播车,尖叫亢奋的支持者和举着牌子的反对者融在了一起。纽约州初选当晚9点结束,在自己的家乡,两位重要的2016年美国总统参选者—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和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因为赢得关键性的胜利都选择在这里庆功。  这像是11月8日最终大选提前预演的一幕。美国大选是个漫长旅程。
期刊
谁会是下一个Papi酱?  我猜某天会有一个主打鸡汤的网红横空出世。90后纷纷沦陷之后,80后和70后也激动地看齐,就像曼联也要为鹿晗庆生一样。  新生代这么特立独行,怎么会看得上鸡汤?  Snapchat上有一个著名音乐人,名叫DJ Khaled,是个胖小哥,满脸大胡子,颜值实在是不高,但却有着600万的粉丝。  如果要问他在Snapchat上为什么那么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喜欢在Snapch
期刊
特拉维斯·皮克宁(Travis Pyykkonen)站在芝加哥西环街区一个肉类加工厂阴暗的地下室里,这位35岁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正在编织一整套近乎田园式的愿景。  在一个角落,皮克宁想象着可以有这样一个牛奶吧,顾客在现场消毒过的鲜牛奶中加上黑莓罗勒或者香蕉杏仁味黄油。利用一些废旧的文件柜,他想到了一个酸奶甜点和自制冰淇淋的方案。  “我们怎么称呼自己呢?”他说,“微型乳品厂(micro dairy)
期刊
C=CBNweekly S=Andres Sosa  中国的时尚网购消费者比其他市场更挑剔吗?大多数人可能会说“是”,但颇特莱斯THE OUTNET.COM执行副总裁Andres Sosa的回答是“不见得”。不过,中国消费者对商品和品牌信息的要求特别高,他们在购买时总是特别希望清楚自己所买东西的一切细节。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时尚品牌同天猫和京东合作,以及一些跨境时尚平台的崛起,来自境外的时尚购物网站
期刊
股神巴菲特又投资技术股了。  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最新文件显示,截至3月31日,巴菲特执掌的这家公司已经持有981万股苹果公司股票,价值约10.7亿美元。目前的苹果公司正在从自己的巅峰状态滑落—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苹果的营收同比下跌13%,这是苹果2003年来第一次季度收入下跌,核心产品iPhone销量更是同比下滑16%,而苹果对下个财季的销售预期也远低于市场平均预期
期刊
我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风格与喜好去选择、购买服装—但毛巾呢?尽管每天都会用到,毛巾仍是那种存在感超低的生活消费品之一,人们对毛巾品牌并没有什么强烈认知。  “既没有统一性,也不能反映自己的个性、喜好。即便如此,也没有感到任何不便。毛巾就是这种东西,”日本设计师佐藤可士和说,“不可或缺,但你就是感受不到‘商品’这个属性。”回忆一下,他也只记得自己买过几条浴巾,毛巾几乎都是收到的赠品。  面对眼前这个名
期刊
在深圳柔宇科技(以下简称“柔宇”)的实验室里,一位戴着白色橡胶手套的研究人员拿出一个顶面A4大小的纸盒,纸盒顶面从正中间切割,随后他将一片iPhone 6大小的彩色屏幕放置在切面中,上下挥动手掌,和普通显示屏不同的是,这片彩色屏幕就像塑料薄膜一样随着风力来回摆 动。>> 创始人刘自鸿认为柔宇科技不仅仅创造了一款产品,还创造了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  这款厚度为0.01毫米、收缩卷曲半径小于1毫米的屏
期刊
魏则西的去世,借由社交平台的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发酵。这一事件的价值并不停滞于愤怒那么简单,公众由此开始重新讨论和思考医疗监管以及医疗广告营销。  对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来说,医疗、教育等行业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们关乎民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即使一个看起来微小的事件,背后也有着深度探讨的价值。当这些行业逐渐引入市场化力量,一方面行业的效率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又与这些行业的公益性质产生冲突。对于所有
期刊
>> 纽约MoMA Store里的HAY Mini Market。  不得不说,许多中国人对设计的理解,最初来自宜家这个北欧品牌。进入中国快20年后,宜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很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正如设计了苹果手表的Marc Newson所说,我们身边有太多东西值得被重新设计。  这可能是另一个北欧风格的家具品牌HAY的机会。即便和当年的宜家相比,它的步伐也算激进。HAY在欧洲之外只有4家直营店,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