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转型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应用型专业转型的需要,促进电子信息类专業课程向应用型课程转化,文章以“电子系统设计”课程为例,从专业课程的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适应于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专业课程改革模式进行了探索,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内容,为其他应用型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1-0058-03
  Abstract: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nsform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major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to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s, taking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e reform mode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rom curriculum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It also proposed corresponding reform conten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other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teaching mode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也发生了改变,不仅仅需要学术研究性人才,同时更加需要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尤其是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重最大。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方高校担负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1],开始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化,切实通过转型发展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高质量,解决好急需人才不够用、普通人才就业难问题。在专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人才培养从原来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过渡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切实对转型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机制等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研究的新课题。
  目前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前提高应用型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课程建设中必须能够突出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这样才能将课程的应用性改造落到实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作为本科高等院校教学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由于其专业本身具有的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新技术与工程性的结合、理论与实用的结合,所以在其教学开展中更应对课程理念、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化、课程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文章从专业转型的背景出发,以“电子系统设计”为例,在专业课程的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适应于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专业课程改革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着眼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仍存在缺少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的问题。这也反应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学时长、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单一,缺乏体验式教学;课程内容更新慢,与新技术脱节;实践环节项目内容缺乏实际性和趣味化,学生难以深入;考核方式单一,仍然是简单的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与用人企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满足企业对于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电子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3]。课程系统地介绍电子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和工程实现的方法与步骤,并结合技术发展情况,介绍新技术、新方法、新器件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该课程是本科生了解当前电子系统技术的窗口,是相关硬件与软件设计结合、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由书本走向实际的桥梁课程,因此其具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专业技术特点,通过对其向应用型转型课程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课程改革内容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的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课程理念的转变、优化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更新、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
  (一)课程理念的转变
  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而且需要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课程理念进行转变来指导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科目,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增长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过程。而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更应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由学生主动的发现知识、主动思考、积极地参与学习,同时根据课程特点,由教师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引,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而是拓展为教师的“引”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参与性的培养。同时注重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来说,主要综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DSP处理等相关技术[4],将理论教学内容向实际应用转化,其教学理念主要更应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教师对相关技术及前沿发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讲授外,增加课堂讨论、项目实践,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   (二)优化教学模式
  原有的专业课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课程教学多采用理论讲授,造成填鸭式、灌输式课程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听、记完成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这必然导致仅仅对知识的掌握,而脱离实践;同时,启发式、研究式教学的运用少,也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5]引入课程的专题项目教学中,通过对特定专题项目内容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体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电子系统设计”课程中,采用以项目设计为导向、基于项目、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构思与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所学知识来开展系统层次上的构思、设计、实现及运用。
  (三)课程内容的更新
  若对应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6],原有的课程内容必然不利用教学实践的开展,同时课程内容也应与专业发展前沿相对应,所以在课程模块中增加技术前沿介绍等的相关板块,并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技术发展、专业应用相适应,既要考虑符合专业学习的逻辑,又要注重专业范围的限定和课程内容的顺序安排,尽可能使课程内容对学生有意义并具有合理性和综合性,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适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电子系统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电子系统设计方法、专题技术知识、项目设计与实践三大模块。其中电子设计方法主要介绍电子系统设计概论、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方法、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基于DSP系统设计方法及电子系统实现过程中可靠性设计;专题技术知识主要结合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器件应用,将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相关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介绍典型传感器应用、模拟信号变换、放大及滤波电路应用设计、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数字系统设计、基于嵌入式平台的系统设计、DSP系统应用;项目设计与实践要求学生完成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项目的规划、确定项目设计方案、项目设计与实践。这里项目实践配合课程设计实验及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开放式实验室教学进行,使课程的内容改革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而是拓展学生的学習空间。
