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侧”与孤独和解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丢失——寻找这样的模式,而这些都可以解读为村上对孤独的独特体验以及试图为孤独寻找一个出口。本论文以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及短篇小说《出租车上的男人》为文本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村上春树作品中“此侧与彼侧”这一特征性元素的体现,以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丢失了一半的自己之后,如何自我救赎,也提示了村上对抗孤独的解药——“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
  关键词:此侧与彼侧;孤独;和解
  中图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0-0001-03
  1生活在这孤独的星球
  1957年11月3日,苏联成功发射了载有莱卡狗的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卫星未能收回,莱卡狗成为了遨游太空的第一个生命体,同时也成了宇宙生物研究的牺牲品。一颗小卫星,载着一只小莱卡狗,在自己的轨道上周而复始地运行,在茫无边际的宇宙式孤独中,莱卡狗那双黑亮的眸子究竟在看什么呢?
  如孤独的斯普特尼克卫星一样,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我们的本源是孤独。村上的话总是那么扎人心扉:“为什么人们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我思忖着,为什么非如此孤独不可呢?这个世界上生息的芸芸众生无不在他人身上寻求什么,结果我们却又如此孤立无助,这是为什么?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寥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丢失——寻找”一直是村上作品的主题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总有一种自我在日常中被消耗、部分缺失之感,故而被动或主动地寻找什么,以期获得救赎,而最终发现所寻求的东西已经消失或是受到致命性的损坏。正如岑朗天在《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中所说,“村上的孤独不是热闹的阙如,不是群体的反义词。那孤独是一种空虚,不能找东西来填补得了的空虚,因为即使暂时塞得住,也会很快回到起点,甚至更加空虚。那孤独是一种存在方式,是一种发觉不再和四周的人和事发生关系的状态。”
  林少华曾说:作者(村上)又喜欢用两条平行线推进故事,且往往一动一静,一實一虚,一阳一阴,一个“此侧世界”,一个“彼侧世界”。在《斯普特尼克恋人》这部作品中,“此侧与彼侧”这一特征性元素也有很明显的体现。这部作品的情节并不复杂:堇有生以来第一次陷入恋情,但对象却是名为“敏”的年长十七岁的女性,虽然身为男性的“我”爱恋堇,和其无所不谈,但却无法和她身心合一。堇在和敏去希腊的旅行中,倾听了敏的一段丢失了真正自我的经历后,写下两段文字,也不知所踪,“我”对此有了堇是去了另一侧的想法。小说结尾是“我”在深夜恍惚中接到了堇的电话,称自己已经从另一侧的世界回来了,然而电话却在堇还没有告知具体地点的时候戛然挂断,再也没有响起。
  2堇真的回来了吗?
  笔者认为,堇并没有真的回来。小说的一大主题,不乏对孤独的探讨,无论是“我”还是堇,还是“女朋友”,甚至小小的胡萝卜,都难逃被剖析到心中孤独的那一层。“我”没有堇,是不完全的人。“我心里明白,堇这一存在一旦失去,我身上很多东西便将迷失,恰如若干事物从退潮后的海岸消失不见。…我恐怕再不可能返回过去的自己了……我身上已有什么化为灰烬,化为零。哪里在流血,有人、有什么人从我身上撤离了。”当我离开海岛,在雅典城的那个黄昏意识到,“今天对我是最后一天,今日黄昏是最后的黄昏。天一亮,现在的我便已不在这里,这个躯体将由他人进入。”
  然而,“但有一次电话铃响起来了,当真在我眼前响起,震动了现实世界的空气。”,“电话突然挂断”,“电话铃执意不响。没有承诺的沉默无休无止地涌满空间。但我不急,无急的必要。我已准备就绪,可以奔赴任何点。”
  没有堇的“我”,是不完整的。在雅典的那个黄昏,旧时的“我”便已死去,新时的“我”何时才进入这个躯体?
