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课文《十八岁和其他》删改商榷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选编了杨子先生的一篇文章《十八岁和其他》,原文共有五部分,分别是“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恋爱”、“青春”,编者对该文第四节“恋爱”部分作了删节处理。删掉的文字原文如下:
  恋 爱
  听说你有了一位还谈得来的“女朋友”了。十八岁正是做彩色梦的年龄。我完全了解十八岁男孩对初恋的憧憬。可是,我也知道十八岁的年龄,对于爱情,会有非常简单的定义。想起感情的生活,我有难以说明的歉疚、忏悔和创伤,因此,我要劝你珍惜爱情。不要把感情上的冲动和爱情附会在一起;不要让这样的冲动,成了爱情的负债。
  多姿多彩的爱情生活是罗曼蒂克的,但我宁愿你在爱河中只饮一勺。因为真正令人心灵颤动的爱,不能求之于泛滥的感情中。古今中外许多爱情故事的可歌可泣,便由于有真的倾心和忠贞。东东,记住:在我们的社会里,女孩子依然是较弱较易受损害的一方(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感慨地说,女孩子的心都像黄金)。在感情生活上最痛苦的莫过于因为自己的轻浮,而负上内心不愿承受的责任;或者,因自己的薄幸,而终身受到良心的谴责!?
  一个能爱而又能被爱的人是幸福的,曾经爱而又被爱的人生是美好的。但是,即使爱而失落也酿成醇香的回忆。所以,假如你不幸在爱情的天地里折了翅膀,不妨哭,但不要庸俗!
  这三段文字是杨子先生在儿子东东十八岁之际送给他的最美好的爱情箴言,可谓肺腑之言。学业和爱情是十八岁孩子面临的两大命题。作为一位负责任的父亲不可能回避其中之一。回避爱情教育的父亲不是虚伪就是压根不懂孩子。歌德在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写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所谓的“早恋”实际上是一种纯真无邪的感情,对这种纯真感情需要的是爱护、同情、谅解,需要的是设身处地的理解,更需要的是理性的引导,而不是蔑视、歧视与训斥。
  当时,儿子东东正有一位谈得来的“女朋友”,杨子先生没有像一般家长采取压制、甚至扼杀所谓的 “早恋”行为的做法,而是坦诚直率地诉说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想起感情的生活,我有难以说明的歉疚、忏悔和创伤。”现身说法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更有力量,杨子先生以平等开放的态度恳切的劝诫儿子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青春期的爱情虽然是美好纯洁的,但往往是盲目、冲动的。深圳一项对中小学性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高中男生和女生为了结婚目的而谈恋爱的分别占被统计人群的1.1%和1.3%,他们对爱情的认识很肤浅,不懂爱情的真正含义,对婚姻、家庭的概念也模糊不清,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也往往只注重对方的外显特征。“不要把感情上的冲动和爱情附会在一起;不要让这样的冲动,成了爱情的负债。”杨子先生希望儿子在做彩色梦的年龄阶段对爱情的理解不简单化,不一时冲动、盲目,要理性的看待并珍惜爱情。
  成熟的恋爱心理应该是认真爱慕型,它表现为对爱情有较深刻的认识,行为有较多的理性成分,家庭背景、经济情况、自身学历包括外貌等不占主导因素,它更多体现的是两情相悦,心心相印,精神上的吸引与共鸣,它是在经历了时间淘洗与冲刷后留下你侬我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间至情;在风风雨雨、灾难煎熬中相互关心和扶持里方能尽显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段实际上是作者对于如何理性看待爱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专一、真的倾心、忠贞和坚守。“只饮一勺”“不能求之于泛滥的感情中”强调感情的专一、忠贞。真正的爱情具有排他性,只有“真正令人心灵颤动的爱”才会让人明白“直教生死相许”。作者说:“生活上最痛苦的莫过于因为自己的轻浮。”认真对待爱情,坚守爱情的誓言,不玩爱情游戏是杨子先生对儿子发自肺腑的忠告。在恋爱双方中,女性往往最容易受到伤害。杨子先生告诫儿子要有责任感,欺骗处于较弱较易受损害的女性最终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最后一段杨子先生指出爱情之路可能遇到的波折。不是每个人的爱情之路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夭折了那就作为人生的宝贵财富将它珍藏,哪怕是男儿有泪也轻弹,宣泄掉自己的负面情绪,积极面对自己的未来。其实杨子先生反复要暗示的就是年轻人不要轻易谈爱情,在面对这个严肃话题之前首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所应肩负的责任意识。
  笔者在教学完成该课文后,让学生写了有关被删内容的感慨。杭蕾同学写道:我一直认为爱情是很美的东西,让人落泪,让人幸福,像彩虹一般的梦幻,如薄雾般让人捉摸不透。确实,青春期是个比较容易冲动的年龄段,我们心里对恋爱多少会有些憧憬。那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乱闯乱撞,不懂得什么叫真爱而埋下祸根最后痛苦不堪吗?所以对爱情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应该抱着虔诚的态度去认识、去面对,这一环节的缺失实为教科书的一大遗憾啊!所以关于恋爱部分那一段不应该删。李萱同学写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是需要像杨子这样正面对孩子的引导而非一味逃避,其实有时候就是因为成年人将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才导致孩子们走上恋爱歧途。希望编者考虑不要删去这部分内容。王涵延同学写道:好好的一篇文章学了半天结果还少了一节,这不是很可笑吗?