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mxfy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伟大战略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三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发展的基本观点
  (一)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阐述农业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农业思想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以《论土地国有化》为标志,它是马克思对第一国际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总结,它阐发的是关于社会主义农业问题的思想;第二阶段以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为标志,它是恩格斯对第二国际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总结,阐发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如何改造农民的主张。
  (二)列宁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粮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列宁在其革命和政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关注着农业和农民问题,他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就是从农业开始的。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主张在农村确立个体农业生产的形式。在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过程中,列宁主张继续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即小农经济,主张恢复个体农民之间的贸易自由。他逝世前夕提出,必须在农村建立合作社的制度。列宁还就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执政党关心农民的生活,阐述了重要的思想。
  (三)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毛泽东在20世纪初期就倡导新村建设,在五六十年代对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了大量的探索和思考,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农村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走集体化、合作化道路是农村发展的出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科技化知识化是关键;强调工业对农业的反哺,统筹城乡发展。
  (四)邓小平同志提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技术”,农业是社会稳定、共同致富的支柱。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农业的现代化问题,强调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技术。“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要大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切实组织农业科学重点项目的攻关。”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特殊的资源特色出发,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出发,提出农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振兴的观点,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同时,邓小平同志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指出粮食问题是农业的根本问题,农业是社会稳定、共同富裕的支柱。邓小平在1962年指出:“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从恢复农业着手。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五)胡锦涛同志提出“两个趋势”理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2005年12月29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在全面部署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未来五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他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
  二、当代学者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解读
  从2005年12月中央重提新农村建设之后,学术界便开始结合历史和现状对此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展开了讨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途径和当前的实践现状做出了大量的分析和探讨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中央文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五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进行了概括。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比以前更为丰富,不只是单纯强调经济的发展,而是一個更全面、综合、科学的范畴(温铁军,2006),可以概括为五新: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马晓河,2006)。这是一个涵盖整个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宏伟目标,包括产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村庄环境的整治,农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村一级组织的加强(陈锡文,2006)。
  对于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学者们一般都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思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新农村建设的制度背景及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指出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新的思路是既要扶持“三农”的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也要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能力;新的目标是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新的动力机制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新的制度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二)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探讨。
  1、关于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城镇化。
  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与城市化同时进行,因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林毅夫指出:“要真正缩小城乡差距,最重要的、最可持续的就是减少农民,将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来,让原来农产品的生产者变为农产品的需求者,从生产者变成需求者,一方面可减少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可增加农产品需求,农产品价格就会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能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应该继续坚持走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温铁军,2006;谢扬,2006;茅于轼,2006)。不少学者和官员看到了国外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失业、贫民窟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对进一步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否可行提出了质疑(严伟,2006)。
  总的来看,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态度上,除了少数学者怀疑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缩小城乡差距,转移农村劳动力,其中的分歧只在于究竟是走“城市化”还是走“城镇化”的道路而已。
  2、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长期以来,城乡之间非对称的财政供给体制导致了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实际需求,免征农业税后基层财政的紧张,更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毫无疑问,新农村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那么谁来投入,怎么投入,这也成为学者探索新农村建设路径的一个角度。金人庆(2006)、马晓河(2006)、韩俊(2006)等学者认为应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同时还需要从多种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局面,并完善国家农业投入法律法规体系,硬化农业投入约束机制。此外,还应改变目前财政支农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的现状,探索资金整合使用的有效途径。而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很多学者认为应该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同时也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3、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内部与外部作用的发挥。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局、综合的事业,需要发挥各个方面的合力。丁兆庆(2006)很形象地把这种共同努力比喻为“内”“外”兼顾,即一方面把发展农村、提升“三农”、培育和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即内发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工业支持农业和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即外哺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便利的外部环境。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关于内外部作用的发挥,不少学者都从理论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对外部作用的理解主要为政策和投入支持以及组织、规划与引导,而内部作用则为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并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而李景铭(2006)、喻晓社(2006)等人在肯定外部支持作用的基础上,强调农民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为关键,认为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4、关于不同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学者对不同的区域特征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其中西部地区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是关注得最多的方面。兰州大学西部新農村建设课题组(2006)、王科(2006)和范鹏(2006)等学者专门对西部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地理、经济、文化和发展障碍作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西部地区的重点突破领域,以及公共财政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提出西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投融资方式创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体制。郭少华、张梅龙(2006)则认为,中西部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建设成为“生态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朱力望(2006)还以浙江绍兴为例,提出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层次配套,并强调着眼于城乡统筹、转变乡镇职能以及从制度框架上进行改革。”
