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闽南语里,“漳州”这个词念起来音同“讲究”。当地人戏谑上“漳州人是又土又讲究。”因为他们只懂得把这种讲究的劲儿用在“吃”这件事上。每天伊始,漳州人就开始认认真真地吃起来了。
  讲究的汤汤水水——
  得知我们以“早餐”之名走进漳州,带路人子杰神情里透露出一种“你们可来对地方了”的自得感。闽南三城中,漳州是最慢的一发展慢,节奏慢。漳州人却活得最滋润自在,早晨无论。上班时间多早,一定会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慢悠悠吃上一顿早餐,这是他们的生活态度,也有人以此自嘲:“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前半句自然是玩笑话,后半句则真切道出了漳州人对吃的讲究。“这种吃货精神几乎可以上升到城市精神层面了。”子杰告诉我们。他是阿口艺文空间的主理人,跟着他吃了一个早,上之后,我们不由得感慨,他其实是被艺术事业生生耽误的民间美食家。而他却说漳州人人都是美食家。
  像许多老城区一样,漳州的味蕾地图也是以当地最local的菜市场为中心铺开的。北桥市场是漳州市中心最大的菜市场,在没有商超、网购的年代,这里就是主妇们的“淘宝”,一应俱全地供应着漳州人的三餐食材,也日复一日热热闹闹地开启古城的清晨。也许是得益于新鲜食材获取的便利,也许是早晨的一大波人流带来可观的消费力,菜市场周边总有不少地道食肆。北桥市场也是如此,锅边糊、卤面、豆花粉丝、鱼粥等一些热闹的小吃店众星拱月般散落在市场周边,厉害的是,这里的每一家在资深餮客心中都榜上有名,久而久之,北桥市场成为许多漳州人心中独具分量的“早餐圣地”。好在漳州老城区并不大,不管去哪儿骑个电动车就能到。因此北桥这一带,早晨永远热热闹闹的,市场里买菜杀价的、周边小吃店排队吃早餐的人络绎不绝,腾腾的热气和卤料的甘甜气息交织混合,构成了漳州早晨的味道。
  子杰小时候就住在北桥市场附近的小区,这里也是最先令他味蕾觉醒的地方。北桥锅边糊最早开在他家小区楼下,“小时候经常在小区楼下跑来跑去,总是被店里卤大肠的香气吸引,就会忍不住从后门跑进去。店里的工作人员端着汤汤水水来来往往,我就从他们中间穿过去,常常看到店的另一端有一大堆人在排队,等着在,上班前吃一碗锅边糊,现在回忆起那个场景,卤大肠的香味依然会飘出来。”第一次跟着爸爸去店里吃锅边糊的场景同样难忘,那大概是子杰刚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给他点了一碗心心念念的锅边糊,他还没来得及吃,就被隔壁桌的大叔吸引了:“大叔吃法很特别,他在锅边糊里加了油条,把油条剪成一小段一小段,泡在汤里。我看到油条浸入汤水膨胀起来,又变得软软的。大叔把油条塞进嘴巴里,口腔充满,慢慢咀嚼,一点也不着急下咽,而是认真在感受着油条吸满清甜汤汁后的美味,吃完了这一口油条,再慢慢地往嘴里送一口锅边糊,可以从他的表情里感觉到入口即化的锅边糊咕噜一下滑进胃里的享受,看上去太诱人了,比现在的吃播还精彩。”子杰说,早晨的小吃店里,像大叔这样子的“免费吃播”并不少,大家都有各自的享用方式,吃早餐不仅仅是为了饱腹,更是从美味中汲取新一天的幸福感,再满足、舒坦地开启新一天的生活。
  小学之后,子杰拥有了独自吃早餐的“权利”,北桥市场这一带的早餐,店他都门清。无论是锅边糊、豆花粉丝,还是他最爱的卤面,店里都有数十种丰富的料头可供搭配选择,而妈妈给他的5块钱够加3样,因此他可以长时间不重样地自由搭配早餐的“料头”,每一天都能搭配出不同的风味,吃得多了,渐渐懂得怎么搭配才好吃,味蕾上的“讲究”就这样被培养出来了。他身边的人也大多如此,门庭若市的早餐店就像是吃货训练营,将漳州人的味觉推向极致,也倒逼店家把食物做到无可挑剔。譬如卤面,漳州人人爱卤面,家家户户也会做卤面,因此开卤面店的店家一定要技高一筹才能在漳州有生存的空间。在子杰心里,做得最好的卤面依然是在北桥市场附近,店就开在他家小区楼下,没有店招,只知道老板叫“雄仔”,所以每次子杰爸爸要带他去吃卤面的时候,都会说:“走啊,去雄仔家吃卤面。”