现在的我们内心有情感的波澜,渴望与异性接触交流这都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隐瞒且无法回避的事实,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对待这份感情。杨子就是一位过来人就爱情这个敏感话题给我们一些忠告,写得很好,充满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关心。程宇萱写道:读了原著的恋爱部分,发现父亲也在同样理智的教导儿子在爱情道路上要肩负起责任。爱情其实和亲情、友情同样重要,组成了我们的七情六欲,我们只需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文章中说对爱情不能盲目也不能冲动,爱是纯洁无瑕的,容不得半点尘滓。对我们青少年有多么重要的教育意义啊!刘震同学写道:我身边就有许多同学在谈所谓的恋爱,而往往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有的同学因为对方抛弃或者离去而深深陷入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导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学习。这正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恋爱的表现,也是恋爱教育缺失的表现。车铭同学写道:爱情是纯洁的。为什么在初中时我们可以学习《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高二可以学习到爱情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在高一就连区区一位父亲教育儿子应该珍惜爱情而不是玩弄感情的片断都不能保留,这应该是我们的编者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原本不是什么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王梓懿同学写道:当今的社会,不再如封建社会那般含蓄古板。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和音像制品中总会夹杂着一些与爱情有关的内容。日剧韩剧中甜美的爱情故事总会吸引众多的女性观众,其中不乏学生。同样,泛滥的言情小说也吸引了大量学生读者。这些都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在我们的头脑里树立起各式各样的风向标,其中不乏错误扭曲的恶俗念头。正因如此,有关恋爱的部分更不应该删去。通过学习可以帮我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是一项有意义且必要的事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谈恋爱现象似乎不少见,他们追求的往往是一种浪漫感觉,缠缠绵绵,卿卿我我,干柴烈火,海誓山盟……有的中学生将恋爱看得很随意,目的是排遣寂寞,更有甚者,及时行乐。前些时有一则消息,说是南京某学校女中学生大大咧咧去做人流,四个男朋友平摊手术费,这种不自爱太令人痛心。回头想想编者删的意图,可能是怕青少年学生看到男女情爱的内容影响学业,我认为这种多虑大可不必。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3G时代,各种讯息触手可及,要想让学生绕过这个“美丽的陷阱”恐怕不太可能,正如一位名为“紫色小路”的网友在其博客中写道:“十八岁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受到太多的苦口婆心的指导,独独在恋爱方面缺少正确的指点。仅有的知识还是靠一些非正常渠道获得!”况且,杨子先生的“恋爱”部分对于那些像东东一样的未成年人很有现实意义,问题关键在于疏不在于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年纪较长的一代应当学会跟儿童们、少年们谈论这种伟大、美好的人类感情——爱情、结婚、生孩子、至死不渝的忠诚;在我们未学会谈论、思考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是不会培养孩子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和情感的。无知识、无礼貌的环境,早晚会变成孩子的眼泪和愁苦。”(《家长教育学》)正确的去引导我们的孩子吧,希望他们认真善待生命中的爱情,希望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不再将一些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神秘化,给“早恋”过早盖棺定论,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总之,恳请我们的教材编者尊重杨子先生的一片苦心,保留原文《十八岁和其他》的“恋爱”部分。
  
  林玲,潘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扬州。责任编校:舒 坦
其他文献
乡土作文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它依托乡土文化进行作文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反过来,它对乡土文化也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两者可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笔者近年进行乡土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究,对两者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乡土作文教学的源泉     乡土作文教学离不开“乡土”二字,“乡土”为教学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把阅读与鉴赏活动的意义提到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有个性发展的“整体的人”的高度。