  这个时间正是此时。简单地说,堇没有真的回来,然而我却在没有堇的琐碎日常中的某一夜,感到准备就绪可以奔赴任何地方,这全在于我已经可以在没有堇真实存在的世界里拥有自己,“血大概已经静静渗入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个地方,或许就是之前那一半个敏和全部的堇以及堇的母亲所去的那一侧。我曾经在雅典的黄昏摸着硬邦邦的岩面说过,“但我不知道如何去那个世界,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我这个人都已被封闭在这时间性的持续过程中,无法从中脱身。不不,不是的,说到底,是我并不真想从中脱身。”
  然而,回到日本的我,告别了需要“女朋友”聊以慰藉的旧生活,可以说这本来就已是一个新我的体现,亦或者说,这是我真想从这封闭性的时间性的持续过程中脱身去到那个地方,去那一侧去和堇去和敏去和自己交会。
  所以笔者认为,堇并没有回来,最终“堇的回归”是我终于可以开始没有堇的现实生活的开端,也是我得以说服自己从封闭的时间性的持续过程中脱身,直视自己的绝对孤独,从而打破之前的幻象,走向一个全新的生活。也可以说,这正是由他人进入的躯体的开始,因我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奔赴任何地方。在脑补出堇的回归,我想这也是我开始新的生活的预告,虽然是以旧模式的方式展开的,但实际上我已无需真的堇再次出现在我的生活,因为“那里的确悬浮着颜色像在发霉的弯月。足矣。我们在看同一世界的同一月亮。我们确实以一条线同现实相连,我只消将其悄然拉近即可。”
  3在“此侧”与孤独和解
  村上春树被问及孤独和沟通的关系时,曾以一段颇为独特的表述作了如下回答:
  是的,我是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人们总是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进得很深很深。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就是说,在人人都是孤独的这一层面上产生人人相连的“连带感”。只要明确认识到自己是孤独的,那么就能与别人分享这一认识。也就是说,只要我把它作为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就能在自己和读者之间产生“连带感”。其实这也就是创作欲。不错,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一味沉浸于孤独之中用墙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这是我的基本想法。   在村上的短篇小说《出租车上的男人》就体现了这一基本想法。同样的,有着“此侧与彼侧”,也有着《斯普特尼克恋人》中,跟“我”一样,在失去了部分的自己之后,又找到“新我”的“画廊女主人”。
  《出租车上的男人》的主人公是一家小画廊的女主人,一九六八年,她为了自己的画家梦去到美国,却因对自身才华无望,凭借对画敏锐的鉴赏力转而成了一名画品收购商。经她手的好多作品现在都已价值不菲,但只有一幅画是她破例为自己买下的——“出租车上的男人”。这是在德国朋友的介绍下,从捷克斯洛伐克一个无名的流亡作家那里买下的。“艺术上并不出色,手法也一般,而又找不到粗糙中蕴含着才华的萌芽”。别人是永远理解不了她买那副画的真实意图的。
  “与别的画不同,这幅画里有什么在喘息。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实在微弱得很,盯视之间很怕它萎缩消失”这微弱的喘息就像是微弱的心跳,也像是求救的信号,稍一疏忽,便不会被发现。可即使那般微乎其微,终究还是被她发现了。她之所以当初为自己买下那副画,是因为画中的男子与她本人在境遇上或者心底产生了某种契合或相通。“那画上的男子,我总觉得他就像是我自身失却的人生的一部分”。“男子被包含在出租车这一有限的形式中。出租车则被包含在移动这一天经地义的原则中。车在移动,去哪里也好,怎么都无所谓,哪里都无所谓。”车子不知驶向何方,也正如她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怀揣着画家梦去到美国,却迫于生计不得不做起倒卖画品的生意。买这幅画时她正怀着身孕,丈夫失业,一百二十美元固然不多,还是“被剜了一刀”,即便如此,她还是买下了这幅画。因为她对画中男子怀有的情感,既不是同情,也不是共鸣,而是“两人一起品味的某种无奈”。就如她所说:“由于看出租车上的男子看得太久了,不觉之间他竟成了另一个我自己。他理解我的心情,我理解他的心情。我懂得他的无奈:他被禁锢在名叫平庸的出租车中,无法挣脱出来,永远,真正的永远。平庸让他在那里栖身,把他囚在以平庸为背景的牢笼里。”被禁锢在名叫平庸的出租车里的,不仅仅是男子,也是她的“另一个自己”。那个漂泊在异国他乡,却丢失了梦想支撑的自己。那个在现实生活中连倾诉内心无奈心情的对象都没有,只能借助这幅画来得到慰藉的自己。
  男子注视着“既为入口,又是出口”的“黑洞”。双重世界即“这边”与“那边”的描写,是村上多为运用的写作技巧。“那边”时常以“黑洞”的形式呈现,而这种黑暗正是存在于我们的内部,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心意识的地下世界。村上曾在游记中记下这样的片段,“那震动或黑暗或恐怖和气息,或许不是突然从外部来的东西,而是我这个人本来就存在的东西。只是那什么,抓住了类似契机般的东西,把我身上我心中的‘那个’强烈地撬开了而已吧?”“那个”来自于“那边”,存在与“那边”的“那个”以生活中的某事为契机出现,将“这边”的记忆、美好的事物拖住“那边”,使得人们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失落在“那边”。若是想要防止或减少人生的失却,便不得不徘徊在“那边”的“入口”或“出口”,同其斗争。男子虽被束缚在车中,却没有停止思考,停止个人内部同“那边”的斗争,他的下颚“那里有一道伤痕般细弱的阴翳,那是看不见的世界里一场无声的战斗所留下的阴翳”,孤独弥漫在他周围。被禁锢在名叫平庸的出租车里的,不仅仅是男子,也是她的“另一个自己”。那个期望在这纷繁喧嚣的世界施展才华的自己面对现实的残酷,不得不一次次败下阵来,偃旗息鼓,伤痕累累。画中的男子提醒着她,关于她所失去的青春,那早已被现实揉碎的梦想,是何等惨重又是何等轻微。
  后来,各种接踵而至的麻烦事,使她决心放弃一切,包括丈夫、孩子,以及所有俘虏过她的理想、希望、爱,通通都不要了。她在空地上将房间里的所有东西付之一炬,也包括“出租车上的男人”。“烧画我并不可惜。因为烧在使我本身获得解放的同时也解放了她。他通过烧而得以从平庸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我烧了他,烧了我的一部分。”就像《斯普特尼克恋人》中反复提到的“用鲜血浇铸的法术一样”,在这里,画廊女主人通过“烧掉一切”让自己涅槃重生。烧掉“出租车上的男人”,也是烧掉自己的一部分,寓意着同过去的自己诀别,烧了画,其实是烧了自己平庸、无奈的过去。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从孤独无奈中,抽离出来。
  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描述了一种人内在心智的超验性及其强大力量。在画中对其产生巨大吸引力和灵魂置换作用的模特最终在世界的另一端坐在了她的身边,在雅典的出租车后座。是的,和画中一模一样的男子。只是画中的男子“脸歪向一边,但他什么也没看。纵使玻璃窗外有什么景致出现,也绝不会在他心头留下任何刮痕”,而坐在他身旁的男子,向她问好,介绍自己是希腊国立剧院的演员,将要奔赴盛大的晚会。男子不再是什么也不看,他“眼望窗外,傍晚惬意的和风吹拂他的软发”。下车时,男子用希腊语向她道了声“祝你旅途愉快”,她感觉自身的一部分忘在了出租车里,同男子一起奔赴晚会了。“那是一种残存感,一种和下得摇摇晃晃的船而站在坚固的地面时的感觉完全相同的残存感。”“当心中的摇摆结束时,她身上的某种东西永远地消失了。”男子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仍然真切地回响在耳畔,“祝你旅途愉快”,既是男子说的,也是失却的那部分自己说的,那永远消失的,既是失去的青春,被现实揉碎的梦想,也是她的平庸和无奈。
