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但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新手老师,面临能力不足、教法刻板等问题,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是需要有广阔知识面和过硬专业能力的教师。因此本文基于教学设计的视角,对新手教师应当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探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手教师;教学设计
进入21世纪,新型劳动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个 “新”正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以培养未来劳动力为己任的学校,越发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培养创新性人才而提出的课程形式。要帮助新手教师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必须首先对核心概念——研究性学习进行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为新手教师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依然意见不统一,有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有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模式。但不管哪一种定义,都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有统一的认识,学者们都认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要帮助学生改变原先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建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逐渐提升,学生才能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
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中提到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并列。并且,研究性学习活动被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因此,本文选择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课程模式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探讨。
二、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点,确立新的教学观、课程观
研究性学习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重要使命,新手教师当首先转变自己的思想,认清研究性学习的独特性。
(1)教学观的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再只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本中的间接经验,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意义,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应用能力。
(2)课程观的改变。原先课程的开展往往严格遵循课程计划或教学指南,学生学习的是静态的课本。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实际的课堂中不断生成知识的一个情景化的社会过程。学习者被置于课程的中心,除了建构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的交往。另外,也正是因为研究性学习强调在过程中的生成,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均表现出不确定性。在评价方式上,研究性学习也因人而异。
2.调整原先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在任何课程开始前,教学设计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它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成败。
(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为了使学习不落于泛泛之谈,教师也要对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设定目标。同时确定目标也是帮助教师选择学习材料、安排学习进程并且最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的指标和依据。另外,在确定目标时,我们除了设定总目标之外,还要注意设定出大致的分目标,当然分目标不是僵死不动的,它会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不断开展而发生改变。
(2)确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基础主要是指学生的初始行为和学习特征。学生最终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所以,明确好学生的初始行为很重要,这也是为了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起点,便于教师在后期的研究性学习工作中对学生提出个性化要求。另外,不同学生他们的学习特征不同,我们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引导方式,从而真正帮助每位学生提高自我。
(3)学习环境的选择和设计。知识是有情境性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探讨,因此对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师应当设置真实化的情景。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个实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采用互动模式,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也包括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学习共同体无形中发展起来。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不必对学习共同体介入过多,以免影响学习共同体中不同角色学生能力的锻炼,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当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更加明确、外显,教师更易掌握学生现有的基础情况,从而便于教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4)学习成果的评价。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中,评价设计要从三方面来开展,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根据评价结果对学习过程予以修正。我们当根据操作性目标,制定出测验项目的评价标准,并开展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事件进行修正,重新确定学生的初始行为特征。
三、小结
如今,对中小学生创新力的培养迫在眉睫,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教育精英,新手教师更是不可避免地邂逅研究性课程。其中,教学设计是新手教师打开研究性学习课程大门的钥匙,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中。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手教师;教学设计
进入21世纪,新型劳动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个 “新”正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以培养未来劳动力为己任的学校,越发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培养创新性人才而提出的课程形式。要帮助新手教师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必须首先对核心概念——研究性学习进行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为新手教师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依然意见不统一,有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有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模式。但不管哪一种定义,都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有统一的认识,学者们都认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要帮助学生改变原先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建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逐渐提升,学生才能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
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中提到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并列。并且,研究性学习活动被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因此,本文选择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课程模式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探讨。
二、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点,确立新的教学观、课程观
研究性学习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重要使命,新手教师当首先转变自己的思想,认清研究性学习的独特性。
(1)教学观的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不再只让学生被动接受课本中的间接经验,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意义,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应用能力。
(2)课程观的改变。原先课程的开展往往严格遵循课程计划或教学指南,学生学习的是静态的课本。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实际的课堂中不断生成知识的一个情景化的社会过程。学习者被置于课程的中心,除了建构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的交往。另外,也正是因为研究性学习强调在过程中的生成,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均表现出不确定性。在评价方式上,研究性学习也因人而异。
2.调整原先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在任何课程开始前,教学设计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它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成败。
(1)确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为了使学习不落于泛泛之谈,教师也要对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设定目标。同时确定目标也是帮助教师选择学习材料、安排学习进程并且最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的指标和依据。另外,在确定目标时,我们除了设定总目标之外,还要注意设定出大致的分目标,当然分目标不是僵死不动的,它会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不断开展而发生改变。
(2)确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基础主要是指学生的初始行为和学习特征。学生最终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所以,明确好学生的初始行为很重要,这也是为了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起点,便于教师在后期的研究性学习工作中对学生提出个性化要求。另外,不同学生他们的学习特征不同,我们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引导方式,从而真正帮助每位学生提高自我。
(3)学习环境的选择和设计。知识是有情境性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探讨,因此对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师应当设置真实化的情景。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个实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采用互动模式,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也包括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学习共同体无形中发展起来。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不必对学习共同体介入过多,以免影响学习共同体中不同角色学生能力的锻炼,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当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更加明确、外显,教师更易掌握学生现有的基础情况,从而便于教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4)学习成果的评价。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中,评价设计要从三方面来开展,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根据评价结果对学习过程予以修正。我们当根据操作性目标,制定出测验项目的评价标准,并开展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事件进行修正,重新确定学生的初始行为特征。
三、小结
如今,对中小学生创新力的培养迫在眉睫,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教育精英,新手教师更是不可避免地邂逅研究性课程。其中,教学设计是新手教师打开研究性学习课程大门的钥匙,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中。