新课改尊重个体、注重内涵、关注发展的人文性特点即由此体现。  通过文本的阅读和鉴赏,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对个体与周围世界(国家、社会、自然)的关系产生理性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课堂,课堂学习不能全面担当起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任务。根据我校实际,在本年度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响亮地提出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口号,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搭建课外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一.具体要求:  1.搞好一次活动(诗歌朗诵、演讲等);  2.参加一次比赛(校园作家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3.读
自2020年2月14日开启的再融资新政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定增市场,无论对投资端还是融资端,都是历史上最佳的定增政策,2021年定增市场也成为众多机构布局方向。针对这一潜在市场风口,华夏在1月18日重磅推出华夏磐益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代码:010695),该基金由光大银行独家发行,为看准定增市場机遇、受制于门槛限制的普通的投资者提供布局利器。   平安证券近期发布2021年基金投资策略报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延伸。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统一的作业内容、单一的作业形式导致优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吃不下”,于是出现了不做作业、敷衍作业等令人头疼的现象。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各个层面的练习,在设计时更应该着眼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笔者认为,初中语文作业可以设计以下几类:  一.设计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理清教育、语文教育、生活、语文生活之间的关系,解决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生活环境的问题。    一,语文生活与社会生活    1.语文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  生活就是人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或者说是人的生存状态。语文生活就是指人们与语文学习、语文运用有关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广义地讲,语文生活就
“文以意为先”,一篇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徒有躯壳而已。在写作过程中,文章所写的内容甚至谋篇布局、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与立意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中考作文对立意有什么样的要求?又该掌握哪些立意的方法呢?  一.从《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立意的等级要求谈立意技巧  立意技巧从等级要求谈有二:(1)立足基础等级即符合命题意图,立意要明确、集中。既要披沙拣金,选准立意角度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无从下手,看着题目不知如何落笔,对着作文本一二十分钟写不出一个字的大有人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普遍存在“重评讲、轻指导”的现象。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产品”,作文指导课基本就是教师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写,批阅作文后,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番评讲,把存在的问题说一下,把写得好的作文读一读。长此以往,作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充满生机,焕发活力,尤其农村中学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但我们也发现不少课堂的“创新”与新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标中对语文知识教学的建议是“随文讲解”,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语文知识、采用何种方式教学
语文是语言与文化的融合。“语”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即“文化”,从其功能的角度可理解为“以文化人”。而“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则是“本真语文”倡导的语文教育的文化力。  文化力是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在强化语文教育的陶冶性情、引领价值、濡染精神的功能中,在升华学习者的生命意识和文化人格间形成的学力。  一.“文化”的语文学释义是“以文化人”  “文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