卤面的精华在汤头,雄仔家就把汤头做到极致鲜甜,他们的秘诀是每天用沙蜊熬出一锅清甜的汤,用这锅汤打卤,让鲜美的汤汁恰到好处地勾芡在面条,上,再打上蛋花。怎么打卤、勾芡、搅拌其实都是考验手艺的,做得好的卤面,夹起来一定会挂着晶莹的汤汁。漳州做得好的卤面不少,比如卤面海、阿芳卤面、卤面鳗等,但这种“鲜甜”滋味,子杰很少从其他家吃到。可惜的是,因为一些私人原因,这家店已经不再经营。好在后来北桥市场对面的女人街开了一家卤面鳗,采访当天,子杰就带我们去那里品尝了卤面,惊喜的是,他居然隐约之间吃到了消失很久的那股鲜甜。
  此外,附近的水仙花园豆花、阿君豆花也都在漳州的早餐江湖占据一定地位。从店里数十种精神饱满的料头就可看出不一般,而这种美味,闭上眼睛也能听出来:丰富的料头是漳州早餐的精髓,无论是吃锅边糊、豆花粉丝还是卤面,点单之后店员就会利落地用剪刀将各式料头剪入碗中,生意好的店里,一个早,上“咔咔咔咔咔”的声响没有停过。而食客吸溜、咂巴的声音在清晨的北桥市场一带也成为美味的画外音。
  赶早去常山
  来去呷南洋早餐!
  漳州早餐,也未必尽是闽南味,譬如在云霄县的常山华侨农场,每日早市里就有各色带着远洋记忆的风味早点供应,“赶早去常山吃早餐”是周边人的时髦事。
  在我的生活经验里便是如此。常山华侨农场离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不远,即便那时候对华侨文化没有概念,却还是对藏着异国风味的常山菜市场充满好奇。身边人也是如此,就算慵懒成性,也能为了去常山吃早餐而早起。时隔多年,因为本次采访,我再一次以“吃早餐”的由头走进常山。带路人曾育勋是华侨后裔,曾花費数年专心梳理常山的华侨文化。得知我们想以早餐之名探索这一方文化,他很开心,当天特意穿上花衬衫,头发梳得油亮,“侨味十足”,见了面便滔滔不绝讲起这段特殊的历史。
  原先,常山是处于云霄、诏安、平和、东山交界的“三不管地带”,荒无人烟,旧称“鼎铺盖”。1953年,一批参加反英革命的华侨华人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英属殖民地被驱逐回国后,国家将他们安置于此,让他们在此开荒,打造此后的生活空间。曾育勋的妈妈便是其中一员。归国那一年她才17岁,如今已经80多岁,是为数不多还健在的第一代“开常元老”。60年代,东南亚各国出现排华风潮,华侨华人受到歧视和迫害,许多人为了保全自身安全,被迫四处逃离。彼时新中国提出“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欢迎各国华侨归国,初具规模的常山华侨农场遂成为归国华侨的大本营之一,前后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及侨眷来到常山,在此扎根生活,他们也将侨居国的生活习惯带回来,在这片闽南土壤中融合生长。   这种“异军突起”的文化特色,直接反应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上。曾育勋告诉我们,常山的归国华侨以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为主,因此这里的饮食风味也呈现出浓郁南洋风。侨民对各式香料情有独钟,不少侨民还会托远方的亲戚从异国带回种子,在常山的土地,上播撒。“以前,我们还在常山种过榴莲、菠萝蜜、咖啡,不过地理条件不一样,还是种不出大家心心念念的滋味。”也不知道该不该将侨民的这种情绪归为“乡愁”,但这种“小时候的味道”“记忆中的情感”确实难以抹去,羁绊他们一生。
