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如何设计课堂提问的策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提问 追问 插问 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7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下面,笔者结合“2和5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教材)一课的教学片断,谈谈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迁移式追问,在追根溯源中引入知识
  教学片断:
  师(出示15、6、9、25、10、8等数):在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
  生1:6、10、8是2的倍数。
  师:对不对呢?猜猜看,他可能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6、10、8都是双数,所以6、10、8是2的倍数。
  生3:因为6÷2=3、10÷2=5、8÷2=4,所以6、10、8是2的倍数。
  生4:个位上是2、4、6、8、0的数就是2的倍数。
  ……
  思考:上述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在15、6、9、25、10、8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后,并没有满足于学生的回答,而是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适时抛出问题“猜猜看,他可能是怎么想的”,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纷纷从自身的知识结构中抽取相应的个性化知识和经验进行解答。如有的学生从单数、双数的知识出发分析,有的学生通过倍数的概念来解释,还有的学生初步运用稚嫩的不完全归纳法进行解答……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维,精彩纷呈,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师寻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
  二、情境式插问,在情知合一中生成知识
  教学片断:
  师:我们班一共有40个同学(按学号顺序坐),学号是1~40号,下面我们利用学号做一个游戏: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先起立,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也起立。这时,还有同学坐着吗?
  生(左顾右盼):没有!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奇数与偶数是间隔排列的。
  生2:我们的学号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师:40以外的自然数呢?
  生(齐):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师: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坐下,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人坐下去了吗?
  生3:20人。
  师:大家同意吗?说说你们的想法,可以吗?
  生4:因为奇数与偶数是间隔排列的,所以列式为40÷2=20(个)。
  师相机出示: 7 8……37 38 39 40
  师:也就是说,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为一组。像这样分下去,你能想到什么?
  生5:一共可以分为40÷2=20(组)。
  生6:所有自然数一半是奇数,一半是偶数。
  师:继续游戏。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也坐下,现在想一想,站着的同学的学号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句话让他们全坐下吗?
  生7: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坐下去。
  生8:请学号的个位是1、3、7、9的数的同学坐下去。
  生9: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坐下去。
  ……
  思考: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与学号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同时,教师通过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人坐下去了吗”进行引导,使学生得出“奇数与偶数是间隔排列的”“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1~40里,奇数有20个,偶数有20个”“所有自然数一半是奇数,一半是偶数”等结论。这样教学,不仅关注了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且关注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获得了不同的发展。特别是教师提出“想一想,站着的同学的学号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句话让他们全坐下吗”的问题,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照顾到能力一般的学生,又鼓励了优秀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问题情境和发展机遇。
  三、递进式设问,在拾级而上中拓展知识
  教学片断:
  师:下面的说法对吗?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多媒体出示:(1)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
  (2)两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生1: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奇数,如1 2=3。
  生2:两个奇数的积一定是奇数,如3×5=15。
  生3: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积是偶数,如3×2=6。
  生4:三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师:对吗?猜猜看,他是怎么想的?
  生5:他可能想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再加上一个奇数就等于奇数。
  师(板书 奇数=奇数):照这样推想——
  生6:四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生7:五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师:那么,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
  生(部分):奇数。
  师: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
  生(不确定):偶数。
  师板书: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当拓展,满足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避免部分学优生因“不够吃”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两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又使学困生“吃得着”“吃得了”,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合理推想出层出不穷的数学事实,如“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奇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积是偶数”等。当学生悟出“三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 奇数=奇数,并且顺势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得出“四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五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等结论。然后教师把握好质疑的契机,通过“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的提问,引起全体学生思维的“轩然大波”,促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板书,即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发展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中适时提问,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生命活力,才能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图形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只要用心观察,处处是图形,处处是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基本生活经验,正确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去体会美丽多彩的世界,从而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借助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数学原型 图形运动 模型思想 几何直观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核心问题的把握是否精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小数乘法”一课为例,从多方教学实践与课后分析、思考,明确剖析核心问题的重要性,找寻有效任务驱动,建构探索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调研 核心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15  “好”的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
[摘 要]学习素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开门见山的导入、丰富的活动体验、自主的估测估量环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熟到生,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表象认知。  [关键词]人教版;克与千克;学习素材;对比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42-01  “克与千
[摘 要]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特征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抽象的概括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其思维的灵活性、自主性和严密性仍缺乏整体统一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学生的这一特征,合理把握教学的基本原则,无痕渗透数学抽象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特点;基本原则;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一种好的“烹饪”方法,令食物色香形味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激发需要、巧设冲突、对比优化、感受价值四个方面入手,让数学课堂成为有色有香,味形兼备,令学生终身受益的数学美餐。  [关键词]需要;冲突;优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26-02  题记:治大国,
[摘 要]“认识厘米”是“图形与几何 ”领域的内容,也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通过让“长度”可视化的探究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充分地让动手操作,并在测量学习中渗透度量意识,使学生得以循序渐进地理解“测量”的概念。  [关键词]厘米;长度;测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17-02  “认识厘米”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也提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经常反问自己:学生的学习愉快吗?学生喜欢这节课吗?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
[摘 要]从学生角度研读教材,即教师把自己“矮化”成学生,思维“弱化”成学生,带着“?”来研读,边读边问,边算边想,边操作边想。它遵循教育心理学理论,成为教师践行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思想的一把“钥匙”,促使教师对知识理解、学生把握更深刻。它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脱节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研读 教材 学生角度 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很多学生在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运算时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数缺形时少直观”,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借助直观图形,从形的角度刻画描述数运算的意义,能够把计算背后的道理以一种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算理。  [关键词]以形助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多样化;算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推理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这两种推理的功能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数学推理反映的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主要的数学方法。不管是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修订稿中,推理都是核心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渗透演绎推理思想,培养学生的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