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画艺术的内在情感与表达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绘画艺术包罗万象,国画艺术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画通过气韵而传神,使枯燥的黑白水墨变得更加意境深远。画家作画时将个人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从而创作出带有情感倾向性的国画作品。情感是国画创作中十分重要,因此,成为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创作因素。恰当的情感表达推动了国画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情感的表现是国画艺术的价值与生命力之所在,情感的表述丰富了国画的表现材料与表现技法,情感支配着艺术的创作活动。
  关键词:中国画;内在情感;表达方式;意境
  一、前言
  在中国绘画艺术宝库中,国画艺术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鸟语花香本来已经是大自然的恩赐,是一种奢侈的审美享受,而将钟灵毓秀、妙音美色以浓墨重彩的形式绘于画中,无疑是更大的奢侈。国画艺术在时代的变迁中,兼容并蓄、容纳百川,不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有用养分,在我国国画大师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生活感悟中,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国画作品追求天趣自然,其画面长以虚实相映的处理手法,营造出多重空间的层次,耐人寻味且极具宁静感。
  二、国画内在情感的体现与表达
  (一)超凡脱俗、含蓄空灵的意境美
  中国画的发展,从先秦至今,逐渐酿就了中国画诗化的特质。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国画的意境,也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一副国画作品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不仅要在表现技法方面有独到之处,同样还要有耐人寻味的意境。
  (二)国画艺术中的“情”
  画家到自然中观察、感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搜集创作素材,但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绘画对象的自然规律与结构体系。同样还要培养对所描绘的对象的感情,著名诗人杨朔曾说过:“诗贵情,情贵真,没有其真情哪有诗意?”写诗讲真感,绘画也同样如此。我们在欣赏过程中能看到画面上的内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有真景,又有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观众。否则,没有情感,意境从何而来?
  (三)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在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上,每一种物象客体都是一种独立的意象元素,当每一种意象元素在画面中合理的进行组织并相互衔接,实现多种意象元素的情境构成就称之为意境。这在山水画中体现尤为明显。苏东坡在评王维的画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道出了中国画的绘画意象与创作方法,即写意的艺术观和意境的艺术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境美的实现正是源于意象美感的倾注,这些
  带有情思的意象元素不断汇聚情感,注入审美的想象与体悟,从而衬托出山的苍茫、冥远。可以说,意境是意象汇聚的旨归,意境终究要以意象的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也是绘画最为重要的一环,倘若只是停留于意象而不能形成意境,作品则不能达到通彻心扉的高度,更不能获取领悟艺术的至高境界。只有透过意象捉取意境的存在,达成二者的统一,画面情境的建立才是有意义的,主题才能凸现出来。
  (四)山水画在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达
  “凡天及水色尽用空清”,这是顾恺之先生《画云台山记》中一语。由此可见,古时的山水画与大自然微妙色彩之间的紧密关系。画家对山水的描绘,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情绪的释放。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山水画经历了一个由青绿重彩山水向水墨浅绿转变的过程。以小青绿山水画为例,小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变化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隋唐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而独立存在,作为新画料的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与表现技法。小青绿山水画追求平淡自然与变化微妙,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绘画材料——墨,单一的墨色通过对水量的控制和对毛笔的灵活运用,轻重、浓淡、远近、高低无一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色彩清新的小青绿山水将自然景观之大气象,自然风貌之万千神韵,自然造物之风骨奇峭,表现的出神入化,秀丽而不艳俗,恢弘而不张扬,令人既有亲近之感,同时又心升敬畏之情。它的宁静让观赏者犹如心神得到了净化一般。大自然生机勃勃,孕育众生,蕴含着最丰富的色彩与千变万化的形态,自然界所带来的刹那间的激动与陶醉是最值得表现的。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千世界、气象万千、心境各异,对自然的不同感悟造就了画家笔下迥异万千的意蕴风貌。