  譬如吃早餐这件事,即使在闽南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绝大多数第一代侨民最习惯的早餐依然是咖啡配上南洋风味的糕点。曾育勋带我们走进常山的菜市场,早上八点左右,菜市场正热闹,经过三代衍居,看上去大体与传统的闽南市场无异,但南洋小吃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为侨民供应着熟悉的早餐风味,如九层稞、姜黄饭、椰丝卷、粽条,仍是每天清晨市场上的“爆款”,摊前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制作并售卖这些糕点的小贩大多是华侨后裔,曾育勋熟络地与他们打着招呼,转身告诉我们,外地人来常山尝鲜,一定要认准了买,许多闽南本地人也会卖南洋小吃营生,但要吃到正宗风味,还得找华侨后裔。倒也好辨认,一眼看去,这些华侨后裔们大多保持着“混血”的特征,笑容里展现透着骨子里的热情。在曾育勋心里,最好吃的早餐,还是在小时候。“那时候,这些糕点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的,每家都有烤具,也会托异国的亲友带回正宗的原材料,做工比现在还精细,九层稞一层一层晶莹剔透、香味浓郁。粽条和黄饭也都扎扎实实用蕉叶裹着,味道更正宗。”像他这样的侨二代,虽然从未去过父母的侨居国,却自小通过这些另类的早点,在味觉上与遥远的异国产生了关联。
  后来几家手艺出众者将之作为营生,每天提前做好了糕点,一大早拿到菜市场上贩卖。这些东南亚糕点制作工艺繁琐,有了现成的,老侨民们也省得自己做了,每日早晨到菜市场转悠一圈,便能带着想吃的糕点回家配咖啡,乐得悠闲。有了市场,南洋风味糕点的技艺也由,此在常山侨民之间代代传承下来。有趣的是,许多摊位上的南洋风味小吃和闽南在地早点平分秋色,一边是色彩绚丽、辛香四溢的异国小吃,另一边则是油条、春卷、糯米糍等传统闽南風味。像我们这样赶早来常山寻觅南洋风味的食客依然不少,大家也会仿照当地侨民,买上一点姜黄饭、粽条作为早餐,只不过闽南人的胃接受不了咖啡,常常买回去就着豆浆、花生奶食用。当地侨民,尤其是他们的后代,也已经对闽南口味习以为常,偶尔也会买油条、包子回家配咖啡。一种“南洋闽南配”的早餐风格就这样在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长”了出来。
其他文献
《清晨的八市,就像是厦门的里世界,这里撕掉了所有标签,只容下当地人鲜活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步行其间,感受到的是另一个厦门,一个专属于这座城市的、被油炸成金黄色的私密时光。  油炸八市——  去往八市的几十種方式  每座城市的老城区,都复杂得像个迷宫,它没有所谓的“终点”,却大多有个“中心”——无论巷弄如何曲折,无论建筑如何堆叠,兜兜转转,总是绕着同一个地方。通常,这个区域便是这座城里最老牌的“社区”
期刊
“曾经打着跑步的名义去吃,现在我们打着吃的名义去跑。”村跑推出了“随食而跑”主题系列定向穿越赛,带着村卷们在不指定赛道上自由探索,领略各地的美食文化。  随食而跑第八期,我們与村卷们相约同安“呷霸霸”,在慢节奏里吃一顿愉快的周六Brunch。仿佛特意迎接我们一般,原本阴沉的天空忽然就晴空万里。比赛一声令下,大家拿着美食打卡地图奔向美食打卡点。月理碗仔糕让许多人心心念念,第一站就要去试试;“非遗”吴
期刊
永春,别名“桃源”,如今看来有几分“闭塞”的小城,完整保留了原始的闽南生活方式,展示着传统与市井鲜活并存的奇妙景象。除了牛姆林、魁星岩和白鸭汤,永春还有哪些独特之处?五月,我们与“探春计划”发起人老婴,策划了为期两天一夜的“永春.探春记”旅行线路,以在地人的视角,希望从更丰富的角度一窥永春深厚的历史文化,尝试解开闽地“桃源”的生活密码。  迷失桃源,翻开古老的在地风物志.  在永春县城,“新”与“
期刊
5月的南安芹山“趣森林”活动,是村跑与村卷们久违了的“山野时间”,好久不见的佳萱一家人也来了。看到8岁的小佳萱,我们有点惊讶:“哇!这个小女孩是谁?”记得上一次见到佳萱,她还是坐在推车里.“跑”完全程的村跑宝宝,短短一两年未见,她已然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了,这让村跑团队的成员们不禁感慨起来一我们总被村跑宝宝的成长牵动,因为他们的存在恰是对村跑最珍贵的见证。  佳萱一家人第一次参加村跑是在金门,那回正好