  三、文献评述
  当前,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综合上述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很多学者、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已经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创新进行了相对全面的阐述,也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当前的实践现状做出了大量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把以往的研究归结为三个问题,即找出“什么是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以及“如何建设新农村”。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大家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但是,当前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也存在不足和缺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已有的研究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新农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个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2)从研究视角来看,目前已有的文献大多数都是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单一的学科视角出发进行讨论,缺少从综合的角度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同时,也缺少从不同区域、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的深入研究。(3)从研究的内容来看,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外部角度出发,从理论层次对新农村建设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而建设新农村思路和建议大部分也是站在政府和学者的立场上提出,缺少关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及需求的研究。(4)理论上的探讨多,缺少实证研究成果。
  (作者: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朱方长,教授,博士,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点领衔人。)
  
  注释:
  温铁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参考,2006.01
  马晓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由来.四川统一战线,2006.4
  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参考,2006.01
  茅于轼.乡村建设之路.时代潮,2006.04
  严伟.关于科学实施县域工业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决策咨询通讯,2006.5
  丁兆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内”“外”兼顾.理论前沿,2006.6
  范鹏.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以甘肃为例.开发研究,2006.01
其他文献
摘要 陕西省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是陕西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理体制变革、陕西省资金有限等现实原因造成陕西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发展的诸多困境与问题。本文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举措的指导思想为陕西省地方特色高校提出了一条“特色化”产学结合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关键词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产学结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行业特色高校指
期刊
摘要 在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要是通过发挥青年团员活跃的思维、创新的意识,为推动单位、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思路,新方法,带动广大青年学先进、争先进,立足岗位作贡献。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引领青年人树立起远大志向、更高的标准,培养青年人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和奉献的品质,使青年职工的综合素质在活动和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共青团 创先争优 青年职工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群体性事件是对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一种反应。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加强社会基础建设是解决的根本之道。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上升趋势,本文试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社会基础 发生特征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转型中的我国社会伴随着三个显著的特征:社会结构重组、思想观念多元化与利益博弈。转型的进程也必定是整个社会基础不断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变迁历程着笔,浅析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财政体制 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0.3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变迁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作为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财政体制也同样进行着一次次的变革。由于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  (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增值税转型为时代背景,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的处理进行了思考和论述,对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利弊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固定资产 进项税额 抵扣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基
期刊
摘要 现金流量的概念;现金流量与财务决策的相关性;由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入手加业现金流量管理  关键词 现金流量 财务报表分析 现金流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最近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钱袋子捂的越来越紧,市场开始感受到资金紧张的压力。近期陆续从浙江广东传出中小企业集中倒闭的消息,使企业的管理者已越来越能认识到现金流量(俗称现金流)在
期刊
摘要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发挥地方政府在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借鉴西方国家财政分权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在财政体制上应采取适度分权的地方分级财政体制。  关键词 财政分权理论 适度分权 地方分级财政体制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财政分权理论  (一)乔治·施蒂格勒的最优分权论。  为了回答地方
期刊
摘要 青年员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宿感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调动青年员工的进取心,焕发青年员工的工作激情,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和苦口婆心,更需要艺术和技巧。而坚持可接受性原则,是保障思想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 员工教育 可接受性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可接受性原则,指的是思想教育所要传导的
期刊
摘要 励志影视在满足青年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对青年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励志影视对青年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要从内容的选取、传播的途径、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等方面充分发挥励志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 励志影视 青年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励志影视,即是具有鼓励、激励人上进作用的影视作品,那些影视作品能够引
期刊
摘要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投入不足,硬件配置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大投入,增加档案管理软、硬件建设,规范档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 档案管理 实践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量剧增、信息更新变化迅速,传统的档案工作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