  三、中国画内在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技法表达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到元朝后期,中国画所表达的抒情意味越来越浓郁。其笔墨含义,已不是简单的技法问题,而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在中国画的笔墨观中,逐渐渗透着中华画固有的精神。简单来说,中国画的笔法是由点、线、面组成,而线条的运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墨法,即利用水的作用,使其产生浓淡干湿、深浅不同的变化。中国画其书写线条的方法被称之为“用笔”,用水墨的方法被称之为“用墨”。
  (二)色彩表达
  中国画在色彩上有其独特的规律与表现手法,它排除了自然及光源的约束,大多以强调物象的固有色为重点。早前的中国绘画,重彩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元明以来,随着纸的出现,带来了水墨技法的新演变,同时,文人画形式的出现,使绘画逐渐发展成了以水墨为主,以色彩为辅的全新绘画形式。
  (三)国画中“墨”的运用
  墨,在中国画色彩中不仅仅是一种“黑”颜色,而是作为一种调整画面关系的“色彩”存在。中国传统画论中有“墨分五色”的理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墨为色的观念。设色的形式有纯用墨色表现的水墨画,有色墨结合的淡彩画,也有色彩艳丽以色为主的重彩画,总之,色与墨的用法不同,所表现的作品风貌与形式也有所不同。
  四、结语
  中国历代艺术大师们,给我们留下很多经典的绘画作品,浓缩了众多艺术家的沉淀与积累。他们用线条与色彩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绚丽多彩,我们只有通过细心揣摩,才能从中解读传统艺术中的深邃魅力,才能把握传统文化艺术的脉络,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弘扬与发展我国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江冰.浅悟国画“精品”之善美[J].国画家,2013(06):36-39
  [2]杭春晓. 新国画——20世纪40—50年代中国画的困境及其应对[J].中国画画刊,2010(06):75-80
  [3]张小强.国画空白(虚与实)意境与摄影构图[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93-96
  [4]杨菲,谢济.当代国画章法中运用平面构成的积极意义[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4):233-234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女性主义认为,课程如果由男性制定,体现的必然男性中心价值观念,忽视、抵触女性的社会认知和情感体验,造成女性的边缘化。长期的男性中心文化必然导致男性从自身性别出发做出价值判断,维护男性主流群体利益,将女性的感受和判断排除于课程之外。即使是女性作家长期受男权意识影响而形成的的性别无意识也必然会烙下男女不平等的印迹。笔者以使用广泛的人教版《幼儿文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普遍采用的频度分析的方法,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方法的实效性与可行性,对比不同方式的检验结果。方法:从消化内科病例库调取80例患者资料,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丙型肝炎患者,对其
秋夜,静静的.一个人坐在高大的柳树下看月亮,总觉得月亮在哭,那么伤心,那么凄然.我的衣服也早已被月亮的泪水打湿.我的心浮满了无边的星云.
我是一个侍从,我是梁国天之骄子大将军邵朗的贴身侍从。但我,却做梦都想逃离邵朗,逃离金陵,逃离梁国。我每夜一闭眼,都会梦到金陵幻化成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张开血盆大口将我吞食,而邵朗,就在一边负手冷眼旁观,他邪肆的眉宇微挑,似是不屑。我冷汗淋漓地醒来,在绝望中感到窒息。  一、接长亭,迷远道  邵朗在遥关击退了燕国大军,我默默地打理着将军府的事务,准备迎接邵朗的凯旋归来。底下人的闲言碎语这几日却没少飘
摘要:扎染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艺术。扎染运用于服饰设计上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但扎染工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反而涉猎的比较少,并未作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扎染;绞缬;现代服饰;设计  扎染,古称绞缬,是三千年前就开始采用的古老染色方法—用细线缝扎布帛,染毕去线,而缝扎处花纹呈现,因缝扎的松紧而出现神秘的白色。扎染艺术是一项历史悠久、普及广泛的民间印染工艺,扎染织物以其晕化的图案色彩和丰
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外来事物、外来概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中国,外来思潮、外来文化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在此基础上,外来词逐渐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讨论了
摘要:当今画坛一派繁盛景象,画家云集、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其中很多画家以“西北画家”自居,一些画家群体被理论家划归为“西北流派”,本文理清了“西北宗”山水的地理、题材、审美品格等基本内涵后,也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绘画流派的划分。  关键词:饶宗颐;西北宗;地域环境;西北流派  2006年,学界泰斗饶宗颐先生撰文指出:“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
一rn何处是我灵魂的归宿?rn什么时候开始想这个问题?想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生命之谜?rn不知道.也许,自20多年前与混沌告别之时起,就注定了我一生都会想这个问题,如迷恋上甘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