  (四)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
  现行的课程考核多以阶段性考核(平时成绩)和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构成,而对于采用学生主动式学习的专业课程,这种考核方式不符合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所以应采取有效且具有多元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应用素养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就是说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点转化为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及实践活动完成质量进行考核。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情况,同时考核还要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开卷考试和实践考核。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讨论成绩、课后作业,其中课后作业一方面对课堂讲授知识进行复习,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对相关新器件、新技术应用进行学习,其占总成绩的10%。开卷考试的命题过程中,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不再含有记忆型考题,而是采取应用能力型考题。考题涵盖器件应用、电路模块设计和系统设计,其占总成绩40%。实践考核通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理论探讨,撰写小论文;完成电路设计、仿真及实现,递交设计报告及作品;实践考核题目可选固定命题,也可以自主命题,特别鼓励同学大胆想象,自拟课题,经教师确认后,完成相应任务。考核过程中设有答辩环节,学生以PPT形式向教师及全体同学展示项目研究及作品,并由教师进行提问,学生给予作答。通过答辩环节主要完成知识点的检查和研究作品的展示,考查学生在从事设计和撰写论文中知识点的应用情况和创新性。实践考核占总成绩50%。
  三、结束语
  经过对“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的初探,在课程教学和课程理念的重构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思路;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开拓了眼界;同时也可以将教师科研方面中应用性较强、具有工程背景的课题项目引入教学;面向实践能力考核的多元化考核机制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一定推动作用。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增强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正在逐年增大。但电子信息类应届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较好,但动手实践能力薄弱,使学生就业加大了难度,造成了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不足。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适用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学生培养的课程理念,建立既能夯实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有效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同时与不断追踪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紧跟行业科技进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将对学生的科技素养、应用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且对其他应用型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甘瑶瑶,安立龙,乔玉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人才培养专题调查为例[J].高教学刊,2016(15).
  [2]王春霞.以应用性为导向的《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6:102+104.
  [3]吴大鹏,黄沛昱.“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建设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06:41-43.
  [4]田良.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黄玉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6,02:178-180.
  [6]曹新亮,邵婷婷.转型期地方高校“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素质培养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06:6-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刚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期间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高日后学业成就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为2013年某重点医科大学1300名新生,在入学前随学生录取通知单寄发问卷,新生注册时收回有效问卷1248份(96.04%)。结果显示城镇户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显著优于农村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优于独生子女,性别和父母状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该研究结果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应对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做出积极探索,起到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实践;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07-02  Abstr
期刊
摘 要:微信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将微信与学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辅导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辅导员事务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使微信成为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提升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微信;高校辅导员;事务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25-02  Abstract: WeChat has un
期刊
摘 要:自我国高校职称制度实施以来,高校职称评聘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问题在独立学院中尤为突出。例如:职称评审时注重学历学位刚性指标、重科研、轻教学,重评审前业绩考察,轻评审后考核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诸如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完善评审条件和考核方式等,以促进职称评聘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称评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实践育人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西安邮电大学作为一所信息类高校,非常重要实践育人工作,近年来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平台建设为主体、提高参与为目标、成果考核为手段、人才培养为落脚点为总体思路,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推动了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自己工作特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育人;制度建设;
期刊
摘 要:卓越研究生院(临时名称)事业是今后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最新战略,该事业预计2018年度开始正式实施。主要通过各申请大学提交博士人才培养的构想方案公开竞争,文部科学省对通过审查的支援对象进行重点财政拨款支援,培养出能够主导未来新知识的创造和活用、给社会带来创新的博士人才。该事业注重在企划初始阶段多元结构主体的加入以及各申请主体对人才培养的自由构想,为我国研究生院一流博士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启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情况为例,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89-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期刊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各高校对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文章针对我国海洋类高等院校的特点,以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类专业培养模式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具有海洋特色的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利于海洋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海洋院校;本硕贯通;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1-0013-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此项改革实践为依据,从教育经费投入、收费制度和奖助体系等方面,对改革成效进行比较分析,并论述了其对教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为地方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教育投入;成本分担;奖助体系;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1-00
期刊
摘 要:实践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最主要的目标定位,管理专业由于其学科自身特性,更需关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思·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形成了“学·思·行”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精心打造了实践创新系列活动平台,不断推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管理專业;实践创新能力;“学·思·行”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