期刊
Echo  传媒公司设计师,国家健康管理师,高级营养师。归侨子女,从小生活在鼓浪屿,习惯东南亚和闽南风味融合的餐饮模式,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注重营养均衡。  闽南人在家怎么吃早餐?咸菜配白粥之外,还有什么新花样?我们把目光落在同事Echo身上,她是华侨后裔,曾在鼓浪屿生活了27年,同时,她也是一位每日操持早晚餐的闽南主妇。她家的早餐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寻了一个空闲的清晨,敲开了她家的门。  Echo家
期刊
森林在我们的生活里越来越多地只存在于纪录片、上一辈的记忆,或者是要驱车很久才会到达的城市远郊。其实无论是住在城市里还是住在森林边,都很容易忽略森林的美——吸引城市人的往往只是森林里新鲜而充足的氧气,而生活在森林周边的人可能早就习以为常、美不自知。  桃大胆从森林去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归森林,也许正是這种回归赋予她发现森林之美的视角。她毕业于中央美院,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设计师,但由于长期伏案,颈椎压迫到
期刊
5月16日,首次村卷召回計划顺利完成,我们一起去了南安的小森林。当清凉的山风拂过森林秘境,云朵像软软的棉花糖飘在蓝天之中,小森林让出一条小径,我们漫步其间。就地取材烹制竹筒饭,生火烤肉,在温柔的风中摆一道消夏茶席。日常的琐碎烦恼,就此按下暂停键。  村卷们手拉手在小溪边清洗果蔬,将西瓜、菠萝浸入小溪中享受大自然的“冰镇”。小村卷佳佳拿起小红椒吃了一口,想一尝大自然的味道,农场种植的红椒清甜而微辣,
期刊
苏轼曾在《临皋闲题》里写到:“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以此形容我们本次造访的优宿分外贴切主理人显然和妻子了葉在武夷山的黄柏溪畔筑屋、耕地、做茶生活、构建了一片理想山居图景、谓之“清涼地儿”。  “清凉地儿”四个字为武夷山当地颇有修为的一位师父所赠,背后有其意蕴:“唯利是图难得清凉。”因此将清凉地儿称之为“民宿”,似乎等同于将之定调为营业和服务的场所,主理人显然是不太乐意的。在显然和妻子
期刊
不论你是第几次来到纽约,似乎都很容易被这座“世界之都”的声色犬马所送惑人们带着多元文化从全球各个角落汇集在这里,交流、碰撞,不停地制造着活力与惊奇。除了符号般的曼哈顿式摩登外“市井和烟火气息也是纽约永远的主题。  当肯尼迪机场的移民官在你的护照上盖上蓝色的印章、潦草地写上入境许可的有效期后,恭喜,你已经顺利来到了全世界最精彩的城市。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到纽约,那么直接前往曼哈顿就好,那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期刊
我们在汕头当地有个朋友叫叉叉,严格意义上说,她是我朋友的朋友,在去汕头之前我们未曾谋面。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她的工作室,在一个靠近海边的老旧居民区里,买下一楼的两套打通的房子,初夏的风吹来的时候,带着淡淡的海洋的腥气,龙眼树在院子里投下一片影子。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她正好推开白色的大铁门,从里面向外张望。一股生活的气息就这样扑面而来。  叉叉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开着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平日上班的时候住在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