  回到日本的她,经营画廊,生意一帆风水,“现在独身,没什么难受的,也过得挺舒服”和孤独相处得不错。正如《斯普特尼克戀人》中的“我”,慢慢接受堇不会回来这件事情,开始直视自己的绝对孤独,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点,开始新的生活。在我们体味着孤独,不为之所苦时,某个偶然可能带来收获理解的契机,让我们的孤独得到填补。我们只能接受不断在失去人生的很多部分的自己,并且努力地从失去中抓住些什么。就像画廊女主人,经营小画廊,过着看似悠然自得的快意人生,许多不经意的时刻会想起“出租车上的男人”,以另一种平庸在无奈中等到伤痛“自行消失”。这也是村上春树给出的对抗孤独的解药——“人不能消除什么,只能等待其自行消失”。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说明》中明确指出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本文从评价体系的内涵、评价体系下情境创设的内涵及评价体系下情境教学的研究等三方面,层层递进,深入分析在高考评价体系下情境教学的功能、内涵及情境创设原则、分类及策略等。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 ;情境创设;教学研究  为了实现高考在选拔培养人才
摘要:基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CDIO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变革和评价体系完善等构建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改革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为其他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CDIO教学理念;基因工程实
摘要: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必将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借鉴。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必要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完成,而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更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基本不等式:■≤■”教学案例,阐述了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促进和影响.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融合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时代的挑战,信息技术融于教学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让课堂教学更
摘要:《申报》作为近代中国的代表性报刊,对近代中国的媒体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众所周知,广告在《申报》中占了很大的篇幅,其中医药保健的板块更是占了很大比重。而近代国人又被外国人成为东亚病夫,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存在必然联系。据此,本文旨在从《申报》所刊载的医药保健广告分析近代国人民对外展现的孱弱一面。  关键词:《申报》;医药保健广告;近代中国;病态  中图分类号:F713.8;K25文献标识码: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来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也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法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感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
摘 要:传统概念教学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概念教学,必须是重过程而不是重知识,这在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每一学科的教学都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学科知识的,概念在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生物知识结构的基础,高中的生物概念,是生物学习重要的基础,掌握了准确的生物概念,就可以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提高解题技能,这是教学大纲的基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持久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以保持企业员工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在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更需要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稳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
摘要:本文对 现代土库曼语语音和现代维吾尔语初探与语音和维初探与分析 ,它们的词序一般都是主语 的词序一般都是“主语 -宾语 -谓语”谓语结构 ,并对现代土库曼语语音和现代维吾尔语语音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现代土库曼语;现代维吾尔语;语音;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H215;H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20-0015-02  1 现代土库曼语和现代维吾
摘要:乌苏厄鲁特部的来历与棍噶扎勒参和承化寺有密切的关联。棍噶扎勒参在19世纪中叶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他率兵出征、消灭叛乱、奋勇抗俄,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清廷赐予他“呼图可图”名号,颁发“管辖徒众呼图克图之印”,建“承化寺”。后来清廷将承化寺迁移至乌苏巴音沟,并从塔尔巴哈台厄鲁特十苏木抽50户迁至巴音沟,以供服务。建寺后,由沙湾县、乌苏拨发粮食,直到民国时期。  关键词:乌苏厄鲁特;棍噶扎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